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三年小蚕专业生产试点情况汇报

                               华容县蚕桑公司

  今年春蚕开始,我们参照日本“小蚕专业化饲养”和外地经验,结合我县的具体情况
由地区农副公司具体指导,在新河公社建设桑场,进行了“小蚕专业生产”的试点工作,现将情况和结果汇报于下:

                 一、试点目的

  随着我县蚕桑事业的发展和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改变,在蚕桑生产承包到户的经营方式
中,出现了生产效益十分悬殊的新情况。加之由于一年多次养蚕,全年各季往往出现鱼咬尾的现象,给消毒防病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造成病源扩散,病死蚕增多,严重地影响了蚕茧稳产高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从提高单产、增加收益和改善茧质的愿望出发,特进行“小蚕专业生产”试点工作。

               二、试点经过与工作方法

  1.建立专业组织
  由地区农副公司、县蚕桑公司、新河供销社,各抽派一名技术人员与建设桑场两名社员组成试点小组,由建设桑场的两名社员承包饲养任务。并建立了一栋远离大蚕室的专用共育室,内设值班室、操作间、饲育室、贮桑室,备足了饲育小蚕的专用蚕具。
  2.健全岗位责任制小蚕共育室的五个人员,按二种作了明确分工,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因事定人。县蚕桑公司的技术人员负责全面指导和数据整理,对试验的成败负主要责任。桑场两名技术员分工饲养小蚕,他们对试验的成败负直接责任,要听从县公司技术员的指挥,严格按饲育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地区农副公司和新河公社供销社的培植员,负责指导大蚕饲育工作,当好蚕农的参谋。
  3.统一定量分簸,实行买蚕制蚕种孵化后,按照每盒蚕种的收蚁克数,实行统一定量定簸饲育到四龄起蚕,然后出售给蚕农进行饲育,每盒小蚕出售价格是15.00元。
  4.严格把好四关
  (1)蚕室、蚕具专用关 为了防止病原侵入和传染,共育室的所有蚕具用具,只准用
于小蚕,不能饲养大蚕,每期小蚕出售后,及时进行打扫、清洗、消毒、封存,以待下期再用。
  (2)消毒防病关 “有收无收在于消,多收少收在于养。”。针对小蚕的生理特点,
在每期共育前一星期,严格按照养蚕消毒程序进行消毒,即:一扫、二洗、三粉、四晒、五消的操作程序。采用新鲜石灰、漂白粉、毒消散、硫磺等药剂。配准药液,对蚕室、蚕具以及四周场地进行消毒。在小蚕饲育期间,定时对蚕体、蚕座、蚕室、操作间、贮桑室和一些蚕具进行蚕期中消毒。
  (3)收蚁关 蚕种从县催青室领回后,认真做好补催育工作,提高一日孵化率,最高
一日孵化率达97.5 %,全年收蚁率达91%。蚕种进入共育室后,对蚕室的温湿度严加控制,首先将蚕种平摊于专用蚕簸内,在蚕种孵化前,做好蚕种黑暗保护工作,提高蚕种孵化率。
  (4)饲养管理关 共育阶段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小蚕体质的关键,是夺取蚕茧丰收
的基础,在小蚕共育中具体做到:①严格掌握目的温湿度, l- 2龄80° F-82° F, 3龄 78° F-80°F;②保证蚕座面积,坚持蚕座干燥、清洁,1龄一个专用蚕簸,2龄二只,3龄四只。每给桑一次,扩座匀座一次,达到蚕头分布均匀,蚕儿发育齐一;③由一个人正确掌握用叶标准,保证蚕儿食适熟叶。此外,对眠起处理也较合理,每龄起除防止遗失蚕,伏蚕。

                 三、试点结果

  新河公社建设桑场共有14户,69人,31个劳动力,桑园面积111.88亩,比去年减少8.12亩。其中第二年的幼林桑48.78亩,三年的成林桑63.1亩。40%的成林桑园分布在沟渠路旁和屋前屋后,是近几年新建的蚕桑专业队。
  1983年共养六季蚕,比县内其他场队多养一季。共养蚕种237盒,比1982年少40.5盒。虽然春蚕遭受长期低温阴雨和严重风害影响,全年产茧量仍比去年增加3.7%,达11257.5斤。没有暴发蚕病,每户和每季蚕的产茧量比较平衡。平均每盒蚕种产茧47.5斤,比去年增加8.3斤,增长17.5%;其中晚秋蚕每盒产茧61.8斤,增长54.19%。每亩桑园产茧100.6斤,比去年增长12.7%。按成林桑园面积计算,则亩桑产茧达178.4斤。蚕茧总产值16459.13元,每盒蚕平均69.45元,比去年59.24元增加 10.21元,增长14.7%;亩平产值 147.11元,增长5.6%。

                 四、几点体会

  小蚕专业生产是目前农村比较好的一种养蚕形式,通过一年的试点,群众反映它的优点是:(l)解决了分户养蚕与普及科学技术的矛盾。可以利用小蚕专养户为核心,就近培训技术力量,向各大蚕分养户传播先进技术;(2)共育室环境条件较好,较适于小蚕的生
理特点,小蚕生长发育整齐、健壮,为养好大蚕、夺取蚕茧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为大蚕分养户腾出了消毒时间,大大减轻了蚕病为害,有利于一年多次养蚕,稳产高产,平衡增产;(4)降低主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设桑场今年2户社员专养小蚕237盒,于第四龄肉食后卖给社员分户饲养,每盒小蚕售价15元,共收入3555元,蚕种、房屋工具拆旧及其他各项费用共支出1191.36元,纯收入2363.64元,6季蚕小蚕期共饲养74天,劳动工值很高,小蚕专养人员满意。养大蚕的人员,虽然每盒花了15元买小蚕的经费,但提高了8.3斤蚕茧,增加了10.21元收入,少用了200斤桑叶和其他消耗物资费用6元左右,相比之下,仍比自己养小蚕合算。今后随着小蚕专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改进经营管理,小蚕成本可以逐步减少,售价也会逐步降低,群众将更加满意。但是,小蚕专业生产毕竟是一项新的工作,要使其不断巩固和提高,需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要建立小蚕专用桑园  叶质好是促进蚕体强健、蚕茧丰产的基本条件,因此,要实行小蚕专业生产,必须建立稚蚕专用桑园,以保证供给小蚕优质桑叶的需要。今年建设桑场小蚕共育室的桑叶,是从各户采桑,矛盾较多,叶子老嫩不一致,对蚕的生理发育有影响,一般小蚕专用桑园要选择远隔大蚕室,土地肥沃的地方。另外。小蚕专用桑园要有一定数量的春伐桑树,保证各季桑叶的供给。小蚕用桑后剩余桑叶,共育室可以出售给养大蚕的农户养蚕,以利增加收入。
  2.饲养操作要标准化 小蚕共育由于养种集中,如操作马虎,就会影响蚕体体质,诱发蚕病,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所以,负责饲养小蚕的技术员,一定要技术过得硬,群众信得过,工作认真负责。饲育室操作一定要标准化,例如:叶质应按各龄对营养物质需要的不同进行选译;消毒工作,要按正规程序进行,药剂要配足,养蚕中要坚持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饲育室的温湿度要按照目的温湿度严加控制。
  3.要健全各项责任制分工应明确具体,共育的饲养工作应承包到人,自负盈亏,相应
的要建立卖蚕前的检疫工作制度,对于一批蚕的发病率如超过适当范围,应予控制出售,并予以经济制裁。为了防止小蚕期的操作马虎,应把饲养小蚕人员的收入与农户的产茧收入挂勾,促使提高小蚕饲育水平,指导大蚕期的饲育工作,超过计划生产指标,应予奖励。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