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山区资源
大力恢复发展马桑(蓖麻)蚕生产
(摘要)

                                               李忠凯       涂狄明 丁吉平
        (湘西自治州畜牧水产局)    (湘西自治州蚕桑试验站)

  我州利用野生自然资源发展马桑蚕生产已有千多年历史,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这项事业经历了多次起伏,时起时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中央关于支持贫困地区的“九、三O”决议后,如何开发山区、振兴山区经济,迅速脱贫致富,已成为山区人民的一项重要任务。从我州的情况看,如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展多种经营,是振兴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马桑在我州是一项十分丰富的野生自然资源,就目前现有面积计算,大约有40—50万亩,在目前农村实行以“户”为单位的生产责任制情况下,充分利用家庭老、幼、妇、弱等剩余劳力,利用廉价的野生自然资源,恢复发展马桑蚕生产,确实是我们贫困山区开展家庭副业的好门路,根据我州今年在三个县恢复试养情况看,一亩马桑叶全年采叶养蚕1.5一2盒,养一盒蚕一般只要20天左右,可收茧皮3.5-5斤,蚕蛹25—30斤,鲜蚕粪200一300斤。按现行茧皮收购价,一盒蚕产茧皮收入1420元,蚕蛹可食用(市场少量销售0.1元/斤),300—400斤蚕粪可解决一亩稻田用肥。养一盒蚕实际用工7-10个,加上少量蚕种钱,群众反映是一项成本低,收效快,收益好的生产项目。一户人家一年分批可养4一5批,5—7盒蚕,全年收入可达百多元,还可得蚕粪二千来斤,可以解决5-6亩的稻田,旱土用肥,这样既增加了收入、又促进了农业生产,因此恢复发展马桑蚕生产在我们贫困山区,目前仍然是一项很有前途的事业。

             一、马桑资源及其应用效益

  马桑一般株高五至六尺,个别高的也可达丈余,茎为方菱形,棕灰褐色,无毛,茎秆易脆,生有小斑点,叶为单叶对生,椭圆形,绿色叶面光,叶园厚,无毛,叶长约一至四寸,宽一至三寸,先端短尖或微尖,合缘微波,不具托叶,有明显的三条主脉自基部发出,表面陷下,背面凸起;花为总状花序,生于技胶间,每个腋间一般有二至三个花序,每个花序上有十五至十八朵花,紫红色或白色;果实为浆果,圆形,初期为鲜红色,成熟时为黑色,在五月上旬至六月下旬陆续成熟;种子细小似桑籽,板栗色或黄色,果实成熟时果汁紫红色、味甜,有毒,多量食用时则中毒昏睡,甚至造成死亡。每个果实中有种子四至五粒,每市斤种籽约55万拉。马桑是一种萌发力特别强的树种,无论平地、山坡、溪边以及荒山岩坎等处都能生长,但以土质极疏,土层厚,阴凉潮湿的石灰质土壤上生长多而繁茂。在我州紫色页岩分化土壤生长最多。据观察马桑根瘤较多,似有固氮作用。据初步调查,我州目前存马桑资源40一50万亩,大部分在边远山区,如果利用40%的面积养蚕,全州可养蚕20万盒左右,可产茧皮80万斤,年产值400万元以上,加蚕蛹、蚕粪的利用、效益更大。
  马桑的茎与嫩叶营养丰富,柔软肥厚,容易腐烂,据化验,新鲜茎叶中含氮0.51%、磷0.11%、钾0.23%,肥效比其他山青快而好,每亩马桑每年采的鲜茎叶,约相当于400斤硫酸铵,90斤过磷酸钙,70斤硫酸钾的肥效。据以往压青作稻田肥料,增产效果很显著。
  马桑叶晒干后,粉碎成细粉,可以用作农药,能防治稻负泥虫、稻螟虫和菜青虫等,还可用于治疗刀伤和火伤,据我们试验马桑叶粉还可以添食饲养桑蚕,马桑蚕。
  马桑叶和树皮中含单宁17.6%,可以用作制革烤胶。马桑籽含油 19.01%,可以榨油,据四川秦节县竹园供销社1957年试验,每百斤籽可以出油15斤。马桑籽油碘价很高,为干植油,可制作油漆、油墨,也可以制作肥皂以及用于照明。马桑树枝晒干后可做燃料。

        二、我州在马桑蚕生产技术上所取得的科技成果

 
  (-)马桑蚕新品种选育
  从1966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多年的马桑蚕品种选育工作,先后利用本地樗蚕(以马桑叶为饲料)与不同蓖麻蚕品种进行杂交系统选育工作,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继续繁殖和保种3个,其中我州自己选育以往在生产上推广使用有一定数量的越冬良种,目前还保种两个,其主要性状如下:
  “7672”系我站1974-1976年从“广花黄X本地樗蚕”杂交后代中系统用马桑叶饲养培育的品系、黄血、蚕体白黄无斑、茧白白色、英型椭圆形中等大小。用马桑叶饲养的全茧量3.0克左右,茧层率14.2-15%,蚕期比其他品种在同等条件下要短1—2天。在本地表现抗性强、适应性强、能自然保蛹越冬,越冬期可达135天左右、越冬后羽化率达90%以上,交尾率90以上、单俄日产卵量150粒左右,孵化率85%以上。
  “735”系栽站1974-1976年从“乡花黄×本地樗蚕”杂交后代中系统选育的品系、黄斑、蚕体白黄有小斑、茧白色、蚕型椭圆形中等大小,用马桑叶饲养的全茧量在3.0克以上,茧层率13.8—14.8%,越冬性能及越冬后制种情况基本同“7672”。
  (二)马桑蚕自然保蛹越冬研究。
  我站自1965年开始进行了马桑蚕保蛹越冬研究,通过多年工作,摸出了一整套大面积利用自然条件保蛹越冬技术,在生产上应用,基本上做到了全州蚕种自给,早春并能提供部分繁殖赤眼蜂的用卵。
  1.主要效果:
  保蛹天数         150—180天
  越冬率          80-90%
  早春制种羽化率      85-95%
  交尾率          80-98%
  产卵量单蛾二日产     150—240粒
  制种成绩   斤茧制种  0.5—0.8盒
  2.主要技术:
  (1)养好越冬蚕
  主要是掌握好饲养越冬蚕的时间,选择好品种,严格消毒,加强饲养管理。
  (2)认真选茧
  (3)做好越冬保护
  (4)及时加温制种
  此外,我们还在马桑蚕野外露养,利用马桑叶粉饲养桑蚕、马桑蚕等方面做了一些试验和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结 语

  从历史饲养及目前恢复饲养情况看,在我州发展马桑蚕生产是开发山区,治穷致富的一项很好的家庭副业生产,据我州有关主管部门初步计划,在“七·五”期间迅速将这项生产恢复发展起来。我们相信在培训、普及饲养技术,建立繁殖生产原种、普通种体系,开展综合利用,进一步做好工作,我州的马桑蚕生产一定会很快恢复和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