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马桑资源分布及其利用效益

                任 长 锐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为了充分利用山区自然野生资源,开发山区、振兴山区经济,大力发展马桑(蓖麻)蚕生产,我们于1982-1986年在对湖南桑树品种资源考察的同时,对湖南马桑资源进行了考察。先后到了邵阳、零陵、常德、汉寿、桃源、溆浦、怀化、麻阳、吉首、保靖、花垣、永顺、泸溪、桑植、大庸等15个县(市),并重点考察了沅水中上流及其支流酉水、猛洞河、武水、辰水等四大水系,行程1600多公里。采集到不同类型的马桑( Coriaria
SiniCa Maxim.)材料5份,同时对马桑的繁殖方法及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自然环境与马桑分布

  一、自然环境:湖南是个以丘陵、山地为主的省份,东北有幕阜山,东临九岭山、罗霄山脉,南有南岭,西是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的东缘台阶部分,有由东北向西南走向的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盘踞,构成东、西、南三面环山的骨架,地势逐渐向中、向东北倾斜,将洞庭湖平原、湘中的盆地紧紧地抱在胸中。全省有20.4万平方公里,位于北纬24°38’-30°08’之间,丘陵、山地地带的海拔高度一般在300—1000米,主峰海拔1500米以上,占全省面积的90%,平原只占10%。在沅水上游及其支流酉水、猛洞河、武水、辰水等水系,纵横交织,将武陵山斩断,把雪峰山和武陵山切开,形成湘西的深山峡谷、湘西山地的气候。由于地形地势、地理位置和季风环流的影响,使其形成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州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16.1—17.4℃,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为低。如花垣县年平均温度比同纬度的平江县要低0.7度,最热的七月,花垣比平江低1.4℃;≥10℃的积温,花垣比平江少573℃,太阳辐射总量,花垣比平江少20千卡/厘米2,另外,在同一山地区域内,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海拔高度悬殊,使其构成了独特的多样性的小气候环境。特殊气候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海拔高度对气候的影响,超过了纬度的影响。

  二、马桑资源分布
  (一)马桑区域分布:马桑为喜阴喜湿树种,在生态分布上有一定的区域性。根据湖南气候特点和地理、地形条件,并参照蚕桑的分布状况,分为四个蚕桑区。即:洞庭湖平原蚕桑区;湘、资上中游流域蚕桑区;湘西沅、澧上中游流域蚕桑区;湘东丘陵蚕桑区。这四个蚕桑区中,据资料记载和笔者实地考证,前三个蚕桑区中的常德、汉寿、邵阳、零陵、龙山、保靖、桑植、花垣、大庸、凤凰、吉首、古丈、泸溪、永顺、溆浦、辰溪、怀化、麻阳、桃源等19个县(市)均有马桑分布,以湘西沅、澧上中游流域蚕桑区分布广、数量多。
  沅水、澧水上中游的支流纵横交织,水系发达,河谷区域温湿条件好,适宜马桑生长。考察证实,马桑主要分布在澧水上中游、流水上中游及其支流猛洞河、酉水、武水、沅水、辰水的沿岸。如桑植县的力夫塔乡、氽湖农场,龙山县的召市、茅坪乡,永顺县的万坪、毛评、卫夫岗乡,保靖县的普戎、水田、水良、昂东乡,吉首市的牌后、档清、矮寨乡,花垣县的动马库、排碧、排料乡,泸溪县的兴龙、塔村,合水乡等漫山遍野都是马桑,多的达万亩以上。这些地区,不仅有上万亩的马桑林带,而且还有高大而古老的马桑。据当地群众反映,花垣县黄瓜山(海拔1131米)顶上,200年前,有将近二亩面积的古老马桑林,由于乱砍乱伐,现尚存一株。树干围粗2.5米,主干高18米,树冠达15米,树体高大,树势强健,株产叶量达150公斤以上。
  (二)马桑垂直分布:湖南湘西山地,在植被上属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由于地形复杂,多为丛山峻岭,因此,河谷地带比高山地区气候要温暖,所以河谷多为常绿林,山地多为落叶林。考察证实,在植被垂直带上,马桑分布最低限为200米,最高垂直分布为1200米,在1250米以上主要是针叶林村灌木丛林,未发现马桑。这是迄今所知马桑生长的极限海拔高度。
  总之,马桑分布一般冬季平均温度在4.6一5.5℃,夏季平均温度在26-28℃之内,相对湿度在80%左右,无霜期在260-275天,降水量在1300—1700毫米左右,海拔高度在400一500米之内的山坡、溪边、岩坎边以及岩石隙缝中的疏松、土层厚、阴凉潮湿的石灰岩质土壤、紫色页岩风化土壤上生长最多。

                马桑的种类

  马桑原产湖南、广西、云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等省区,又名阿斯木、胡麻木、哈蟆柴,是一种自然生长的野生桑。湖南以龙山、保靖、永顺、桑植、花垣、吉首、泸溪等县分布面广,数量最多。由于主要以种子繁殖,个体性状千姿百态。其主要特征是:一年生枝条为方菱形,棕褐色或灰色,皮目圆形或椭圆形;叶单叶对生,全缘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光滑无毛,叶面深绿色,叶背灰白色,叶肉厚,叶长3.5-13厘米,叶宽3.5—7厘米,叶尖钝头或尖头,叶基楔形或截形,三出脉,第一侧脉由叶基发出至叶的先端,叶表陷下,叶背凸起;花为总状花序,生于枝液间,每个腋间一般有二至三个花序,每个花序上有11—18朵花,紫红色或白色,果为浆果,圆形,初期鲜红色,成熟时为黑色,果汁紫红色,味甜、有毒。在同一类型中也有不同的形态,现将各类型中不同特征描述如后。
  1.全缘叶
  2、椭圆形
  3.叶基楔形,叶尖钝头;枝深褐色,皮目椭圆形,较大…………………花垣一号
  4.叶基截形或楔形,叶尖锐头;枝灰褐色.皮目卵圆形……………………保靖一号
  2.叶长椭圆形
  1.叶基楔形或截形,叶尖锐头,枝深褐色.芽卵圆形,紫红色…………··花垣二号
  3.叶基楔形
  1.叶尖锐头;枝灰褐色,皮目暗褐色,副芽4个呈梅花形………………吉2号
  2.叶尖钝头;枝青灰色,皮目棕色,副芽2个………………………………·吉1号
  3.叶棱形,叶基楔形,叶尖长锐头;枝深褐色—……·……………·花垣三号

               马桑蚕综合利用效益

  湖南湘西、怀化等地区的群众,多年来通过对马桑的繁殖栽培、利用做了很多工作,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着重介绍已利用的效益情况,以期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一、马桑叶饲蚕:1965年湘西自治州蓖麻蚕站,首次利用马桑叶饲养蓖麻蚕,试验结果全龄用马桑叶饲养的仅比全龄用蓖麻叶养的,万头产茧量低2.5公斤,全茧量、茧层量只相差00.1——0.02克,单蛾产卵量只少17粒。表明马桑叶饲养蓖麻蚕略次于蓖麻叶,是养蓖麻蚕的好饲料。这一试验成功后,在州委的重视下,全州八县二市进行大面积推广,到1967年,全州养蚕7万多盒,产茧皮2I00多担,产值88万元。为湘西开发利用本地野生资源“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好门路。所以群众喜称蓖麻蚕为“马桑蚕”、“穷人的圣宝”。近十年来,保靖县部分农户,把饲养马桑蚕一直当作一项家庭主要副业门路来抓。个别典型户,一年养马桑蚕4-6批,用马桑蚕种10多盒,产茧皮40-50斤,收入200多元,还得蚕粪1000多公斤,可解决6-7亩水田或旱土用肥。实例说明,利用本地野生马桑资源饲养蓖麻蚕,以副促农、以农养副,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事业。
  二、压青沤肥:据考察,湘西自治州的土家族、苗族等兄弟同胞及怀化、辰溪、溆浦县部分农民,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掌握了马桑茎叶“腐烂快、肥效高”的特点。在水田压青沤肥,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花垣县麻里场农民,每亩水田中用马桑茎叶30—40担沤制肥料,不论春季还是秋冬季压青沤肥,增产效果比白水田高一至Th涪。据测定,新鲜马桑茎叶中含N0.51%、 p 0.11%、 KO.23%,比紫云英中的N、p、 K的含量分别高 0.17%、 0.026%、0.02%。所以直至今天,那里的农民群众,利用马桑茎叶压青沤肥,作为水田的主要肥源。
  三、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效益:
  (一)马桑茎叶制作土农药:湘西群众,把马桑茎叶晒干后碾成粉末,撒入稻田中,防治稻螟虫和菜青虫等害虫。
  (二)马桑蚕卵繁殖赤眼蜂:据试验,马桑蚕卵是繁殖赤眼蜂的良好中间寄主。一盒马桑蚕可产蚕卵0.5—l公斤,繁殖的赤眼蜂可防治水田害虫一、两百亩。
  四、马桑在医疗上的用途:据湘西群众介绍,将马桑鲜叶洗干净后捣烂,敷在刀伤、火伤上有止血、止痛和生肌作用;马桑根熬水服下,能治疗肚痛等多种疾病。
  五、提取化工原料:马桑叶和树皮中含17.6%的单宁,可提取做制革烤胶;马桑果可提取酒精;马桑籽含19.01%的油率。据试验,百斤籽可出油7.5公斤,油的碘价很高,为干性油,可作油漆、油墨和肥皂的原料。
  六、马桑蚕蛹的利用:马桑蚕鲜蛹含16%的蛋白质、6%脂肪,营养价值相当于瘦猪肉,味道好,养分高,市场上每公斤鲜蛹价1.6元,除作宴席佳品外,还可作蚕蛹豆浆、酱油、饼干和面条等其它糕点类;在工业上可萃取蛹油、制取亚油酸及油酸、环氧化蛹油脂、蛹酪素、脱氮核苷酸、药用水解蛋白以及作青霉素和维生素B2的培养基。此外,榨蛹油余下的残渣可作家畜、家禽及塘鱼的精饲料。

                  讨论与建议

  一、根据资料记载和实地考察证实,湖南省19个县(市)有马桑生长,分布区域广,类型多样,树龄古老,湘西自治州所辖八县二市,有马桑生长的山坡面积达四、五百万亩,而且有的乡有万亩以上的马桑群落带。这些马桑均为野生,在高山上都是自生自灭。目前发现最大的马桑树龄在200年以上,集中连片的马桑多分布在澧水、沅水中、上游,而散生的多分布在澧水、沅水下游区域,这可能是上山的马桑种子,伴随雨水流入河中带到下游落户。因此可以认为,湖南最我国马桑最多的省区之一,也是马桑起源的中心之一。
  二、马桑为喜阴喜湿树种,在生态分布上有一定区域性。调查表明,在湖南境内,马桑一般生长在阴凉潮湿的石灰岩质土壤、紫色页岩风化土壤上,要求的相对湿度在80%左右,分布的海拔高度一般在200-1200米范围内,以400-500米之内分布最多。
  三、在资源考察中,多次发现湘西、怀化等地区的群众,利用马桑发根力强、成活率高、适应性广的特点,进行分蔸、扦插、直布和育苗移栽等技术,养成自然型,采叶饲蚕或作为治疗刀伤、火伤和肚痛等急用药材。这些实例证明,广大群众早已对马桑进行了栽培利用。
  四、湘西自治州是湖南马桑的集中产区,现有可利用面积约二百万亩,如果用来采叶饲蚕并开展副产品综合利用,不仅给国家提供大量的绢纺原料,而且可生产珍贵的油脂、医药及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成品,因此,望有关部门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马桑蚕生产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特别是山区社队企业,如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人力,这项事业会得到快速发展,为国家建设和农村致富作出较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