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市农业局经作办
一、生产概况
一九八八年蚕桑生产继续执行“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方针。重点抓好丰产技术普及,秋蚕布局调整、电热自控催青和川桑0031繁育推广等技术措施,桑园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收入三同步增长。
去冬以来,全市共扩桑园面积30亩,计31000余株桑。有效桑园面积达2500亩左右,养蚕4000多盒,比去年增加300多盒;产茧2100担,比去年增产150担;蚕茧产值130万元,比去年增值85万元,由于蚕茧经营开放,多家竞争收购,每担鲜蚕茧均价620元,比去年均价233增值387元。农民得到了实惠,桑园得到了恢复,蚕桑生产开始获得新的生机。如莲花乡41个养蚕户,今任共产鲜茧105担。户均2.56担,总茧值7.1万元。比去年103.5担、2.54万元增产1.5担,增值4.56万元。户均比去年增收1112元;洪塘乡夹洲蚕场今年产茧105担,收入6.6万元。比去年增收3.91万元,除上交乡企业办和提留积累外,人均收入2700元,比一九八七年增收1900元,比一九八六年增收2300,比一九八五年增收2400元。春夏以后,原来一些无人管的桑园纷纷加工培管,养了秋蚕,对蚕茧生产一度意冷心厌的蚕农,又重操旧业,纷纷要求栽桑养蚕。苏坡蚕场原因蚕茧价格太低,承包户认为栽桑养蚕不如作田种粮,任其桑园荒芜、衰败,今冬明春亦计划垦复新栽160亩,明年再栽140亩。于塘、白田等供销社及苏坡丝厂积极协助蚕农鉴定了桑苗购销合同30万株,预计一九八九年蚕桑生产将出现一个更新的好势头。
近两年来,由于重点抓了丰产技术的贯彻,今年出现了一批高产量高收入农户。如莲花乡莲花村刘梅俊,一九八五年栽桑1.8亩,一九八七年又植桑1.2亩.今年共产蚕茧314.9公斤,收入4318.75元,平均每亩桑园产茧157.45公斤,茧收入2159元。其中1.2亩成龄桑园,平均每亩产叶2982公斤,产茧162公斤,茧产质2222元;罗月丙2.4亩桑园,平均每亩产茧149公斤,茧收入2053元;王健强一亩桑园(包括0.1亩新桑),产茧146公斤,茧收入1929.93元;王瑞阳一亩桑(包括0.1新桑),产茧144.8公斤,茧收入1915.95元。
二、 蚕茧大战的兴起
今年我市蚕桑生产农民得到实惠,主要是蚕茧大战的兴起。至我省去年蚕茧开始走俏,丝绸公司增加价外补贴,多加竞争抢购蚕茧以来,我市供销社蚕茧收购价为全省较低水平。而以高于省内的价格和向外省输出,农民生产蚕茧经济上得不到实惠,工厂也得不到原料茧。如去年有一个区供销社全年收购鲜茧1110担,平均每担只233元;今年春茧每担鲜茧收购价仅385元(包括每担返利40元),而每担干茧卖给苏坡丝厂开价1850--1950元,除去每担干茧茧本1010元(2.6担鲜茧烘一担干茧),费用63.5--80元,两项成本最多也只有1090元,每担干茧获纯利740--840元,利润达67.89--77.06%.其中卖给苏坡丝厂春干茧9吨,就获纯利14万元。从而容易理解,在蚕茧生产中,这样的交易,农民生产蚕茧获利甚微。工厂对高价的干茧也难于承受,而中间流通环节却获利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丝厂及少数个体户参与流通(从某种意义上维护蚕农利益),夏秋茧价每担上升到700--850元,蚕茧大战在全县展开。
三、几点建议
1.蚕茧价格、经营放开无疑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从而激发了对发展和从事蚕桑生产的劲头,然而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不按质论价,茧质下降,不利于工厂加工优质厂丝,影响出口创汇。
2.独家收购经营蚕茧,势必形成压级压价卡扣农民。目前丝绸公司关于对最高茧价限430元一担和省政府关于归口供销社收购蚕茧的通知,使农民发展蚕茧生产的热潮又冷了下来。农民当心发展蚕茧生产又得不到实惠,政府和有关领导应引为重视,研究制订合理的蚕业管理体制和采取积极妥善的措施。重新刺激农民发展蚕桑生产,保证工厂需要。
3.我们认为,在蚕茧生产经营加工上应该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改革蚕业管理体制,做到蚕茧生产、收购烘烤、丝绸加工、内销外贸成龙配套,合理调整蚕业生产经营各层次的利润分配。做到有福同享,有险共担,尤其要改变过去不重视农民利益的倾向。要让大利于农民。道理很简单,农民不植桑养蚕了,加工、出口也就成了无米之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