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相应措施 稳定发展蚕桑生产

                 澧县农业局 彭信军

  近几年来,由于茧价偏低,生产效益差,加上“苎麻热”的冲击,使得我县蚕桑生产处于逆境之中,如何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这是摆在我们每个蚕桑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基本稳定了蚕桑生产。一九八六年,全县共有桑园6818亩,实际利用的只3000多亩(毁了几百亩桑树),总产蚕茧4500担,比上年增产了25%,亩平产茧120多斤,全县蚕茧均价为165元/担,比1985年的129.6元/担上浮27.3%,收购总金额比一九八五年增加 27.59万元,目前,我县主要蚕区基本稳定了桑园,蚕茧生产有新发展。一年来,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发挥农业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参予蚕茧流通

  去年,我们在省经济作物局和上级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官垸乡办起了收茧站。站址与县土产公司官垸茧站相邻,站房利用原乡蚕桑服务中心的房屋经维修、扩建而成。总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三口小灶日杀蛹能力为60担,一茧期加工能力为500担,从去年五月份开始正式投入收烘工作。在经营过程中,我们注意讲究经营策略,坚持按茧质论价,不与土产茧站争多收,并对蚕农卖茧实行保护价格,同时允许蚕农自由选站交售。这样,不仅经营效果好,而且深受群众欢迎。去年,茧站共收鲜茧1200担,收购总金额20.3万余元,担茧均价为169.2元。通过加工增值,获纯利1.2万元。比县土产公司担茧均价高5.7元,比1986年全县担茧收购均价129.6’元提高39.6元增长30.6%。是我省1979年调价以来,收购价格最高的一年。
  可以说,农业部门参于蚕茧流通,摆脱了蚕茧长期独家经营的状况,在市场竞争中,消除了压价的现象,提高了茧质,提高了鲜茧价格,保护了蚕农利益。

           二、改革养蚕布局,力争季季高产

  蚕儿生长发育,受温度、湿度、空气、光线及饲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和桑叶养蚕,是一种经济的养蚕方法。但长期以来,我县各蚕区习惯年养三季蚕,结果往往是,春期小蚕多遇春寒,早秋壮蚕常遇高温,秋蚕批次紧接,不便消毒,晚秋寒露风过,大蚕低温。这样,不仅养蚕效果差,产量低,蚕期频繁还普遍存在与其它农事争劳力的矛盾。去年,我们以多年来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同时考虑桑树生长发育与养蚕用叶的关系,改革了蚕作布局,与上年比较,在不减少养种量的前提下,从一年养五期蚕改为养四期蚕(表1)。

  改革养蚕布局。春蚕5月1日收蚁,小蚕避过了4月下旬(历年平均气温为16.5℃)的低温阴雨期,五月份气候温和,平均气温23℃,宜桑宜蚕,全县去年发春蚕种3200张,产茧2140担,比上年同期增产13%,张平产茧增加4.5%,夏蚕推迟到6月25日收蚁,7月15日饲养结束,蚕期平均气温25.7℃偏高,但夏伐后叶质好,水分充足,营养丰富,蚕儿发育健壮,中秋8月5日收蚁,大蚕用叶与上期蚕相隔35天,叶质适熟偏老,8月降雨量虽少,而分布内匀,起到了改善叶质的作用。同时,气温立秋后渐凉,适应蚕儿生理需要,晚秋蚕提早到9月10日收蚁,10月5日饲养结束,避开10月15日以后持续半个多月的低温阴雨,夺取了晚秋茧的丰收。
  从1986年生产的实际效果看,我县官垸乡蚕桑总场450亩桑园,共养蚕种2105张。其中春蚕754张,夏蚕252张,中秋696张,晚秋403张。总产蚕茧 1148.5担。张平产茧 54.6斤,亩桑产茧255.2斤。比1985年张平35斤提高56%,蚕茧增产82.3%。

           三、树样板,抓两户,普及植桑养蚕技术

  去年,我们和省蚕科所“洞庭湖区蚕桑高产、优质、低消耗综合开发”课题组一道,在全县范围内,狠抓了树高产样板,建设重点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的工作,普及和推广了培桑养蚕技术。桑园围绕桑叶高产、优质,春季落实了“重施春肥,重早培管,巧施叶面肥,巧搞芯,巧治病虫”五大措施,夏秋坚持“合理施肥,抗旱保桑,合理采叶,防治病虫”十六字。春季养蚕把住了“种叶平衡,严格消毒,精心饲育”三大关。夏秋蚕落实了“严格防病消毒,改善环境条件,改善叶质营养”三件事,特别是为了提高蚕茧品质,加强了簇中保护,全面推广了塑料折簇和蜈蚣簇。实行了关门上簇,开门吐丝的簇中管理。这样,蚕农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从而提高了蚕茧产量和质量,提高丁经济效益。如养蚕专业户李二英5.8亩桑园,去年养四季蚕共21张。产茧1722斤,产值916.84元。亩平产茧297斤,茧值510.7元。张平产茧82斤,均价172元/担。而她去年养五季蚕仅产茧480斤,产值648元。86年比85年增产了259%,增值357%。1987年定为吨茧开发专业户。又如科技示范户李凡明4亩桑园,共产叶240担。折合亩平产叶近7000斤。总产茧1517斤,茧款2701元,担茧均价178元。亩平产茧379.3斤,产值675.25元。今年他的示范指标是亩平产茧过200公斤大关。这些样板,对我县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宣传作用。
  综上所述,虽然当前蚕桑生产面临困境。但只要我们用改革开放的观念来发展生产,善于从经济和技术的角度去采取有力措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摩擦障碍就会得到消除。蚕桑生产定将走上稳定发展之路。

                          一九八七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