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桑蚕品种“芙蓉”、“湘晖”原种的卵期保护

                                         李 君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蚕种是重要的蚕桑生产资料,是蚕茧优质高产的物质基础。任何一个蚕品种都在特定的环境条件和技术处理中选育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特性。根据品种的特性要求,做好各级原种的卵期保护,不仅可以保证孵化收蚁齐一,蚁体、蚕体健壮,夺取当代种、茧丰 收。而且对保持该品种的优良特性也有很大作用。“芙蓉”、“湘晖”是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桑蚕夏秋用新品种,是目前湖南夏秋蚕的当家品种,全国大部分省、区也正在引用与扩大推广。笔者在从 事桑蚕良种繁育工作的保种工作中,对“芙蓉”、“湘晖”各级原种的卵期保护作了一些摸索和应用,现将做法和体会简报如下:
            一、该品种如期的一特性
  “芙蓉”、“湘晖”是含多化性血统的二化性夏秋用蚕品种。其中“湘晖”是利用抗逆性强、配合力好的“7532”为母本,与体质较强、茧丝质优良的“782”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连续二代用高温多湿密闭和一代常温偏高交替进行定向培育和选择 育成的日系品种。黑种较稳定,越年卵灰紫色,卵亮白色,春制种每蛾产卵450—500粒,秋制种每蛾400-450粒,不良卵很少,孵化齐一,蚁蚕浅黑褐色,克蚁2300头左右;“芙蓉”是以含多化性血统的二化性抗高温品种“新九”为母本,以茧层率高、茧丝量 多、净度优、配合力好的二比性品种781和757及922为父本,进行复杂交,杂交后连续三代采用高温多湿和一代常温常湿交替进行定向培育和选择育成的中系品种。越年 卵呈灰绿或青灰色,卵壳黄色或浅黄色,产孵较好,春制种每蛾产卵500粒以上,不良卵率4-5%,有少量再出卵子发生。秋制种每蛾产卵450粒左右,不受精卵稍多,并有少量生种。孵化不如“湘晖”齐一,蚁蚕黑褐色 ,有趋光性,克蚁2200头左右。根据该两个品种的卵期特性,在蚕种保护中,既要不影响品种优良性状的发挥,又要防止生种、再出卵、孵化不集中和孵化率欠佳等问题的出现。
                二、人工包县
  人工越夏,是指秋制种产卵后人为地给予一定时间的“夏期”高温保护的过程。由于“芙蓉”、“湘晖”在我省是作夏秋蚕用种,一代杂交种一般干春季繁育,通过即时侵酸或冷藏浸酸后,当年夏、秋供应群众饲养。原种如果也在春季繁育,则需第二年春天才供作繁殖一代杂交种用,这样不仅会在长期的保种过程中,使蚕卵消耗营养物质过多,引起蚁体和垂体虚弱,而且会因原种、一代杂交种都在春季繁育,丧失该品种对夏秋不良环境条件的抗逆能力,给生产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芙蓉”、“湘晖”的各级原种,一般在秋季进行繁育。或在春季繁育原原种,秋季繁育原种。在秋繁原种中,我省为避免早秋过高温度的冲击,确保原种生产安全,一般在中秋繁育,于9月中、下旬制种。
  秋季生产的越年原种,其优点是卵期经过短,卵内营养物质消耗少,卵质好。但由于蚕种未接触或很短接触25℃高温保护,加之“芙蓉”、“湘晖”含有多化性血统的因素,蚕卵滞育程度低,解除滞育早,在第二年用种前较长的低温抑制中,易使蚕卵陷于虚弱,发生白死卵,或在“十月小阳春”时发生再出卵。因此,为了加深滞育性,增强对冷藏抑制的抵抗力,“芙蓉”、“湘晖”秋制越年种,必须进行人工越夏。
  根据我三年的实践探索,“芙蓉”、“湘晖”两品种人工越夏的具体做法,是从产下卵呈固有色后,用25℃保护30天,再降至24℃保护10天,然后每隔2天降低1℃,降到21℃时保护20天,再降低1℃,至20℃时暂停降温,直到 浴种前再逐渐降至12-10℃,保持与外界温度基本相同。并在整个保种期间,保持相对湿度75-85%。这样可以满足蚕卵稳定滞育期的需要,使蚕种的冷藏胚子整齐、健壮。
  秋制春用种从产卵后至浴种前长达90—100天,且品种和批次较多,为保证“芙蓉”、“湘晖”能安全人工越复,合理进行保护,我们将保种室由大间改成小间,进行分门保护,每年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 越夏的房子安装升温自控电器设备和自动记温、记湿计,固定专人日夜值班;2.保持卵面及室内清洁卫生,每20无卵面扫灰一次;3.蚕种以50张一串悬挂,写明品种、批次,严防混乱;4.每天定期换气4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每天定期调换蚕种位置一次,使其感温均匀。
                三、冷  藏
  “芙蓉”、“湘晖”进行复式冷藏和单式冷藏均可,我们一般采用复式冷藏。在冷藏中对该品种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掌握准甲胚于入库。该两个品种较容易解除滞育,在挖补整理过程中,为防止外界较高温度的影响,蚕种子12月上、中旬浴消晾干后立即放5℃中保护,根据每日挖补数量,分批取出挖补整理,当日挖补整理的蚕种,当日插架。同时每天解剖胚子,经15-20天,当发育到甲胚子时,进2.5℃冷藏。
  (二)做好中间感温。前期冷藏时间一般为50一60天。在保证后期冷藏有30天以上时间的前提下,选择恰当时期进行中间感温。我省一般在2月中、下旬进行中间感温,将蚕种从库内移放10℃环境中感温5-10天,当大部分胚子进入丙1,发现个别丙2: 胚子时,进行第二次入库。“芙蓉”、“湘晖”胚于发育较快,各蛾区间的差异较大,中间感温时每天要准确解剖胚子,并注意多蛾区取样,以胚子发育作为第二次入库的依据,感温时间只作参考。第二次冷藏的温度仍用2.5℃。
                  四、催  青
  催青既是养蚕的开始,也是卵期保护的关键时期。我们从探索“芙蓉”、“湘晖”的规律中,感到对该两个品种催青要把握好四个关键环节:
  (-)做好试催责,调节好起点胚子。为了掌握库内胚子的发育情况,预知每批蚕种可能在催青中会出现什么问题,以及可能达到的有效孵化率和收蚁量,我们每年于3月中旬对每级原种的每批蚕种进行试催青工作,并将试催青结果告诉各种场领种的同志,供其在催青中参考。同时,在蚕种出库时,根据各种场的出库期计划,事先对蚕种胚子用中间温度进行调节,使蚕种进入催青室时胚子整齐,便于进行技术处理。  
  (二)把握准催青积温。“芙蓉”与“湘晖”的催青经过均为11天,但“芙蓉”的催青积温要求比“湘晖”多3-5℃,而且往往前期胚子发育较齐,后期各蛾区间胚子开差较大,同一蛾区中的胚子转青快慢不齐。因此,在催青过程中除准确解剖胚子,按时升温外,还要精确计算积温,宁少许超过而勿不足。
  (三)注意温、湿、光同步增长。“芙蓉”、“湘晖”在催青过程中对温度、湿度和光线的反应都比较敏感。催青后期(戍3胚子后)应注意温度、湿度、光线同步增长。一般温度保持26—27℃,温度85一90%,晚上于18—24时进行补光(转青后进行黑暗保护),以稳定化性,防止蛾区或个体出现生种。
     (四)适时排队,提早进行黑暗保护。原种催青卵转青时,必须将转青快慢不同的蛾区分类进行排队,一般分一、二、三类蛾区。转青排队后立即进行黑暗保护,不必等胚子全部转齐再进行黑暗保护。并将发育慢的三类蛾放催青架的上层,发育快的一类蛾放下层或另一温度稍低的催青室保护,利用黑暗和温度的综合作用,促进发育慢的胚子加快发育,抑制发育快的胚子缓慢发育,达到胚子发育整齐,预期收足蚁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