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贾孟周 吴若云 蚕种是蚕桑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之一。蚕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养蚕经济收
入和蚕茧质量。衡量蚕种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蚕种有无微粒子病。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对蚕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由于品种不断更新和异地引种,增加了微粒子病的传染机会。一九八三年春期,我省有个蚕种场中的一批蚕种,因其微粒子病毒率超过1%而被淘汰,这一教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了预防微粒子病毒的母体传染,提高蚕种质量,我们认为,有必要改进我省各级蚕种母蛾的病毒检验方法。
一、现行母蛾抽检法存在的缺陷
一代杂交种现行母蛾百分比抽检法,存在有抽样数量小,代表性差,局限性大,抽查准确性低的缺陷。同时在整个抽样和检查过程中,还存在着工作量多,劳动强度大,功效不高等问题。
(一)抽检量与省内蚕种质量检验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按照我省蚕种检验办法的规定,一代杂交种应袋10%的母蛾。而且全部母蛾都必须对号袋蛾,每批苗末蛾全袋。以前,一代杂交种是平附种,每张种投蛾50-60个,抽检10%,即在100张种内抽10张种的母蛾。随着蚕种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春用一代杂交种生产已用产卵布代替了产卵纸,由小张改为大张,每块产卵布大约投蛾600个,比过去增加了十倍。但母蛾抽检方法为随之变动。目前,我省各蚕种场的母蛾抽检方法是,在每100张种中抽10张种,从每张被抽种中袋45个(即为一盒)母蛾备检,加上苗末蛾张各袋45个蛾。如果以每张产卵布600个母蛾计算,即在一个制种批为60000个母蛾中(100张种)袋母蛾540个,不足总母蛾数的1%,这种由抽检540个母蛾的毒率来代表60000个母蛾的整体毒率,无论从理论上或实际上,其准确性都是很低的。
(二)百分比抽检母蛾存在局限性。应用概率论的理论分析,母蛾病毒调查用百分比
抽检法的样本毒率,不能正确地代表制种批整体的病毒率。假设一个制种批的母蛾数为1000个,毒蛾率10%,先抽检母蛾50个,按百分率计算,在50个母蛾中应检出5个有毒蛾;但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计算,在抽检的50个母蛾中,能检出有5个毒蛾的概率仅为0.19,即在100次同样的抽检中只有19次是含有5个毒蛾,其准确度仅占19%,另有81次抽样毒率都不是10%,也就是说有81次抽样是不准确的,误差占81%。这表明百分比抽检法,抽检样本的病毒率与制种批整体的病毒率误差极大。所以我们讲用百分比抽检法的样本病毒率代替整体的病毒率是不准确的。同时,如果制种批的毒率分别为5%、10%、15%、20%的话,在100次同样的抽检中,只有19次的抽样病毒率为10%,这样在病毒率不同的制种批内,对整体毒率作出判断时,可能出现毒率偏大或偏小的差错,因为抽样调查能代表整体病毒率的机会只有19%,所以,由于抽样缺乏代表性,从而降低了判断整体病毒率的准确性。
由于一代杂交种生产量不胜增加,母蛾数量多,不可能在短期内对每一个母蛾作病毒检查,因此母蛾的带毒不可能直接观知。而微粒子病的发生在一批蚕种中是随机分布的,要使抽样调查更接近于全面调查的实际情况,理应采用遍及全批母蛾的随机抽样法。因为,抽样检查的结果推论与概率论是密切相关的,在用抽样调查的结果来分析总体时,要求不超过一定的误差界限,既要求抽样调查有接近全面调查的实际情况,就须用概率论来表述。然而,概率论的基础是随机抽样,如果不是随机抽样,
概率推论就失去了科学依据。从而说明了一代杂交种母蛾检查用百分比抽样有必要改进。
二、改进母蛾抽检法的原则
关于改进蚕种母蛾病毒抽检方法,在国内外都有成功的报导。日本六十年代已推行集团母蛾抽检法,八十年代初四川、广东、浙江、辽宁等省,均对家蚕母蛾微粒子病的抽检方法进行了改进。尤其是四川、广东两省采用集团母蛾抽检法之后,在防止家蚕微粒子病的胚种传染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结合我省的具体情况,改进蚕种母蛾抽检方法的基本原则,是要使抽样符合微粒子有毒随机分布的规律,有利于提高检毒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其具体要求如下:
(一)改进后的母蛾抽检法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抽样调查能代表整体,抽检效果最大限度的接近全检水平。
(二)蚕种母蛾抽检新法必须提高检毒质量,同时,能节约人力和物力,在提高的前提下,并能在短期内按质按量地完成蚕种母蛾检毒任务。
(三)新法抽检母蛾,要能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
三、新法抽检蚕种母蛾的方法及好处
(一)抽检方法
1.改一张抽样法为随机多张抽样法。利用概率论科学地判断整体母蛾的带毒率,从而达到减少抽样误差,提高母蛾检毒效果的目的。
具体改革方案须由省蚕种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研究制订,本文暂不论述。
2.改一代杂交种二次抽样双蛾磨检法为二
次抽样集团磨检法;改各级原种的单蛾磨检法为集团磨检法;改双蛾手磨法为机磨法。集团磨蛾法是把备检母蛾以盒为单位,投放在一支塑料管内,加入适量的碱液,移到电动磨研机上,启开电闸,磨碾20秒种,即成为备检液。
3.改备检液直接镜检为通过离心机处理后再镜检。母蛾检毒现行操作是,把磨烂的蛾液直接点于载玻片上镜检,但由于在磨烂的蛾液中往往存在有与微粒子孢子相似的真菌孢子、脂肪球和各种组织碎片,它们混合在备检液中。尽管经过碱液磨碾。也仍然影响着镜检效果和对微粒子孢子识别的准确性。为使检毒效果提高,在镜检前,要把备检液通过过滤、称
量、离心处理,然后取沉淀物镜检。
(二)各级原种集团母蛾检查暂时实施办法
1.改进母蛾磨检形式。母种,原原种改单蛾一磨对检为6蛾一磨对检;原种改双蛾一磨单检为7蛾一磨单检的集团母蛾检毒法。即先把6蛾或7蛾的腹部放于乳孔内磨烂,作为备检液,保留各蛾头胸部,在发现病毒后作复查用。
2.提纯备检液,改备检液直接镜检为过滤离心处理后镜检。具体操作是:(1)把磨烂的单位蛾液过滤后,逐个称量分别装入离心试管中,移放在电动离心机内,用2000一3000转/秒
的速度离心处理5分钟,使微粒子孢子沉淀在试管底部。(2)点板镜检时,将上清液倒入钵中集中处理,试管中约留4毫升沉淀液,用铅丝或竹扦蘸取液点于载玻片上,每支试管中原种点两点,原原种、母种均点4点,尔后进行镜检。要求在600—800倍显微镜下查看5—10个视野。
(三)改用集团母蛾抽检法的好处
据四川、广东等省改用集团母蛾检毒后的经验,总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点。
1.集团母蛾检毒方法,抽样单位对整体具有更高的代表性,以此判断整体病毒率的准确性高。
2.检出毒率高,带毒蛾被抽中的机会多,
对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比百分比普通抽检法更严。
3.集团母蛾检毒,能减少磨蛾、镜检操作程序,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同
时,能防止头、尾批和人为机械划分小批的漏毒弊端。
4.集团母蛾检毒,能利用现代先进手段,
需要磨碾机、离心机等,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