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后蛹期管理 减少不良蛹发生 |
汉寿县蚕种场 朱长茂 我场近年来在蚕种生产上,种茧收茧量多,制种量少,其主要原因在于不良蛹。所不良蛹主要是:败血蛹、僵蛹、旋蛹、干蛹等。据统计,这类不良蛹通常占蚕蛹总数的15-20%,严重的甚至使蚕种生产受到毁灭性的损失。经调查分析,不良蛹大多来源于后蛹期管理粗放所致,因此,加强后蛹期的管理,是减少不良蛹发生的主要措施。 一、消毒防病、防止病源感染。 重视蛹期的清洁卫生和防病消毒工作,削茧前对套用的摊蛹室及所有用具都要进行全面的清洗消毒;削茧期每天工作结束后要进行室内清扫,并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消毒地面;削茧时发现的不良蛹要及时投入药缸,集中处理,切不可随地乱丢。摊箔后出现的病死蛹,要做到随发现随拿出,防止感染。为了预防败血蛹的发生,鉴蛹后摊箔前可使用500单位氯霉素液喷布蛹体湿润为度。必要时,还可用5%的有效氯漂白粉浓对摊箔后的蚕蛹进行喷布消毒。 二、精细操作,减少蛹体创伤 实验证明,蚕期接种病毒,蚕儿上簇不死而拖至化蛹后期死亡者,为数极少,后期死蛹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蛹体创伤感染病菌所致。从理论上讲,蛹体只要不受创伤,病菌就无机会感染(真菌病除外),因而也不会发生病死蛹。所以,蛹期各道工序都要精心操作,严守规程,尤以削茧鉴蛹、摊箔时要轻拿轻放,尽量避免震动,减少蛹体创伤出血。 三、改善环境,适应蛹体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