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总结经验 搞好夏秋蚕生产

               湘潭地区农业局经作科

  在蚕桑生产上,养好春蚕是个基础,但是夏秋蚕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一年,我区共养蚕种118710张,其中夏秋蚕89398张,占总饲养量的75.3%;七年产茧61420担,其中夏秋茧40197担,占总产茧量的65.5%。一九七五年全区夏秋蚕只5261张,产茧1915担;一九八一年增加到20939张、8602.2担,饲养量比七五年增加了二点九八倍,产茧量增加三点四九倍。在夏秋蚕中夏蚕的产茧量占全年总产的15.99%,早秋茧占16.86%,中秋茧占22.5%,晚秋和晚晚秋茧占11.06%。从每张平均单产来看,夏蚕较高,一般每张50斤左右,最高的七九年57.2斤。早秋和中秋次之,晚秋蚕较低。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认识和体会。

  一、夏秋蚕生产的其本特点

  夏秋蚕从六月开始饲养到十月下旬才结束,经过时间长,气候变化多,与春蚕比较有
许多不同的特点。
  l、气候变化多。我区位于东径112.02到114.15度,北纬26.01到28.34度,总面积
极19000平方公里,全年的平均气温17.4° C-18° C,月平均最高气温是七月份 29.1° C,极端最高气温40° C,大多出现在七月下旬。全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408.7毫米,春夏降雨最多,还往往出现局部灾害性暴雨。七至九月降雨只有303毫米,占全年的21.5%,成为我区规律性的干旱季节,加之蚕室条件差,降温困难,对早秋蚕饲养不利。晚秋雨量增加,气温逐渐下降,但农村烧砖瓦孔对空气污染较大,影响晚秋蚕饲养。
  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气温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降雨量是由多到少,再逐渐增
多。夏蚕期往往表现为高温多湿;早秋在往高温干燥;中秋气温有所下降,但往往出现
“秋老虎”,所以仍多表现为高温干燥;晚秋为适温干燥或低温多湿;晚晚秋多为低温多
湿。
  2、桑叶产量高、质量差。由于夏秋气温高,桑树的生长期长,加之我区逐年发展新桑
园,夏秋桑叶的总产量远远超过了春叶产量,这是我们能够多养夏秋蚕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干旱和病虫危害,夏秋叶质一般不如春叶,从中秋后开始硬化,晚秋后有时因雨量增加略有转嫩的现象。
  3、桑和蚕的病、虫害多。夏秋季气温高,病菌增殖快,养蚕一季接一季,消毒工作没
有春季那样彻底,桑树和蚕的病虫害均比春季多。桑虫主要是桑蓟马,其次是桑毛虫、桑天牛、金龟子、介壳虫等,以中、晚秋蚕期危害较烈。蚕病有空头性软化病、脓病、细菌性胃肠病、白僵病、蝇咀病、中毒症等。以空头性软化病和细菌性胃肠病危害较严重。中毒症多发生在中、晚秋蚕期。
  4、饲养批次多。多数地方夏秋蚕饲养四批,少数地方五批,劳力、蚕定、蚕具能得到
较为充分的利用。加之夏秋气温高,除晚秋、晚晚秋外,一般不用升温,蚕的生长发育快,蚕期经过短饲育管理比较方便,有利于多养、养好蚕。

  二、几点措施

  为了把夏秋蚕生产搞上去,几年来,我们与供销部门配合,抓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狠抓桑园的培育管理。桑叶是养蚕的基础,养好夏秋蚕,首先必须抓好夏秋季桑树
的培育管理。我们采取了“适时春伐,提早夏伐,重施夏肥,合理采叶,增施秋肥,狠抓冬培”等措施。幼林桑和土质差的桑园均搞春伐,成林长势好的桑园搞夏伐,保证夏秋蚕的供叶量,并促进桑树早发快长。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多施有机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如浏阳县北盛区,桑园面积829亩,由于狠抓培管,增养夏秋蚕,去年亩桑产茧126斤。攸县过去有重养春蚕,忽视夏秋蚕的倾向,不管桑树生长情况,以及土壤和水利等条件,都于养完春蚕后搞夏伐,一九七五年该县养春蚕75张,但夏秋四季只养了60张。近两年他们对上差缺水的山地桑搞春伐,对生长一般的桑园进行春夏轮伐,桑树普遍恢复了树势,单位面积产茧量有较大的提高。
  2、抓好桑园的基本建设。我区现有桑园大部份分布在丘陵山地和河滩沙洲,这些桑园
到秋季容易受旱,严重影响桑树生长和秋蚕生产。我们提出“一改三保”的措施。即改良桑园土壤,增强桑园保水、保肥、保土的性能。在改良桑园土壤的具体办法上,主要是以肥改土,以水改土,以土改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还配合水利部门,对重点桑园建设喷灌抗旱。从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一年四年中,共投放资金23万多元,已建成喷灌桑园6927亩。酃县山河公社西台大队桑场,100亩河洲桑,土壤砂性重,秋季干旱稍久,新梢就停止生长,叶片桔黄脱落,去年,他们建立了喷灌抗旱,保证桑树的正常生长,蚕茧产量比上年增加18%,亩平产茧173斤。
  3、推广优良蚕品种。在同样的饲育条件下,蚕的品种决定着饲养成绩的好坏。近几年
来,我们一方面积极支持,帮助省安排的蚕品种对比试点工作,另一方面认真、及时总结大面上饲养各个品种的性状、产茧量和经济价值等规律。通过实践,发现539×7532(正反交)较为理想。去年夏秋蚕,我们大力推广了这个品种,蚕茧产值大有提高,很受群众欢迎。该品种具有体质强,抗高温,生长快,用桑少,茧层厚,价格高等优点。缺点是孵化欠齐,上簇易吐平板丝,张种产茧量偏低。针对这些缺点,我们又提出了加强催青及收蚁工作,做好适熟上簇,及时捉游山蚕,以减少不结茧蚕。
  4、普及科学技术。几年来,地区和县每年举办一次或数次蚕桑技术学习班,把如何把
好夏秋蚕生产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春蚕结束后,各县又召开总结春蚕经验、搞好夏秋蚕生产的会议,并经常印发有关技术资料,今年我们已经先后印发了五个蚕桑技术资料,地、县举办蚕桑技术训练班七千多人次,七年来,各县从江苏、浙江、四川等先进蚕区,请进农民技术员六百多人次,帮助技术辅导工作。大力推广小蚕炕房(床)育和稻草折簇上簇,以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
  5、突出抓桑、蚕治虫防病工作。在桑树虫害方面,我们狠抓以桑蓟马为中心的防治措
施,提倡在用叶前十天80%敌敌畏1500倍液。达到一药治多虫的效果。在蚕病方面,狠抓以彻底消毒为中心的防病措施。消毒约品除普遍使用漂白粉、新鲜石灰粉等常用药物外,还调进和使用“毒消散”、“防病一号”等。各地也出现了不少治虫、防病成功的经验。如攸县大同桥公社普胜大队桑场,几年来桑蓟马危害严重,去年秋季,他们采取喷药治虫和抽水抗旱相结合的办法,有效地扑灭了桑蓟马,增养了夏秋蚕,干旱之年取得了增产蚕茧36%的好收成。浏阳县永和镇孚田大队桑场,近几年来夏秋蚕发病严重,单产只有十多斤。去年中秋蚕,他们在县有关人员帮助下,在大蚕期采用大蒜子溶液添食(即一两大蒜子掏碎加水一斤。滤去渣子,喷叶喂蚕),结果六张蚕种平均单产40多斤。

  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建立,给蚕桑生产带来了新的内容和要求。首先是如何巩固好现有桑场,落实场队的专业班子,建立好生产责任制,努力改造低产桑园,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其次是在巩固现有集体桑园的基础上,如何大力发展社员私人栽桑养蚕,采取各种形式把培桑养蚕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第三,切实做好夏秋蚕种的领运和催青工作,大力推广小蚕共育,促进蚕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一九八二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