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蚕 学 会 会 史

  
  中国蚕学会成立于1963年3月18日江苏省无锡市。
  但我国蚕业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活动,早在1917年就开始了。要追朔到六十七年前创建的中华农学会的会史。在辛亥革命之后和五四运动前夕,追求民主的呼声日益高涨,从国外学农归来的有识之士,聚会于苏州,他们是:王舜成(日本东京帝大农科毕业,苏州农校校长),陈山荣(日本北海道帝大农科毕业, 浙江农校校长),过探先(美国康乃尔大学农科硕士,南京农校校长),陆水范(北京京师大学堂农科毕业)等,发起组织中市农学会拟议甫出,立即受到中青年农学家的响应,我国蚕业界的老前辈郑辟疆、葛敬中两位,是最早的响应组织中华农学会的发起人。
  中华农学会成立于1917年元旦,在上海教育会堂,正式召开,会上一致敦请倡导新农业,功勋卓著 的南通张为名誉会长,陈山荣为会长。之后的历届会长为:王舜成、许璇、梁希、邹秉文。到1937年抗战爆发时,已有会员2300余人,1948年解放前夕,已有会员6000余人。基本上包括了当时所有从事蚕业科技教育工作的中上层知识分子。
  我国蚕业界的老前辈孙永忠、顾青虹、杨邦杰、 单寿文、蒋师琦、曹诒孙,俞筹蠲、王于治、陆星垣等人都是当时中华农学会的会员,如曹诒孙先生1924年就加入中华农学会,而且是极少数的永久会员之一。
  根据中国农学会会史资料,当时参加中华农学会 会员中有很多是蚕业界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热爱祖国而富于正义感。例如郑辟疆老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心教育的老前辈,他以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我国蚕桑事业。1937年江浙沿海城市沦陷,郑老先生拒绝日寇的威迫利诱,不为敌伪做任何事 情,只身到大后方四川乐山创办江苏省蚕丝专科学校(和好蚕业学校),创办乐山蚕桑模范区,为发展我国蚕桑事业作出卓越的贡献。
  中华农学会在抗日战争后期选送一批奖学金生经过教育部出国留学生考试,到美国大学研究院学习与研究,内中有蚕丝奖学金生三人,即陆星垣、钱鼎和姚康。惜钱鼎未归国姚康到华中农学院任昆虫学教授。
  解放以后,1950年8月正式成立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中国农学会为其主要组成部分,我们蚕桑是昆虫学会的组成部分,孙本忠先生和陆星垣同志是昆虫学会经济昆虫组的领导成员之一。
  1956年,为了适应农业合作化高潮迅速到来,响应党中央提出向科学大进军的号召,于3月4日至6日在北京华北农科所召开了中国农学会成立既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蚕桑方面有孙本忠、顾青虹等先生参加,蚕桑方面列为农学会特产组。
  1963年中国农学会成立各专科学会,中国蚕学会于1963年3月在无锡召开第一届年会。有74名代表参加。建会时有会员686人,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各省建立蚕桑学会,有的作了重新调整,有的新建立起来, 先后有浙江、江苏、四川、广东、安徽、云南、陕西、山东、辽宁、吉林、山西等省,1978年以后建会的有湖北、河北、河南、黑龙江、新疆、福建、江西、贵州、广西、湖南、甘肃、重庆市等二十一省市,不少重点产区还建立了地、县一级蚕学会、分会或学组。
  第一届理事会诞生于1963年3月,共有35名理事,其中常务理事15人,著名蚕丝教育家郑辟疆当选为名誉理事长,孙本忠当选为理事长,顾青虹、杨邦杰,陆星垣、熊季光、王宗武当选为副理事长,高一陕任秘书长;1964年在杭州召开第二届年会学术讨论会,有91名代表参加;1966年2月于广州召开第三届年会学术讨论会,有68名代表出席。文革期间,学会横遭摧残,整个会务陷于停顿。十年动乱粉碎四人帮后,学会重新进行活动,于1979年11月在四川成都召开第四届年会,并改选产生第二届理事会,顾青虹为名誉理事长,陆星垣为理事长,副理事长有熊季光、 程宜萍、高一陵、唐维六、朱竹雯、腾云鹤。
  中国蚕学会学报《蚕业科学》季刊创刊于1963年5月在十年动乱前共编辑出版四卷十三期,发行四千份,经十年动乱停刊;于1978年第三季度正式复刊, 发行量已增至一万五千多份。
  中国蚕学会成立已21年,学会组织正在不断扩大,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学会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蚕学会第五届年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