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蚕桑研究所—谭徽树
目前,用数学来研究栽桑养蚕,
国外极少报导,国内刚起步,处在萌芽状态。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用数学工具对蚕桑生产作更概
况的描述,对蚕桑科研作更本质的研
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本文就蚕桑
数学模型(以下简称蚕桑模型)的类型,研究的价值与建立资采模型的方法及几个具体问题综述如下:
一、蚕桑模型的分类
就模型而言,一般分为物理模型
和生物模型两类。而生物模型可分为类比模型、计算模型、控制论模型、抽象算法模型和动物学上的模型五类。则蚕桑模型属计算模型和动物学上的模型类。
近年蚕桑模型概念开发研究表明:蚕桑模型是一个总代称。它可分为桑树模型和桑蚕模型。又都可分为生产型模型和科研型模型两类。桑树生产型模型由各品种桑树的高产栽培管理模型、病虫害防治模型、桑叶产量预测模型等组成。桑树科研型模型由山丘区、平湖区桑树品种选育模型和低产桑园改造模型等组成.而桑蚕生产模型是由各种春季桑蚕品种、夏秋季桑蚕品种的高产饲育模型、蚕病防治模型、蚕茧产量预测模型等组成,桑蚕科研模型则指春季桑蚕品种和夏秋季桑蚕品种选育模型等。
二、蚕桑模型的价值
实用蚕桑模型的研究,是国内外广大蚕业科技工作者,从八十年代至二千年间,为振兴养蚕业,发展养蚕业,提高蚕桑生产效率,选培育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桑树新品种和桑蚕新品种的主要途径,是可靠的手段和理想的工具。蚕桑模型的研究,实际是多学科的合作综合研究,它把蚕桑科研、生产技术方面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明确的数学问题,使之间模型化、定量化方向转移。可使蚕桑科研周期短、可靠性大,其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开展蚕桑模型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例如用桑树生产型(桑树栽植模型),来建立新桑园时,能打破原有落后的桑树栽植框框,按实际上质因子,桑园环境因子(含水利设施等),来选用尤为适宜的品种桑树,
制订最优化的栽植规范,这样可少投工,节省投资,使桑树产叶早,产叶量高,叶质好,又可延长树龄,做到直机械操作则机械操作,宜手工生产则手工生产,发挥了土壤的最大潜力,更合理地发挥了一个生
产单元的生产实力。
又如用桑树科研型(桑树品种选育)模型来选育桑树品种时,可把现有成百上干的桑树品种的性状因子、发育特性因子、产量因子等集约起来,储子计算机内,用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可立体地、真实地显示出各品种优劣因子和条件,选择出最佳组合因子,进行定向选育,可使桑树品种的选育工作从盲目选育和机遇性选育中解放出来,大大缩短科研周期,且可靠性要增加90%以上。
还如用桑树科研型(低产桑园改造)模型,来改造低产桑园,可把桑园低产因子集约化,系统化,用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低产分析,找出低产的主导因子,对症下药,制定出最优的改造措施,用较少的钱,取得较好的效果。
再如蚕农用桑蚕生产型(春或夏秋季桑蚕新G厅)
高产饲育)模型来指导养蚕,可用少的桑叶,少的养蚕投资,制订出最省工省力的劳动计划,则可获得优
质高产的蚕茧。
另如用桑蚕科研型(春季或夏秋季桑蚕品种选
育)模型,来进行新桑蚕品种研究,可把成十上百肉
蛋品种的生育特性因子、饲有特性因子、产量因子等在极短时间内进行立体选形,且能找出对蚕品种的产
虽量、茧层率、茧丝长、解舒率、净度和鲜毛茧出丝率有关键影响的因子,进行直观的分析,选择出最优组合因子,减少盲目性,缩短科研周期,选育出具有世界或国家水平的新型桑蚕品种。
总之,蚕桑模型是认识和改造蚕桑科研生产自由王国的有效工具,是蚕业界一个认识上的飞跃,广大蚕桑工作者,包括蚕农,是一学就懂,一用就全,有吹糠见米的效果,得到不可估量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官烷桑场入平收入八百二十元
澧县官垸乡桑场共有26户, 432人, 63个劳动力,24户植桑养蚕。147.6亩耕地面积,有100亩桑园,其中成林桑园73亩,幼龄桑园27亩。今年,共养蚕504张,产茧29203.6斤。茧款收入44231.81元;
出圃嫁接杀虽88.5万株,产值44250元,自产自销上万多斤稻谷,折款5000元;春季出售接穗及夏伐枝条等村产品收入5000元;加上合理间种的黄豆、绿豆、
油菜等作物收入5000元;全年生产总产值108481.81元,全场人平收入821.8元,劳平收入1563.2元。现
在,蚕农有了钱,不仅吃、穿、住的条件改变了,而且还添置了电风扇、电视机等,到年底,全场购买电视机的农户达50台。
(彭信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