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毛 虫 的 综 合 防 治

               李 如 白
            (江西省农科院蚕桑茶叶研究所)

  桑毛虫( Euproctis Similis Fuesslv),又名桑毒蛾;俗称金毛虫、花毛虫、狗
毛虫等。属鳞翅目,毒蛾科,是危害桑树叶片的主要害虫之一。除危害桑叶外,还危害桃、李、苹果、梨、柿子等果树。桑毛虫幼虫体上有毒毛,可随蜕皮散落,或随风飞扬。触及人体皮肤引起红肿、痛痒;触及家蚕幼虫,蚕体出现黑色斑点,严重时导致蚕儿死亡。
  桑毛虫初孵幼虫群集在桑叶背面取食叶肉,使叶片出现透明斑点。经三次脱皮后,分散危害桑叶片,使叶片呈现许多大缺刻,严重时仅留下叶脉成网状。越冬幼虫在翌年春食害桑芽,由外层逐渐向内层剥食,可造成冬芽枯死,影响春蚕饲料。
  桑毛虫以老熟幼虫,寻找桑枝干裂隙,落叶和丛生杂草栖身,结茧越冬。在我所桑园内一年发生四代,各代幼虫分别出现在3月上旬、6月中旬、8月上旬和9月中旬。
  根据我地具体情况,笔者体会,似用下列方法对桑毛虫进行综合防治,收到较好效果。
  (-)清洁桑园 秋季搞好桑园清洁工作,将桑园的枯枝落叶、杂草收集干净、集中烧毁,可减少其越冬场所。
  (二)人工诱杀 冬季,在桑毛虫越冬前,用稻草捆缚在桑树茎干及枝条上,诱集越冬幼虫结茧,翌年桑树萌芽前将稻草收下集中烧毁,能消灭部分越冬幼虫。点灯诱杀虫,也有一定效果。
  (三)人工捕捉 今年气温回升较早,害虫发生也相应提早。 3月4日我们在 137株桑树中找到越冬桑毛虫( 2龄)幼虫 2条,3月10日在13棵桑树中找到幼虫194条,平均每株桑树有虫14.92条,当日下午即发动职工进行人工捕捉,效果达到99.39%。
  (四)药剂防治 当桑树叶片长到汤匙大时,用50%硫磷乳油125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可达97.60%。喷药水时将喷头伸向桑树茎干基部,使喷头出水口向上喷,这样可使桑树叶片正反两面都能粘到药水雾点,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