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制改革 加速科研所转轨


                             广西蚕业指导所  沈昌平

     我所位于南宁市西郊十公里,占地900亩,有房屋面积35000多平方米,现有在职职工202人,其中科技人员6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8人,中级32人。
     我所是广西农业厅直属科研、生产、推广三为一体的事业单位,每年拨给事业费30万元左右(不含基建、科研费),差额部份从创收和科研开发收入中解决。科技体制改革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研要面向经济、走向社会
     蚕业科学研究要为提高蚕业生产劳动率,不断提供新的实用技术和品种。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作为直接受益者的农户,往往由于是独力地拥有生产资料而享受全部分配,新技术、新品种的问世,为缓丝、织绸、出口行业获得更高利润提供了基础条件,而这批财富的创造者之— ——蚕业科学研究单位却无从得到报偿。如1978年科学大会以来,我所共取得25项获奖成果。以育成的夏秋蚕新品种“7532”为例,在江苏、浙江、四川、广东、湖南、湖北等主要蚕茧产区被广泛应用,1980~1989年推广1200多万张。纯增社会效益三亿多元。同时,以‘7532”作杂交材料,育成了数对新品种,但我所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面仅这种状况,科学研究必须改革,探求新路,以求自立自强。
        一是科研课题要密切结合生产。广西现行推广品种单一,全年清一色“桂夏二号”,在春秋较好的季节,没有当家的春用品种,有的县已经从江、浙引种,由于南方气温多变、而未获成功。针对生产中的这一实际问题,从1981年起,开展了“广西春秋兼用8品种的选育”工作,经过五年的努力,选育成三新×5091春秋兼用新品种,1989年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审定。
     二是新品种进入中试阶段,改革了过去只要数据,不计报酬的做法,经与有关部门商量,中试品种的蚕茧由当地农业部门或供销社收烘,集中批量交条件较好的丝厂进行丝质检验。我所除了搜集数据科,还派专人到点进行新品种的饲养技术辅导。并且,收取一定的科研补偿费。1988年我所在昭平县中试新品种三新X5091近1万张,从收烘部门,丝厂获得的利润中,按每50kg干茧付给我们65元科研讨偿费,全年取得收入近10万元,1989年仍结推广品种一定的扶持,从而使这一部分课题开始走向社会,参加社会效益的再分配。又如。桑树品种选育课题组,结合杂交桑组合选配试验,把已通过鉴定的组合在我所内建立制种桑园,1988年收杂交桑籽250kg,收入5万元; 1989年收籽350kg,收入7万多元。由此,增强了科研的活力。
     由于立题明确,研究过程中,实行鉴定与中试结合。所内与所外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兴办经济实体、联合开发木薯蚕
     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研究所应以科技开发为起步,应把科技开发视为科研的继续,纳入科研计划范围,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可申请推广成果奖。广西木薯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开发这一资源,集中了所里的科技力量,大力推广应用蓖麻蚕的科技成果,联合41个县,综合承包开发木薯蚕。本所为此成立了技术开发服务部。从饲料种植,蚕儿饲养,技术辅导,蚕种繁殖,产品收购实行系列化服务。同时,承担周转资金筹集,缴纳税金。县、乡负责宣传,发动群众,蚕种发放,推广科学养蚕技术和回收产品,做到各负其责,按完成情况付给不同的报酬。开发收入获得的利施,返回一部分给蚕种场,用于兴建生产用房,扩大再生产。1987年收购茧皮23吨,获利10多万元;1988年收购50吨。1989年收购70吨,获利又有所增加。
     三、以蚕为主、多种经营、促进主业发展
     蚕业所必须以蚕业科研为主。同时,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开展多种经营,两者是辩证的统一。
     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养殖业,使土地充分利用。我所兴办两个猪场,养猪近700头,为科研、生产桑园提供优质有机肥、还改善了职工的生活,活跃了附近肉类市场;利用100亩鱼塘大力养鸭、鸭粪为鱼类提供了优质饵料,由于立体饲养,取得了鱼、鸭双收益。
     以一个研究所内部而言,人各有所长,开展多种经营可以发挥各类人员的特长,各得其所,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了加强多种经营管理,我所成立了付业场,配备了专职的畜医师,认真做好防病治病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多种经营的经济效益。
     我们在科技体制改革的尝试中,分别不同情况,不同层次贯彻以经济承包,目标管理这个中心环节,努力克服职工中存在的人锅饭,平均主义思想,按劳分配,拉开档次,同时,注意避免职工奖励分配中不尽合理过分悬殊的弊端,使多数职工情绪安定,在各自岗位上尽心尽责。
     在改革过程中,问题之一难免遇到创收与科研的矛盾,处理不当,容易走极端;问题之二少数职工存在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无时不阻碍着改革的进程。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所长与少数后进职工的关系日趋紧张,潜伏着的各种不安定因素随时都可能激发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有求于各级领导支持,广大群众谅解,齐心协力把改革推向前进。                      1989年12月
                      (本文作者系广西蚕业指导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