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 谈 防 治 桑 萎 缩 病 的 体 会

               欣 玫 玫
            (江苏省无锡县桑病虫测报站) 

   无锡县是江苏省主要蚕茧商品基地之一。解放以来,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较好地发挥了蚕桑生产这个优势,应用科学种桑养蚕,使蚕桑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一九四九年,全县蚕茧仅有二万七千五百多担,到一九六八年就增加到了八万八千多担,为解放初期的三点二倍。以后受“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的干扰,大面积桑树长期失管,黄花型萎缩病大量发生和蔓延,使蚕桑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根据一九七三年的重点调查,二十三个大队,七十八个生产队,在七百七十九亩桑田内,平均发病率达百分之一十八点二五,严重的公社发病损失百分之五十五点六,严重的田块高达百分之八十九点七。由于桑树萎缩病的危害,影响了蚕茧的产量,当年全县总产茧下降到五万七千多担,降低百分之三十五,动摇了蚕桑生产的基础,挫伤了干部群众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群众反映说:“萎缩病一来头,桑树一死头,蚕桑无搞头”。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提高,我们在有关科研单位的指导下,从坚持科学实验着手,摸索了桑萎缩病的发病原因,发生规律。在此基础上,广泛发动群众,狠抓防治关键,使桑树萎缩病迅速得到控制和下降。一九七五年对五个公社,十个大队,一千二百五十七亩桑田调查,总株数八十五万六千五百九十六株,发病株二万九千六百二十七株,发病率为百分之三点四五;一九七六年对十个公社,一百一十三个大队,一万五千七百五十六点八亩桑田调查,总株数一千三百九十一万株,发病株二十点九万株,发病率百分之一点五一,比一九七五年下降了百分之一点九四;一九七七年对二十一个公社二百O二个大队,二万三千三百八十亩桑田调查,总株数一千八百三十六万株,发病株八点三六万株,发病率百分之O点四五,比一九七六年下降了百分之一点O六;一九七八年对十三个公社,一百二十四个大队,一万二千三百七十一亩桑田调查,总株数一千一百O二万株,发病株一点五八万株,发病率为百分之O点一四,比一九七七年下降了百分之O点三一。之后,桑树萎缩病仍逐年下降,至现在止,全县基本上找不到萎缩病株了。实践证明,桑树萎缩病不是不治之症,而是可治之症。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萎缩病防治的思想认识

  桑树黄花型萎缩病是我县发生最广、危害最大的病害。当时有人认为:“萎缩病是癌
症,癌症不可治”,但是桑树萎缩病到底是不治之症,还是可治之症?我们认为,要消除干部群众的思想顾虑,增强防治桑树萎缩病的信心和决心,引导群众搞好群防群治。关键在于加强对桑树病虫害防治的领导,狠抓典型防治经验,深入进行宣传发动工作,才能使防治措施抓得牢,做得实,见效快。
  (l)加增技术指导,开展群科实验。为了打好灭虫防病持久战,县多管局干一九七三
年建立了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站,进行了桑树萎缩病媒介昆虫——两种菱纹叶蝉的生活史、生活习性、活动规律的调查和预测预报方法的探索。开展科学实验,深入调查研究,指导全县以防治萎缩病为主的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另外全县还建立了六个桑病虫预测预报小组,指定专人做好这项工作,经常召开经验交流会议和业务知识学习班,进行各种病虫的识别,大田实地调查,提高测报员的专业业务和科学实验水平。各点测报员除了负责抓好所在片虫情测报和治虫工作,还搞科学实验,组织现场参观,做到一点带多点,多点促全面,提高干部群众防治桑树萎缩病的认识和防治萎缩病的积极性。县测报站和重点测报点都搞了菱纹叶蝉传播桑树萎缩病的接种试验,通过召开现场会议,向干部群众广泛进行宣传,使群众普遍认识到菱纹叶蝉是传播萎缩病的媒介昆虫。用科学的道理,现实的材料,教育群众,提高认识,狠抓防治。大家体会到,样子做在家门口,干部群众看得清,讲得明,做起来有决心。有的公社还把测报一条线发展到桑田专业队,如一九七四年梅村公社,九十个桑田联合管理组,配备了九十名病虫测报治虫员,使萎缩病防治工作收到显著效果。这个公社有三千八百亩桑田,一九七五年平均发病率为百分之一点八九,一九七六年下降到百分之O点八九。
  (2)抓好防治典型,推广防治经验。七十年代初期,桑树萎缩病遍及无锡县每一个公
社。在开展群防群治过程中,我们注意树立、总结和推广典型,用事实教育和发动群众,开展了萎缩病的防治工作,如八土公社五联大队,从一九七O年以来,由于坚持了综合性防病措施,使萎缩病发病率逐年下降。一九七O年平均发病率为百分之四十,七四年下降到了百分之一点七,这个大队的防治实践,为开展群众性防治桑萎缩病提供了宝贵经验。几年来,无锡县积极推广了这个大队的防病经验,通过各种专业会议进行宣传,从而坚定、增强了全县广大干群积极开展防治桑树萎缩病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了防治工作。
  (3)采用各种方式,深入进行宣传。县多种经营管理局把桑树萎缩病的防治工作,当
作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为了使蚕桑一条线干部群众,人人明白萎缩病的发生原因,人人明白防治萎缩病的关键措施,自觉的、持久的、有效的抓好萎缩病的防治工作,县多种经营管理局自己设计并编印了“菱纹叶蝉传播桑树萎缩病”的彩色宣传画,印发到全县三十六个公社的每一个生产队,大造宣传声势,统一思想认识,推动防病措施的落实。

           提高科学水平,狠抓萎缩病防治措施的落实

  无锡县桑树萎缩病发生的历史较久,发病原因很长时间得不到一致看法。有的认为是偏施化肥,有的认为是采伐过度,也有认为桑田淹水等原因,甚至当国内外资料报道了菱纹叶蝉传播萎缩病以后,还有人对它抱有怀疑心理,不相信小小麦纹叶蝉会产生那么大的威力。因此在防治上曾一度抓不住关键,打不中要害,收不到成效。要彻底防治萎缩病,必须明确了解它们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才能制定出一套突出重点,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从这个观点出发,开展了群众性的科研活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调查,从中摸索治萎缩病的关键措施,重点搞了五个试验调查;
  (1)菱纹叶蝉传播接种试验。根据国内外资料肯定了菱纹叶蝉传播桑萎缩病的病原
一类菌质体。可是在无锡地区是否就是这一原因,菱纹叶蝉到底有多强的传病能力,我们
做了菱纹叶蝉传病接种实验。即分别捉凹缘菱纹叶蝉和拟菱纹叶蝉放到萎缩病显性病桑树上吸毒,再将吸毒后的虫捉到健康桑树上饲养,结果使原来健康的桑树陆续发生了萎缩病,试验结果表明,凹缘菱纹叶蝉接种发病率为百分之三十五,拟菱纹叶蝉接种发病率为百分之九十以上。
  (2)病区桑园菱纹叶蝉自然带毒率的测定:为了证实菱纹叶蝉在自然条件下是否有感
毒传毒的可能性,我们把发病百分之九点一的桑园内菱纹叶蝉捉出来放到健康苗上进行单株单苗接种,接种虫数二十头,结果有三头虫表现了传病发病,测定了其自然带毒率有百分之十五。
  (3)菱纹叶蝉虫口密度同发病率的关系调查:通过实地调查证实:凡是菱纹叶蝉虫口
高的田块,萎缩病的发病率就越高。如西漳蚕种场有一块五十亩的桑园,一九七五年春季调查,田块中心虫口密度很低,很难寻到虫,夏伐后的发病率仅百分之O点八,而田块边缘,接近农村自留田(芝麻田)的,凹缘菱纹叶蝉虫口较高,拟菱纹叶蝉上口密度亦达每株O点五只,其结果随虫口增加,病树也有所增加,发病率达百分之四点一。
  (4)病原的存在同萎缩病发病关系的调查:调查证实,越接近病区桑园的桑树,萎缩病发病率越高,如藕塔公社火花大队三坝生产队,在发病百分之七十一点一的老桑田旁边种植新桑,虽然肥培管理很好·但种植后一年半,平均发病率达百分之二十九。其中距离老桑田近的春伐桑,发病率高达百分之四十五点六,而距离老桑田远的春伐桑,发病率仅有百分之十七。
  (5)不同施肥条件同发病关系的试验。设五个不同施肥小区。即施有机肥、 NPK肥、N肥、P肥、K肥进行萎缩病的接种试验,经二个半月以后调查,各种施肥小区发病率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通过以上试验调查,充分说明三个问题:(1)两种菱纹叶蝉都能感毒传病,但拟爱纹
叶蝉传病率比凹缘菱纹叶蝉高。桑树发病率的高低,随菱纹叶蝉虫口密度而有所不同,虫口越高,发病率亦越高。可见灭虫防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键措施;(2)隐性病株不传病,显性病株能传病。因此及时挖除桑树萎缩病病株,对防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桑树虫害不除,病树不挖,桑树不管施什么肥,施多少肥,都不能抑制桑树发生萎缩病。经过反复试验调查以后,我们摸索了防治桑树萎缩病的关键措施,开展了群防群治工作,重点抓了以杜绝病原,消灭菱纹叶蝉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
  (l)及时彻底挖除病株。就是抓住菱纹叶蝉吸毒传毒之前的有利时机,见一株挖一
株,全年着重挖三次。即六月中下旬(这时正是萎缩病发病时期,也是菱纹叶蝉第二代若虫孵化吸毒阶段),七月下旬——八月上旬(第三代若虫孵化吸毒阶段),九月上旬(是第四代若虫期,又是芝麻田凹缘菱纹叶蝉陆续向桑田内迁飞吸毒传毒阶段)。此外我们还发动群众及时摘除春季病株叶和夏伐阶段残留病株叶,不让菱纹叶蝉有吸毒感毒的机会。重病区还结合桑田基本建设的改革,进行桑园的连片更新改造。加快了桑萎缩病控制速度。
  (2)准、狠地消灭菱纹叶蝉。就是掌握菱纹叶蝉的发生规律和薄弱环节,适时喷药,
全面治虫,达到既准又狠地消灭菱纹叶蝉。根据县桑病虫测报站对两种菱纹叶蝉在无锡地区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的调查摸索,对菱纹叶蝉的防治,全年抓了五个关键时刻:①菱纹叶蝉第一代若虫。压低全年繁殖基数;②夏伐阶段第一代成虫。控制迁飞传播;③芝麻田第三代凹缘菱纹叶蝉若中。起到诱集作用,控制迁回虫口(无锡地区芝麻田面积少,仅是群众的自留地);④第四代菱纹叶蝉,控制吸毒传播;⑤结合冬春剪梢,采用重剪梢和剪除细小枝的方法,剪除越冬卵。以上各个防治关键,均由县桑病虫测报站事先做好虫情预报和提出防治具体事项,通过书面情报,县广播站广播及会议等形式,传达到各级病虫害防治组织,使之事先做好人力、物力、技术上的准备,到了防治适期,及时进行防治。一九七三年以来,由于坚持了灭虫防病措施,使菱纹叶蝉虫口大大地减少了,桑萎缩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如西漳公社旺庄大队,原来虫口密度相当高,据一九七四年春季调查,每亩凹缘菱纹叶蝉上口达一万二千只至三十一万四千只,每株平均三十只左右,最高的田块每株平均六十二点八只。拟菱纹叶蝉平均每亩六百只至二千九百七十五只,每株平均一至二只,最高的四块每株平均三点七只。通过全大队狠抓治虫防病措施,虫口迅速下降,一九七六年全大队凹缘表纹叶蝉每亩虫口仅六百至八千只,每株平均O点六至点八只,红头基本上查不到。由此,萎缩病也随之减少。一九七三年萎缩病发生率在百分之四十以上,七五年下降到百分之二点一八,七六年再降到百分之O点五。
  此外,我们还通过推广抗病品种,加强桑田管理,合理进行采伐等措施来加强桑树树
势,降低桑树萎缩病感染发生。

           树立科学态度,打好萎缩病防治的持久战

  防治桑树萎缩病决不是通过一年防治,就能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战斗任
务。在无锡县桑树萎缩病的防治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少数社队干部群众,对坚持“以防为
主”长期防治的思想认识不足,有些发病严重的地区,因采取的措施不彻底,萎缩病下降不显著,特别是挖除病株,往往表现了老病株挖除了,新病株又出现了,使群众产生了泄气情绪,然而,他们不懂得,桑树感毒后,需要有一个较长的的潜育期,这个潜有期,根据试验最短的十三天,长的达一年以上,在显性病树挖除的同时还隐育着大量的隐性病株,这些隐性病株还将陆陆续续的分批出现。所以,对于病株的挖除措施不是一次防治即能奏效,而是要树立长年作战的思想,坚持一至三年才能取得成效。也有的地方,在萎缩病防治工作上初见成效时,就产生麻痹思想,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萎缩病基本解决了。蚕茧上升了,可以不防了”,但是在桑树萎缩病还未达到完全绝迹的程度,如果思想上稍有忽视,措施上稍有放松,少的将会增多,多的将会更多,有可能成为萎缩病再度回升的策源地。针对以上情况,我县一直将萎缩病的防治工作,作为桑树病虫害常年防治工作来抓,从一九七三年起到一九七八年,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桑树萎缩病的面上普查和点上抽查工作。在调查过程中,边调查边宣传、边落实防治措施。同时,我们坚持对菱纹叶蝉常年的测报工作,调查每年发生基数和发生时间,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对菱纹叶蝉的防治策略。通过以上这些工作,对一些再度出现病害的单位和田块,我们采取重点指导的方法,消除防向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使萎缩年的防治措施能持久的,平衡的得到落实,从而取得显著效果。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在桑树萎缩病的防治工作上,只有在思想克服了一个松字,措
施上抓好一个“狠”字,时间上坚持一个“狠”字,才作取得对桑树萎缩病防治的显著效果。

                         一九八二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