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桑树品种资源考察总结

任长锐 汪福希 李云楼
(湖南省委桑科学研究所)

  为了广泛收集和合理利用湖南省丰富的桑树品种资源,进一步发展蚕桑生产,在湖南省蚕桑学会和省农业厅的组织下,在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的主持下,1982年4月至1986年10月,先后四次对湖南省桑树品种资源进行系统考察,在有关地、县农业部门的支持和参加下,有重点地进行了桑树品种资源考察。1985年4月至6月,还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夏明炯、吴朝吉俩位桑种专家来湘参加并指导考察工作。几年来,先后对怀化、淑浦、辰溪、泸溪、麻阳、花垣、凤凰、龙山、大庸、桑植、岳阳、华容、平江、酃县、攸县、茶陵、湘潭、衡山、澧县等20个县(市)的75个乡,以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南岳树木园、石林溪林场三个林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以上地区包括湘北、湘中(东)、湘南、湘西四个大区范围,共收集到桑品种资源材料95份。经鉴定有六个桑种一个变种,其中白桑(M·alba Linn·)25份,鲁桑(M·multiCaulis perr·)2份,长穗桑(M· Wittiorum Hand—M·) 3份,华桑(M· cathayana Hemsl·) 26份,鸡桑(M·au-stralis Poir·)14份,蒙桑(M·mongolica schn)8份,鬼桑(M· mongolica rar diabolica Koidz) 17份,同时对引进的鲁桑(M· multicaulis Perr·)、白桑(M· alba Linn)、广东桑(M·atropurea Roxb·)等栽培品种.进行栽培情况及长势的观察。
  在酃县中村乡调查到一株古老华桑,生长在海拔1100米的高山上,树干围粗3.14米,树干高25米,积材约5立方米,据当地群众推算,该树龄巳有500余年,约野生于明朝中期,是湖南迄今发现的最罕见的一株古老华桑。

              一、桑树的生态环境

  湖南省位于东经108°47’至114°15’,北纬24°38’至30°08’之间,东北靠幕阜山、东临罗霄山脉,南有南岭,武陵山横贯湘西,雪峰山横卧湘中,形成了东、南、西三面环山而向中部和北部低落。由于雪峰山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境内,将全省分成东西两部分,西部山体高大连片,山峰耸立,山高谷深,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东部地势较低,海拔一般在500米左右,丘岗连绵,盆谷镶嵌,多断坎残山,形成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表高差大。上述的地形地貌结构,不仅控制全省水系格局,还强化了寒暑变化的程度,使湖南形成了大陆性特色较浓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全省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是全国多雨地区之一,但雨量较集中,4-6月份的合计降雨量一般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40-50%,各地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的日数约 240天,全年日照在1300—19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92-116千卡/厘米2,无霜期在270天到310天,因此,气侯温和、雨量充沛,热量充足是湖南气候特点。总之,由于不同的地貌,构成了本省环境条件的复杂性,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及明显的地域差异性,表现在同一经度上或同一纬度上山区又存在着不同高度的多层次的“立体”气候。桑树在这种多层次“立体”气候中,形成了多种桑树类型。

             二、桑树品种资源的分布

  湖南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桑树资源丰富,明代李时珍在澧州地区采集药物标本时说:“澧州桑有数种,白桑叶大如掌而厚,鸡桑叶细而薄,子桑先椹而后叶,山桑叶尖而长”。又捐资料记载,湖南省大多数县(市)均有自然生长的多种类型桑树分布。其中尤以淑浦、保靖、花垣、桑植、衡山等县为最多。
  桑树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范围,经对各地的地貌、气候条件和桑树分布情况的调查,一般年平均气温在13.3℃,无霜期241天,降水量1227毫米,海拔1400米左右,桑树生长良好。但因桑种不同,其分布的地貌、海拔高度有明显差异。从调查结果看,白桑、鲁桑多分布在洞庭湖平原蚕区、湘东丘陵蚕区、湘资流域蚕区、沉浸流域蚕区,以及“四水”两岸的淤积平原、公路两旁,高山脚下,村庄附近。长势旺、树形高大,技长叶茂。如岳阳清洞乡一株白桑,植于咸丰二年,树干围粗170厘米,树高16米,树冠直径12米,产叶100多公斤.麻阳县兰里乡青山村陈三英家旁,50年前栽植万株野生油桑(即鲁东),平均树干由粗69厘米,树干高8米.叶大而厚,单株产叶80公斤左右家鸡桑多分布在屋前屋后,溪谷两岸等潮湿地带。华桑易生长在板砂页岩土、碳酸盐岩发育而成的深厚土壤上,亦有生长在高山、山番,以及栽培在300-700米家前屋后、村庄附近;长穗桑多生长在板砂页岩的悬岩陡壁的石缝中;蒙桑、鬼桑多生长在石灰岩的石壁缝
中,以及石灰岩发育而成的土层浅薄的灌木林中。
  各桑种分布的海拔高度,从调查结果看,白桑、鲁桑一般在海拔35—550米,长德桑630—800米,蒙桑、鬼桑400-700米,鸡桑、华桑400—1400米之内。

               三、桑树和种类

  湖南地形复杂,生态环境多样,放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桑种。现将考察收集、栽培的桑种分述如后:
  (一)白桑:又名黄桑、荆桑、油桑,多产于湘、资、沅、澧四大水系两岸的淤积平原,以及“四大蚕区”中的多数县(市),面广量多,尤以攸县、衡山、澧县最多。按叶身光糙度可分为光叶和糙叶两种类型,多数属光叶型。由于以种子繁殖,个体性状千姿百态,有些大树生长健旺,叶大而厚,叶质优良,单株产叶在百公斤以上;有的技细叶小,植小而多,结实率高。经调查后,收集栽培了一些不同类型的单株,其特征见表五。


  (二)鲁桑:又名油桑、大叶油桑。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屋前屋后、山脚,分布面少,多集中在辰溪县罗子山乡、麻阳县兰里乡等地。叶形大、叶肉厚、光泽好,叶长18cm,叶幅13cm,单株产叶80公斤左右,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可就地繁殖、就地推广。根据其主要特征可分为两种类型。
  1.叶心脏形,叶基深心形,叶缘圆头锯齿,叶面光滑有缩皱.桑堪紫黑色……………怀1号
  2.叶卵圆形,叶基浅心形,叶缘细乳头状钝齿,叶面有强光泽,雌雄同株,椹黑紫色………………怀35号
  (三)长穗桑:本桑种原产于湖南、湖北、西藏、贵州等省区,又名黔鄂桑、黄蚕桑、花桑,是自然野生桑。由于未采取保护措施,存在的极少,仅在保靖县普戎乡发现三株。其主要特征是:叶缘具有细浅锯齿或近全缘,叶面深绿、叶背浅绿色,第一对侧脉端在叶2/3处,叶厚、抗旱,是抗旱育种的好材料。这次从保靖收集的单株特征见表2。

  (四)华桑:又名岩桑、灰桑、土桑、乌桑、皮桑、皮叶桑、罗铁桑,是自然生长的野生桑。分布于溆浦、辰溪、花垣、凤凰、大庸、龙山、桑植、酃县、新晃等县山区。由于生长地区和环境不同,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幼嫩枝叶被白毛,成熟叶面毛糙,有稀刚毛.光泽弱,叶背密生柔毛,蚕不喜食。花柱又可分两种:一是无花柱,多分布在怀化地区;另一种短花柱,多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第二种,叶片平滑,不泽强,正反面无毛,蚕喜食。在同一类型也有不同的形态,现将收集栽培的各类单株特征描述于表。(见前页)


  (五)鸡桑,又名插桑、水桑、鸡脚桑、黄桑,主要分布在溆浦、辰溪、花垣、桑植、江华等县山区,生长在屋边,田边或山溪旁土质较肥、湿之处,是自然生长的野生桑。一般叶卵圆形或心脏形,叶缘锐齿或重锯齿,叶而稍糙,通常无毛,雌花长花柱,柱头内侧重生毛,花柱同子房等长,果紫黑色,附永久性花柱。经调查后,收集栽培了各种类型的单株,其特征见表4。


  (六)蒙桑:又名岩桑、野桑、大蚕桑,是自然生长的野生桑。多产于溆浦、大康两且(甫),以大庸市玉皇洞、天门山两地旅游区最多。长势较好、根系发达.耐旱力强,木质坚韧、其叶可饲蚕。这次收集中收集一份材料,即天门山6号。系全叶、裂叶混生型。全叶多,裂叶少,叶面平滑,叶缘锐锯齿,齿尖有长刺芒,叶基截形,叶肉较原,是抗旱育种的好材料。
  (七)鬼桑:是蒙桑的变种。一般鬼桑与蒙桑伴生。适应性广,树势强健,抗病虫害力强,特征多样。经调查后,收集栽培了各种类型的单株,其特征见表5。(见下页)


  (八)引进种。湖南省为了加速发展蚕桑生产,先后从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省引进大量桑苗,内有鲁桑、白桑、广东桑等桑种,以鲁桑最多。
  鲁桑中有桐乡青、荷叶白、湖桑199、湖桑 7号、湖桑197、大墨斗、湖桑32等,以湖桑32、湖桑 197、大墨斗三个桑品种适应性强、长势旺,产叶量高。
  白桑中有改良鼠返、一之濑、新一之濑、小冠桑等品种。原产日本的新一之濑,耐肥力强,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栽培,生长良好。小冠桑是四川省合川县的地方良种。条直、杂多、条细、发芽整齐、产叶量高,树性强健,耐瘠耐旱,适宜山区栽植。
  广东桑中有伦敦40及杂交桑塘10×109,在肥少水缺的山丘区生长不良,是气候温暖,水肥充足的平坝地区栽培的桑品种。

                四、小结与讨论

  (一)根据资料记载和近几年来的实地考察证明,湖南省的大多数县(市)均有桑树生长,分布广、种类多,有白桑、鲁桑、华桑、鸡桑、长穗桑、蒙桑、鬼桑等,以白桑、华桑数量最多,分布区域广泛,桑树古老,而且有成片的群落分布。由于环境条件不同和桑树种间易杂交,在考察中发现,华桑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叶片平滑无毛、光泽强,蚕喜食;另一种是叶片毛糙,叶面稀有刚毛,背面密生柔毛,蚕不喜食。花柱又可分两种:一种是雌花天花柱,另一种雌花有短花柱。事实说明湖南省是我国野生桑种最多的省区之一,是提供桑树品种利用、研究和分类的宝库。
  (二)桑种不同时生态环境要求不同,分布海拔高度差异很大,调查表明,在湖南境内,白桑、鲁桑主要分布在平坝河谷气候区,一般在35-550米范围内。长穗桑、蒙桑、鬼桑分布在平坝河谷气候区和山地丘陵气候区,一般在300—800米范围内,长穗桑主要分布在630-800米的山地丘陵气候区内。华桑、鸡桑在平坝河谷气候区、山地丘陵气候区和中山合气候区范围内均有分布,鸡桑主要分布在500米以上的山地丘陵气侯区内,华桑主要分布在800米以上的中山含气候区范围内,这些资料,将为研究湖南桑种分布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考察表明,本省主要栽培种是白桑,分布广,数量多,分散栽植,养成乔木,生长良好,百年大树仍枝长叶茂,年产叶达百公斤以上,是养蚕地区的主要饲料。由于种子繁殖,形态各异,性状复杂,其中有不少经济性状优良的单株可以利用,若集中繁殖,认真选择培育,可形成当地良种。但有些桑种,乱砍乱伐,剩下极少,如长穗桑(当地称花桑)等,应及早收集,妥善保护,以防本桑种灭绝。
  (四)在调查、收集野生桑种中,多次发现怀化地区群众,利用野生鸡桑发根力强、成活率高的特性,扦插繁殖,养成乔木,采叶饲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群众,将山上野生华桑苗木移栽在村庄附近,家前屋后,养成乔木,作五令大蚕用叶;溆浦县群众利用野生蒙桑,鬼桑叶,作饲蚕的补充饲料。这些实例证明,群众早已掌握野生桑树资源的栽培利用。
  (五)华容、麻阳、澧县等县大面积栽植引进的湖桑中,以湖桑32、湖桑197,大墨斗三个品种生长势强、适应性广,产叶量高,深受群众欢迎。目前在大面积湖桑桑园中,桑品种复杂,可从中选拔优良的品种和单株,进行繁殖,加以推广。调查证明,扩植新桑时,平坝地区,宜栽鲁桑为主,白桑为辅,山丘区宜栽白桑为主,鲁桑为辅。广东桑原产亚热带湿润地区,其根系浅,主根不明显,不耐旱的特点,栽植时宜选择气候温暖、雨水充沛、排灌方便的平坝地区,进行密植栽培,生长好,产叶量高,快速丰产,但不宜在山丘区栽植和作砧木用。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