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忠 恺
(湘西自治州畜牧水产局) 马桑蚕丝和化纤混纺,已成为当前国际市场的枪手货。在日本香港和东南亚一代尤为畅销,目前120—140支纱马桑蚕丝每吨可换 2~2.4万美元,而l且供不应求。由于近几年来国内外绢纺原料非常紧缺,马桑蚕茧皮的价格已由以往的2.7元一斤,上升到7-8元一斤。市场需求,为我州马桑蚕生产恢复发展带来了大好时机。一九八六年全国蓖麻蚕学术讨论会在我州召开以来,我州马桑蚕生产开始恢复发展。一九八七年有了较快发展,并为农牧渔业部列入扶贫项目。省开发办、省农业厅、省丝绸公司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国蚕研所,省蚕科所派人给予了具体指导和帮助,积极扶持这一事业的恢复发展。近两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在贫困地区资源丰富的地方,积极发展马桑蚕生产,仍然是山区农民一项较好的家庭副业,是一项短、平、快的多种经营项目。因此,在我州马桑蚕生产具有很大发展前途。
从我州近几年的情况看,要加快马桑蚕生产的发展,有几个主要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一、马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据一九六七年初查,我州马桑资源近五十多万亩,随着农业生产用地的减少、荒地的开垦,不少马桑资源被破坏,特别是近几年农村薪炭燃料趋紧,以往农民不用于做燃料的马桑,也成了砍挖的对象,按此趋势发展下去,马桑资源将进一步被破坏。因此要做好宣传,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同时在结合植树造林时,要有计划的发展一些松树马桑混交体,既有利于树木生长。又可防止水土流失,是以往我州农民绿化荒山的一种好的形式。应该大力推广。
二、品种选用和保蛹越冬问题
根据生产实践,引进外地食用蓖麻(木茹)叶的蓖麻蚕品种,到本地食马桑叶后,其生产期和抗病、产茧都不如本地长期驯化品种,近两年大量引进外地良种,其饲养结果均不理想,因此,早春蚕种的供应,应该由自己解决。“马桑蚕保蛹越冬”是我州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而且从一九六七年以来,基本上是利用此项技术解决本地用种问题的,应该认真抓好,做到早春蚕种基本自给,以提高养蚕效益。由于高产的品种,一般对饲料和环境饲养技术要求高,我州生产条件很难满足其要求。因此,近年来,我州仍然应该饲养适用性强、抗病的“广花黄”、“白黄”、“南宁一号”以及本地长期驯化选育的“753”、“7672”等马桑蚕品种为宜。同时,要加快本地良种选育,生产上逐步推广一代杂交种。
三、提早供种季节问题
目前我州蚕种供应季节矛盾十分突出,主要原因是早春原种饲养存在早养叶不足,迟养到晚秋时因时间长,叶质差,产量低等原因,效益差。群众普遍要求在八月上、中旬前有大量蚕种供应。为此,需要:
1.增加越冬蚕饲养数,使早春有较多原种供应,达到四月上、中旬饲养原种,六月上中旬供应第一批生产种。
2.五月上中旬从广西就近调进一批原种(因该区的木薯叶为主食,适从马桑叶),七
月上中旬供应第二批生产种。
3.提早饲养季节,于三月中下旬加温饲养,适温制种,养好原种,以争取在八月上中旬以前有第三批生产种供应。这样全州分三大批蚕种供应生产,以解决按季节供应蚕种问
题。
要解决好上述供种问题。其关键是在于原蚕区和制种站这一环节,因为原种饲养和制种面较广量大,饲养环境,饲料供应和饲养技术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在建设原蚕区和制种站方面下功夫,从设备条件、技术力量给予加强。
四、防病问题
随着生产的发展,蚕病将是我州发展马桑蚕生产的主要障碍,必须认真解决。根据我州农村情况,要解决蚕病危害,除了抓好常规消毒防病措施外,应该积极推广“小蚕共育”和“薄膜覆盖小蚕防干育”,抓好“小蚕共育”重点户。
五、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问题
根据目前价格和饲养水平,一盒马桑蚕的经济收入一般为25元左右(3.5斤茧皮,均价7元),日劳动值仅2元左右(按劳动量计算劳动日),在贫困山区目前还是一项效益较好的生产项目。但和其他商品生产比较仍然偏低。另一方面还有350斤左右蚕粪和25斤左右蚕蛹。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因此,今后要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国内料对蚕粪和蚕蛹的利用已有成功的经验,应及早着手从粗加工利用开始,逐步开展深加工,以进一步促进我州马桑蚕生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