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湘晖”是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从1978年起,经过七年的辛勤劳动选育成功的夏秋蚕新品种。“芙蓉”是以含多化性血统的二化抗高温的“新九”为母本,以丝量多,茧层率高,净度优的“781”“757”和“92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中国系统杂交固定种。“湘晖”是以配合力特别好,抗逆力强的“7532”为母本,以茧质与丝质优良的“78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日本系统杂交固定种。通过配合力鉴定,选育出杂交优势较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芙蓉×湘晖”新品种。
通过1981—1984年连续四年全省区试鉴定成绩表明,“芙蓉×湘晖”平均盒种产茧量较对照种“群芳×朝霞”(我省夏秋蚕现行推广的当家品种)提高17.41%,茧层率较对照种净高1.24%,担桑产值较对照种提高10.44%,平均茧丝长达1088.39米,比对照种长139.04米,解舒率和鲜毛茧出丝率均比对照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蚕丝纤度适中,净度优良,各项丝质成绩均符合国家审定标准。1983年,全省试养“芙蓉×湘晖”(正反交)蚕种6067盒;1984年试养“芙蓉×湘晖”(正反交)蚕种扩大到29330盒,占当年全省饲养夏秋蚕总数的37.l%,各地普遍反映好饲养,产茧量高,茧质好,经济效益显著,深受广大蚕农和丝厂的欢迎。
1984年8月中旬,湖南省农业厅在澧县召开现场鉴定会,全省各主产蚕茧的地、市、县和省有关部门的代表二十余人对三个饲养“芙蓉×湘晖”的单位进行了现场调查和评议。
1984年11月上旬省农业厅在长沙主持召开技术鉴定会,邀请了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广西蚕业指导所、湖北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省经济作物局、省丝绸公司、省农业厅蚕种冷库及主产蚕茧地、县的有关部门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共三十余人,对“芙蓉×湘晖”这一夏秋蚕新品种进行技术鉴定,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通过。大家认为,“芙蓉×湘晖”蚕种孵化齐一,蚕儿发育齐快,老熟上簇齐涌,不但蚕体强健,抗逆力强,食桑猛净,簇中易管理,产茧量高,而且、丝量多,丝质优,较好地解决了过去长期以来夏秋蚕品种选育中难度较大的蚕体体质与丝量丝质之间的负相关矛盾不易统一的问题。
“芙蓉×湘晖”在参加1984年全国秋蚕品种区试鉴定中,茧层率、鲜毛茧出丝率、解舒丝长、解舒率、万头产丝量、五龄担桑产丝量的成绩,均居参鉴品种的首位,虫蛹统一生命率与体质较强的全国第一对照种东34×苏12相仿。与会的专家们认为,“芙蓉×湘晖”是目前国内经济性状较优良的夏秋蚕新品种,建议加速繁殖,积极扩大推广。
目前,我省夏秋蚕大量推广的良种“群芳×朝霞”,是近年经中央农牧渔业部批准可供全面试养推广的秋蚕品种,该品种的茧丝质量和出丝率达到全国早秋蚕品种的先进水平,自引进推广以来,对提高我省夏秋蚕产茧量和茧质,增加经济、社会效益曾起过重要作用。“芙蓉×湘晖”
扩大推广后,将会把我省秋蚕生产提高到新的水平。(省蚕桑研究所情报资料室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