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伟大的祖国是蚕桑生产的发源地,我国的养蚕事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4600多年的黄帝时代(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
我国是生产蚕茧最早的国家,在3000年前的殷商时代丝绸的利用和交换已较普通。勤劳智惠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养蚕、栽桑、梁丝、织绸技术,对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生产力的发府和各国文化交往的增加,我国的丝绸和养蚕技术逐渐向国外传播,先是绢丝的输出,然后才是蚕种和养蚕技术的输出。据《史记》记载,殷商时代箕于去用炸化把中国的养蚕技术传到朝鲜,而后向东传到日本。大约在公元六世纪中叶我国的蚕种从新疆传到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七世纪又传到阿拉伯、埃及和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十二世纪传到意大利,十五世纪传到法国。
蚕丝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丝绸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公元前四、五世纪,希腊人就称中国为“丝国”。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开拓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开拓者是西汉朝庭的一位出色的使臣——张骞。
公元前138年和115年,汉武帝为了争服匈奴,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城,张骞从西城回汉后,带来了许多西域的官员和客商,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在张骞出使西域以前,丝绸也曾经匈奴之手传到西域各国和希腊、古罗马,他们对这种轻、软、漂亮、舒服的衣料,不知道是哪里出的,只知道在很远很远的东方有一个“丝国”。在张骞出使西城后他们才知道他们所喜爱的丝绸是汉朝出产的。在张赛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带的礼物中,以丝绸最受各国国王及官吏的欢迎,带回的客人中,就有许多为丝绸而来的商人。张赛出使西城后,汉朝的丝绸也就不断的经各国吏臣、商人传到西域各国,由于需要量的增加,在张骞出史西域往来的路上,来往官员和商人带的主要是丝绸,所以这条路也就被称为“丝绸之以”了。
省蚕科所情投资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