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氟中毒和解毒方法的探讨

              王 桃 武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氟化氢来源于工厂废气,在农村主要是砖瓦厂排出的废气,污染附近的桑叶,引起中毒。
  1984年,临澧县新安乡渲阳村,部分新桑园受氟污染危害,使蚕茧生产遭受损失。通过调查,主要是附近砖瓦厂和油毡厂排出的气体危害。1985年和1986年春进行了解毒试验。

              一、氟对桑叶的污染类型

  一是粒状或固体的氟化物粘附于桑叶表面,引起局部的毒害。如经风吹雨淋除去氯化物,即行消失,桑叶影响较轻。另外是氟化氢以气体状态浸入桑叶,即会造成叶质的严重损害。在桑叶的尖端和边缘出现黄褐色的坏死斑,并渐向叶面扩展,病健组织界限明显,不久桑叶凋萎、卷曲,脱落。

             二、氟危害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氯化氢对桑叶的危害与温度、雨量、湿度、风向有密切关系。温度高,桑叶代谢旺,与周围交换气体频繁,因此,桑叶吸收的氟化氢较多,受害较重。85年春蚕期遇到了历年少有的高温干旱天气,由于雨量少,叶面附着的氟尘粒多,加之光照强,桑叶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旺盛,气孔开放,吸收氟化氢的机会较多故受害严重。当年5月上中旬,西北风和东南风交替出现,油毡厂(桑园西边250米),砖瓦厂(桑园东南边)排出的废气,使污染范围扩大。5月下旬气温相对下降,但湿度较大,夜间在桑叶面上形成一层露水,可将氟化氢溶解,使危害有所减轻。

              三、氟污染叶养蚕解毒试验

  1985年春,选择受害桑园严重的两个农户饲养东肥X华合,分别用3—5%石灰浆0.2—0.3%漂白粉液及渣水,进行解毒试验,以不作任何处理区为对照。将污染桑叶在药液中浸渍和将药液喷在桑叶上喂蚕,结果发现用石灰浆处理效果最好,漂白粉液效果不明显,渣水无效。用石灰浆处理,每日处理次数不同效果有差异,以每日处理3~4次效果最好,每日处理两次效果不明显。
  氟化氢污染叶经石灰水处理后喂蚕,蚕的发育经过较对照缩短,眠起齐一,发病率也较对照低,结茧率较对照高60%以上。

               四、石灰浆解毒原理

  从蚕体的部分生理指标看,石灰浆添食对蚕是有益无害:1.蚕儿血液、肠液的PH值均在正常范围,没有受石灰浆的碱性影响,这是因为健康蚕体具有缓冲能力,使血液和肠液的PH值保持稳定。2.一般氟化氢中毒蚕的血液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而中肠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下降。蚕食下石灰浆处理叶后,二种酶的活性都正常,过氧化氨酶比对照下降,碱性磷酸酶比对照上升。3.石灰浆处理区蚕粪中的含氟量高于对照区,这证明石灰浆不仅能与桑叶的氟起化学反用,而且钙离子还能和蚕体内积景的氟化物结合成难溶性的氟化钙沉淀,随蚕粪排出,起解毒作用。

              五、预防氟污染的措施

  (-)工矿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搞好“三废”治理,减轻大气污染,这是最根本的措施。
  (二)工厂设置及桑园规划必须统筹兼顾,为考虑双方利益,一般要求两者距离1公里以上。已建工厂的地区,新扩桑园不宜靠近工厂。
  (三)总结历年桑园受害的情况,根据本地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风向变化的规律,划区用叶,避免中毒。
  (四)污染桑叶可用石灰浆解毒后再用,小蚕用3%,大蚕5%。使用方法:桑叶可在石灰浆中浸渍,也可用石灰浆喷洒叶面添食,处理后桑叶稍凉干即可喂蚕,一般每日2-4
次,添食至上簇前2天停止。
  (五)利用植物净化大气,在蚕室、桑园周围,结合绿化,种植一些对氟化物吸收力强的树种。如刺槐、臭椿、女贞等来降低大气体的氟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