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现行蚕茧价格调查及
调整茧价的建议

吴若云 段幼聪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长期以来,农副产品的价格,一直是农副产品生产发展的重要杠杆,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尤其如此。蚕茧生产是商品率较高的农产品,其价格合理与否,对蚕茧生产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三年来,我省蚕茧生产日益萎缩,主要是受茧价偏低的影响。为了探索适应我省蚕业发展的合理的蚕茧价格,我们会同省经济作物局及省蚕种冷库的同志,先后赴浏阳、华容、澧县、安乡等主要蚕区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现将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蚕茧价格的内涵与现状

  蚕茧价格是缫丝生产价值的客观反映,桑蚕鲜茧的价格,是以干壳量分级作为计价标准,以上车茧率、上茧率、印烂茧率、死内僵毛率、茧层含水率、色泽等项目进行补正。从一个蚕茧来看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全茧量、茧层率(或干壳量)、茧层率。从一批蚕茧来看价格的高低,取决于上茧率和上车茧率。即在庄日茧中,上车茧越多,全茧量越大,茧层率越高(或干壳量越重),其茧价也就越高。我省当前执行的桑蚕鲜茧收购价格,是1979年的价格标准,上车茧率分5等,鲜光茧干壳量分八级,具体情况见表1。

  今天,如仍用这个价格标准显得极不合理。它背离了我省历年来的正常茧粮,茧棉比价关系。我省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蚕茧起点价(干壳量7,上茧率100%)与中等稻谷统购价的比价保持在1:14以上,1965一1984年为1:12左右,1987年下降为1:8.09;茧棉比价一般为1:1.2左右, 1987年下降为1:0.74。即从一斤蚕茧可买12一14斤稻谷、1.2斤皮棉的价格基础上,下降到只能买8.09斤稻谷、0.74斤皮棉(见表2)。加之,1979年以来,蚕农所需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价格一般上涨了65%以上,而蚕茧价格一直未动,栽桑养蚕的纯收入急剧下降。

  近几年来,我省各地植桑养蚕的技术不断进步,蚕品种不断更新,蚕茧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在茧价标准不变的情况下,全省平均茧价应逐年有所提高,但是,蚕茧实际收购价却一年比一年低。1980年全省每担鲜茧价169.29元, 1985年下降为143元(见表 3),是全国各省市中价格最低的。低于四川14元,低于湖北、陕西30元,低于山东、山西、安徽45元,低于江苏、浙江53元,低于广东80元。1986年,由于农业部门介入蚕茧流通,每担蚕茧收购价提高了15元,但并没有达到1980—1982年的价格水平。今年,由于全国蚕茧供不应求,市场冲破了原定的价格标准,全省实际收购均价达270元左右。

            二、确定合理茧价的依据

  发展商品经济,理顺价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全国蚕茧原料不足的情况下,正确地理顺价格体系,制定合理的蚕茧价格,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确定合理的蚕茧价格,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以茧粮、茧棉比价为基础。粮、棉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食、衣主要原料,我国的农副产品除国家特殊需要时期外,一般都以与粮、棉保持合理的比价关系,作为制定价格的基础。从我省解放以来茧粮、茧棉比价的情况看,以保持茧粮比价1:13,茧棉比价1:1.2左右较为适宜。同时,要考虑粮食、皮棉除国家统购价格外,还有议价和加价的因素。
  (二)以生产成本为重要依据。生产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近几年来,我省蚕茧生产成本一般上升65%以上,有的地方上升幅度更大。据华容县宋市镇办蚕桑场调查,1987年化肥、农药、蚕箔等八项生产资料的价格,比1984年平均上涨93.9%。即使按省政府办公厅(1987)79号传真电报关于“鲜茧收购指导价平均为每担230元”的标准,蚕茧效益也大大低于粮、棉。据澧县调查,亩桑产茧150斤、亩产皮棉200斤、双季稻亩产1300斤,则蚕茧每工值2.635元、棉花12.99元、稻谷4.7元(见表4)。

  浏阳县今年蚕茧收购价达每担250-270元,群众也反映这个价格仍低于生产资料的上涨幅度,低于双季稻的经济效益。据我们到该县永和镇石港湖村朱家咀朱兴财户调查,1984年每亩桑(含养蚕产茧、下同)生产成本只86.3元,1987年达205.28元。他全家6亩水稻,共产稻谷9900斤,平均亩产1650斤,总产值2178元,费用支出753.3元,纯收入1424.7元,用工228个,每个工值6.25元。而1.96亩桑园,今年特大丰收,共产茧539斤,产值1374.49元,费用开支402.35元,用工273个,每个工值只3.56元(见表5)。

  (三)综合考虑蚕桑生产的特点。蚕桑生产既是种植业,又是养殖业。生产环节多,技术性强。桑园复种指数低,养蚕风险大,产量不稳定。同时,蚕茧是特殊商品,经过烘烤加工才能贮存,农民不能直接交茧给工厂。必须经过收烘中间环节。综合浏阳高平、安乡安凝、澧县官垸、华容宋市等主产蚕区的资料,后前亩产100斤蚕茧比1500斤稻谷、150斤皮棉困难得多,经济效益也低得多。制定蚕茧价格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三、调整茧价的具体意见

  1.确定蚕茧起点基价。蚕茧起点基价是否合理,是正确制定蚕茧价格的关键。我国蚕茧起点基价是指鲜光茧干壳量7、上车茧率100%的价格。根据前面的情况分析,我省蚕茧起点基价以每100斤230元左右为宜。这个价格既接近我省解放以来的茧粮、茧棉比价水平,又考虑了生产生活资料上涨的因素,也符合当前市场实际价格的水平。蚕农虽然会认为这个价格偏低,但做好工作是可以接受的,是符合蚕农的长远利益的。
  2.简化收购等级。目前我省蚕茧收购等级太多,每个等级的差价太小,基层收购部门难于准确掌握,不利于贯彻优质优价。因此,建议将原有等级标准简化为表6。

  表6所列价格,是鲜茧上光茧的基本价,在具体收购中,要以茧层含水率和色泽进行补
正。
  3.双宫、黄斑、柴印及薄皮烂茧等级,也应进行简化。一般每类型的茧可以只分一、二等。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