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信 军
(澧县农业局) 1986年官垸乡作为我局的蚕桑高产示范点,运用科学技术培桑养蚕,900亩受益桑园,今年共产鲜茧10.5万公斤,产值为34.5万元,亩平产茧112.3公斤,亩平蚕茧产值353元。蚕茧产量比1985年的41500公斤增加了153%,产值比去年的11.0万元增加了213.6%,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总结官垸乡蚕桑生产超历史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四条。
一、参与蚕茧流通,稳定蚕茧价格。今年我们在省经作局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官垸乡办起了收茧站,冲脱了蚕茧长期由供销独家经营的束缚。由于讲究经营策略,坚持合理论价,稳定了蚕茧价格,保护了蚕农利益。1986年上茧收购均价在173元/担以上,比1985年担茧提高近40元。
二、趋利避害,政五季蚕为四季蚕。多年来,我县各蚕区习惯一年养五季或六季蚕,但由于设备条件差,上下蚕期重叠,大小蚕混养;全年蚕期拖长,易受不良气候影响;加上消毒不彻底,易发蚕病,不利高产。去年,我们以多年来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并考虑其它相关因素影响,改革了养蚕布局。把春蚕推迟到五月初收蚁,并适当增加养种数量,夏蚕推迟到六月底收蚁,不养早秋蚕。中秋增加养种量,8月10日收蚁,晚秋收蚁日期也相应提早到9月10日以前。这样养种数量是有增无减,并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多次养蚕带来的各种矛盾。这个乡的蚕桑总场,共有桑园450亩,去年养四季蚕共2105盒,产茧57425公斤,茧款达19万元。亩平产茧127.6公斤,茧款422元。盒平产茧27.3公斤,茧款90.26元,比一九八五年增产82.3%,增值137.5%。
三、坚持用科学方法培桑养蚕。官垸乡虽说是老蚕区(也有部分桑园是新发展的),但仍然普遍存在着桑园轻培管,消毒一把灰,养蚕一把叶的粗放现象。去年,我们把推广科学技术作为办好示范点的工作重点,年初就制订一整套蚕茧夺高产的技术措施,要求春季桑园培管下好“重施春肥,重早培管,巧施叶面肥,巧摘芯,巧治病虫”五步棋,夏秋管桑坚持“合理施肥,抗旱保桑,合理采叶,防病治虫”十六字;春蚕饲育把住“种叶平衡,严格消毒,精心饲育”三大关,夏秋养蚕落实“严格防病消毒,改善环境条件,改善叶质营养”三件事。并通过印发资料,办广播讲座,办示范样板等多种形式很好地普及实施了这一技术方案。科技示范户李凡明,4亩桑园,收获桑叶240担,亩平产叶达3000公斤,总产茧718.5公斤,亩平产茧188.2公斤。叶茧转化率为15.8:1。
四、加强簇中管理,推广优良簇具。簇具一的优劣与簇中管理是否得当是影响茧质的关键,去年我们共为官垸示范区提供优惠塑料折簇4000多条,用蜈蚣簇和折簇代替了其它不良簇具,并实现了关门上簇,开门吐丝的簇中管理,提高了蚕茧质量,从而提高了茧价和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