温度与桑树生长发育

省蚕科所情报资料室

    桑树是喜温的多年生木本植物。温度是桑树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子之一。桑树体内的一切生理、生化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种子贮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播种后的发芽。桑子对环境条件的反应比较灵敏,采种后不在短期内播种的桑子必须进行合理贮藏。贮藏期间,种子的呼吸作用因外界温度的高低而有强弱,当呼吸作用旺盛时,种子内的贮藏物质逐渐被大量消耗,从而降低其生活力。反之,如果把贮藏的温湿度和种子含水量保持在适当范围内,就能抑制种子的呼吸,减少养分消耗,保持其生活力。贮藏的适宜温度是0-5°C,保持5°C以下,来年播种,发芽率可达90%以上。
  温度的高低,影响到桑子内酶活性的强弱,从而决定各个生理过程的能否顺利进行。只有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桑子才能生长发育。实践证明,地温低于16°C或高于38°C,发芽都会受到抑制。在16°C一38°C范围内均能发芽,而20°C以下和37°C以上的发芽率较差,
25°C-35°C发芽率高,其中28°-32°C最为适宜。从桑子发芽势看,32°C左右最整齐。因此,春播时期应掌握在终霜期后,地面以下5° C。处温度达20°C左右方可播种。一般在早
生桑开叶4一5片,即春蚕着手催青时开始播种。
    在一般情况下,影响桑根生长和吸收机能的主要是地温。当地温达5° C以上时,桑的吸收能力增强,10°C以上时,出现新根。桑根在土壤中伸展的最适地温是28°-30° C,最高温度是40—45°C,最低温度、亦称下限温度是10-12°C。一般认为桑树的生长发育在下限温度和最适温度之间,每增高10° C,生长速度就加快一倍。根进行吸收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5° C,下限温度是5°C。因此,当冬季气温较低时,根的生长吸收,几乎处于停顿状态。
  另外,不论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初生根原体的发根都和温度有密切关系。地温低而气温
高,则发芽早而生根迟,扦插不易成活;反之则生根快而发芽慢,有利于扦插成活。因此,扦插的最适地温也是28-30 °C,最低地温10-15°C。假若是绿枝杆插,苗床地温则以28一32 °C为宜。                                 
    桑叶是种植桑树的目的收获物。产叶的多少取决于单位面积的总条数和总条长以及单位条长的产叶量。芽是枝、叶、花的原始体,当春季气温上升到12°C以上时,冬穿便开始
前发。发芽后,随气温的逐渐升高而生长加速。 20°C以上,桑树进入旺盛生长期, 20° C以下则由旺盛生长期转入缓慢生长期,秋末冬初,当气温降至10°C以下时,桑树停止生长而落叶休眠。此时体内贮藏养分多,蒸腾量少,桑树起苗和移栽均应在此期内进行,但要避开土壤封冻时期,以提高栽桑的成活率。
  25一30°C是桑树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在此范围内,桑树细胞原生质透性增强,
养分吸收能力增加,同时蒸腾作用加速,光合作用效率提高,酶的活性增强,从而促进桑
树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加快了生长速度。但气温超过40°C。桑树生长反受抑制。因为过高的温度破坏了幼嫩组织中原生质膜的蛋白质,拟脂复合体,使内部物质外流。同时,温度过高,桑树的叶绿体遭到破坏,光合作用下降,呼吸作用增强,结果造成有机质的消耗大于合成,反使桑树生长受到抑制。然而,过低的温度亦能给桑树带来危害,桑树冻害的被害温度是一5°C。以下,需害的被害温度是一2°C左右。在春季,一般寒流侵袭频繁,傍晚天晴无风,星月皎洁,晚上九时左右的气温下降到10°C以下,到半夜继续降至6°C,黎明前可能出现霜冻,应加强防护。
  昼夜温度的变化,对桑树生长的影响很大,昼夜温差大,对桑树生长有利。因为白天气温高,有利于光合作用,有利于有机养料的合成,夜间气温低,呼吸作用减弱,因呼吸而消耗的物质较少,这样,白天光合作用合成的产物就相对地积累得较多。根据日本滨田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变温区(20-30°C)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均比恒温区(25°C)为好。
    在桑树无性繁殖中,要求嫁接用的接穗相对新鲜,不干、不发芽、不受蒸热、不霉烂。贮藏接穗的温度极为重要,它尽量保持在10°C以下,贮藏场所要能密闭,又能换气。若有条件,冷库保存最为理想,库内温度保持左5-8°C最好。
  辐射育种是选种工作的一项新技术,早已在其它农作物中广泛应用,而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辐射引变已应用于桑树的育种,照射室温度的高低与照射效果的关系很大,一般温度高效果好,温度低效果差。多次试验表明,照射室内温度以保持26—30°C为宜。
    桑树病虫是蚕桑生产的敌人,各种桑树病原体和害虫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以桑萎缩病的三种病型来看,萎缩型萎缩病在低温20°C左右,一般不表现病状,具有低温隐症现象;花叶型萎缩病则相反,在高温30°C情况下往往不表现症状,具有高温隐症的特点;黄化型萎缩病则无明显隐症现象,一年中气温较高的季节,病害较多,高温年份发病亦增多。桑花叶病却不同,在15°C以下和30°C以上均不显露症状,同时具有低温隐症和高温隐症。从其它病害的发病适温来看,白纹羽病是24°C,桑里白粉病是22—24°C,桑根朽病是25°C,桑根结线虫病是20—25°C,范围大致相同,只有桑细菌病稍微偏高,是28-31°C。摸清了它们的适宜温度,才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温度是影响桑树生长发育的主要生态因子之一,它和光、水分、空气、无机养分与土壤同等重要。在大自然中,每一个生态因子对桑树的生长发育都有其独特的影响和作用,并且不能互相替代。但各因子之间,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在栽培桑树中,不可孤立地看待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