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洼田改渔塘后新塘基的栽桑方法

郭 瑞 鹏
(汉寿县农业局)

  低洼田受地势的影响,不仅稻谷产量低,而且生产成本高。若改造成为桑基渔塘后,塘基栽桑,池塘养鱼,塘泥培桑,蚕沙喂鱼,不仅有利促进生态平衡,而且其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但低洼田改鱼塘后的新塘基面,一般是犁底层以下的底土层土壤,土层紧实,供肥能力差,如不加以改造,则桑树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本文就新塘基面的栽桑方法,加以讨论。

             一、塘基与平地土壤的差异

  (一)土层深厚。与平地土壤相比,塘基土壤表土层在下,底土层在上,恰似进行了一次深翻作业,其土壤剖面性质造成了人为的改变,在其下部是原耕作层土壤,其厚度在30厘米以上。
  (二)有机质含量丰富。经过土壤化验:由低洼田、烂湖田等改造过来的,其有机质含量高达4—6%,比一般耕作层土壤有机质(洞庭湖区为1一3.5%)高2-3倍。但由于
底上层长期处在封闭环境,其速效养分缺乏。
  (三)水源充足。50厘米以下就有充足的水源,并具有一定的肥力,这是因为养鱼需要放肥水的缘故,这是平地土壤所不能比拟的。

             二、塘基桑与平地桑的差异

  (一)培基桑栽植后,其根系是逐渐向原耕作层扎的,其水、肥充足,通透性好,利于桑树根系发育。而平地桑的根系是向通透性差的土壤深处扎,为了改善底层根区的环境,需深措施肥加以改良。
  (二)在近地面30厘米内根量分布最大,且有朝水、肥丰富的地方生长的趋势,在30厘米深处,已接近原耕作层土壤。在湖水等的作用下,其大部分侧根进入到了原耕作层,能使根系进行良好的生长发育和吸收作用,使桑树迅速生长。而平地桑侧根在30厘米深处,则进入到了原耕作层以下,因此为了打破原犁底层,造成良好的土壤环境,必须开深沟植桑。综上述:平地开深沟植桑是为了打破原犁底层,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环境,造成一个有利于桑树根系生长的环境。桑基渔塘的开挖过程也达到了上述目的,因此,不需再开深沟植桑,也能达到理想的产叶量。

                 三、栽桑方法

  经过上述调查,低洼田改渔塘后新塘基的栽桑应这样进行:
  (一)冻坯与烤坯改良土壤
  低洼田的成土母质,平原区一般为湖积物或冲积物,是比较肥沃的,但由于底土层土壤紧实,风化不良,造成供肥力差,经化验底上层土壤的碱解氮只有28一47ppm,极度缺乏。因此,改造低洼田栽桑时,应有一个冻坯与烤坯的过程,以改良土壤。即在秋末冬初开挖为宜,让其风化,排除有毒物质,来年春栽桑。
  (二)开浅沟植桑
  由于新塘基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因此,栽桑时,宜开浅沟,选择健壮的桑苗,以湖桑为主,采取磷肥沾根排植。然后用客土拌有机肥填塞浅沟,踩紧。栽植时采取宽行密株,定杆高度60一80厘米,栽桑处离养鱼时水面50厘米。
  (三)合理间作
  以间作蔬菜为主,蔬菜品种以浅根、短茎为宜,锄培蔬菜的工作过程,也就是加速土壤熟化的过程。在第一年生产不以桑树为主时,也可适当间作黄豆等,通过生物固氮,增加土壤速效养分。由于苏丹草生长密集,生长较快,耗肥量大,不宜耕锄等特点,不宜间作。间作物需离桑株一尺左右。
  (四)加强桑园培管
  塘基桑的管理只有抓好“深耕、施肥、除草”三步曲,才能夺取桑叶的优质高产。深耕,桑园深耕后,土块不必打碎,以加强风化,全年可l-2次深耕,多次浅耕。施肥,在桑树成活发新根后,五月上旬施一次速效氮肥。在七月中下旬再施一次,可适当增加数量,促进桑树生长,以利饲养中秋蚕,桑树成林后,每年至少应施肥四次,以增加产叶量。除尽杂草,特别是秋季,除尽结籽越冬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