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靖 国
(湘潭地区供销社)
桑蚕鲜茧进收烘站以后,必须经过干燥处理,以利贮存,适应缫丝工业常年生产的需
要。
鲜茧干燥处理过程,即烘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不同特性的原料茧烘去适当的水
份,使之成为优良的适干茧。蚕茧通过收烘过程,虽不能提高鲜茧原来的茧质状态,但如处理不当,往往会使原来的茧质状态下降,因此,提高茧质要从蚕茧生产上入手,而保全茧质。主要需从收烘上着手。实践证明,蚕茧收烘质量的好坏,与缫丝工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直接影响蚕茧的上车率、解舒、解舒丝长、生丝品位、出丝率、产量等。就拿出丝率来说吧,如果从提高收烘茧质量着手,使我省鲜茧出丝率提高百分之一,按全省一九八一年四万多担鲜茧产量计算,就能增加生丝四百来担,相当于建设一千多亩亩产三百斤茧的高产桑园。可见,提高收烘茧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
茧质破坏的类型及其破坏茧质的原因。
根据茧质受破坏的不同情况,笔者将其分为:
1、孔洞型。指一个完整的茧层产生了孔洞。茧层产生孔洞后,根本不能缫丝。产生孔
洞的主要原因是:鼠咬造成鼠口,鲜茧发蛾造成蛾口,蛹内寄生的蝇蛆造成蛆孔,虫伤造成虫口。
2、污染型。指茧层被污染,产生斑块。轻度者变成次茧,严重者变为下茧。产生污染
主要原因是:印烂茧混在好茧之中,其污汁污染了好茧的茧层。
3、霉变型。指茧发霉变质。轻度者成次茧,严重者成下茧。产生霉变的主要原因是:
蚕茧受到蒸热或蛹体偏嫩,干蛹还潮。
4、变性型。指茧层丝胶蛋白变性。丝胶蛋白变性后,茧丝离解的难易程度随着丝胶变
性的程度而异。丝胶蛋白发生变性的原因是茧层受到蒸热的作用。
5、脆化型。指茧层变黄,丝质脆化。丝质脆化后,不能缫丝。主要由于烘茧温度过
高,特别是二冲后阶段过高的温度引起丝蛋白严重变性。保全茧质的措施影响保全茧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我们当前实际情况,保全茧质,要抓住如下主要薄弱环节:
一、合理处理蚕茧 1、鲜茧处理
应以防止蒸热,避免出蛆、出蛾为中心,做到“收购、烘茧快”,“烘茧六优先”,“装篮堆码严”,“运输防损坏”。
(l)收购、烘茧快。收购蚕茧时,速度要快而不乱,快而准,鲜茧进站后,及时进烘,不能及时进烘的鲜茧,堆放的时间春茧最长不超过三十六小时,夏秋茧不超过十六小时。
(2)烘茧六优先。先收的茧先烘,收购点送来的茧先烘,老蛹茧先烘,潮湿茧先烘,
蒸热茧先烘,出蛆茧先烘。
(3)装篮、堆码严。收购的鲜茧,如不能马上进烘,则要立即装篮堆码,装八分满,
中间挖成“凹”形,篮堆宜“品”字形堆放,高度八层,每排成六行留一通道,茧篮四周离墙。只收不烘的收购点,最迟第二天上午把鲜茧送到烘茧站。
(4)运输防损坏。只收不烘的收购点,将鲜茧运送到烘茧站时,装茧的容器要通风良
好,中间放置气筒或草把,防止蒸热,途中还要防止压痕、日晒雨淋和强烈的震动。
2、半干茧处理
应以防止蒸热霉烂,促进二冲干燥均匀为中心,做到“散热充分”、“装篮严格”、“还性适当”、“拢准合理”。
(l)散热充分。半干茧出灶后,待充分散热,再行装篮。
(2)装篮严格。以装九分满为宜。篮堆高度以十层为限,堆场通风条件差的,应堆低
些,如系楼下普通地面堆场,底层应以空茧篮倒放一层垫起。篮准排列,每六行留一条通
道,四边高墙,通道正对窗口。根据出让的先后日期,加以标记,防止混乱。
(3)还性适当。还性过程应注意检查,防止发生蒸热,还性过度。在正常的天气下
一般经三天时间可达还性适当。半干茧达到还性适当时,即应进行二冲烘茧,如烘力紧张,不能及时二冲烘茧,或还性过程发现蒸热,必须进行换篮飘茧。
(4)拢堆合理。半干茧进行二冲烘茧前,根据茧层潮湿程度,适当拢堆六至十二小
时,使茧层间的水份相对走匀,有利于干燥均匀和保护茧层。
3、干茧处理
应以防止蒸热和霉变为中心,做到“散热充分”、“安全保管”。
(1)散热充分。干茧出灶后,让其充分散热冷却,再行打包,不能打热包,以免造成
茧腔内蒸热。
(2)安全保管。首先要防潮,干茧充分冷却后,最迟不超过四十八小时,即应打包,干茧堆在一般平房,待运时间又稍长,应流通四周水沟,茧包底层用货架垫高,离地一市尺。再是防鼠治虫,储放蚕茧的房屋,特别是储放干茧的房屋,要做好防鼠灭鼠,防虫治虫工作,消灭鼠患和虫伤。
在收烘工作全过程,要全面贯彻“三轻”“五拣”工作。“三轻”是指倒茧、运茧、装茧的动作要轻巧,以防蛹体和茧层损伤;“五拣”是指在装篮、铺格、翻篮、出灶、打包五个环节中,随时拣出印烂茧防止污染好茧,利于安全保管。同时还应注意勿踏烂蚕茧,以免污染好茧,增加次、下茧。 二、提高烘茧工艺 烘茧工艺合理,能保护茧层,达到适干均匀;相反,则破坏茧层,干燥程度差。要根据自己的处性,确定具体的烘茧工艺。在烘茧方法上,要做到“温度适当,排湿合理”,避免“高温急于和低温长烘”;在干燥温度上,“反对偏老偏嫩,达到适干均匀。”
l、铺茧。
要数量适当,茧子间疏松。数量头冲较薄,一点五至二粒厚,二冲稍厚,以二至二点五粒为宜,根据这个标准,称出重量,实行定量铺茧。铺茧时·四周稍厚,中间稍薄,茧与茧之间要疏松,不能用手拍平。
2、烘茧温度与时间
直接热车子风扇灶和大煤灶烘茧温度和时间标准如表列。
灶型不同,同一灶型不同的茧灶,烘茧的温度和时间也不同。但烘茧温度和时间要紧密结合起来,既要按照所要求的温度进行烘茧,又要符合规定烘茧时间的范围。当两者间发生矛盾时,则应检查排湿是否合理,必要时可调整壁温。力求使烘茧时间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目的干燥程度。又烘茧温度应由高到低,特别注意防止二冲后阶段高温,以保护茧层,促进适干均匀。
3、排湿
要掌握“多湿多排、少温少排”的原则,合理掌握排气和吸气操作,防止造成灶内蒸热或二冲后阶段茧民失水过干,增加温度对茧层的影响。
4、转车(翻茧、调格)
要按灶性的特点,严格进行,反对省事图快。但车子风扇灶不须翻茧,还可通过调整铺茧数量,不须调格。
5、出灶标准
半干茧出灶的标准要一致,避免二冲烘茧时造成干燥不匀。
三、增加和改进收烘设备 目前,我们的收烘条件较差,与蚕桑生产发展不相适应,对保全茧质不利。当前,主要是增加堆场和茧篮,按最大收烘期计,每担鲜茧配备堆场O点六五平方米,茧篮十至十二只,推广直接热车子风扇灶。
四、合理布局
蚕茧生产零星分散,收烘网点设置困难,既不方便群众送售,又不利提高收烘质量,
给保全茧质带来了困难,必须改变过去发展蚕桑生产的这种布局,使蚕桑生产形成区域化,达到蚕茧收烘专业化,利于保全茧质。
一九八二年八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