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东城 功
登记号:桑农林五号(旧系统名:No1152)
蚕丝业在大正初期开始繁荣起来,以前,在桑树栽培品种中,自然生的三倍体存在多,这是很明显的。对作物多倍体的研究,不用说我国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在这些自然生三倍体中作为优良品种(例如:市平、福岛大叶、赤木、岛之内、多胡早生等)被长久栽培,栽培面积多,数量也不少。特别是在寒冷地带的东北地区分布广(约占东北六个县栽培面积的53%),只是最近由于蚕的饲养方法变化,面积有所减少,但在全国作为稚蚕用桑园和耐寒性品种仍被长久栽培。然而,人为的育成多倍体,通过试验选育出优良品种相当迟,是在昭和二十年代后期。桑树栽培的目的是多生产优质的桑叶,在现行品种中自然生三倍体的多,特别是在东北地方分布广,栽培历史也长,证实在积雪寒冷地区品种的优良性。同时,桑树杂种性高,是以营养繁殖为主的作物。因此,具有多倍体育种的有利性。从这样的观点作为育种目标,选出寒冷地区优良三倍性品种进行有种。
少雪寒冷地带的现行栽培桑品种大部分是改良鼠返和一之濑。而作为耐寒性品种カんまさり是在1966年育成后栽培了一部分,然而,晚秋蚕期的叶质等尚有问题,得不到很好普及。为了希望能够得到桑叶产量高而硬化迟的品种。因此要具有像这样特性的耐寒性品种作为育和目标。用具有耐寒性的叶片厚,质良好的4倍体剑持,与硬化迟,枝条直立,伸展良好的高产品种国桑第21号进行杂交育成了新的品种。
育成经过
一九五四年剑持(2倍体2n=28)新芽,用秋水仙酸(ェルヒチン)处理,育成四任体剑特(Zn=56)采用嫁接繁殖,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一年调查了它的形质,作为亲本进行了选拔,把这种4倍体剑持做母本,把2倍性品种国桑第21号(长沼×司桑)作为父本,在一九六二年进行杂交,播种育苗,翌年栽植在苗圃里,进行了六年个体选拔,被选出的个体,从1969年开始,五年中,在蚕丝试验场中部支场(松木)实行系统选择试验,同时在山梨县小渊泽(蚕丝试验场育种部品种保存研究室)也进行了特性签定试验(耐寒性鉴定),都取得了好的成绩,于1975年岩手县蚕业试验场和长野县试验场培育出家接苗,1975年在岩手县蚕业试验场构内苗圃场(水泽市)以及在长野县小诸试验地苗圃进行了栽植。经过6年桑品种指定试验(系统适应性鉴定,栽培试验和蚕饲养试验)结果,显示了良好的成绩,所以作为少雪寒冷地区新品种命名しんけんもち而被登记。
特性概要(简介)
本品种属山桑系,剑持(山桑系)的ヌグノム(ダノム:生物为了营生活机能含有的必要的最少限度的遗传子群染色体的一组。桑树由14条染色体组成)同国桑第21号(鲁桑系),由ノダノム组成三倍性品种,体细胞内染色体数是42。外部形态与一般倍数体有同样的特征。
本品种春季发芽与改良鼠返大致相同,但比一之濑要早几天,发芽后发育旺盛。蚕的收蚁时期和壮蚕期,新稍与叶数同样的不断增长。春季的新稍较粗大,给人一种富茂之感。初期展开的叶混有全缘叶,一般为2一3裂片,有浅缺刻,但叶片重是其特征。
叶色为浓绿,光泽强而平滑,夏秋期叶稍大而宽阔,为4裂片,有一种健状的感觉。叶片富有弹性,平滑光泽强,显明亮的浓绿色,不管春期、夏秋期同样肥厚。叶面积重量比,在夏伐桑树的春蚕期以改良鼠返188Cm2/g、D、W(100)为对照,本品种141cm2g,D、w(75)。晚秋期227(100)比178(78)。春伐桑树,早秋蚕期166(100)比139(84),晚秋蚕期173(100)比159(89)。但100cm2左右的生叶重(面积重)比改良鼠返重23一29%,像这样厚的叶,收获或作为蚕的饲料给食的时候,对叶的萎调有很大关系,可以说这是有利的特性,又因为通常桑叶的水分率稍高的倾向,但到了晚秋蚕期桑叶的水分率降低这就提高了饲料的价值。叶脉较粗,对柄长,通常叶片大,因此新稻和技条展开,叶的状态感到强壮茂盛,节间较长,接近母本四倍体剑持,树干灰色呈紫褐色,体剑持色淡,枝条表皮孔呈园形、椭圆形或纺锤形,比父本国桑第21号的大,比母本四倍体剑持的小。冬芽呈浓褐色,正三角形在枝条上密集平行着生。花性以雌性着生在花穗较多,表现出三倍性的特征,早期脱落接近不孕,作为长叶的目的,从桑树来讲和种子植物相反是一种好的性状。
桑树夏伐后的发芽性,养成夏秋蚕的稚蚕用叶情况,叶质是一个重要因素,并要求达到多收桑叶是极为重要的。而且,为了培养苗木于接穗生产也有大的影响,再发芽良好,生长旺盛,这是我们所希望。しんけんもち再发芽性,较改良鼠返发芽数少,平均株的发条数40根左右,再发枝条生长极为良好,很少有差异,另外,再发枝长对改良鼠返的47cm为65cm,再发枝条的不同长度的分布:每株总再发枝条长平均为20—25米。不满30cm长的改良鼠返占36%,本品种为13%,30—50cm的分别为25%,22%,50cm以上相反为65%比39%。
把收获时的枝条结构同改良鼠返和一之濑比较,枝条长大致相等,但由于枝条数多,总枝长しんけんもち较长。枝条长,条数或者总条长与产量有极大的关系,因此,从枝条结构也可预见到本品种是高产品种。
栽培三年至四年中进行系统选拔试验和系统适应性检定试验的产量成绩见第一表:
第一表:
在松木。夏伐桑园三年平均(栽植3-5年间)比一之濑增产69%,采用交互伐条法产量也增收54%:在小渊泽也比一之濑高产,在指定试验的水泽(岩手县),用改良鼠返做为对照品种,由于是在寒冷地区,采用夏一春一夏收获的形式进行比较,栽植第三年的(夏伐)比对照改良鼠返增收37%,栽植第五年的增加7%,平均增收21%。在春伐情况下的产量,栽植第四年的增产21%,栽植第六的年的增产18%,平均为19%。在另一试验地小诸(长野县)夏伐(栽植第六年)的时候增产23%,春伐的栽植第三年增产22%,第四年增37%,栽植第五年增16%,四年平均增产25%。
蚕的饲养试验指定在岩手县蚕业试验场与长野县蚕业试验场进行,1一3龄喂普通桑,壮蚕期喂新品种桑,饲育形式用条桑育,各区饲育5000条。供试品种:若手县春蚕期,日136号X支131号,晚秋蚕期用(昭萃×新生,锦秋X锺和。在长野县,春蚕期锺月X春岭,晚秋蚕期锦秋X锺和、紫云X旭阳,试验结果,无论春蚕期,晚秋蚕期食桑活跃,蚕的发育良好。壮蚕(4.5龄)饲育经过日数,减蚕率没有差别,普通茧的产量多,茧也稍大,并且茧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良好,健蛹率也高,一万头普通茧产量也高,因此,一般认为与饲料价值好的代表性品种改良鼠这和一之濑互相比较,可以说也没有差异。
要大量生产廉价优良的苗木,以提高桑树生产性,改善经营管理是极为重要的,由于桑树是多年生木本作物,苗木生产既麻烦和需相当年数。桑树繁殖以嫁接、长条扦插、压条、插条等营养繁殖为主,但嫁接苗有好的再发芽性,再发枝条生长良好,生长出多的优质接穗是很重要的,用插条等繁殖,则希望有发根性良好的稳木。本品种的发芽性良好,而且插条发根性也极为良好,因此,都符合上述的目的。例如:由于改良鼠返发根性不良,从一条枝条上最多不过得到1-2根插稳,而本品种则可得到5—6根插稳,有时在枝条上半部接穗长些也能插活,因此,在一定面积上接穗生产量和苗木生产量高。另外,根据笔者设计的种茎直播法,可能做到极大量生产苗木。
最近,为了使桑树提早收益,把多年生作物的桑树作为短年生作物看待,进行了多方面试验,确定从新的角度建立桑园的技术,一方面作为省力化养蚕的一个环节,一般认为困难,不过,希望做到收获机械化,实现省力化,而且又不减少生产量的技术,这样出现了建立密植速生桑园,做为适应密植速生的品种。插条发根性良好,生长力旺盛,叶子厚成为必要的条件,本品种正具备这些条件,将来可望更多的利用在密植速生桑园建立中吧!
现在,由于桑树收获的方法以条桑收获为主,由人力(镰或枝剪等)采伐收获极多,这种方法相当费力,这就希望枝条容易切断的品种,本品种继承了母本4倍性剑持的特点,不要用大的力气就可切断枝条,也不容易疲劳,妇女也容易剪断采伐。
萎缩病在栽植初期(特别是在栽植三年内夏伐时)在一部分地区发生,以后逐渐的减少,栽植六年后几乎找不到,对缩叶细菌病和里白粉病抵抗力强,桑瘿蚊均无发生,另外,在少雪地区对胴枯病抗性强。
普及推广和栽培上应注意点
少雪寒冷地区春秋兼用,可作为夏秋专用桑园和密植速成桑园用,春夏秋壮蚕和稚蚕都适用,可预想代替かんまさり、改良鼠返和一之濑。在栽培时避免在萎缩病发生严重的地区,要求夏伐时期(栽培三年内)推迟1一2年,或者采取交互采伐。
再者本品种的由来,它全部引进了剑持的三倍体,表现出高产优质。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局
李恺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