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三泽民男 蚕茧解舒率的良否,虽与蚕品种固有特性有关,但簇中管理有很大影响。
簇中温湿度条件与茧解舒率的关系,如图表所示。在相对湿度80%,30℃的高温时,解舒率为40%显著变劣。如温度降低至25℃时,则解舒率为70%左右,在同样25℃的温度下,如不是接近如始的多湿环境,其解舒率也不会降为40%以下。在23℃时,即使给以90%的多湿,也能保持70%以上的解舒率。总之,簇中高温,解舒率变劣。并且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如改变湿度,大概多湿的环境,解舒率不良。
通常温度上升,则温度下降。据其原理,虽可用加温来谋求簇室干燥,但此措施仅在20℃以下的冷湿环境时有效的,在高温多湿时,不能使用。另外,在高温多湿时,如给以气流或气流不那么强,其解舒率却可显著提高。由于这种方法可谋求高温时茧质的改善。气流强度的大致程度是,如线香的烟呈横向飘动,其强度为每秒0.5m,或脸面微感有风,则为每秒1.0m左右。
过强气流多会出现绵茧和双重茧,为了缓和强风所以对簇室可设置挡风装置,以利用其反射的微风。另外上簇室内不但多湿,而且因蚕尿的分解会产生大量不良气体。也是造成茧层丝胶变质,解舒率降低的原因,所以应加强换气。
簇中管理要点如下: 1.排尿处理(上簇后20-24小时以内)
2.温湿度管理(22-24℃,60%-70%的标准)
3.气流的调整(经常保持0.5m/s左右)
4.加强排湿换气,对不入簇蚕重新上簇 (彭炳香、董廷宣译自(日)《蚕丝科学和技术》85年2期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