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亩桑产茧超百斤技术措施 |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岳云 顺友 澧县官垸乡蚕桑场李凡民一家,五口人,两个劳动力,是靠养蚕致富的专业户;也是科学养蚕的能手。自1982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他承包了1981年新栽桑园3.5亩,从1983-1985年的连续三年中,他饲养的春蚕亩桑产茧量都突破了百斤大关,在最近几年全省担茧均价逐年下降的情况下,他的春茧产值仍然突破了200元。1983年亩桑产春茧113.5斤,担茧均价达178元,产值为202.03元;1984年亩桑产春茧136.4斤,担茧均价164.00元,产值223.70元; 1985年亩桑产春茧160.3斤,担茧均价159元,产值达到254.88元。李凡民在养蚕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技术经验,现将他饲养春蚕夺取优质高产户关键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一、加强桑园培管 桑园是基础。在桑园培管工作中,李凡民的技术措施可规纳为十六字,即“大水大肥、除草治虫、合理剪伐、用养结合”。 二、搞好消毒防病 李凡民养蚕之所以取得优质高产的第二个关键技术措施,是在蚕病防治上抓好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把消毒防病的重点放在前、后的消毒上。在养蚕前消毒坚持一扫:将蚕室内外环境彻底打扫干净;二洗:将全部蚕具冲洗干净;架在干净的地方晒干,做到室内六面光洁,室外四周清爽;三刮:泥地冲洗后,趁湿将地面表上刮去一层,垫上新土,敲实压平;四消:用漂白粉、敌孢霉等蚕药为主,在消毒过程中、做到浓度难、药量足、喷均匀,消毒后继续保持清洁卫生。 三、选叶养好小蚕 从桑叶的数量和质量上满足蚕儿的需要,是增强蚕体抗病力、夺取蚕茧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养好小蚕一半收”,李凡民在养蚕操作中,首先认真抓好了小蚕采叶标准和桑叶的贮藏。小蚕用叶要求适熟偏嫩,在选叶时以叶色为主,叶位为辅。李凡民的小蚕采叶标准是:一龄收蚁当天叶色以黄中带绿,用最大一叶的上一叶;第二天采绿中带黄叶,用最大的一叶。二龄叶质手触柔软,以绿色为主,用最大叶的下一叶。三龄起蚕第二餐后用叶,采三眠芽叶。总之掌握在龄初、龄末选适熟偏嫩;龄中适熟的原则。采下的桑叶坚持轻装快运,采用缸贮,缸上盖干净的湿衣或湿簸,以保证桑叶的新鲜。 四、精心养好中蚕 所谓中蚕一般是指 3一4龄的蚕。 3一4龄蚕其生理特性与小蚕(1-2龄蚕)和大蚕5龄蚕)有所不同,对环境和叶质的反映虽没有小蚕那样敏感,但要比大蚕反映敏感。李凡民在养蚕操作中对3一4龄的处理非常认真,做到了三保证,即保证温湿度控制在蚕体生理所需范围内,保证蚕室空气新鲜,保证良桑饱食。用塑料薄膜覆盖养蚕时,春蚕一般把温度控制在25—26℃,干湿差2-3℃的范围。遇到低温继续升温至目的温度,遇到高温干燥则补湿调温。在目的温度范围内,除结合给桑换气外,还应经常打开换气洞,保证蚕室空气新鲜。认真搞好眠起处理,使蚕儿饱食就眠、适时饷食。同时加强蚕体和蚕座消毒,及时淘汰病、弱小蚕,勤除沙,勤扩座。做到良桑饱食。 五,抓好大蚕饲育 根据大蚕对高温多湿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排泄物多,对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的饲养特点。李凡民在大蚕期主要抓了通风好、蚕座稀、吃饱叶、老上簇四件事。 六、坚持选茧出售 选茧出售是养蚕生产的最后环节,李凡民对选茧出售十分重视。一般春蚕期约在上簇后6一7天开始采茧。在采茧时坚持先上先采,边采边按上茧(普遍好茧)、双宫茧、次茧(轻黄斑、轻柴印、轻畸形茧等)和下茧(薄皮烂茧、蛆孔茧、重柴印、重黄斑茧等)四种类型,分别放开。在出售之前,又认真细致地选除混在上茧中的双宫茧、次茧和下茧。做到严格选茧;分类出售。并在交售时采用箩筐盛放,避免剧烈震动和日晒雨淋,不售毛脚茧和潮茧。由于李凡民坚持科学养蚕,把好了选茧出售的质量关,三年来的春茧均价都比当地均价提高3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