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斯 魁
(省贺家山原种场蚕种站)
蛹期发育调节,是杂交制种的最后技术关键。本文继《关于杂交制种上簇日差问题的探讨》(见:《湖南蚕桑》 1981年2期),进一步根据我省的气候特点和蚕种场的低温设备实况,探讨杂交制种蛹期发育调节的方法。
总结多年来的实践,认为蛹期发育调节工作,必须掌握下面四个技术环节。
一、掌握蛹期发育调节的时间。
注:正交式,指日系为母体的杂交式。
我省繁育蚕种,主要是在春季,但从气温看来,从五月中旬起,全省由南至北,先后进入夏季(候温大于22℃),以后气温,常有连日出现高于25℃(77°F)以上的温度,这时一般正是蛹期保护阶段,由于蚕种场的低温设施较差,常因碰上高温的气候,发育调节产生困难。所以,春季制种的发育调节,应以蚕期调节为主,在掌握对交品种的出库日差后,特别应掌握好原蚕的收蚁日差和上簇日差的准确性。如至原蚕上簇时,发育调节工作仍有问题,必需紧紧抓住从早采苗起至复眼着色阶段的调节,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秋季繁育蚕种,一般在九月上旬以后,气温逐渐下降,进入秋凉季节,就发育调节说
来,虽比春季有利,但为生产的安全,仍以及时调节好为宜。
二、掌握对交品种的上簇日差和正反交两式的发蛾日差。
根据家蚕的“品种蛹期差”和“雌雄蛹期差”的论证,对交品种的上簇日差,不能够同时适应正反交两式的期差要求,仅适应其中以日系为母体的交杂式,以中系为母体的一式,必需进行相对较大的调节,才能使这一式的雌雄蛹,也达到同天发蛾杂交制种。因此,如果根据杂交的品种不同,在上簇日差下面,进一步在关键的蛹色阶段上,对正反交两式各定出一个发蛾日差的时间,掌握蛹期的发育调节,对提高蚕种的质量,是有好处的,对低温设施较差的蚕种场,更为重要。
下面,以我省现行的品种为例,总结成表一,供参考。
三、掌握对交批的数量平衡。
两个品种进行杂交,除要求其经过的时间,必须相等外,且要求每天杂交的雌雄发蛾
数,也必须大致相等,才能达到提高蚕种质量的目的。为此,先要掌握对交品种每天各个时段的上簇老蚕数,根据生产的房屋、工具和劳力的实况,确定每天最大制种量的发蛾批次和调节好各个对交批次的数量平衡。防止因对交批的数量过大,超出劳力强度,造成损失,或因对交批的数量不平衡,影响了后来的彻底杂交,降低了蚕种的质量。
但调节对交批的数量平衡和调节上簇日差,两者常是紧密结合、同时进行的多。实际生产上,杂交的两个品种,经常是上簇日差适合或基本适合,但对交批的数量不平衡,或是对交批的数量基本平衡,但上簇日差又不适合,也可能是两者都不适合要求,通常以前面的情况较多。
(一)上簇日差基本适合,对交批数量不平衡的调节。
这种情况,多因为一方的原蚕,上簇过程的数量,前多后少,或前少后多,也可能是中间时段的老蚕数过集中。为了调节到各个对交批次的数量基本平衡,我们采用下面的表格式掌握调节,方法简单,情况明晰,现附表式于下,供掌握调节参考。
注:表中数量以斤为单位
应用上表,在考虑对交批时,由于中系品种有雄蛹发育决、雄蛾难保护的特性,最好在整个制种批次的后面,保留有一、二天数量不大的老蚕数,在雌雄蛹鉴别后,再进行促雌超批,压雄留尾,将雌蛹按正常温度保护,雄蛹降低温度保护,以确保制种的后期,不乏新鲜雄蛾交配,有利提高蚕种的质量。
数量调节:一般在对交品种的每斤老蚕头数相近情况下,可直接用两品种的上簇老蚕总斤数,计算出总对交斤数的百分率,再用这个百分率去算出各个批次所实占比例的老蚕斤数,把各批次中多出的或欠缺的,从早采茧起,依上簇的时段,升降温度调节,达到各个对交批次的数量基本平衡。但数量调节的方法,常可用提批,也可用压批,同样都可达到调节的目的,由于春季的不时高温,提批的方法,除个别外,一般是不宜多采用的。但不管是提批,还是压批,都应以顺上簇的时段,依次提升或降压为好。超日提批或超日降批,在没有冷藏设备的情况下,尤其是在春季,调节的温度,往往既难达到目的,又易伤害蛹体生理。调节的温度,根据从早采茧起,在70-81°F的温度范围内,每升降
2°F约可提前或推迟一天发蛾的时间,利用蚕室和地下室的不同温度,进行调节。
(二)上簇日差不适合,对交批数量不平衡的调节。
对这种情况,应通过温度,以调节上簇日差为主,同时结合调节对交批的数量平衡。上簇日差不适合,不管是延长还是缩短时间,在调节上,总是有一方需要提高温度,促进发育;而另一方则需降低温度,缓慢发育。升温和降温是同时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即一方的升温促快,对另一方来说,在不降低温度的情况下,也有缓慢发育的作用。但为提高调节的效果,应是双方同时进行为好,尽量缩小调节的温度差距,可使我们利于掌握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70-81°F),把调节的温差,尽可能放大一些,争取时间,尽快调节好为安全防止因高温的气候,影响发育调节的计划。
四、掌握对交批雌雄发蛾数的平衡。
通过上面的调节,各对交批的种茧数,因品种的结茧率高低不同,在产茧量调查后,还需进一步调整各对批的种茧数。尽管如此,每天杂交的雌雄发蛾数,也不一定能够大致平衡,必需在雌雄蛹鉴别时,根据每个对交批雌雄蛹数的比例实况,及时进行调整,达到每天的雌雄发蛾数基本平衡,掌握调节方法,可参照下面表三的格式。
数量调节:以各对交批的上簇时段为依据,既要紧抓大批时段的对交雌雄蛹数,又要确保杂交双方都有充分的雄蛹留尾。由于一只雄蛾可以利用交配两次。所以,即使在雌雄蛹的总对交数相等的情况下,也以掌握制种初期,雄蛾偏紧,中期盛发蛾偏松,后期有新鲜雄蛾交配为好。把各个对交批多出的雄蛹数,原则上,用上擦时段最后的,降入低温的地下室保护备用。
调节的时间:以边鉴蛹边调节为好,因一般有先上簇的雄蛹偏多,后上簇的雌蛹偏多的性状。当雌雄鉴别时,又未能落实对交批的雌雄蛹数时,最好把先鉴出的部分雄蛹,先放入低温的地下室保护,候结算落实对交批的数量后,再根据需要取出或继续低温保护。这样可防止前面的日批多雄,又没有及时降温保护,坐失时机;错过调节的时间。即使降多了,拿出后有提温保快的必要,也要比因错过时机,需要降温缓慢发育,对我们说来,要容易做到得多。
雌雄蛹的调节和保护:雌雄调节,以调节雄蛹为主,最大的温度范围以70-81°F。雌蛹应尽可能保护在75-76°F的正常温度下,最大调节温度以 72-78°F为限。雌雄蛹的调节,能否达到发蛾齐一,蛾壮种强,与保护利用的关系密切。
雌蛹除应尽量保护在正常的温湿度范围内,为使发蛾齐一,制种管理工作方便,可用
“控头促尾,大批制种”的方法,利用保护室的上下架位的温差,对少量首批上簇的雌蛹
和最后上簇的雌蛹,进行调节纳入大批制种。在于“发蛾中期,调位促齐”。一般在盛发
蛾的第二天后,除特殊的提压批外,要把保雌室的全部雌蛹箔,上下架位调箔,促进发蛾集中。特别在雄蛹总对交数少的情况下,尤为重要,以提高雄蛾的利用率,保证蚕种质量。概括雌蛹利用,成下面的“保雌歌”。
选茧选蛾严,去弱种质强。
雌蛹发健蛾,全靠温湿度。
杂交要彻底,明交需暗产。
按时收了蛾,提高种质好。
雄蛹的保护,以雌雄分室保护为好,既有利于温湿度的调节,也防止每天早上因雌蛹的感光发蛾,影响雄蛹出蛾过早,消耗体力,削弱体势。低温室保雄,对不同时段的雄蛹,也以分开黑暗保护为好,以免因需要提取前时段的雄蛹,或因发了蛾进行清理,干扰后时段的雄蛹保护环境。对雄蛹的调节保护利用,总结成下面的“控雄歌”。
不管日和中(系), 雄蛾应防涌。
紧抓大批对, 防止未雄空。
争取一复用, 尽量减保雄。
天天用鲜蛾, 提高种质好。
一九八二年九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