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骏
汉寿县蚕种场
桑园培管水平的优劣与桑萎缩病的诱发、蔓延有着密切关系。单就我省几家蚕种场而言,由于“重养蚕,轻培桑”的弊病,导致萎缩病的严重危害,使有的种场倒闭,有的种场桑叶严重欠收。一九八五年贺家山农场蚕种站被萎缩病危害,不得不将所有桑园改种其它作物;汉寿县蚕种场萎缩病的发生率从一九八二年的9.82%,猛然上升至目前的26.5%,严重区竟达88.3%。其它种场亦有发病苗头。上述情观,除引进苗木检疫不严,带进病源外,其主要原因在于桑园管理水平低。为此,特从桑园管理的角度谈谈桑萎缩病的防治:
一、彻底挖除病株
病株是萎缩病传播、蔓延的源体,病林挖除彻底与否,对病害的传播有着直接关系。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易于出现一是“姑息养奸”舍不得挖掉初发病株;二是被该病病症随着温度变化的隐性症状所迷惑,认为萎缩病有可能自然康复,不需要挖,结果年复一年,病株越积越多,给桑传病媒介昆虫菱纹叶蝉的传毒提供了更多机会。据江苏桥头蚕种场调查,挖除病株和不挖病株与发病率的关系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挖除病株后的效果,但“挖”的时期不同,效果也不同(见表2)。
表1、2说明桑园病株及早、彻底挖除与否,对防病效果的好坏关系很大。因此,一年中应掌握在夏伐后病株症状刚出现时立即挖除,以后分别在七月上旬、八月上旬定期复查,低到随发现随挖除,务必一株不漏。
二、消灭媒介昆虫
桑菱纹叶蝉是萎缩病的传播媒介,大量调查数据表明,桑园菱纹叶蝉虫口密度愈大,桑萎缩病发生愈严重。笔者两次实际调查也可说明这点(见表3)。
由此可见,消灭菱纹叶蝉是控制萎缩病传播的关键,只有做到适时、全面进行药杀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适时全面就是抓住菱纹叶蝉各代成虫传毒高峰时机,对桑园包括附近种植的黄豆、芝麻等作物进行全面喷药。在一些实行桑园承包到户生产责任制的地方,应做好组织工作,每次喷药要采取歼灭战,力争在短时期内完成。一年中要着重抓好三次治虫:第一次以桑叶生长2—3叶为宜,第二次夏伐后立即进行,第三次在晚秋蚕结束后。所用药剂笔者主张第一次采用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掊均可,第二,三次以50%钾胺磷乳油1000一1500倍液效果更为理想。
桑园除进行药杀治虫外,冬季结合剪梢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可消灭绿头菱纹叶蝉越冬率30~50%。
三、合理剪伐采摘
从桑树生理角度讲,“采伐”是对桑树生长的破坏,为了实现桑树的经济效益,必须合理“采伐”。近年来,不少农户为了错开养蚕与农忙季节,以及专业种场为防备桑叶不足等原因,春蚕收蚁日期逐年推迟,影响了夏伐时间。汉寿县蚕种场 1976~1987年春季原蚕收蚁时间见表4:
延迟夏伐是诱发桑萎缩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原贺家山蚕种站调查,五月下旬夏伐的较五月上旬夏伐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见表5)
超前采叶也是导致树势衰弱,诱发萎缩病均主要原因。江苏省蚕桑研究所曾在 1969年~1970年作过调查:过早,过头采用夏秋叶(如顶梢嫩叶仅留2一3叶或全部采光),能加剧萎缩病发生一倍左右。因此,必须立足当前,考虑长远,做到量叶养蚕,合理采叶,适当提早夏伐时间。对重病区桑园实行“四年两头春”的复壮改造,可使部分病株达到康复。
四、加强土壤肥水管理
土壤肥水管理的好坏能延缓或加剧萎缩病的发生和发展,亦不可忽视。具体管理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及时中耕与除草:桑园一般以冬耕(桑树休眠期)和夏耕(夏伐后)两次为宜。间种冬绿肥的桑园可结合播种绿肥和绿肥埋青同时进行。杂草对桑园影响较大,桑园杂草滋生,地下部分与桑树争夺土壤养分和水分,地上部分影响桑园透光透风,不利于桑树生长,一年中,桑园以三次除草为主,在春季杂草发芽时一次,夏伐后杂草生长旺盛时一次,中秋蚕结束后杂草草籽成熟前一次,间种绿肥的桑园,主要抓住夏伐后和播种绿肥前两次除草。
2.合理施肥勤排灌:施肥的合理,一是要根据桑树不同时期的生长需要施足肥;二是要根据土壤肥力搭配好肥力三要素。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调查:桑园施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冬季施肥量分别为全年的20%、40%、20%、20%为宜。以每亩年产桑叶1000公斤的桑园为例,全年应投入氮13.50公斤、磷 4.74公斤、钾10.34公斤。肥料最好以有机肥料为主,切忌偏施氮素化肥。汉寿县蚕种场1978年建立一块7.5亩场部工作人员高产示范桑园,鉴于过量偏施氮素化肥,且又连年超前采叶,仅三年时间,萎缩病发生率竟高达45.2%。为了解决桑园有机肥料来源,园内间种冬绿肥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水是桑树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成分,但桑园土壤湿度不宜过高过低,多雨季节或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必须设法降低地下水位和土壤湿度。相反,在干旱季节要根据桑树的需水情况适当灌溉。
事物的发展受诸方面因素的制约,同理,桑萎缩病的发生、蔓延也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我们只有从影响它诱发的许多方面去综合治理,才能够达到防治的目的。 一九八七年十月二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