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春蚕原种催青适期的商讨 |
沈汝禄 (-)
目前洞庭湖区的蚕种场,春蚕饲养东肥、华合原种,由于催青期逐年推迟,平均克蚁制种量,有随着在青期的推迟而降低的倾向。近几年春蚕不同催青期的制种成绩如下(见表一)
从表上可以看出,催青期愈迟,制种成绩愈低。为什么要推迟修青?其原因有二:l、强调原种报蚕期的叶质成熟度,惟恐收蚁早了,桑叶偏激,影响蛹期死笼率的提高;2、想提高桑叶产量,增收蚁量。但“事与愿违”,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将推迟催青期减产了制种量原因,作了以下调查。 (二) 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是个平原地区。居纬度29°左右,经度的112—113°之间。每年
注:71-78年是贺穴山蚕种站资料。78一80年是省蚕科所资料。
从近10年的资料来看,湖区4月7~8日着手端青,20日左右收蚁,是比较合适的。如 (三) 在蚕卵形成过程中,蛋白质起的作用,不下于碳水化合物作用。蚕儿在5令期的大部分
注:白一不受精卵;0一不产卵蛾;死一未产卵死蛾。4月17日在青,系本所调查。4月 (四) 催育过迟,单蛾产卵量低和不产卵蛾多以及不受精卵多的原因,也由于蛹期和产卵期,遇上高温袭击,致使华蛾交配性能差
。 洞庭湖区的5月中、下旬和6月上、中旬的平均温度并不高,见表四。
洞庭湖平原白日容易高温,一般从上午10时起气温开始大幅度回升,往往夜间又不易散热。且各种场没有低温设备。雄蛹多抑制在多湿地下室。抑制时间又长,多在10天以上。蛹体保护在谷壳中,谷壳容易吸湿,蛹体长期在多湿条件下保护,到发蛾时,萎靡不振,交尾性能较差,导致不受精卵多。1972年由于推迟了催青期,在产卵期6月6日至12日,遇上高温,发蛾室气温达84° F,地下产卵室达78° F,雄蛾死亡严重,因为没有雄蛾交配,以致未能完成制种任务。有的蚕种场因为缺雄蛾,不少雄蛾交尾达3一4次之多。最后有100-200盘雌蛾因无雄娥交配,而遭到损失。有的雌蛾由于高温,处于疲劳状态,奄奄而死。所以每年春蚕克以产茧虽然均在7斤以上,但因交况不上,以致造成克蚁制种量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五) 根据洞庭湖区气象条件,4月上旬桑树开叶,到5月16日左右,桑叶相继成熟。因此4 (一九八一年二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