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 阳 蚕 桑 在 前 进

 浏阳县农业局

  我县今年共有桑园面积3415.36亩,养蚕7500盒,产茧量4042担,全年统茧均价417元,总产值176万元(包返利)。今年蚕桑生产与去年比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是面积和养蚕盒数略有增加。1987年总面积为3215.36亩,今年增加才200亩;今年养蚕7500盒,比去年的7187盒增加313盒。其中春蚕2500盒,比去年减少40盒;夏蚕1090盒,比去年减90盒;早秋蚕1588盒,比去年增加151盒;中、晚秋蚕2238盒,比去年增加208盒。
  二是产量产值大幅度提高。今年全县产茧3986担,较之1987年3890.7担增加95.3担;产值176万元,比去年99.25万元增加76.75万元;担茧均价417元,比去年255元提高了162元。其中春蚕产茧为1492.5担,产值59.99万元,担茧均价402元;夏产蚕茧490.5担,产值19.62万元,担茧均价422元;早秋产茧732.068担,产值31.48万元,担茧均价420元;中、晚秋蚕产茧1326担,产值55.69万元,担茧均价413元。全县亩平产值为516元,比去年的308.67元增加208元。盒种产值为234.69元,比去年的138.09元增加了96.6元。
  三是高产典型比较普遍。我县植桑养蚕分布在47个乡(镇),186个村,483个组,计3130户。据调查,亩平产茧250斤,亩平产值超过1000元以上的有1103户,占总养蚕户数的35.24%。例如高评经济区共有桑园225亩,263户植桑养蚕;今年共养8123盒,产茧478
担,产值20.554万元.全区亩平养蚕人613盒,亩平产茧212.6斤,亩平产值914.2元,全区亩平产茧250斤,亩平产值1000元以上的有130户,占总养蚕户数的49.4%。产量高的有:石湾乡平安村的刘宜慧,有桑园2.0亩,全年养蚕8.5盒,产茧540斤,产值2300元,每盒产茧63.6斤,每亩产茧270斤,亩平产值1150元;高坪乡泥合村陈连喜,有桑园2.2亩,养蚕7盒,产茧508斤,产值2200元,亩平产茧231斤,亩平产值1000元;高坪乡天池村胡汉红,有桑园0.7亩,养蚕4.5盒,产 蚕336斤,产值1460元,每亩平均产茧480斤,亩平产值2085.7元。
  通过调查,虽然在面积、产量、产值上较去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仍存在有一定的问题:第一,承包责任制落实不稳定,由于今年蚕茧收购价格明显增长,蚕农收入显著增加,部分非蚕农看了眼红,认为桑园原是集体的,当时承包基数低,现在价格上升,承包上交基数也应调高,否则要将桑园收 回重新分配。这一现象,影响了蚕农的积极性,对蚕桑生产进一步发展是一大危险;第二,农药中毒相当严重,现在由于生产责任制以及有部份桑园在稻田中央,稻田施药对养 蚕有很大的危害,有些蚕农的蚕将要上簇时全部中毒死亡,不但对蚕农是一巨大的损失,对整个产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以上原因,致使部分蚕农养蚕积极性降低,虽然今年价格看好,蚕农仍持观望态度,在桑园施肥管理上不积极,对再发展桑园信心不足。去年我县新发 展了近400亩桑园,但也毁了一部分老桑园,全县桑园面积仅比去年增加200亩。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认为,要进一步发展我县蚕桑生产,应抓好以下几点:第一,正确认识蚕桑生产在我县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我县在历史上桑园面积曾发展到8000亩,产茧量曾达到5000多担,茧质在全省历年一直是好的,是我县蚕农致富的主要门路,对提高农民的经济收 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进一步完善责任制。努力完善生产责任制是进一步发展蚕桑生产的关键,需做好蚕农与非蚕农的思想,使他们认识到发展蚕桑生产是对国家、集体和个人都是有益处的。第三,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搞活蚕茧销售流通,稳定收购价格,保护蚕农利益。
  虽然去、今两年价格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对蚕农无疑是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应将价格适当稳定,不宜上下波动过大,否则又将出现苧麻的大上、大下的被动局面;第四,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桑园面积可适当发 展。我县不仅有多年的种桑、养蚕经验,还有相当多的有利因素,我县有蚕种场和中等规模的丝绸厂各一个,基本可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线,并且浏阳河、捞刀河等沿河两岸有很多荒滩、沙洲,除部分不宜或已种植其它经济作物的以外,尚有相当大的面积可以发展桑园,发展面积可达15000—20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