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端 陈振儒 黄东云
(广东湛江雷州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
(1986年 1月)
一、前言
已有报道:以吲哚丁酸、荼乙酸或其复剂可作为桑枝的发根刺激剂〔1〕〔2〕。曾有人用三十烷醇喷布桑叶〔3〕〔4〕〔5〕。有报道:加入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或赤霉素于三十烷醇中,则能促进植物生长〔6〕。用三十烷醇加稀土混喷桑叶,结果:干物质含量以复剂为最多,光合强度以复剂为最强〔7〕。
为了探讨三十烷醇、吲哚丁酸、激素复剂促进桑技发根的生理效应及经处理的发根桑枝定植后的生理效应,特作本试验。
二、试验和结果
(-)第一次试验,材料和方法:日期.1984年11月。桑品种.广东荆桑。用药及浓度,分四种处理;吲哚丁酸液100ppm。三十烷醇液50ppm。
激素复剂。清水对照。供扦插的桑枝每条剪留8—4芽。插植前,把枝条分别在上述液中浸渍12小时,然后插植。每一处理作六小区(即6个重复)。一盆作一小区。每盆插植经处理的桑技6条。每处理各设一个保护区,每区插技10条。
第二次试验:日期:1985年4月。药液浓度为0.5PPm。插技在插植前在药液中浸16小时。其余同上。第三次及第四次试验:日期:1985年4月。药液浓度各为1PPm。其余同上。
第五次试验:日期:1985年4月。药液浓度为0.50PPm其余同上。
(二)试验结果:
处理F320(0.05)=3.1,F320(0.01)=4.9。现所测得F值4.12>FO.05值的显著点,因此,可以肯定上述四处理在发根数上有显著差异。
L· S·D· 0.05=t0.05× Sd
L· S· D· 0.01= t0.01× Sd
根据机误自由度=20,查t表t0,05。2.086,t0.01=2.845
L· S· D· 0.05 = t0.05× Sd= 2.086× 6.28=13.10
L·S·D·0.01=t0.01× S d=2.845×6.28=17.87
说明激素复剂对三十炼酸、清水对照的差异都非常显著。
从表日得知,所调查四项均以激素复剂区最高。
上表说明,叶绿素总含量以激素复剂区最多.
从表6说明,在四次试验中,激素复剂区每条插技发根数两次是最多的;两次则次于吲哚丁酸区。激素复剂区发根率最高,一次仅次于三十烷醇区。最长根的长度均以激素复剂区为最长。
全面看来以激素复剂处理为好。
在浓度方面,以 lppm较0.5ppm为好。
可见,用浓度 1PPm激素复剂效果最好。
用分光光度法(7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经上述药剂处理的植株叶片的叶绿素的总含量(表7)。
用氢氧化钡法测定经上述药剂处理后的插条定植后的植株呼吸强度(表8)。
上表说明,呼吸强度以激素复剂区最强。用磺胺比色法测定供试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
上表说明,硝酸还原酶活性以激素复剂区最高。
用72刑分光光度计,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处理植株的叶片中的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
上表说明,各处理区鲜叶的可溶性精(吲哚丁酸区除外)和淀粉含量均比对照区略多;而淀粉以激素复剂区最多。
表11说明,激素复剂区的氮、磷及粗蛋白的组分比清水对照区略差。
三、小
结 从表1看来,发根均数以激素更剂最高,指枚为759.25。
经变量分析,四种处理发根数均数的差异比较,激素复剂对三十烷醇及清水对照的差异都非常显著。
四种处理比较、主技高、侧枝树、叶片数、叶纵经长度均以激素复剂区最高。
从表6看来,在四次试验中激素复剂区每条插技发根数,两次最高,两次则次于吲哚丁酸区。最长根的长度,均以激素复剂区为最长。
叶绿素含量以激素复剂区最多,指数为154.55。呼吸强度以激素复剂区最强,指数为180.00硝酸还原酶活性以激素复剂区最高。指数为384.99。可溶性糖及淀粉以激素复剂区略高于清水对照区,指数分别为102.00及111.36。在氮、磷、粗蛋白方面,则激素复剂区略低于清水对照区。
总的看来,在桑的无性繁殖上,使用激素复剂浸渍桑技12-16小时,效果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