酃县农业局蚕桑股
酃县三河公社西台大队地处涞水上游,西有斜懒河,北有河膜水,沿河两岸有500多亩
宜桑洲地。从一九七六年起,他们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利用河滩资源,发展栽桑养桑。现在全大队桑园面积已扩大到356亩,其中间作桑园200多亩。除大队办有100个桑场外,十个生产队,队队栽桑养蚕。一九七九年产茧169担,茧款收入27800多元,其中大队蚕桑场产茧108担,亩桑产茧过了100斤。一九八O年蚕茧产量上升到296担,比一九七九年增产127担,增长75.1%,茧款收入50305元,增收22505元,增长80.9%。户平贡献蚕茧85斤,收入144.5元,亩桑产茧 83斤。特别是大队桑场在连续几年增产的基础上,
八0年又大幅度增产,总产茧146.2担,亩桑产茧146斤,排长35.2%。同时全大队还培青春播实生苗20万株,嫁接苗2万株,为继续扩大桑园面积打下了其破。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第一、根据河滩洲地的自然特点,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培好桑 桑叶是家委的主要食料,只有多栽桑,培好桑,才能多养蚕多产茧。他们根据河滩洲地和桑叶高产需要大水大肥的特点,结合本地春夏多雨,秋冬干旱的气候规体,采取上半年攻肥,下半年攻水,肥水结合的培管措施。
l、客泥改土,松沙保水保肥能力
西台大队桑园大部分是在卵石和纯沙中栽桑,夏秋季遇上5-7天干旱,桑叶就开始凋
萎,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大队桑场从几里路外用拖拉机运黄泥7200多担,每亩客土300多担,共改土22亩,并结合富士施磷肥50斤,菜饼粉100斤,牛粪用一40担。经过冬培改土和增施有机肥料,显著提高了抗旱和保肥能力,同时减轻了桑紫纹羽病的危害。如表:
从上表看,不但每亩总条长相差大,而且由于未改土桑树条多、条细、条短、叶小,桑叶产量一般相差20%左右。
2、增施三肥(着肥、复肥、秋肥)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
桑树是叶用作物,一年多次收获,还要伐条,因此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份,特别是氮素养分的消耗更大。据报导,日);产茧80公斤,所需要的纯氮除地为补给4.73公斤外,还要施20.3公斤。现在我们普遍存在施肥水平低的现象,在一定数量范围]kJ,只要增施肥料就
能提高产量。为了防止沙性土壤在多雨的情况下施用化肥造成流失,应“少量多次”,开沟或开穴深施,抢着雨后集中施。肥料种文以氛素化肥为主。三肥的具体施用方法是:
春肥:这经春夏历量充沛,气候温和,桑树生长繁茂,提高着叶产量对全年增产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为了多产茶叶,特别长张调合肥的数么和质量。大队桑场分两次施,第一次在三月中旬,桑树发芽期,每亩施冰素30斤,第二次在四月中旬,施碳按40斤,生产队问作桑园施碳氨50—60斤,由于增施了肥料,发芽率提高10%左右,虽然八0年遇上长期水源阴雨(从四月十五日至,十一天只增长二片叶),但春叶总产比七九年增加,全大队
春茧增长48%。
夏肥:夏肥又称“谢桑肥”,夏肥不施好当年秋叶产量低,明年春茧收成少。在肥足的情况下,能促使夏伐后,早发芽、多发芽,变弱技为强枝,使每株向上生长的有效枝增加,为多产夏秋叶奠定了基础,为了抢住季节,全大队做到了边采叶,边伐条,边施肥,五月二十五日前后,全部结束了夏代和追肥工作,每亩施尿素30—40斤,或碳按氨50—60斤。
秋肥:这里秋季气温不高,七月份平均只有28”C左右,而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桑树的生长。但往往因为雨量不足,肥料供应不上,造成过早停止生长,减少了一年的生长期,不但产量降低,而且由于干旱和缺肥、叶质者硬,影响饲养成绩,所以施秋
肥必须结合抗旱,施肥数量要着桑树长势。在水分充沛的条件下,顶芽生长速度减慢,叶片呈绿黄色说明缺肥严重,应予重施,一般每亩施尿素30斤或碳氨50斤,八0年全大队除欧家生产队外,普遍施秋肥两次,大队桑场在七月上旬和八月上旬各施一次,每亩施尿素30斤,实践证明,增施伙化对提高秋
叶产量效果显著。大队桑场四秋产茧占全年总产茧量的 5 9. 8%。
如表:

欧家生产队来施秋肥,三秋产量(晚晚秋未养)只占全年产茧量的38.7%。
3、合理采叶,充分利用光能
绿色植物都要靠叶片通过光能制造有机物质。桑树是以收获桑叶为目的。过度采叶,不能经常保持一定的叶面系数,势必影响产量,如果只强调光合效率,不及时收获,造成叶片老化,脱落,失去饲养价值,违背了生产目的。他们根据这个原理,以不老化和凋萎脱落造成浪费桑叶为原则。土质好,抗旱能力强的丰产桑园,适当多留,一般晚秋蚕前,保持条上经常不少于10-15片叶,沙性重,容易凋美脱落的桑园,在干旱情况下,每条只留4-5叶。根据这一原则,八0年全大队各批蚕种的安排是春蚕养足夏蚕适量,早秋控制,中秋晚秋大养,晚晚秋着叶养,即春叶全部利用,夏桑以蔬芽为主,新枝只采条长的三分之一,七月高温和双抢大忙季节,在叶片不老化的前提下,早秋蚕尽量控制少养。
八0年人队桑场在晚秋蚕前枝条实际留叶数都保持在10片叶以上,桑树越长越旺,保证了中晚秋大养,对全年增加总产起了很大作用。
4、喷灌抗旱,确保秋叶丰收
秋季规律性干旱,常常严重影响秋叶的产量和质量,沙质土壤旱情更为严重。在水分不
足的情况下,蒸发量减少,叶温升高,从而影响桑树的生理机能,生长受到抑制;桑叶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减少,降低饲料价值。所以秋季干旱的情况下,水比肥显得更重要。群众在充分认识到灌溉的作用后,抗旱决心倍增,全大队共添置喷灌机11台,除一个生产队外,其余九个生产队都有一台。大队桑场在干旱情况下日夜不停抗旱保桑,从而提高了秋叶产量,确保了秋茧丰收。
由于贯彻了以上措施,今年的桑树生长是比较好的。我们在晚秋调查大队桑场丰产桑
园,夏伐桑平均条长150.2厘米,最长280厘米,单菜总叶最多75片,每亩总条数9680根,总条长是14520米。
第二、根据蚕的生育特点,精心管理养好蚕,在饲养上他们主要抓了三条:
l、养好小蚕: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弱。对温度反
应敏感,、叶质的要求严。他们把养好小蚕作为饲养中的关键来抓,首先是选择技术熟练,有一定饲养经验人固定管理小蚕,大队桑场分三个小组,每批小蚕都由正副组长负责。生产队固定技术员。在技术措施上主要是严格消毒防病,精选良桑。根据沙质土桑叶含水量较低的特点,认真选择小蚕适熟茶叶,夏秋期以前采为主,一、二龄期每根枝条只采一片叶。认真调节蚕室小气候,使温度稳定在最适范围之内。在饲育型式上,春蚕坑房宫,夏秋蚕复盖育,严格分批提青。加强责任管理,全面贯彻落实技术措施。所以今年各批蚕张产茧都比较高。
如表:

2、把消毒防病贯穿始终:
控制蚕病的发生,是养蚕丰收的关键,尤其是各批接连饲养,消毒更应彻底。为了有效控制蚕病发生,他们始终把消毒防病措施当作大事抓。养蚕前彻底打扫清洁,石灰浆粉刷蚕室,漂白粉浓浸洗蚕箔,小蚕室消素二次,(有部分队设立专用小蚕室)。饲养过程中强调蚕座消毒和药剂添食预防,勤除沙,勤打扫,蚕座坚持使用石灰和焦糠,发现病蚕,及早淘汰,隔离饲养,配合药剂处理,选用良桑增强体质,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八0年各队各批蚕基本上控制了蚕病的大发生,确保了蚕茧丰收。
3、节约用叶,提高担桑产茧量。
目前养蚕生产上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桑叶的浪费比较严重。他们自始至终贯穿节约用桑的原则。规定了斤茧用桑量,节约受奖的政策。在技术措施上主要是教育饲养人员掌握蚕儿间歇取食的规律,懂得给桑量多不等于食下量多的道理,说明过多给桑的害处。做到看蚕给桑,防止浪费桑叶。沙洲地桑叶含水量较低,特别注意采、运、贮保持叶质新鲜。由于各方面采取措施,一般斤茧用桑量都控制在14斤左右。大队桑场春、夏、秋蚕斤茧用桑量都在14斤以下。
西台大队今年蚕桑生产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发展不平衡,大队桑园和生产队桑园亩桑产茧产值相差一倍;大队桑园丰产片与低产的产叶量也相差一倍;生产队之间发展也不平衡,谭家生产队35亩桑园产茧32担,相邻的欧家生产队50亩桑园只产茧 17.5担,其主要原因是桑树培管不好,从而影响饲养数量和产量。在养蚕上个别的生产队责任心不强,蚕病严重造成减产,如欧家生产队4张晚秋蚕只产茧34斤。在管理工作上今年虽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但由于生产队间作桑园面积大,专业组人员少,夏秋培桑工作跟不上去,造成草荒和缺水缺肥,没有充分挖掘秋叶的增产潜力,这些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