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蚕 桑 机 械 化 的 想 法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谭徽树

  栽桑养蚕在我国虽历史悠久,但在实现其机械化,仍无较系统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就蚕桑机械化的途径问题,试图论述。
     (-)蚕桑机械与蚕桑现代化的关系
  蚕桑机械化是为蚕桑生产服务的。这种服务不仅体现在分工上,同时体现在机械化要从属于蚕桑生产上,机械化只能渗透在蚕桑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不能单打一。拟定机械化目的,确定机械型号,生产量和推广范围的根据,就是蚕桑生产的要求。要求的就搞,劳动强度大的或要求急的就先搞。
  说蚕桑机械化是从属的,决不能理解为机械化就处于被动,不重要。蚕桑机械化与蚕桑现代化有着非常密切的相互制约的关系。为了发展蚕桑生产,需要采用机械,而由于使用机械就反转过来要求蚕桑生产方法,作相应的、必要的调整,以适应机械作业的要求。如桑园采用机械埋青和中耕除草,桑树行距要宽些,采用喷灌的桑园地块最好是圆形。
  蚕桑机械与蚕桑生产脱节,就不能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就会推迟蚕桑现代化的实现。为此,从调查研究,制定计划开始,直到实施,两者间在认识和管理上需要统一起来。
  (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确定蚕桑机械化的顺序和进程
     蚕桑机械化首先要从当地、当时最能够做到增益、高效的项目或环节“化”起。从目前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并举,机械与人、畜力共存。选择不同地区的、花劳力多、劳动强度较大、且经济效果最显著的蚕桑作业项目。如桑园应先使用机械埋青和机械伐条等,养蚕应先使用热风采暖,电热补湿,机械切叶,制种应先使用旋转催青架等。且从大、中、小型蚕种场(站),研究所,逐步向农户转移。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蚕桑机械化的内容也应不断的补充和更新。某些项目解决了,另一些项目就冒尖了,不然就容易引起蚕桑生产各个环节失调。即是早已机械化了的项目,过了若干时间,也还需要回过头重新研究,使之满足新的需要。例如:随着桑树新品种的出现,桑园的耕作、施肥、植保等机械又要进行改造。这说明蚕桑机械的研究是循环往复无穷的,也可以说成是螺旋式上升的。
    在完成了对各地区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普查,掌握了各个蚕桑生产单元经济实力,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后,应分析出每个蚕桑生产单元在不采用机械的情况下,生产潜力还有多大,预计首先会在哪一个或几个环节上,人工劳动将被突破,继而哪些环节可能要采用机械,需要什么机械,数量有多少等等之后,需要制定一个规划、目标、设想。同时要考虑实施的可能,因蚕桑机械是与农业机械、林业机械、果园机械直接相关,并与冶金、石油、化工、电力、轻纺、煤炭等部门有密切关系的。是要受这些部门的影响和制约。
     (三)选定蚕桑机械科研项目的重点,集中力量攻关
     桑园作业用机械,首要是牵引机。国内多种型号农用拖拉机,尚无完全适应桑园耕作的产品。应研制出离地间隙小,机体矮而窄,有超低速挡,越野能力强,能原地转向的10—15马力覆带拖拉机或四轮驱动轮式拖拉机。且研制出与之配套使用的埋青机、伐条机、施药机等多种工作机。当然这些机具亦能适应果、茶园和旱田作业用。
     随着体制的变化,养蚕机械应研制出用材少,结构简单,造价低,投资收回快的系列小蚕共育装置和大蚕饲育装置。
    国内蚕桑机械专业科研人员约30人,分布于国家、各省地方研究所和大、中型蚕种场  (站)。研究的项目杂,相互间联系甚少,传递信息甚慢。且基于多方原因,有的已改行,有的甚至已中断研究。能否采取国家主管部门牵头,集中各地蚕桑机械科技人员,组成联合设计组,统一攻关。鉴于蚕桑机械属专用产品,受购买力限制,其经费来源可采用技术转让费为主,国家资助为辅的办法来解决。
     (四)科研、制造、销售、维修直接为用户服务
     就蚕桑机械的实质而言,与其它的机械并没有不同,只是蚕桑机械的使用者是蚕农。用户是否欢迎和愿意接受,是起决定作用的。科研、制造、销售、维修等方面,与用户联系的愈紧密愈好,用户的要求和意见反映的愈迅速愈好。如果与用户脱节,则一种好的蚕桑机械,由于损坏了不能及时修好而影响发挥机器的效能。
    科研是综合性的。要研究用户的需要,研究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有没有采用某种蚕桑机械的可能,研究机具的构造,制造工艺;研究使用;维护方法。
     修理是科研和制造的继续,它一方面保证了蚕桑机械的正常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又为改进和研制新机具提供依据。因此修理是必要的。
     (五)蚕桑机械研究人员要适应蚕桑机械化的需要
     目前国内专门培养设制蚕桑机械的专业学校或专业甚少,一般由农机专业院校培养。从事蚕桑机械的研究人员,不仅要学农用拖拉机构造,农机修理和农业机械,还要学习蚕桑机械,更要学栽桑学、土壤肥料学、养蚕学、桑树病虫害防治和蚕种繁殖冷藏技术等。因为,蚕桑生产本身有什么规律性,蚕桑机械怎样满足蚕桑生产的各种要求,都是必备的知识。一个从事蚕桑现代化研究工作的人,必须同时掌握蚕桑技术和蚕桑机械技术。
     (六)引进国内外农业机械(蚕桑机械)为蚕桑机械职务
    引进工作中,要强调的是科学性,即科学的调查、研究、分析。弄清国内外农业(蚕桑)机械的使用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受欢迎;蚕桑生产的作业条件是什么,与之有何区别。如农业耕作机械是一般适应于农田或旱土作业,它适用于蚕桑生产的哪些作业项目,在哪些地区能用,在哪些作业项目上经过改进后才能用;如果引用了这种机械,其它相应的环节(道路、油料、桑园基本建设和维修等),如何跟上来等等。可从国外引进多种样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科学的论证来。实际上任何国家和任何行业都需要引进外国和它行业的机械装备和技术,相反,哪个国家和哪种行业亦不能靠外国和它行业的机械来实现本国和本行业的机械化。
     总之,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有计划地实行蚕桑机械化,协调蚕桑机械化与蚕桑现代化的关系,创造了先决条件。蚕桑机械应同农业机械一样,要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并制订出各种经济、技术法则、标准规程和规范,亦可由国家立法。以确保蚕桑机械化沿着科学规律发展,且应通过全国各级蚕学会,利用蚕桑倩报网、杂志、广播、电视等,引导蚕农和从事蚕桑生产、科研工作者,认识到蚕桑机械化是发展蚕桑生产的必由之路,以克服蚕桑生产中的盲目性,使我国蚕桑现代化事业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