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江苏、浙江学习各种生产经验的汇报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段幼聪 许斯魁 谈顺友

  七月一日至十四日,我们赴江苏、浙江, 就蚕种生产进行了一次参观学习。先后到了浙江省蚕种公司、蚕种冷库、农业局小和山原蚕种场和江苏省镇江蚕种场。同时参观学习了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有关蚕业科研情况,现综合汇报如下:

              一、江、浙蚕种生产的特点

  从我们接触的情况看,江苏、浙江省的蚕种生产有了很大的进步,突出的特点有三:
  1.生产规模大。浙江有37个蚕种场,国营专业种场23个,原蚕区种场9个,社(乡)办种场5个。1983年生产原原母种8289蛾,原原种62462蛾,原种40306张,一代杂交种2272101 盒。江苏省镇江蚕种场,去年除凡育原原母种及原原种35000蛾,原种25000张,还生产一代 杂交种15万盒。
  2.单产高。从亩桑制种量看,浙江省23个国营蚕种场10000亩桑园,担负着全省全部原 种以上各级蚕种和80%的普种生产任务,每亩桑园生产普种180盒以上。镇江蚕种场455亩普种桑园,亩桑制种218.7盒;317亩原种桑园, 每亩制原种78. 8张。从克蚁制种量看,1983年浙江省原原蚕克蚁平均制原种16.86张,其中秋繁14.01张;普种全年平均克蚁制种16.80 盒,其中春季克蚁平均17.86盒,早秋18.80盒,中秋11.69盒。
  3.经济效益好。浙江省各蚕种场,1978年亏损32万元, 1979年以后年年有利。1983年各蚕种场收入1278万元,其中工付业收入346万元,占总收入的27%,全年盈利277万元。 连省农业厅蚕种冷库也盈利63780元。镇江蚕种场,去年总收入238万元,其中蚕种主业收入138万元,付业收入99万元,盈利29万元。

                二、基本经验

  1.抓桑园建设,桑叶产量高、质量好。浙江省23个专业种场10000亩桑园,全部进行了土壤普查,50%的桑园根据普查情况,对症下药进行了土壤改良。通过增加水利设施,40%的桑园可以自流灌溉,还有部分桑园搞了喷灌设施。小和山原蚕种场,332亩桑园,从1979年起,每天从杭州市拖垃圾、拖人粪尿,增进桑园肥力,平均每亩桑园铺垃圾15吨,每年施人粪尿5000斤,春季施尿素25斤,夏季施尿素50斤,桑园表土PH值从1981年的5.5上升为7, 氯化钾达200PPm,最大光叶粗蛋白从1979年的18.7%上升为29.8%。镇江蚕种场849亩桑园,原来分布在几个小山包上,从1979年开始,花资金40万元,削掉山包,全部改建成了水平桑田,并于1981年对桑园增添了喷灌设施。通过种绿肥、施枯饼、蚕沙、化肥等,每亩桑园的年施肥量含N70斤、P2545斤、K2O40斤。原蚕饲育根据大小蚕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品种桑叶,浙江小蚕一、二龄用大叶早生桑,三龄用剑持桑,大蚕用湖桑;镇江蚕种场小蚕用剑持,中蚕用新一之濑,大蚕用湖桑32号。
  2.抓蚕室设备,改善养蚕制种环境条件。江苏、浙江省,在养蚕制种房屋标准化,春季加温蒸汽、电热化的基础上,近几年对防止秋季高温养蚕制种采取了十分有利的措施。浙江省农业厅1982年以来,帮助各蚕种场购买空调机506台,冷风机60多台,另外每年还拨出30多万元工具设备费,供各蚕种场改进养蚕制种工具设备。我们所到的小和山原蚕种场,蚕室、制种室、保种室,每间都有一台空调机和高低电扇各一部。把养蚕、制种、保种室的小气候环境条件改变得与春季一样,按蚕的生理需要调节,确保养蚕制种优质高产。
  3.加强技术力量,采用良种和先进技术。浙江省共有蚕种技术干部324人。仅省农业厅原种场就有28个技术干部。江苏省镇江蚕种场共280个干部和职工,其中技术干部62人,包括一名总农艺师(高级农艺师)、18名农艺师。他们的春蚕品种已甩掉了东肥×华合,夏秋蚕有各自的当家品种。春用蚕品种,浙江以抗7×杭8为主,另有少量青松×皓月、苏春× 镇丰、浙蕾×春晓;夏秋用品种以浙农1号×苏12为主,另有少量东34×苏12。江苏春用种以苏5×苏6为主,近年来部分地区用A四元(A1·A2×A2·A4)春秋兼用;秋用种大部分地区用秋三元(秋3·苏3×苏4)。两个省都采用了电热和蒸汽加温、空调降温、自动补温、集团磨蛾、电热加温浸酸、晾种电扇干燥和蚕卵自动装盒等先进技术,对提高蚕种质量和工效起了很大的作用。
  4.以蚕为主,多种经营。各蚕种场在以蚕种为主的前提下,都有一、两项骨干付业。如小和山原蚕种场办有蚕种浸酸工具加工厂、机修厂。镇江蚕种场办有塑料折簇厂,年产30多万个塑料折簇,60多万元收入;年制冰3000吨,收入50000多元。
  5.加强领导。江苏、浙江各级党政领导和蚕业主管部门,对蚕种生产十分重视。浙江省为了防止烧砖瓦污染桑叶,省人民政府每年发去通知,春蚕期间在主产蚕区禁止烧砖瓦窑。省农业厅对各蚕种场改造桑园,每亩从蚕改费中补助150元。空调降温等设备经费,省农业厅投资50%,蚕种场自负50%。江苏省对镇江蚕种场,从桑园和蚕室建设,到蚕种科学试验经费,都给了有力的扶持。

               三、蚕业科研(略)
            四、几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

  1.蚕种作价与补价。江苏省农业厅,为解决原种以上各级蚕种产卵量少、繁育较困难,实行国家补贴,一代杂交种国家不补贴,分品种计价出售。1983年镇江蚕种场的售价补价标准是:原原母种,每蛾成本3.47元,售价3元, 省农业厅补0.5元;原原种每蛾成本2.31元, 售价2元,补0.5元;原种每张直接成本8.87 元,售价12元,补1元;一代杂交种每盒平均成本3.17元,售价苏5×苏6每盒4.9元,秋三元2.8元,A四元4.8元。浙江省一代杂交种不分品种每盒售价3元,东34×苏12及浙农1号×苏12每盒补助0.5元,杭7×杭8每盒补价0.8元。
  2.蚕种经营。浙江省的蚕种实行分级经营,省蚕种公司负责全省蚕种技术指导、质量 抽查,具体只管一个小和山原蚕种场,经营50万张蚕种。省蚕种冷库代各蚕种场冷藏浸酸、 检毒、装盒、发种,并收取一定费用。全省每年约生产320万张毛种,有240万张在省蚕种冷库冷藏,每张毛种收冷藏费5分、浸酸费4分、检毒费1分。地、县逐级向蚕种公司提出需种计划,省蚕种公司每年召开一次蚕种生产会议和蚕种技术训练班,平衡生产计划,研究生产技术,并由需种单位直接向蚕种场签订需种合同,蚕种场按合同进行生产。超产5%以内, 由省蚕种公司负责包销;5%以外由省蚕种公司协助推销,推销出去的种款,春用种40%归种场,60%归蚕种公司;秋用种三分之一归种场,三分之二归蚕种公司。
  3.科学试验。为了使蚕种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小和山场有一栋蚕室专门搞试验,镇江场设有选种站,固定6个技术干部,负责新品种选育,现行品种复壮,良种繁育技术研究, 种茧育优良桑树品种叶质鉴定等工作。
  4.蚕种浴消。这两个省的蚕种浴消时间已普遍较往年提前,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进 行,保持水温不高于60°F,如高于6°F则需用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