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于 养 好 夏 秋 蚕 的 几 点 看 法

胡 耀 龙
(湖南省经济作物局)


  夏秋季气温高,桑叶生长发育快,可以进行多次养蚕,有利提高桑叶、蚕室、蚕具等的利用率,也是提高蚕茧单产,增加亩桑收入,夺取全年蚕茧丰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省夏秋蚕饲养比例逐年增长。据统计从1976年到1981年6年间饲养的平均数,春蚕占全年饲养量28.6%;夏秋蚕占71.4%。产茧量春蚕占全年收茧量的38.61%;夏秋茧占61.39%。从上述比例说明夏秋蚕茧的增产与否决定着全年总产的丰欠。但我省夏秋蚕饲养比例虽然很大,单产一直偏低,茧质较差,地区间饲养比重和单产高低很不平衡,高的张产达70一80斤,低的20来斤甚至10来斤。这说明夏秋蚕茧单产的提高是大有潜力可挖。当然,从客观上讲夏秋蚕比春蚕难养。尤其是夏蚕和早秋及中秋前期。这时因为夏秋气候条件和生产特点所决定的。归纳有下列四种表现:①自然温度经常超出蚕的生理要求,造成蚕体虚弱;②在高温和连续多次养蚕的情况下,病菌、病毒繁殖既快又多又新鲜;③桑树虫害在干热的气候状况下繁殖迅速1④桑树生长快叶质老化亦快,往往养蚕跟不上桑叶成长,使叶质变劣。所有这些都是饲养夏秋蚕的不利因素。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从我国以及我省一些高产单位的实践经验来看,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和掌握这些客观规律,严格消毒防病,精心饲养,贯彻科学培桑养蚕的技术措施,夏秋蚕同样可以获得稳产高产。

  一、抓好桑园肥培管理、提高桑叶产量

  夏秋蚕饲养的多少,主要决定于桑园肥培管理的好坏和产叶量的高低。桑园肥培管理
好,桑叶产量亦高,养蚕亦多,否则反之。夏秋季桑园管理要以水、肥为中心,及时抓好虫害防治工作。在合理的肥水管理下,夏秋叶产量可以超过春叶产量。桑树夏伐后的6月一8月的三个月中,平均每两天可长一片叶,到8月初可长到30片叶。这样短的时间生长那么快,没有相应的肥水供给,无法达到理想的产量。因此,要及时灌水抗旱,千方百计地广辟肥源,施足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桑树生长。特别是桑树夏伐后的一次肥料要重施。在施肥方法上既要施速效肥;又要施迟效肥。有条件的地方可多施些农家肥和塘河湖泥。氮、磷、钾按7:2 :3的比例开穴施放,塘河湖泥每亩施120—150担。秋肥要看树施肥,保证有足够的水肥供给桑树生长发育,使桑叶高产。
  虫害防治;桑树害虫在夏秋期发生特别频繁,既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又危及蚕儿身体健康。因为桑树害虫能直接传播使蚕发病的病菌和病毒。所以一定要抓好桑园虫害防治工作,及时掌握虫情,根握养蚕用时的需要,选用适当的治虫农药,做到虫死蚕安全。

  二、合理进行养蚕布局

  夏秋季桑叶生长快,老化也快,必须合理分批利用,才能达到“采养结合,种叶平衡,蚕茧增多”的效果。养蚕布局要全盘考虑,既要根据桑树长势和叶量、叶质情况,又要根据农事活动,气候特点,劳力安排等情况来具体确定各批蚕的饲养量和饲养日期,做到批批高产。确定每批蚕饲养张数时,要对桑叶留有余地,各批蚕采叶必须合理。夏蚕用叶以芽叶、春伐叶为主,少量地采用夏伐枝条基部叶;早秋蚕用叶,小蚕在枝条上部选采适熟叶,大蚕自下往上采,采光枝条下部叶,留枝条中、上部二分之一的叶不采;中秋蚕用叶,小蚕选采枝条上部适熟叶,大蚕采光枝条中部叶,留枝条上部6—8片叶养晚秋;晚秋蚕用枝条上部叶,留4一5片养树。夏秋蚕采叶时要强调带采叶器,留叶柄、不得捋采,以免撕破树皮,影响桑树生长和产叶量。参照上述采叶用叶标准,匡算出各批蚕的可用叶量,再确定饲养张数。也可以参考上一年的饲养量和桑园肥培管理水平和树势来进行合理布局。

  三、彻底消毒防病

  消毒防病是养好夏秋蚕,获得蚕茧丰收的关键,亦就是说夏秋蚕产量的高低决定于消毒彻底与否。夏秋蚕期由于气候环境和连续多次养蚕,病菌、病毒繁殖快致病力强,蚕发病率高,必须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把消毒防病工作贯穿每个蚕期的全部过程。控制蚕病为害,重点抓养蚕前的消毒工作,因病原存活时间太长,传染途径多,所以不论前期蚕有无发病,凡养蚕用过的蚕室、蚕具以及周围环境都要进行严格消毒,力求做到把病原消灭在扩散之前。我省历年夏秋蚕产量低,各地反映不一,原因很多,笔者认为消毒防病是否彻底占主要因素。每一次蚕都要把所有用过的蚕具全部洗晒一次,再用l%的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进行消毒。蚕室、贮桑室、工具室及周围场所都要在认真清扫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消毒。在蚕期中要进行药物添食和蚕座蚕体消毒,防止病菌、病毒侵害。目前在防治败血病和细菌性胃病上可添食氯霉毒;蚕座蚕体消毒药剂以防病一号效果较好,对病毒、病菌都有杀灭作用;新鲜石灰对病毒防治效果也很好,价格便宜,购买方便,可经常使用。四川蚕农有“百病一把灰”的说法(灰即指石灰),说明石灰对防治蚕病有一定作用。对已经发生的病死蚕一要立即拾去并将发病区隔离饲养,防止蔓延。二要弄清发病原因,对症下药采取防治措施。

  四、精心饲养管理

  饲养夏秋蚕,要根据夏秋季的气候对蚕儿所产生的生理影响,运用科学的办法进行技术处理。夏秋蚕从六月上、中旬到十月中、下旬,五个多月时间里,历程四个蚕期。从初夏到晚秋,气候由霉雨、夏署、秋热渐次变化。经常遇到高温多湿、高温干燥、低温多湿、低温干燥以及昼夜温湿开差大等不良环境,尤其是高温对蚕的生理影响最大,直接关系着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因此,要极积地采取降温措施,蚕室周围可采取搭凉棚、挂草帘、室内喷井水等降温办法,小蚕可用土坑育,尽量控制室温在30°G以内,在多湿和闷热情况下要增加开窗次数,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畅通。
  夏秋蚕的饲育与春蚕相比要掌握一个“稀”字,室内蚕架箔要稀,蚕箔内蚕头和族箔内蚕头要稀,目的是使室内通风换气,降低温度,使蚕儿充分饱食,减少病虫害入侵和传染。早秋气温高,要针对昼夜温差蚕儿食桑程度不同的特点,采取白天多回薄饲;夜间少回厚饲的给桑办法,保证蚕儿吃饱吃好。
 近两年由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桑园承包到户和私人栽桑养蚕的发展,有些地方催青、收蚁、养小蚕都是分到户,这对加强社员的责任心有一定的作用,但技术指导带来了困难,往往因为技术处理不当,容易出问题,应大力提倡统一催育收蚁,集中共育小蚕,以便统一技术处理,避免人为损失。

  五、防止农药中毒

  夏秋蚕饲养期间,农业生产治虫用药很频繁,必须严格防止蚕儿农药中毒。桑园采叶时期和农田用药及农药残效期的长短,都要全盘考虑,二者都要兼顾,做到合理使用农药。在蚕室附近和桑园周围一百公尺内的农田最好不使用残效期长的农药。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风向,喷头放低些,尽量避免农药粉、雾吹向桑园和蚕室。养蚕人员在蚕期不要接触有农药残毒的物件,坚持洗手给桑,换鞋入室。采用靠近农田的桑叶时要先采少量试喂后再采叶。一旦发现中毒要立即停用毒叶,改换新鲜叶,并及时除沙。对农药污染的蚕室蚕具及时进行处理,对轻度农药中毒可采用添食浓茶水解毒。
  总之,夏秋蚕的饲养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我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才能掌握夺取稳产高产的主动权。


                            一九八一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