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 素 根 施 桑 树 试 验

   
                何志端 陈振儒
                (广东省雷州师范专科学校)

  已有报道,用某些植物激素如吲哚丁酸、萘乙酸、三十烷醇、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喷布桑叶或浸渍桑枝,以观察经处理后的桑树的反应。本试验在所应用的激素种类上,则采用乙烯利、三十烷醇、EF、比久。在施用方法上,则采用根施,以观察其效应如何。以桑树的发芽数、株高、叶数、枝叶重、叶重、叶绿素总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呼吸强度及可溶性糖含量等作为效应的判据。  
              一、材料和方法
  根施日期:第一次:1986年9月24日开始。
       第二次:1986年10月24日开始。
       第三次:1986年11月 22日开始。
       第四次:1986年12月25日开始。
   桑品种:普通荆桑。
  供处理的药物:EF、比久、乙烯利、三十烷醇。
  以上各种药物浓度均为50PPm。另设清水区作对照。
  试验过程中,每次试验浇3次,每隔1周浇1次(浇前低刈,刈留6.6cm)。每处理设4
-6个重复,每一重复桑树6株,每次调查均随机抽样3株。共进行试验4次,每次试验均在每月下旬开始。
              二、处理结果
  如表1一表12

     

 

 

 

 

 

①表1、3、5、?、9各次试验的均数系6个重复次的平均数。
   ②调查日期:1986年10月、11月、12月及1987年1月。

                三、小  结
  据上述试验结果,发芽数:EF处理优于对照(指数为 111.71);株高:四种处理均优于对照,而以EF为最优(指数为139.73);叶数:四种处理均优于对照,而以比久为最优(指数为142.45);枝叶重:四种处理均优于对照,而以比久为最优(指数为125.96);重:除EF外,其余三种处理均优于对照,而以比久为最优(指数135.85)。
  从桑叶成分来看,可溶性糖含量:四种处理均优于对照,而以EF为最优;叶绿素含量:除比久与对照相等外,乙烯利、三十烷醇、EF均优于对照;硝酸还原酶活性:除比久几乎与对照相等外,其余三种均优于对照;呼吸强度:比久、EF均比对照低。
  总的看来,四种处理均比对照优。叶数、枝叶重、叶重均以比久为最优;发芽数、株高则以EF为最优。
                四、讨  论
  过去对植物施用激素多数是以激素液喷布叶片。根施植物激素和叶施不同,植物吸收激素的是根而不是叶,这就带来了新的特点和问题。土壤施用法,有多少具有活性的激素能达到 根的吸收表面,这决定于许多因子;包括,挥发,淋失,土壤胶体的吸收,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微生物降解、植物的吸收等。根毛区是植物吸收水分最活跃的区域,这个区域也是溶质进入的活跃的吸收带,约在根尖后5一50毫米之间。这个吸收带的特点是内皮层尚未完全木质化,因而还没有成为物质进入的障碍。溶质可较快地进入木质部,较快地被运走,所以不会造成积累。对许多植物种和化合物的典型吸收是,在开始的30分钟至3小时有 一个迅速的吸收阶段;此后进入第二阶段——缓慢而稳定的吸收阶段,逐渐下降到零。本试验中,每次试验都是每隔1周便浇淋1次,共3次。看来不一定要间隔1周才浇淋,只要间隔1-2天浇淋便可以了。根系吸收是取决于温度的,降低温度,吸收便被抑制。本试验进行的期间系在9、10、11、12这4个月份,此时天气已逐渐转冷, 且桑树将进入休眠。这就大大影响桑树激素的吸收效果。故根施最好在夏季,其次是春秋二季,这将大大增加植物对激素液的吸入量。氢离于浓度对根的吸收也有一定的影响,低PH值的激素溶液比高PH值的激素溶液吸收会增加,如果本试验 激素液的PH值调得较低些,可能吸收的效果会更好些。第二阶段为需能过程。土壤的通气状况对根施的激素吸收很重要,如果根施不久,便进行中耕,效果会更好些。
  比久是一种植物生长抑制剂。适用范围广。它具有良好的内吸及传导性能。能控制作
物徒长,增加抗旱、抗病、抗冻能力。提高果品品质,增加产量。它能调节养分的分配。用其处理过的果树,对秋梢的生长抑制1/3一1/2,使叶片重量提高10一40%。比久能 促进叶片栅栏组织延长,海绵组织排列疏松,使叶片增厚,叶面积增加和叶片增多。从本试验结果,叶数、枝叶重及叶重均以久处理的效果最好,可见比久应用于桑树,同样起着上述的作用。
  据有人对苹果试验,比久可使叶绿素含量提高40一50%,从而合成更多的光合产物。在本试验,尚未见其显出这种优越性。但EF、乙烯利、三十烷醇、比久的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有所增加。四种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比对照略高。四种处理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比对照略高。
  比久能抑制果实水分消失,能抑制果实采收后呼吸代谢和乙烯释放,从而大大延长贮藏期。它能否使桑叶也耐贮藏?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比久对大部分双子叶植物较敏感,对单子叶植物反应较弱。它在植物体内分解缓慢,残效可达1—3年。国内外均有报道,比久处理苹果后,发现对第二年仍有较明显反应。此种后效应,是否也存在于桑树中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有报道,苹果经比久处理后,呼吸作用可抑制10一38%。在本试验未见此显著效应;但比久及EF的呼吸强度均比对照弱。
  许多报道,比久能抑制花生、大豆茎的生长,明显看到植株的矮化,枝叶增厚。在本试验中,并未见桑株表现明显的矮化,然而枝叶重和叶重均以比久为优。
  EF是从桉树中提出的一种以黄酮类为主的天然化合物的总称,是一种植物生长促进
剂。1985年通过了在蔬菜、葡萄、棉花、油菜、苹果、桑树六种植物上施用的省级技术鉴
定。全国十多个省、市有关单位的试验、示范证明,EF能增强植物体内生理机能,促进新
陈代谢,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干物质积累,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促进花芽分化,提高结实率,改善作物品质,增强抗病力,提高作物产量等效应。经四川、湖北、江苏等省的有关单位应用75PPm的EF对桑树整株喷洒,证明能使桑叶增产14一
67.99%,桑叶平均干物质提高 13.79一19.58%,桑叶的叶质好,有保鲜效果。用其养蚕,使五岭经过缩短,全茧量、茧层量、茧丝长、出丝率均有所提高。在本试验中则见其发芽数及株高均优于对照。
               参 考 文 献
  〔1〕潘瑞炽·董愚得:1979植物生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何志端·陈振儒等:1987,植物生理学,未出版。
  〔3〕孙培贤等:1987,助壮素“784-1”比久(B9)应用技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赣碧文等:1987,植物生长物质,科学出版社。
  〔5〕徐绍颖:1987,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果树生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