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省桑蚕春种秋养的探索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吴 正 忠

  秋季是我省养蚕的主要季节,时间长、批次多,常年养蚕数量占全年饲养量的60%以上,但平均每盒种的产茧量只有30一40斤,仅相当春蚕产量的一半。而且劳质较差,茧层率只20%左右,绝对值比春蚕低3一4%。我省秋蚕单产低和茧质差的主要原因,一是秋季与候和桑叶等条件比春季差,二是饲养的夏秋用蚕品种不如春用多丝量蚕品种的产量和质量好。如果秋季能进行春种秋养,将可大大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我省能否进行春种秋养呢?根据春用多丝量品种对饲养温度及叶质的要求,对照我省秋季气温及叶质等特点,分析近几年部分蚕区春种秋养的实践,笔者认为,我省中秋(8月中旬至9月上旬)和晚秋(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在部分蚕区选养春用多丝量品种是可行的。
  一、秋季气候适宜养蚕
  我省中秋蚕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饲养,此段时期的气温从高到低逐渐下降,平均温度为28一24℃,昼夜温差较大。虽在8月中、下旬的白天有时温度较高,但持续时间不长,夜晚气温较凉爽,对蚕的生长发育较有利。而晚秋蚕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饲养,这一段时期的天气渐渐变凉,平均气温2 4一20℃,白天的温度比较理想,夜间温度往往偏低,但也在蚕的正常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之内。
  二、秋叶质量基本符合蚕的需要
  我省的桑树一般栽植在江湖洲土、溪河沿岸及丘陵山区地势平坦肥沃的土地上,由于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蓄肥深水性好,夏秋桑树生长旺盛,产叶量较高,叶质较好。据澧县官垸乡蚕桑场和南县沙港市乡四美村调查,在沙壤土和粘质壤土的桑园秋季亩桑产叶量分别为2926斤和2000斤。
  三,实践证明我省秋季部分蚕区可以饲养春用多丝量品种
  我省自1984年以来,曾先后在酃县、华容、浏阳、澧县、安乡、桑植、永顺等县蚕区进行过多次春种秋养,均收到较好的效果。如酃县1984年中秋饲养东肥· 671×华合125盒,平均每盒种产茧76.1斤,其中最高的盒种产茧达85.7斤,接近该县当年春蚕产茧量的水平;浏阳县1987年晚秋饲养苏5×苏6和9· 7×6· 4两对春用多丝量品种共147盒,平均盒种产茧量为51.7斤,盒种产值119.67元,比1986年同期饲养的夏秋用蚕品种“湘晖×芙蓉”盒种产茧量41.5斤增产24.58%;华容县1987年晚秋饲养“春蕾×镇珠”和“苏5×苏6”等春用种3274盒,平均盒种产茧量为71.28斤,盒种产值209.33元,比1986年同期饲养的夏秋用品种“芙蓉×湘晖”盒种产茧量45斤增产58.40%;澧县官垸乡蚕桑场三分场周光明1987年晚秋饲养春用多丝量品种“苏5×苏6”蚕种3盒,平均盒种产茧量高达102斤,盒种产值达315元,比该户同年春蚕饲养东肥· 671X华合的盒种产茧量70斤增产45.71%。
  四、搞好春种秋养须注意的问题
  根据春用品种的抗高温能力比夏秋用品种差,对叶质要求较高等特点,要搞好春种秋养,必须注意如下的问题:
  1.加强桑园管理,确保桑叶质量。夏秋季气温高,桑树生长发育快,对肥、水的需要量较多,但是夏秋往往易干旱,病虫害多,会使桑叶质量受到影响,为了确保桑叶的质量,防止桑叶老化和病虫为害,必须抓好桑园以肥、水、治虫为中心的培管工作。
  2.认算做好养蚕的消毒防病工作。由于秋季的气候和叶质等条件一般比春季差,加之夏秋连续多次养蚕,病原物积累多,繁殖快,往往易暴发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严重影响秋蚕的产量和质量。必须在养蚕前对蚕室和蚕具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原,同时还要将消毒防病贯串养蚕的全过程,严防蚕病的发生。
  3.选择中秋和晚秋蚕最佳的饲养时期。中秋蚕在8月15日左右收蚁为好,到8月25日以后蚕儿进入大蚕期时,可以避免高温的影响。晚秋蚕的收蚁时间以9月15日以前为好,到9月底至10月上旬蚕儿进入大蚕期时的气温一般还不十分太低,基本能适应大蚕生长发育。如果收蚁时间推迟在9月20日以后,则到10月上中旬蚕儿才进入大蚕期,往往会因寒流的影响,气温急剧下降,蚕儿生长发育缓慢,龄期经过延长,使蚕茧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
  4.选择春秋兼用的多丝量优良蚕品种。通过近两年的春用品种的引种生产区试鉴定,目前有“苏5×苏6”和“春蕾×镇珠”两对春用多丝量优良品种,具有比我省春用现行当家品种东肥·671×华合的蚕体强健好养、高产、丝量多、丝质优等特点,可以作为我省春秋兼用品种进行试养推广。
  5.普及科学养蚕技术,提高广大蚕农的养蚕技术水平。特别在养蚕技术水平低的蚕区,要大力推广小蚕共育;选择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专业户养小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