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埋 坛 法 贮 藏 桑 籽 的 试 验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汪福希 唐汇清

  过去我省不少地区,为了争取春播,大多从广东、广西购进荆桑籽,以解决育苗种籽,这虽然抓住了季节,但由于广东和广西的荆桑主根不发达,侧根虽多,大多呈水平分布,抗旱和抗寒力较弱。据观察,用广东荆桑砧木与用湖南本地桑籽播种的实生苗作砧木,其育成的嫁接桑苗,栽植后在肥培管理相同的情况下,广东荆桑作砧木的桑树盛产年限短,树势易衰老。若就地发动群众,于五月中旬前后采种夏播,常因秋旱严重,苗木生长较差。如将桑籽留作第二年春播,往往由于贮藏方法不当,使桑籽丧失发芽率。据此,为了探求夏季采集的桑籽,留作第二年春播的合理贮藏方法,我们结合生产实际作了以下试验:
  1982年5月13—16日,我们共采收桑根2707斤,淘洗晾干后,得桑籽83斤,当时桑籽
的发芽率为92%。由于桑籽属短命种籽,对周围环境条件反应很敏感,在气温稍高或湿度较大的自然条件下放置,桑籽的发芽率便急剧下降,到6月19日调查,这批桑籽的发芽率已下降为40%,含水率为12.9%。我们于 6月 22日用这些种籽进行不同贮藏方法的试验,至1983年3月24日,分别取出进行发芽调查,试验的分区设置和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看出,用埋土坛法贮藏桑籽,其发芽率达46%,只降低3%,基本保持了贮藏前
的发芽能力,而且方法简单易行,适合个体农户采用(见附图)。

  具体埋土坛贮藏方法是,用一只小口坛,底部放生石灰,在石灰上放几层粗草纸,种子用布袋装好,放在里面,花坛上部要留1/3的空隙,最后用塑料薄膜包扎坛口,然后把坛埋在排水良好的高燥土壤中,深度埋在地平面以下30厘米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