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桑蚕病毒病综合防治课题组 目前,我省主要蚕区使用的蚕药种类较多,但不少蚕农对各种蚕药消毒对象及效果,不甚消楚。据调查,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病(是致使家蚕发生中肠型脓病的病毒,以下简称CPV),中肠型脓病在本省夏秋蚕期发生及危害很重,约占整个夏秋蚕蚕病发生率的O%以上。为了使广大蚕农在今后防治CPV时,能对症下药,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我组在1985年中秋蚕期进行了以本省主要蚕区当前常用的五种蚕药,对CPV消毒效果的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供试品种
芙蓉X湘晖一代杂交种,由本所养蚕研究室提供。
(二)供试蚕药。
1.漂白粉(株州化工厂)
2.防消散(山东临煦县蚕药厂)
3.防病1、2号(浙江海宁蚕药厂)
4.灭菌灵(成都市蚕药厂)
5.801蚕药(四川省南充市农药厂)
以上5种参加比试的蚕药,在使用时均按说明配制。
(三)病毒液配制
CPV纯多角体由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蚕病教研室提供。病毒浓度以每立方毫米水液中含多角体的个数为计量单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各处现均使用4XI04个CPV多角体。
(四)试验处理
本试验共设置以下7个处理。
1.不添毒消毒处理,作为第1对照。
2.添毒不消毒处理,作为第2对照。
3.添毒后用漂白粉消毒。
4.添毒后用防消散消毒。
5.添毒后用防病1、2号消毒。
6.添毒后用灭菌灵消毒。
7.添毒后用801蚕药消毒。
每一处理,设三次重复(即为3个小区),每小区养蚕前头,每处理共养蚕180头。在3龄起蚕时,用配制的病毒液浸渍桑叶和白纸,待桑叶基本凉干后,用蚕药液对桑叶进行消毒。同时,待浸渍过病毒液的白纸基本凉干后,也用蚕药液直接对白纸送行消毒处理,再将经消毒处理过的白纸放置于蚕座底层,20分钟后,将供试蚕移至蚕座上;每小区喂给消毒凉干了的桑叶15克,经6小时待桑叶基本食尽后,再喂给新鲜桑叶。
二、结果和分析
(一)消毒效果
不同蚕药对CPV的消毒效果,以死蚕数量、结茧数量、产茧量和死笼茧、健蛹率来表
示,其结果见下页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添毒后用漂白粉、防消散进行消毒的效果最好。死茧数虽比第1对照多2倍,但只有第2对照的20%左右;普茧量仅比第1对照少4.6—8.3%,却比第2对照增加了2.5倍以上。健蛹率仅比第1对照减少5%左右,比第2对照提高近3倍。以防病1、2号和灭菌灵的消毒效果次之,死蚕数量比第1对照多4至5倍,但不到第 2对照的50%;普茧量比第1对照减少20—40%,比第2对照增加 1.5%倍以上。健蛹率比第1对照减少25一30%,比第2对照提高了近2倍。参比801蚕药对CPV的消毒效果最差,死蚕数量只比第2对照少1/3,普茧量只比第2对照增加68.4%,还不足漂白粉、防消散处理的2/3;健蛹率也仅漂白粉消毒处理的58.3%。
(二)对茧质的影响
用不同蚕药对CPV消毒处理后,其蚕茧质量有较大差异,见表2。
1.全茧量
用漂白粉、防消散和防病1、2号对CPV进行消毒后,全茧量与第1对照接近,比第 2照提高5%左右。但用灭菌灵、 801蚕药对CPV进行消毒,其全茧量与第2对照差异不大,比第1对照减少5%左右。
2.茧层量
用漂白粉、防消散和防病 1、 2号对CPV消毒处理后的茧层量与1对照差异较少,分别降低1.3%、2.2%和3.5%。但比第2对照分别提高8.6%、7.7%和6.3%。灭菌灵和801蚕药却比第1对照降低6.5%和7.4%,比第2对照仅增2.9%、和1.9%。
3.茧层率:
各处理之间的茧层率差异不大。以漂白粉消毒处理为高,比第2对照提高了3.3%。
三、小结
从试验结果分析来看,用漂白粉、防消散等五种蚕药,防治CPV都有一定效果,以漂白粉、防消散效果最佳。据蚕农反映,由于市售漂白粉包装较大和较差,易受潮失效;加之消毒使用时浓度较难掌握,近年来消毒效果不甚理想。建议生产蚕药的工厂或物资供应部门,改成小包装,并适当扩大防消散、防病1、2号的引进推广。由于801蚕药对CPV的消毒效果较差,建议今后不宜大量引进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