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经营管理 改变企业面貌

               浙江省吴兴县蚕种场

  我场自1970年建场,全场有桑园面积1074亩,其中已成林桑园888亩,柴山600亩,毛竹山70亩,茶叶7亩,渔塘18亩,饲料、蔬菜等地30余亩。全场职工210人,分五个工区,一个山林组,一个畜牧组,实行三级管理两级核算。一九八0年全年生产桑叶27640.66担,比计划增长10.68%,平均亩产桑叶达到31.12担。饲养蚁量9006克,共制蚕种143544张,完成国家计划任务111%,其中春期饲养蚁量6025克,制种106333张,完成国家计划111.9%,秋期饲养促量2981克,制种34211张,完成计划108.1%。
  我们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在抓好蚕种生产的同时,积极搞好其他付业生
产。今年湖羊存栏数480头,七八年以来平均每年增长30%以上。生产各种蔬菜20多万民
茶叶700多斤,还有部分西瓜、花生、鲜鱼等生产。既增加了国家收入,又改善了职工生活。由于各项生产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日趋加强,提高了经济效果,实现了增收节支计划。七九年我场共盈利99657.60元。今年由于工资调整,各种蚕用物资提价等因素,生产直接成本比去年同期增加支出 6万余元,但予计仍可盈利近 10万元。在林彪、“四人邦”制造的十年浩劫期间,我场的企业管理混乱、生产不讲成本,劳动无定额,消耗无限额,好坏不分,尝罚不明,生产徘徊不前,经营亏损严重, 70-78年九年共亏损654878.74元,最多一年亏损达10万元以上。不仅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了损失,而且也直接挫伤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场党支部决心发动和依靠群众,解放思想,79年开始全场建立了“四定一奖”生产责任制,改善经营管理,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水平,在保证蚕种质量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扭亏转盈,全场职工同心同德,共同努力,改变了建场以来十年连续亏损的局面,使企业面貌有了根本的变化。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建立接班组成本核算,实行“四定一奖”生产责任制。接班组成本核算,实行“四定一奖”责任制,进行联产记分,以分计奖,近两年来,我们场从培桑、养蚕、制种,到后勤运输、仓库管理、食堂、山林、畜牧等各项生产部全面建立了生产责任制。开展了以“优质、高产、低成本、安全生产、增加盈利”为内容的增产节约运动,在生产组织上实行桑蚕“一条龙”,即培桑与养蚕组成一个生产单位,桑蚕之间互相关心,互相促进,共同为制好蚕种一个目标努力。这样桑园组不但注意增产桑叶,更注意桑叶质量,两年来,全场每年播种绿肥850亩以上,积土杂肥4500-5000担,可供施桑园150余亩。桑园轮流排泥墙上,每年达150-200亩。还修复了三级机埠,新建了涵管渠道1500米,排水深渠2000米,扩大了灌溉面积和抗旱能力。雨天桑园工人到蚕室帮助打簇、修叶篓、搭簇室,晴天蚕室工人到桑园除草、捉虫,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处处注意精打细算,节约用工、用桑和物资材料,后勤组积极开动脑筋为生产多作贡献,汽车、拖拉机驾驶员提高出车率,增加收入,增加盈余。新建蚕室的水、电,工人自己安装,梯形架、给桑架等蚕具自己做,地火弄自己修,仓库保管员不论白天、夜晚,凡是生产需要随叫随到,仓库物资井井有条;食堂饭菜、夜点多样化,还挤出休息时间养猪、种菜;蔬菜组为了争取盈余,培养长毛兔;医生走出医务室,到各工区、生产组送医送药等等。由于生产,后勤扭成一股绳,人人关心生产、人人争作贡献,全场出现了“两好”、“三增”的局面。两好:一是蚕种质量好,由于各项指标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前提,并根据不同生产要求,建立了质量考核检验制度,对生产的各个阶段及时对各种农活质量、各项生本技术标准进行检查、评议,能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的班组给予加分加奖,达不到规定的进行扣分。80年秋期,我场培桑第九、十组治虫工作好,达到优质丰产,为全场养蚕生产提供了良桑,养蚕六组、十组蚕期中严格消毒防病,精心饲养,在秋期恶劣环境下,确保蚕儿无病,场部对这四个生产组在大会上进行表扬,经济上给予优质奖励,每人发了八元奖金。在生产过程中正确处理质量与产量、质量与成本、质量与盈利的关系,使产品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因此近两年来,我场养蚕制种中的虫质、茧质和卵质都逐年提高,克卵数也逐年增加。二是节约成本好。生产班组的用工、用料等开支,都受到经济指标的控制,各班组职工都自觉地开动脑筋、想办法、挖潜力,提高工效,降低成本。我场养蚕消耗材料,七九年比上年节约7454元,低值工用具节约10000元,克蚁直接成本比上年同期降低13%,张种直接成本降低24%,八0年春蚕消耗材料比计划节约9560.29元,克蚁直接成本只有25.77元,比计划29.69元降低了15%,比去年同期也降低了2%,春叶担桑成本计划为6.036元,实际只有5.31元,比计划降低13.7%,比去年同期也降低 2%左右。 八0年1-6月份仅另工工资一项比原计划节约16249.65元。
  三增:一是产量增加。七九年桑叶总产比七八年增产21%, 八0年桑叶总产量比七九年又增加了7.2%,蚕种产量七九年比七八年增产8782张,增长8%,八0年比七九年又增产22585张,增长18.4%。二是收入增加。“四定一奖”调动了广大职工发展生产,广开增收节支门路的积极性。例如,我场后勤运输组汽车拖拉机驾驶员实行定人、定车、定油、定修理保养和按出车补贴的责任制后,出车率大大提高,不但超额完成运输任务,还做到汽车拖拉机保养、大修不出场,二辆汽车,二辆拖拉机,去年收支相抵还为全场盈利10000余元,今年上半年统计又可盈余8000多元,今年全场l-6月份总收入比上年增收69561.35元,半年中已完成全年收入计划的75.55%。三是盈利增加,两年来为国家共创造盈利20万元左右。这是我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由于利润增加、全场经济活了,在改善生产条件,职工福利、奖励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从而进一步鼓励和促进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二、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近两年来,我们把以生产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干部,职工考勤,请假制、物资采购保管领用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财务管理和奖罚制等共三十八条制度重新健全起来,从场领导技术员到每个干部、组长和职工都规定了明确的责职范围,人人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特别是对企业管理上的五个主要方面,即计划管理,生产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这些方面已形成了制度化。由于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全场各项生产。
  三、加强领导:
  l、整顿和加强领导班子,实行民主管理企业。为了从组织上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
执行和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我们在县委和主管局的帮助下,首先整顿和充实党支部成员,加强了生产第一线的领导力量,在四名正付场长中,由两名具有专业知识的同志负责全场生产。七九年底我们又发动群众民主改选了工区和班组两级领导班子。由职工民主选举领导成员,广大职工称心如意,被选上的同志干劲倍增。场领导定期向全场职工大会汇报工作,虚心听取职工群众的批评意见,各项重大问题的决定,都要经群众民主讨论。使企业的民主管理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
  2、场党支部把工作的着重点切实地转移到生产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我们从转变领
导作风入手,首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到各项生产环节中去,凡是重大生产环节和技术问
题,场领导班子先统一思想,再全场发动,动员各方面力量为全场生产献计献策。第二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我场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除了分担处理各自的工作外,主动到桑地、蚕室、伙房参加生产劳动,蚕期中,白天坚持八小时工作,晚上轮流值班。特别是大忙之时,我们到蚕室捉老蚕、上簇、制种、抽空处理日常事务。在生产劳动中,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对生产实行面对面的领导,第三关心职工群众生活,切烦导班子中有专人分省抓职工食堂,种蔬菜,改善群众生活的工作。全年各种蔬菜基本自给,蚕期中,食堂自做夜餐小笼包子、馄饨、面条、油条等,品种多样化。七九年活种时,八个晚上的夜点心,搞了八个花样,大家很满育。春节每个职工还能分得猪肉、叶色、花生、黄豆等农付产品。从去年开始,每逢星期一、六增开生活车,接送家注湖州的职工,我场还办起了工人俱乐部、职工业余夜校等,使广大职工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妃乐生活有了一定改善。由于广大职工生活安定了,生产积极性更高了。过去请假病人多,现在医生开给病假条也不要。据统计全场职工出勤率79年比上年提高5%,今年l-9月份,又比去年同期提高3%左右,其中出全勤职工人数平均达到90%以上。全场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近两年来,我场故了一些工作。但还很不够,决心进一步转变领导作风、解收思想,实事求是,发扬民主、改进管理,努力使工作更上一层楼,以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

                          一九八0年十一月

  附件紧接下页


            关于实行“四定一奖”生产责任制的办法

  一、“四定一奖”的内容和要求:
  四定一奖生产责件制,是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把职工的生产劳动和经济收益结合起
来,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是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一项有利措施;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实行基本工资加奖励的一种辅助性的劳动报酬形式,体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原则。
  “四定”就是以生产班组为基本核算单位,定质量、定产量、定成本、定利润。实行任务到组、责任到人。“一奖”就是把四定指标,逐项核定为分数,(蚕桑对口一条龙、桑占4O%,蚕占60%、合计为一百分),进行“百分制”的定额考核,联产记分,以分计奖,超产奖励,使生产奖励较好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凡是无直接生产利润的后勤总务、行政管理人员等,则以考核所分管的指标,工作计划和服务质量,根据完成本职工作的贡献大小,作为民主评定奖金的水据。场对生产班组完成四定指标的原则要求是:
  l、质量要求:蚕种、桑叶等~切产品,一定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格按照国家和本
场有关质量规定的要求进行鉴定、计分,按质论奖,坚决反对一切不顾质量粗制滥造的错误行为。
  2、产量要求:蚕种产量根据国家下达我场的生产任务,分期、分品种、蚁量、单产制
定计划落实到组。各生产组必须尽一切努力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任务。桑叶产量一般按三年产量的平均数为基则,结合当年生产实际和各组间不同情况,确定计划指标,经过会审平衡后,落实到各组执行。其它各种产品的产量指标,经讨论核定之后,也必须保质保量完成。
  3、成本消耗:要求在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降低消耗,做到增收节支。根
据我场的实际水平,八0年主要成本总的原则指标是:春期克蚁直接生产成本一艘核定为32元,秋期为26元,(包括克蚁用工5.5工,用桑消耗材料、低值工具、修理、工资等)。减去付产品收入,折算克蚁及张种直接成本,培桑成本按亩计算,全年发145元,另根据对口蚕室饲养以量数,补助采叶用工,春期1.4工\克,秋期1.6工\克,一并计算到培桑组掌握使用,全年培桑用工按每亩36工(包括非生产用工在内)。
  其它各项工种的生产成本,按计划和生产实际需要出发,分别编制预算,经解核批准后严格使用,凡计划外新增开支,必须编报追补计划,经研究批准后方可开支。
  4、利润问题:各生产组的利润计划指标,要求切合生产实际、实事求是。由于品种单
产、桑地基础等客观条件不一样,不能强求一律,各生产组应本着提高质量、增加生产、降低消耗为原则,具体编报生产和财务计划,做到先进可靠,留有余地,通过努力,达到有利可超。
  二、“四定一奖”各项指标评分办法:
  (一)蚕室:
  l、质量:25分
  ①接种革调查得分(指原蚕种苗评级得分) x良卵率、达到同品种全场平均分数得2 5
分。凡每超减二分,应加或扣一分。
  ②凡蚕种毒率达到万分之一至五扣五分,毒率在万分之五以上,未满千分之一扣十分,毒率在千分之一以上,质量无分。
  2、产量:25分
  ①完成计划指标100%得2 5分。
  ②完成计划指标不到10 0%,每减 1%扣 1分。
  ③超额完成计划指标l-5%,每超1%加 1分,超5-10%每超2%加 1分,超10%以上再加1分。
  3、成本:25分
  ①完成计划成本10O%,得2 5分。
  ②降低或增加 2%,增加或减少 1分。
  4、利润:25分
  ①控克以实际盈利计算,达到计划指标得25分。
  ②平均每克蚁量增加或减少盈利1元,增加或减少2分。
上述四项总分X60%=蚕室组得分数。
 (二)培桑
  1、质量:20分
  ①桑园管理工作按场部规定标准进行,得分10分,凡违反规定影响培桑顶量、酌情扣分5——10分。
  ②l一3今采叶经技术主任,当班技术员、场领导和群众代表抽样验收、良叶达到95%
得5分,凡良叶率每消减2%增减1分。
  ③蚕期中无农药巾毒事故发生得5分,每发生农药中毒事故一次扣2分。
  2、产量:30分
  ①完成计划指标100%得30分;
  ②凡比计划增减1%增减1分。
  3、消耗:25分
  ①完成计划消耗指标100%得2 5分I
  ②见比计划指标每增减 2%增减 1分。
  4、利润:25分
  ①完成利润计划100%得2 5分;
  ②凡平均亩桑利润比计划每增减至元,增减1分。
  上述四项总得分 X 40%=培桑得分数
  培桑得分数十蚕定春秋两期得分数=全组全年总得分数。
  三、实行“四定一奖”中应注意几项具体工作:
  1。“四定一奖”生产责任制是把增产节约劳动竞赛与生产奖励结合起来,把企业
经营的好坏,同职工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贯彻按劳分配,有强烈的政策性和责任性,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各项生产的领导和计划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各种检查验收法,正确处理质量与产量、质量与成本、质量与利润的关系,确保各项生产和各种产品的质量。
  2、“四定一奖”各项计划指标,必须充分发动群众民主讨论,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
虚作假和平均主义倾向,反对领导包办计划,以利充分调动班组生产积极性。
  3、主要生产人员和生产设备一般采取四固定,即“基本职工、蚕室、桑地和主要生产
用具”。本场内用叶、调叶均按6元\担不变成本计算,各级间调工均按1.6元\工计算,
以利生产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生产计划的可靠性。
    4、加强统计和原始记录工作。“四定一奖”实行计分计奖办法,一切用数据说话,必
须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工作,把工时定额、原材料消耗搞得比较正确,把质量标准搞得具体明确,把各项生产完成情况、准确地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