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芙蓉×湘晖”种性的稳定和提高
谈夏秋蚕种性保持的技术关键

              吴正忠 郭定国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芙蓉×湘晖”最我所有成的一对夏秋蚕优良新品种,具有孵化、各龄眠起、上簇齐一,蚕体强健、好养、抗逆性较强,稳产高产茧层率高、丝质优良等特点。每盒蚕种产茧量一般25一35公斤,茧层率23%左右,单茧丝长稳定在1000米以上,解舒率75一85%,鲜毛茧出丝率15一17%,净度优良,纤度适中,各项丝质成绩均符合国家审定标准。于1984年通过湖南省审定,1986年又通过国家审定,农牧渔业部(86)农(农)字第20号文件确认可供全国在夏秋 蚕期试养推广的新品种。从1986年开始在湖南普及推广成为夏秋蚕的当家品种。目前,全国已有浙江、广东、广西、四川、陕西、湖北、江西等省试养和繁殖推广,均收到较显著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在湖南省和外省共饲养“芙蓉X湘晖”蚕种440444盒(其中本省饲养232074盒,外省208370盒)。
  自“芙蓉X湘晖”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以来,为了防止品种退化,在良种繁育的过程中,我们继续对芙蓉和湘晖原原母种及原原种的培育和选择,使该两品种的主要性状得到稳定和提高。现芙蓉卵的产附较好,春制种每蛾产卵数为550粒以上,秋制种每蛾产卵数500粒左右,分别比原来增多50粒左右,不良卵率为3一4%,也比原来减少;蚕儿孵化、 眠起、老熟尚齐一,茧形大小匀整,尖头茧和球形茧显著减少,蚕体较强健、茧层率较高,春季在适温偏高的条件下饲育,仍保持虫蛹率在90%以上,全茧量1.60-1.70克,茧层量0.400克以上,茧层率24—25%;夏秋季在自然高温的条件 下饲养,虫蛹率仍在85%以上,而全茧量1.45克以上,比原来重0.015克以上;茧层量0.340克以上,比原来重0.04克以上,茧层率在23%以上。而湘晖 卵的产附也较好,春制种每蛾产卵数在500粒以上,夏秋制种每蛾产卵数450粒以上;均比原来增多50粒,且黑种较稳定,不良卵极少。蚕种孵化齐一,蚕体强健、茧质和丝质优 良,春期在适温偏高的条件下饲育,仍保持虫蛹率在94%以上,全茧量1.60一1.65克,而茧层量为0.37—0.390克,比原来重0.01-0.02克,茧层率23%,比原来净提高1%,夏秋在自然高温条件 下饲育,虫蛹率仍在90%左右。全茧量1.30—1.40克,比原来重0.1克.茧层量0.29克以上,比原来增重0.05克,茧层率为21-22%,比原来净提 高1%。其“芙蓉×湘晖”一代杂交种仍具有体质较强健、好养、稳产高产、茧层率较高、丝质优良等特点,如1986一1988年“芙蓉×湘晖”实验室鉴定的历次养蚕和丝质平均成绩与1981一1984年实验室 鉴定的历次平均成绩较,近三年来“芙蓉X湘晖”的虫蛹生命率在95%以上,与原来相仿,但万头产茧量和万头茧层量及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均比原来有一定的提高。而单茧丝长仍接近1100米,丝的净度仍在95分以上,解舒率高达85%。各主要性状成绩详见表l—2。

  在“芙蓉×湘晖”一代杂交蚕种繁育方面,近三年来,我所养蚕研究室,每年春季饲育“芙蓉和“湘晖”原 蚕100克蚁量,平均克蚁制种量为16—17张。而我省各蚕种场在春季大量繁育“芙蓉X湘晖”蚕种中,一般克蚁制种为12—13张,比原来有所提高。
  从近几年对“芙蓉”、“湘晖”种性的保持和提高的实践中,我们认为夏秋蚕品种特性的维持或提高要正确处理好如下技术关健:
  1.一个新品种育成并在生产上应用后,其原原种和原原母种除生产单位培育外,育种单位还要继续进行培育和不断的选择,以确保品种品系原有特性的稳定和提高。由于我省蚕种数量少, 近三年来该两级蚕种全由育种单位培育,为了提高选择效果,我们在培育的过程中,对品种的重点性状贯彻区间选重于区内选、体质重于茧质、茧期重于其他时期、经济性状重于其他性状的选择原则,作综合性选择。原原种在饲育过程中严格淘汰早、迟 眠,弱小和发育异常及体色、体型不符合品种性状的蚕,淘汰率不低于10%,同时对各龄病死蚕簇中病死蚕、不结茧蚕作详细记载,正确计算虫蛹统一生命率。种茧期区间的淘汰区数,不低于参加调查区数的20%,个体选除率平均不低于总茧数的30%。
  提选原原母种的蛾区,各项品质成绩均在全批平均水平以上。保证茧的匀整度,母种峨区间全茧量开差控制在0.1克,入选蛾区内个体开差控制在入选区平均数上0.15克下0.05克的范围内,原原种蛾区间开差控制在0.2克,哦区内开差控制在入选区平均数上0.2-FO.1充的范围内,对茧层量的选择,母种蛾区在全批 平均数以上,原原种蛾区在全批平均数成绩的95%以上。近几年;我们按照上述的培育和选择方法,每年饲育芙蓉和湘晖原原母种原蚕600蛾,繁育该两品种的原原种10000蛾,提选原原母种800—900蛾,既供应了全省生产用种,又确保了种性的稳定。
  2.采用春季常温偏高和夏秋季自然高温的环境条件交替进行培育。为了保持“芙蓉 ”和“湘晖”的体质强健和茧丝量多及丝质优等优良特性不下降,近几年来每年的春期和 夏及早秋季连续三期蚕都对芙蓉、湘晖进行不断地培育和选择。春期在常温偏高(稚蚕期84-82°F,壮蚕期80—78°F)叶质好的优良环境条件下,着重保持或提高 划茧质和丝质。夏及早秋在自然高温多湿(一般85-88°F,湿度85一90%)较恶劣的条件下着重保持和提高蚕体体质。结果使保留的“芙蓉”和“湘晖”仍保持体质强健、又丝多质优。如“芙蓉”的虫蛹统 一生命率,在春期常温偏高的条件下饲养仍在90%以上,而在夏秋自然高温较恶劣的条件下饲养仍在85%以上。全茧量和茧层量、茧层率及单茧丝长、解舒率等主要经济性状成绩,无论在春期或夏秋期饲养,比原来均略有提高。“湘晖”的虫蛹统一生命率,在春期常温偏高的条件下饲养仍在94%以上,在夏秋 期自然高温条件下饲养维持90%以上。茧丝量和茧丝质,无论在春期或夏秋期饲养,均比原来有所提高。其“芙蓉×湘晖”一代杂交种在近三年实验室历次鉴定的虫蛹率亦仍在95%以上,茧层率23%以上,单茧丝长接近1100米,解舒率85%以上,且纤度适中、净度优良。
  3.加强不同品系的培育和选择,选留优良的新品系。为了提高芙蓉和湘晖的种性,我们对利用纯系分离出来的芙蓉A、美蓉B和湘晖白、湘晖赤等几个品系不断地进行培育和选择及比较,现已选留芙蓉B和湘晖白两个新品系,芙蓉B与原芙 蓉比较,蚕体强健性相仿,而全茧量由原来的1.60克左右,提高到1.70克左右,茧层量由0.4克提高到0.430克,茧层率由24-25%,提高到25—26%, 且茧形大而匀整,茧丝小类很少;湘晖白与湘晖赤比较,其虫蛹率提向 1—2%,茧层率为23%左右,净高1%,且茧形匀整,薄头和穿头茧极少。而配制成“芙蓉B×湘晖白”一代杂交种与原“芙蓉×湘晖”比较,其主蛹生命率相仿,但 万头产茧量和万头茧层量均略高,茧层率的绝对值高1%,丝的净度一般提高1分。
  4.采元多元杂交种来增强原蚕体质和提高蚕种繁育系数。当前随着蚕品种的不断选育和提高,养蚕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蚕品种丝量越来越多。相应地带来了原蚕饲养较困难, 产卵量少,蚕种繁育系数低等问题。为了增强芙蓉和湘晖的原蚕体质和提高蚕种繁育系数,近年来我们利用广西蚕业指导所育成的夏秋蚕新品种“5091”与我所育成的“湘晖”进行杂交配制成“湘晖×5091”互交原种,大大增强了原蚕种的体质和提高了好养程度,增加了产卵量,提高蚕种繁 育系数三分之一以上。其“湘晖×5091”与“芙蓉B”配制成的(湘晖·5091)ד芙蓉B”三元杂交种,经近两年二期的实验鉴定,其虫蛹生命率和茧丝量及丝质等 主要经济性状与“芙蓉X湘晖”相仿。

             (选自全国家 蚕现行品种暨遗传育种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