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湘晖及其一代杂交种主要性状介绍

             湖南省蚕桑研究所养蚕研究室
                      原 种 性 状

                                                                     芙 蓉
   1.品种性状
      “芙蓉”属中国系统,是含多化血统的二化性夏秋用新品种。越年卵色灰绿及青灰,卵壳黄色和淡黄色,产附较好,春制种每蛾产卵数为500粒左右,不良卵率约4-5%,有少量再出卵发生;秋制种每蛾产卵数450粒左右,不受精卵稍多,并有少量生种。
  蚕种孵化尚齐一,蚁蚕黑褐色,有趋光性,克蚁头数2200头左右,各龄蚕儿发育齐,眠起齐一,但1-2龄蚕若遇偏老桑叶有少数迟小蚕发生。壮蚕体型短壮结实,体色青白、白蚕;食桑旺盛,行动活泼,老熟齐一,营茧较快,熟蚕背光和背风性较强,易密集结茧,导致双宫茧增多。茧色洁白,茧形椭圆,大小匀整,有个别尖头茧和球形茧,缩皱中等;熟蚕和蛹体皮肤较薄,易受创伤,常因染病菌而发生后期黑死蛹。发蛾较集中,雄蛾先出,蛾体活泼,不太耐冷藏,交配性能较好,产卵快。本品种体质较强,茧层率高,丝质好,春期在适温偏高的条件下饲育,虫蛹率在90%以上,全茧量1.59—1.67克,茧层量0.400克左右,茧层率24-25%;早秋期在自然高温下饲育,虫蛹率在85%以上,全茧量1.30克左右,茧层量0.300克左右,茧层率22—23%。在春季繁育,催青经过11天,幼虫期21天,蛰中期16-17天,全蚕期经过48-49天。
        2.良种繁育技术要点
    (丑)“芙蓉”与“湘晖”对交,宜推迟1—2天出库催青,迟1-2天收蚁(迟一天的和迟二天的各占50%为最好),蚁量比例是110:100(“芙蓉”和“湘晖”的催育经过日数相同)
    ( 2)为防生种发生,春期蚕种催育后期,宜用79—80° F,秋期直用80-81° F平温催
青。
    ( 3)稚蚕期饲育温度宜适温偏高(以82一80° F为好,1— 3龄逐龄降低1° F),壮蚕
期和簇中及蛹期应尽量避免 80° F以上高温,以防止生种和再出卵的发生。
    (4)为防止迟小蚕的明显发生,收蚁及1一2龄饷食用叶以适熟偏嫩为宜,壮蚕用叶要
充分成熟,以充实卵质,减少不良卵的发生。
    (5)为避免因皮肤创伤而引起蚕蛹后期发生黑死蛹,要注意拾熟、上簇、削茧、鉴蛹时操作不能粗放,并尽可能后延开始削茧和鉴蛹的日期。
    (6)由于羽化早、发蛾涌、雄蛾活泼,感光不宜过早,注意发蛾调节和加强雄蛾的冷藏保护工作。
    ( 7)浸酸标准:即时浸酸的温度115° F,盐酸比重1.072,时间5分钟;冷藏浸酸的温度118° F,盐酸比重1.093,时间 5分半钟。

                    湘 晖

  1,品种性状
  “湘晖”属日本系统,是含多化血统的二化性夏秋用品种。黑种较稳定,越年卵灰紫,卵亮白色,产附较好,春制种每蛾产卵数450一500粒,不良卵很少;秋制种每蛾产卵数400—450粒;孵化齐一,蚁蚕浅黑褐色,克蚁头数2300头左右,蚕儿发育齐一,蚁蚕及各龄蚕逸散性强,稚蚕各龄眠起比“朝霞”偏慢,但四眠眠性较快,1—2龄对叶质要求较高,如果叶质过嫩或过老,蚕儿则生长发育缓慢,眠起不齐。壮蚕体色有灰白和微赤两种,体型细长,白蚕(细看仍有淡色半月斑),食桑缓慢,老熟较齐一,茧形浅束腰,大小匀整,有少量薄头茧,茧色洁白,缩皱中等,羽化迟,发蛾不及“芙蓉”集中,雄蛾欠活泼,耐冷藏,交配产卵性能好,雌蛾蛾尿较多。该品种体质较强健,茧质和丝质较好,春期在适温偏高的条件下饲育,虫蛹率在94%以上,全茧量1.60—1.65克,茧层量0.360-0.380克,茧层率22-23%。早秋在自然高温条件下饲育,虫蛹率90%左右,全茧量l.20—1.25克,茧层量0.23—0.24克,茧层率19%以上。在春季繁育,催青经过11天,幼虫期21天。蛰中期17一18天,全蚕期经过49-50天。
    2.良种繁育技术要点
    (1)“湘晖”与“芙蓉”对交,要提前1天出库催青,蚁量比例为100:110。
    (2)蚁蚕孵化齐快,逸散性强,收蚁感光不宜过早,避免蚁蚕饥饿疲劳。由于各龄蚕儿逸散性较强,特别是3-4龄蚕儿喜向蚕箔四边爬散,每次给桑前要做好整缩蚕座的工作。
    (3)稚蚕对叶质要求较高,要注意选用适熟叶,避免用偏嫩或偏老叶。蚕儿食桑缓慢,每次给桑量不宜过多,以免造成蚕座残桑多和产生伏桑夷蚕。
    (4)由于羽化迟,发蛾慢,感光宜适当提早,捉蛾交配宜适当延迟。
    ( 5)浸酸标准:即时浸酸的温度115° F,盐酸比重1.072,时间5分钟;冷藏侵酸的温度118° F,盐酸比重1.093,时间6分钟。

                  一 代 杂 交 种 性 状

     “芙蓉×湘晖”(正反交)是含多化性血统的二化性夏秋蚕新品种。具有体质强、抗高
温、好饲养。经过短、产量高、茧质好、丝质优等特点。以“芙蓉”为母体的卵色灰绿,卵壳黄色,每克卵数1650粒左右,克蚁头数2200-2250头;以“湘晖”为母体的卵色灰紫,卵壳白色,每克卵数1800粒左右,克蚁头数2300一2400头。正反交孵化均齐一,正交蚁蚕较文静,反交蚁蚕逸散性较强。小蚕期有密集性,生长发育齐快,各龄眠起齐一,全龄经过与“群芳x朝霞”相仿,但五龄经过稍长。大蚕体型粗壮,体色青白,白蚕,行动活泼,盛食期食桑旺盛,食桑量较多,老熟齐一,营茧较快,大多在中上层结茧,熟蚕背光密集性强,如簇室光线明暗不匀和上簇过密,易结双宫茧;茧粒较大,每斤茧比“群芳×朝霞”一般少30一40粒,茧形长椭圆形,大小较匀整,茧色洁白,缩皱中等。茧层率为21—22%,单茧丝长1000米以上,茧丝的解舒、纤度、净度等较优良。
     为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优良性状,技术处理需注意下列事项:
     1.由于蚁蚕趋光性和逸散性较强,收蚁当天感光不宜过早,宜适当提早收蚁。
     2.小蚕趋光性和密集性较强;在每次给桑前要注意做好匀座和扩座工作。
     3.大蚕食桑快,食性猛,特别是五龄盛食期食桑旺盛,要注意充分饱食良桑。
     4.熟蚕老熟齐一,营茧快,要及时拾熟上簇,上簇密度宜适当偏稀,以减少双宫茧。由于熟蚕背光性较强,上簇初期应注意簇室光线均匀,并及时捉出游山蚕另行上簇。
     5.蚕种浸酸标准:即时浸酸的温度115° F,盐酸比重1.072,浸债时间正反交均5分钟。冷藏浸酸温度118° F,盐酸比重1.093,时间以“芙蓉”为母体的侵5分半钟;以“湘晖为母体的漫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