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河洲滩地栽桑及培管技术

                 南县农业局   蔡启发

  我县地处洞庭湖区、有藕池东支、中支、西支、松洪道四条河流经我县,形成许多外河洲滩,且面积较大。为了摸索发展蚕桑生产的新路子,于一九七四年我们在麻河口乡的沈家洲村利用外河洲滩地180亩栽桑9.3万株。十年来,经洪水淹没七次,目前桑树仍然生长良好。特别是一九八三年六月下旬至七月中旬,桑树全都淹没达半月之久,全年蚕茧仍获丰收,总产蚕茧达189担,亩平产茧105斤,人平蚕茧收入176元。实践证明:在外河洲滩地栽桑养蚕,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还起到了护堤防洪的作用。与垸内桑园比较还具有病虫害少,培管成本低,不受垸内粮棉和其他农作物施用农药影响等优越性,是发展蚕桑生产的一个好途径。现将沈家洲外河洲滩地栽桑及培管技术经验综述如下:
    一、栽桑滩地的选择
  选择适当的外河洲滩地栽桑,是确保桑树能顺利成园,受益投产的关键。他们的经验是:尽可能选择较高的河洲滩地,河床心与滩地边沿最好成陡埂,使桑园洪水退出时,能及时地开沟排渍;特大洪峰淹水深度在1.5米以下,连续淹水时间不超过15天为宜;并优先利用洪水流速小的背弯处滩地栽桑,以减轻洪水的冲力。
  二、品种与栽植方法
  外河洲滩地栽桑、必须选择抗渍力强,生长势旺的桑树品种,一般选择湖桑类型的嫁接桑较好,如湖桑197、团头荷叶白等。同时必须讲究栽植方法,使之成活快,生长旺,增强抗清能力。栽植前,首先应除掉滩地杂草,然后翻耕。一般行距可放宽到2.5-3米,有利于洪水涨退时流水畅通。株距以0.5-0.7 米为宜,亩栽500一700株。河洲滩地泥沙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与带状性,在沙多泥少的地方栽桑时需掺入一定数量的泥土,使泥沙比适中,提高保肥、保水能力。栽植时施放一定的土杂肥,并适当深栽、踏实,养成中、高干树型。
  三、培育管理措施。
  加强河洲滩地桑树的培管、是滩地桑园能快成林投产、受益,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其培管要点是:①栽桑后至五月涨水前,正是桑树解除休眠后进入旺盛生长的时期,需加强肥培管理,培养树势,增强洪水来时的抵抗力。②六月至九月洪水时淹时退,必须抓住洪水退出时的空隙及时管理。在洪水即将退出前,架船用绳索横绊在桑园内回拉几下,抖落掉沾污在桑树叶片上的泥沙。洪水退出后即用0.5%的尿素或1-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 叶面喷肥。在桑树行间拨开稀泥沥干明渍水,稍等桑园泥土晒硬时及时开0.5米深的沟,排除暗渍水,确保桑树地下部分通气良好,促进新根萌发生长,并用水冲洗掉桑叶上面沾污的泥沙。桑树发新根后施用一定的速效氮肥,每株施0.2-0.5两尿素。③在入冬前栽桑的滩地必须进行冬耕,改良土壤,消灭越冬害虫。同时可间种绿肥,如蚕豆、紫云英等、增加桑园有机质,减少水土流失。
  四、看叶养蚕、合理布局
  河洲滩地栽桑,由于受6-9月洪水的影响,有一段淹水期,在养蚕布局上,应重点放在春蚕、晚秋蚕上,还可适当看叶养一季晚晚秋蚕。夏蚕、早秋、中秋蚕可根据桑树淹没时间的长短而定,坚持看叶养蚕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