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任长锐 李云楼
利用桑树绿枝扦插繁殖桑苗,是一种快速的培苗方法。在这方面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报道颇多。但在利用桑树绿枝扦插繁殖桑苗时,都需较好的设备条件,费工多,成本高,生产上投入实用较难。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在农业生产上用营养钵培育棉苗的后发下,1982-1983年,我们用沙壤上等作营养钵基质,借用树林中的散发光照条件,采用薄膜复盖,进行营养钵绿枝扦插繁殖桑苗及移栽技术约研究,借以探索提高营养钵苗移栽成活率的途径。试验结果,沙壤上营养钵苗成活率达 90%,移栽后成活率达98%,苗干高达二米以上,达到了当年扦插、当年成园,当年秋季采叶养蚕。方法简易,设备简单,容易推广。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一)制钵器的设计 营养钵制钵器用12#钢筋和100毫米内径的无缝纲管构成(见
图)。
(二)营养上的配料与制钵 先取冲积沙壤土、菜园土、黄粘土各10斤,分别渗入人粪尿10斤,尿素1两,搅拌均匀,配成营养土(料的干湿,以手捏成团,平胸落地散为度)。再用制钵器制成营养钵,尔后将营养钵整齐地排列一米宽的苗床上。最后在苗床四周及体与钵之间倒入河沙,填满空隙。
(三)插穗的选取和扦插方法
1.插穗的剪取 剪取生长粗壮、无病虫害的生长芽,每段剪成长10-12厘米作插穗。将插穗上端的二片叶剪成扇形,留二分之一叶面积,其它叶片全部剪除,下端削口要平滑,无伤痕。
2.扦插方法营养钵扦插方法分两种:一是先在营养钵上戳引插孔,后将插穗插入孔
中;另一种是将插稳直接插入营养钵中。两种方法都要求做到边插边喷水,并盖好薄膜,封闭四周。
(四)苗床的选择与薄膜拱架的搭设 苗床应选择树荫下,以树林枝叶遮住直射阳光为好。拱架材料用楠竹竹片构成。竹片长210厘米,宽4厘米,拱架最高点至垅面约50厘米为宜。
(五)移栽 营养钵苗按生长好坏,作分级移栽比较。
二、试验结果 (一)营养钵不同基质与插穗发根的关系取湖桑197,荷叶大桑、仙眠早、301、桐
乡青等品种当年的健壮生长芽各300根作插穗,分别以三分之一的插穗插入沙壤土、菜园土、黄粘土三种不同营养土的营养钵中进行比较试验,其生根成活情况(见表1)。
从表1可知,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基质的营养钵,对插穗生根成活影响很大。沙壤土、
菜园土营养钵比黄粘土营养钵的生根率分别高42%、41.2%。
调查发根情况,扦插在沙壤土、菜园土营养钵内的插穗,都是在插穗下部切口处的愈伤组织发生新根,根白而健壮,无芽根发生。黄壤上营养钵的插穗,下部切口有52%的腐烂。插穗腐烂部分占插入深度的二分之一左右。在插穗皮层腐烂部分与好皮层交界处,有35%的产生愈伤组织,平均发出新根(不定根)2.5根,根的长向沿插穗基部而下,而且根色黄而脆,极易脱落,成活率低。
(二)营养钵扦插方法与插穗生根率的关系。
试验中,取湖桑197等粗壮无病虫害的绿枝插穗,采用在营养钵上直接扦插和在营养钵
上,先戳引插孔后插,插穗的两种不同扦插方法,进行比较试验,调查生根成活情况(见
表2)。
表2中,在插穗、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营养钵上先戳引插孔后插,插穗比插穗直接在营养钵上扦插,生根率平均高51.2%。这表明,营养钵扦插育苗,在营养钵上先戳引插孔后插插穗,对保护插穗切口不受损伤,利于加速愈伤组织形成而发出新根是有很大作用的。
(三)不同荫蔽程度与插穗生根率的关系
荫棚荫蔽程度对插穗发根影响很大。试验中,利用道旁树林枝叶遮荫,竹帘平顶荫棚和稻草人字荫棚三种不同的荫蔽条件,进行营养钵绿枝扦插育苗,其发根成活情况(见表3)。
从表3看出,营养钵绿枝扦插育苗,只有在散射柔和的光照条件下,生根率才高。在树
荫下和竹帘平顶棚内,光照散射、柔和。生根率无明显区别。在稻草人字棚内,因棚顶草
厚,棚内处于阴暗无光状态,插穗枝叶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生根率低;人字棚两侧,稻草稀,垅面上接受的光照是直射光照,结果叶片灼伤、凋萎,生根率也低,平均成活率仅45 %。
(四)营养钵含水量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将“仙眠早”的绿枝插穗,插在沙壤土营
养钵中,设三种不同喷水量区,每隔三天抽样调查土壤含水量,并观察插穗生根情况(见表4)。
表4中Ⅱ区平均有效含水量8.79%,移苗时调查,平均每株生根9.8根,生根率达85.4%,苗木生长健壮,与Ⅰ、Ⅲ区相比,平均每株生根数及生根率,差异都很明显。
(五)各种不同营养钵苗与移栽成活率的关系
1.不同级别营养钵苗移栽成活情况的比较将“仙眠早”钵苗,按质量分级移栽在本所实验地。6月8日移栽,经32天后调查桑苗成活率和生根情况(见表五)。
表5中钵苗质量不同,移栽后成活率差异很大。甲、乙级苗移栽后,没有蹲苗期,生长
快、成活率高。甲、乙两级苗比丙级、丁级苗移栽成活率分别高28%、92%,苗木平均高度比丙级、丁级苗高0.2-l.3倍。
2.不同基质营养钵苗移栽成活的情况比较不同基质营养钵甲级苗,移栽成园后的成活
率、苗木高度和围粗三者无显著差别。经连续两年试验,不同基质营养钵甲级苗,移栽成园后的成活、生长情况于表6。
1982年,用“301”带叶绿枝在本所的树林荫下,进行薄膜复盖育苗“一步成园”的生
产试验。扦插类型分沙壤土、菜园土、黄粘土三种。5月6日扦插,钵苗成活后,于6月8
日开沟移栽成园。当时正遇天气久晴无雨,最高气温达37℃,对移栽极为不利。栽后即时浇淡水粪一次。以后每隔半月松土除草、施人粪一次。经过夏秋季生长,到10月30日调查,桑苗成活率达98.1%,每株苗木平均围粗5.8厘米,苗干高160厘米以上,达到了春季嫁接苗的生长水平。
1983年,在澧县张公庙公社新堤大队四队进行营养钵绿枝扦插苗“一步成园”的试点。制钵的营养土为沙质壤土和菜园土两种。取“青皮湖桑”枝条上春季生长芽作插穗。5月10日扦插,6月13日移栽成园。栽植时巧遇阴天,栽后下雨。栽植月内,做到雨后松土,在生长季节,共施猪尿粪五次。7月30日调查,钵苗平均成活率达99%,苗高29.5厘米,11月12日调查,平均围粗7.15厘米,苗高225厘米以上,实现了当年扦插、当年成园,当年秋季采叶养蚕。
三、营养钵苗“一步成园”的经济效果分析
(一)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1.时间短、建园快用营养钵进行绿枝扦插繁殖桑苗,从扦插到新桑园的建立,只需一
个多月时间,缩短了繁殖桑苗的生产周期。
2.栽植不受季节的限制,成活率高,传统的栽桑,是裸根栽植,一般在冰冻前和解冻后栽植。用营养钵苗栽植,不受季节限制,而且桑苗根系完整,不受机械损伤,并带有肥土,栽植后成活率高。
(二)占地少、成本低
采用营养钵扦插,繁殖一万株桑苗,只需二分多林带地,占用一个多月时间。扦插时,添置薄膜、竹子(包括制钵、采取插穗、扦插、移栽及培管用的工资)的投资约需100元,平均每株只花成本一分钱。栽植一亩密植桑园(亩栽1500株),若买嫁接苗栽植,最少需苗款90—120元,而采用营养钵苗栽植,只需成本费15元。
(三)操作简便、容易掌握
营养钵绿枝扦插繁殖桑苗,只有制钵、剪插穗、扦插、搭设薄膜拱架四道主要工序。
1983年,澧县张公庙公社新提大队四队社员刘洪亮,买5斤薄膜,五月十日,仅用三个工
日,扦插1500林营养钵苗,六月十三日移栽成园,十一月十二日调查,移栽成活率达99%,苗干高达225厘米以上。
四、小结和讨论
(一)试验证明,用营养钵扦插繁殖桑苗,时间短,插穗来源广,方法简易,可当年
扦插,当年“一步成园”,是目前快速繁殖桑苗中效果较理想而又经济实用的方法之一。我们设计的营养钵育苗“一步成园”栽植方法,经在农村试点表明,已达到了下列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
1.繁殖一万株营养钵苗,添置薄膜,搭设薄膜拱架设备(包括插、移栽用工工资等)的投资约需100元,平均每株一分钱。
2.营养钵扦插繁殖桑苗,方法简单,插后加强管理,成活率一般可达90%以上。从扦插到移入大田栽植,只需一个多月时间,比常规的繁殖嫁接苗方法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
(二)试验表明,沙壤土具有疏松通气、保温、保湿的特性。这对促进插稳下部切口处活的薄壁组织迅速愈合,加快分化发出新根是十分有利的,因此,营养钵扦插育苗,宜选择沙质壤土作基质。
(三)桑树绿枝进行营养钵扦插,其不同扦插方法对插穗生根成活关系极大。扦插时,凡是在营养钵上先戳引插孔后扦插的比插穗在营养钵上直接扦插,其平均生根率高51.2%。经调查,绿枝插穗较嫩,直接进行扦插时,插穗下部切口处皮层易分离,插皱插破,愈合困难,生根率低,因此,扦插方法的好坏,是扦插成败的关键。
(四)苗床上荫蔽的程度,对插穗生根成活影响很大。多次试验证明,苗床上阳光直
射,片叶灼伤凋萎而死亡;苗床上阴暗无光,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成活率低。阳光只
有保持散射的柔和光照,才有利于促进插穗发根,提高成活率。因此,在进行营养钵扦插育苗时,要选择理想的树荫条件,这是扦插成败的重要环节。
(五)土壤含水量不同时插穗发根力有明显的差别。土壤有效含水量在8.79-14.96%范围内,随着有效含水量的增加,发根力有下降的倾向。这可能是营养林中水分过多,空气少,不利于插穗新根生长,所以营养钵内有效含水量应控制在8.79%左右,可提高插穗发根率。
(六)实践观察,凡营养钵上插穗的老叶,在一个月内不脱落,就说明插穗已生根成
活。这时即可着手分级移栽。移栽过早,插穗生根少,移栽成活率偏低。移栽过迟,插穗上的新根穿入毗邻的钵内,起苗时撕断新根,苗木恢复生长时间长,因此要掌握移栽适期。
移栽前,先挖栽植沟,施足基肥,栽植时,钵苗放正,细土壅至钵面上2-3厘米
厚,栽植后,浇水一次,加强水肥管理,入冬前苗木可高达2米以上。
总之,采用营养钵绿枝扦插繁殖桑苗,可达到当年扦插,当年移栽成园,当年秋季采叶养蚕的目的。这对个体农户快速培苗和新建桑园,是十分适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