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是怎样恢复发展蚕桑生产的 |
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多经组 我们澧县蚕桑生产是在一九八O年底全省蚕桑生产会议后,重新学习中央文件精神、重新认识、重新规划、重新恢复起来的。去冬今春,新扩桑五千九百四十六亩,加上原有面积二千零六十亩,现已恢复到八千零六亩。计划今冬明春继续恢复发展到二万亩,争取在八五年以前发展到五万亩,年产茧五万担。为确保这一规划的实现,我们已经采取和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解放后,我县蚕桑生产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的过程,一九四九年全县只有桑园七百三十亩,产茧二百担;一九七三年达到四千一百三十一亩,产茧二千四百一十六担;一九八一年减到只有二千零六十亩,蚕茧产量一千一百七十八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受了“左”的思想影响,在生产布局上搞单一化,怕“抓了桑,丢了纲;养了蚕,误了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全县清除了极左路线的影响,深入学习了中央一九八O年七十五号和一九八一年一十三军文件精神,回顾了我县发展蚕桑生产的历史,大摆了发展蚕桑生产的有利条件:一是我县植桑养蚕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澧县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平原多桑。县设农事试验场,从事研究“种桑、棉及养蚕,取丝诸新法。据湖南蚕丝改良场调查,一九四一年全县产茧六千担,占全省总产量的百分之五十;二是我县气候温和,全年平均温度一十六点三度至一十七度,日平均温度十度的日数二百四十天,无霜期二百六十六至二百八十六天,年降雨量一千三百毫米左右;三是面积广阔,土质肥沃,有利于植桑,澧、涔、淞三水系的二十个公社的外洲河滩可植桑二点五万亩,全县有一千二百二十三条干支渠三千一百二十多公里,可利用渠道两旁植桑一点五万亩;二十一万多农户可利用屋前屋后和自留地植桑一点五万亩;四是有一批先进典型引路。全国有四川、江、浙,全省华容为我们引路。我县也有自己的典型,城关镇澹阳大队,一九七八年产茧四百三十四担,产茧量逐年上升,今年可突破一千担,春茧已产四百四十三担,比去年二百九十八担增长百分之五十点五,超过了历史水平。这个大队三生产队女青年社员黄大英,今春养二张良种蚕,产茧二百一十一点六斤,产值三百七十四点五八元,创春茧张产一百零五点八斤的高产记录。官烷蚕场谢承品,承包一亩二年生桑园,产春茧一百零三斤。通过学习,回顾总结,使大家认识到:植桑是我县传统产品,是促进农民由穷变富、长富久富的极好门路,是农业生产向社会化、专业化前进的重要途径。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县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全县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了调整。坚持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狠抓多种经营,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用抓粮棉的劲头抓蚕桑生产。县政府成立了专门指挥机构,由付县长陈国亚,政府办付主任张国政专抓。区、社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配备了领导班子。 二、完善生产责任制,调动蚕农积极性。 根据中央两个长期不变(集体所有制,生产责任制)的精神。在蚕桑生产上,我们继续探索“有利鼓励生产者最大限度地关心集体生产,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去冬今春,县委把建立、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和改变农业生产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实行了“统一经营、专业分工、联产计酬、交进包干”的生产责任制,使生产,收入、商品达到了三增加,城关镇澹阳大队实行四定“定面积、定产量、定成本、定上交(产量、产值)”全奖全赔以后,第五生产队社员范德海,充分利用人力、地力、物力,一九八一年承包桑园五亩,养蚕一十九张,产茧一千零四十九斤,收入一千七百二十九点二元,亩平产茧二百零九点八斤,亩平茧值三百四十五点八元,加上育苗、嫁接、接穗和间作收入共达二千九百二十九点二元,除开支、交承包款外,得超产一千二百三十九点七元。全家六口人,人乎超产二百零六点六元。一九八7年继续承包桑园六点一亩,全年包产茧八百七十一斤,产值一千三百九十三元,成本二百零八元,范德海承包后,计划养蚕三十张,产茧二千零四十斤,亩产三百三十五斤,比上年增加一百二十五斤;产值三千三百四十八元,加上间作收入二千一百四十元,全年可达五千四百八十八元,平均亩产值八百九下九元,比上年增加五百五十三元,今年养春蚕七张,产茧六百一十八斤,亩产一百零一十三斤,产值一千一百一十九元,完成承包任务百分之八十点四,全年计划除成本和交承包款外,可得超产四千零九十五元,人平超产六百八十二点五元,五生产队五十二个字包户,春茧户户超产,有六个户一季春茧完成全年任务,全队一百二十担任务,春茧完成七十五担,完成全年任务百分之六十二点五。全县一百零八个专业场、队,面积六千六百六十一亩,百分之八十的都实行了专业承包到户到劳。我们认为;这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有利调动蚕农植桑养蚕的积极性。 三、坚持两条四走路,促进至五生产的发展。 过去,我们发展蚕桑,建立了一批社、队蚕场,起到了示范作用。但在求大、求全、求洋的思想指导下,“面积要联片,蚕室大楼建,蚕具规格化,养蚕讲条件”。这样,要求高,投资大,放慢了发展速度,中央一九八一年一十三号文件指出,“要发挥集体和个人两个积极性”。近年来,我们在大力发展集体植桑养蚕的同时,十分重视社员植桑养蚕。信息和集体一样提供,资金和集体一样支持,技术和集体一样辅导,物资和集体一样供应,收购和集体一样对待。做到五个一样。官垸公社蚕桑场,一九八O年被洪水冲毁后,一九八一年一面重建家园,一面恢复蚕桑生产,当年实现人平收入二百三十四元。一九八二年两条腿走路,一条腿靠集体发展,在一百三十七亩旱地里植桑七十四亩,育苗嫁接六十三亩;一条腿靠社员私人,二十六户社员共有自留地二十六点二亩,宅旁基地一十亩,二十五个有养蚕能力的户,在自留地和宅旁基地植桑二十六亩,三点九万株,在蚕的饲养上,实行小蚕集体育,大蚕分户养,场建共有室一栋九间,户建大蚕饲养室八十间,育二千四百平方米。两条腿走路,蚕室蚕具得到较好地解决。今年能实现当年植桑一百亩,当年产茧一百担,平均亩产百斤茧。我们推广官垸蚕场两条腿走路的经验,可以充分挖掘闲散劳力,土地潜力,物资潜力,促进蚕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四、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支援蚕桑生产。 在发展蚕桑生产上,供销、科委、农业银行等部门,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县供销社明确一副主任抓生产培植,用主要精力抓了蚕桑生产。一九八O年带领调查组,深入到澧、涔、淞三水系的二十个公社调查了一个多月,向县委、县政府写了发展蚕桑的调查报告。每年抓住蚕桑生产的季节,不失时机召开蚕桑生产会议,举办育苗、嫁接、催青等学习班;布置任务,传授技术。一九八二年来赴华容组织调运桑苗,指挥全县栽桑。县社培植股、县土产公司,配备五名蚕桑专干。一十四个主产公社,基层社配备了一十四名蚕桑专干。一九八二年从广西组织供应桑种九百斤,从华容组织供应嫁接苗八十三万株,从浙江组织供应实生苗三百万株,等外级嫁接苗二百一十二万株,还组织供应了大量的嫁接工具和蚕药蚕具。在资金上,近二年用于蚕桑的扶持生产资金二点二万元。在科研上,配合县科委,在官垸蚕场办速成高产试验点;在张公庙公社新堤大队四、五等生产队办外州栽桑示范点;在城关澹阳办老区挖潜高产点;在官垸双富二队办私人养蚕点;在大围东港办桑基鱼塘点。县农业银行在此期间发放蚕桑贷款二十八万元,有力地支援了蚕桑生产的发展。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动员各部门力量,支援蚕桑生产的发展。 五、落实技术措施,狠抓桑园建设。 一九八二年我县在发展蚕桑生产上,需要的桑苗,主要靠向外地组织。这样,成本高、运输远、成活低。为了吸取这一教训,在今后的发展上,我们主要走“三自”道路,即自己育苗,自己嫁接,自己繁育良种,自力更生解决所需桑苗。一九八二年全县嫁接桑苗一千三百三十六万株,可以保证今冬明春发展一点二万亩桑园所需嫁接苗;播桑籽九百斤,育实生苗三百九十六亩,可于明春嫁接,以保证一九八五年前发展三万亩桑园的苗木需要。 一九八二年七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