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蓉 青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在我国四化建设中,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先行官。只有首先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才能不断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武装其他建设事业,促进其发展。而就一个专业所来说,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多出、快出成果和人才,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要多出、快出成果,必须了解国内外过去、当前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和今后发展趋势的设想,以便吸取前人和外地的经验,避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科技文献,是传递科技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科研所快出、多出成果不可缺少的措施,搞好科技文献服务,对于规模不大、专业面窄、科技信息流通慢的中小型研究所,显得更为重要。
一、因所制宜,选择好服务方式 文献服务方式诸多,在传统服务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各所科研生产的需要,人员智力结构的情况,开展以下服务工作:
1.报道服务:经过采购、分编上架的文献资料,为尽早和读者见面,应根据本单位情况,作好各种形式的新书(资料)报道,可以采取口头通知,也可采取墙报的形式公布,有条件者,还可另辟特种书架,进行新书陈列.另外,新到图书、资料的卡片陈列在借阅处,代以新书陈列,效果也很好。总之,要开动脑筋,采取各种办法,让读者及时了解藏书动态,以便选借.
2.二次文献的服务:目前已开展二次文献服务的单位很多,主要是编制期刊题录和编写文摘。期刊种类繁多,出版周期短,报道决,内容新,且信息量大,备受读者欢迎。而期刊题录又可将各种期刊中同类资料按类集中,为科技人员节约大量的宝贵时间,是提高期刊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编制专题题录,开展定期服务的基础,题录卡片还是解答专题文献咨询的主要参考工具。然而,要长期坚持做好这一工作,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一经开展,就不能停顿、不能间断,既费时间,又较麻烦,特别是小的专业所,一般无专人管,全靠自己平时挤时间制卡、编排,必须要有工作毅力。工作中,为了提高题录质量,首先要选好题,对那些一般性的工作总结、简报、消息、广告或无实际内容,或某些小范围内所进行的零星田间试验、调查记录等,原则上不予制卡。随着时间的推移,还要经常有计划地对卡片进行再整理,将那些内容重复的、过时的、已失去参考价值的卡片剔除。
文摘更受科技人员欢迎,因为它具有内容提要,有条件的单位可组织专人编写,象湖南农学院情报室编写的。《茶叶文摘》,将中外文期刊中有关茶叶的文献全部写出摘要,收录其中,在该院的教学和科研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项工作要求高,工作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素质,才能胜任。
有条件的单位,还可编写专题述评,动态综述等,效果会更好.
3.举办资料展览:资料展览的种类很多,形式多样,一般可在某一时期根据专一的内容进行,配合专业性会议进行,也可配合单位科研和生产需要,举办专题资料展览。这些活动,既可在阅览室举办,更可在科研和生产第一线进行.若是在编制专题题录的同时,举办专题资料展览,效果会更好,它使科技人员不仅得到了收录馆藏中某一专题的题录,还能亲眼见到书刊、资料,以至当场借阅,既提高了文献利用率,又解决了科研和生产中的问题。
4.咨询服务:科研所的情报室,有对本所咨询服务的任务,主要是利用检索工具为科研工作者解决在科研和生产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还有对农民、特别是专业户、个体户解答咨询的任务,而是中、小型专业所,专业人员少,任务重,对外来问题的解答,自然而然地落在情报资料人员肩上,不论本所读者,还是所外人员提出的问题,均应作好记录,根据轻重缓急,给予解答,或提供资料,至少也要提供资料线索.
5.汇编科普资料,定期出版刊物.专业所专业面窄,出书极少,加上各方面的因素,藏书有限,为充分发挥文献作用,指导基层生产,可组织科技人员对藏书进行整理,汇编成科普书籍和小册子,象我所这几年编印的《蚕桑生产挂图》《农家栽桑养蚕技术》。和《中南五省职业教育教材蚕桑》,都深受基层干部和蚕农的欢迎,将死书变成了活书,促进了蚕桑事业的发展。
办好刊物,一方面可以扩大收集面,交换得到许多内刊和资料,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另一方面,刊物还是和下面工作联系的桥梁,我们不仅可以从刊物上得到下面的情况,还能通过刊物,指导下面的工作和生产,85年社会上某些人吹起了我省蚕茧过剩的冷风,群众开始挖桑,少数蚕桑干部也失去了信心,我们从有关报刊上全面了解了国内外的情况:化纤热门已经过去,在逐步转向毛、麻、丝,预示着蚕桑发展的大好前景,于是连续在《湖南蚕桑》上刊登和转载了“我国丝绸前途展望”,“中国丝绸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我国蚕丝业走向全面振兴”,“一九八五年我绸缎对港澳出口大幅度增长”,“在本届广交会上世界丝绸市场活跃,需求继续看好”等消息,及时制止了挖桑现象,也增强了科技人员的信心。
二、千方百计,创造好服务条件
1.加强藏书建设,建立厚实的物质基础:藏书建设是情报、图书工作的基础,要提高藏书质量,在藏书补充上下功夫.根据本室的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建立合理的、具有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防止“热门书”复本量偏大现象,适当放大收藏文献的专业范围,力求品种多,复本少。
2.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情报人员及用户的素质:中国农科院林聚家同志曾指出:“当前文献利用率不高的症结,关键不在于文献本身,而在于情报人员的素质,情报系统的完善程度以及情报用户本身的素质上。”且不说我国大学生中情报、图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之间比例失调的现象,就现有农业情报、图书人员中,情报图书专业毕业的极少,很多人是学农的,缺乏情报学知识。情报研究与预测方法,更谈不上计算机与情报管理自动化知识,加上年龄偏大,外语水平低,或有少数外语院校毕业的,又多不熟悉农业科学知识。因此,努力提高现有情报、图书人员的素质,是搞好科技情报工作的关键,必须狠抓自学,抓短期培训班,使其逐步提高,适应现有工作的需要。在此同时,还必须在用户身上下力气,主要是在农业科研人员中普及图书、情报学基础知识,使他们懂得文献的检索方法,学会使用检索工具。
3.完善检索途径,提高现有文献利用率:文献检索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使科学交流从非正式的、无组织的状态逐渐演变为正式的、有组织的状态。但由于种种原因,各专业所的检索工作未能很好的开展起来,不是检索工具单一,就是检索设备陈旧、欠缺。由此影响了文献资料的充分利用。我们必须在抓提高情报人员和用户素质的同时,在已有的分类途径的基础上,积极完善主题、著者及其他检索途径,使现有文献资料得到充分广泛地揭示,提高文献资料的利用率,以发挥其作用,为农业现代化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