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丘陵植桑的几点看法

易俊敖
(湘潭县商业局培植科) 

  我县属丘陵区,一九六五年开始利用丘岗、荒地发展植桑,虽然出现了一些亩平产茧二百斤以上的高产场队,但多数桑园亩平产茧不足三十斤。回顾十多年来,在我县发展栽桑的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确实也有不少深刻的教训,下面谈谈个人对丘陵植桑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桑树生长对环境的要求

     桑树是深根的叶用作物,在生长发育中,需要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据研究,桑叶在光合作用中制造一克干物质需水 2 7 4克,一天消耗的水量约为桑叶重量的30倍。
     桑树适宜在土层深厚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当土壤PH值<5.7时,固氮细菌很
少发现,当PH值<6时,硝化细菌、纤维分解细菌不能生长,从而直接影响了桑树对养分的吸收。当土壤 PH值降至4.6时,桑根生长量大大减少,枝条生长量和产叶量明显的下降。

              二、丘陵植桑的特点

     1、利用丘陵植桑,潜力大,收入多。
     我县地貌大致是五山一水两分半田,一分半道路和庄园,人平只一亩水田。由于田少人多,不可能利用很多水田栽桑。目前全县用旱土种植一年生作物约十万亩,除社员自留地和种植了部分西瓜、花生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外,尚有几万亩种植红薯,豆类等作物,每年每亩收入不过四、五十元。而植桑养蚕,只要产茧一担,收入可达150一170元。即使除去成本,也比种红薯、豆类增加一倍收入。日华公社子乔大队兴隆生产队利用山窝、山脚旱土植桑 14亩,一九八一年共产茧 29.5担,收入 5119元,亩平产茧 210斤,产值 315元。除去成本 1237元,纯收入3882元,用工11480个,每个工创造价值2.62元。石鼓公社欧冲大队献贝生产队利用高峭田和坡地植桑18.5亩,一九八一年虽遭严重干旱,秋蚕缺叶减产,桑园亩平收入仍有177元,而插在地势比桑园低的12亩早稻颗粒无收。因此,因地制宜地利用丘陵岗地植桑是增加社员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根据我们对环山公社珍鹤大队,石潭观公社卫星大队的调查,丘陵山脚和坡地适宜植桑的面积分别为丘陵总面积的1.6%和2%,按这一标准概算,全县丘陵尚有适宜植桑的面积可达一万余亩。
     2、降水量偏少且分布不均匀,灌溉比较困难。
     丘陵区地势平缓,对气流抬升和阻挡作用小,冷暖气流在境内平行移动,降水量往往比山区少,夏秋季更为明显。我县与山区都县相比,酃县年降水量为 1510毫米, 7- 9月
降水量为396毫米。我县年降水量为1050—1450毫米,7—9月降水量为257毫米,旱季降水量比酃县少139毫米,少35%。山区山高林密植被好,土壤贮水保水力强。丘陵植被较差,水土易于流失。在灌溉上,由于丘陵起伏,水源困难,远不及平原区,而且丘陵地貌割裂破碎,成片的山坡面积很小,很少大山脚下那种几十亩、几百亩连片的缓坡平地,在水利建设上也比山区困难。
     3、多为酸性红壤,土质瘠薄。
     根据我县土壤普查对丘陵荒地的测定,各种土壤的养分含量如表:


  以上表可看出,丘陵土壤一般呈酸性,有机质含量和全景氮全景磷都很低,而且,丘陵红壤含有大量的氧化铁和氧化铝,这些铁锅易于与磷酸化合沉淀,呈植物不易吸收状态,故红壤普遍缺磷严重。
  4、丘陵土壤垂直差异明显。由于丘陵地形起伏,植被差,水土易于流失,在丘岗顶部
或坡度较陡的山腰,剥蚀、沟蚀严重,表土很少,甚至岩层裸露。山脚坡地土层较深厚,保水保肥力较强。由于地势较低,可避东晒或西晒,能减轻干旱威胁,对桑树生长有利。在山坡建立梯士桑园,桑树长势与地势通常成反相关,即地势越高,桑树生长越差,我们在石鼓公社欧冲大队二亩冲的桑园中调查,栽在山脚的桑树,平均每株枝条4.9根,平均条长1.33公尺,栽在山腰的桑树,地势仅高五公尺,平均每株枝条4.7根,平均条长0.91公尺。
     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丘陵地区建立大面积的连片桑园比较困难,利用微地貌发展小桑园不但有潜力,而且可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对搞好丘陵植桑的几点意见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在建立桑园时,应注意选择上层深厚,土质肥沃湿润的山坡或山脚边地,以中性或微酸性紫色上,板页岩红壤为宜,花岗岩红壤次之。土层瘠薄的沙岩和过酸过粘的第四纪红土红壤不宜栽桑。丘陵坡地栽桑,要与造林相结合,分层利用,丘岗顶部和山腰造林,山脚栽桑。 造林能保持水土,改变桑园小气候,此外,要尽量利用高梢田、鸡食田栽桑,建成产量高,叶质优的骨干桑园,以保障稚蚕用叶的需要。
     2、搞好园地建设,坡地栽桑,最好按等高线建立水平梯田。梯面以7—8尺宽栽植两
行为宜。太宽,则易打乱土层,增加工程量;太窄,又影响保水保肥。开梯时可先将梯上内线深抽壕沟。将表土填入沟内。然后将内层底土筑梯或填平梯土。一般壕沟深两尺左右,以增强贮水能力。壕沟应通至梯上两端,且与其它壕沟连接,防止沟内渍水。梯土中间应普挖1-1.5尺,破壁通间,在壕沟6-8寸深处施足基肥,以引根下扎,增强桑树抗旱能力。同时可修建山塘等小型水利设施,以解决桑园灌溉。
     3、增施有机肥料和铃、钾、钙肥,不断改良土壤。
    丘陵植桑应多施有机肥料和铃钢、钙肥。一般新栽桑树当年需施人粪10担,或猪厩肥20担,加菜饼或蓖麻饼 100斤,铃肥 100斤,春夏季还需追施尿素20-30斤,氯化钾10-15斤。随着树龄增长,枝条成倍增加,需要成倍增施肥料,才能使桑树快速成林和持续增产。
     桑园种植绿肥是增加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夏季种豆类作物,冬季种满园
花,紫云莫等绿肥。翻埋绿肥时,每亩可施石灰100斤,以中和土壤酸性,促进绿肥分解。
由于我县夏季雨水较多,肥料容易流失或挥发,应分批追肥,少食多餐。每次每亩追施尿素不超过三十斤,碳按、硫铵50斤左右,最好深埋5-6寸。秋季常遇规律性秋旱,因此,应争取在旱季到来之前施足肥料,促使桑树枝条猛长。
     4、合理密植,轮换春伐。
     目前,我县每亩栽植1500—2000株的无干密植桑园所占比例不少,这种桑园的优点是成林快速,问题是根系分布浅,水肥供应不足时,不到几年,树势急剧衰败。笔者认为农肥水条件较好的高档田可采用无干密植,没有灌溉条件的坡土、边地,应以中干或矮干养
成,每亩栽600——1000株为宜。
  我县七、八月份,恰值高温干旱,据我县23年气象资料统计,≥35℃的高温平均每年为28天,基本上都在七、八两月。加之干旱,桑园灌溉困难,桑树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我们在石鼓公社献贝生产队进门托的山坡旱土桑园调查,在同样肥培管理条件下,春伐桑树每株总条长为6.52公尺,平均条长1.33公尺,夏伐桑树平均每株总条长为2.17公尺,平均条长0.42公尺。夏伐桑除养一季春蚕外,几乎无秋叶可采,因此,对丘陵缺水的山坡桑园宜采用春夏轮换伐条,以维持树势,有利于持续增产。

                            一九八二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