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吴桐银
我所研究利用桑枝木屑袋栽黑木耳已两年了,用桑枝木屑为主料,配用棉籽壳、稻草粉、蚕粪及冬桑叶等,1kg桑枝木屑可生产1至1.5kg斤鲜木耳或1.5至2kg的鲜平菇、紫木耳,或0.6至1kg鲜金针菇、香菇。每亩桑园可增值400——500元,有显著经济效益。现将桑枝木屑袋栽黑木耳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一、原料加工与配比
1.原料的加工:选用新鲜不霉变、晒干的一年生夏伐或春伐桑枝条,用切断机将枝条切成段,长3——4厘米。然后用饲料粉碎机加工成木屑,粉碎机筛片的筛孔要求在110- 120目为宜。用新鲜的蚕粪,除沙后用筛把桑叶渣筛掉及时晒干,不能发霉变质。选用的冬桑叶,在落叶后,收集起来,摊在干净的场地晒干,剔除泥土等杂物后即可搓碎装筐或袋贮藏备用。棉籽壳需用不霉变有香味的为好。稻草要选用腊黄干燥不霉、而有特殊香味的早稻草。用饲料粉碎机加工成稻草粉。
2.原料的配比
黑木耳对栽培料的碳氮比的要求是:木屑一般加20%麦麸或米糠,用稻草、油菜杆等栽培加5——10%的麦麸或米糠,我们实验与生产证明:采用如下混合料栽培最好。
①桑木屑78%,蚕粪20%。
②桑木屑60%,棉籽壳38%。
③桑木屑70%,稻草粉18%,米糠或麦麸10%
④桑木屑70%,蚕粪10%,冬桑叶18%。
以上配方都要加入l%的石膏粉和1%的过磷酸钙。每100kg原料加水约65一70kg。采用第一和第四配方时,在拌和前将蚕粪用水浸泡成糊状(如已加工成粉状可直接拌和),
并把石膏放进水中溶解,再把桑木屑、冬桑叶粉、过磷酸钙、蚕粪和清水一起充分拌和,用手抓一把栽培料捏,紧时指缝间略带有水珠渗出为宜。
二、装袋灭菌
要求做到当天拌料,当天装袋,当天灭菌,以达到最好的灭菌效果。
1.装袋 培养料拌好后,就应马上装袋。目前袋料一般采用常压灭菌消毒,可采用聚乙烯塑料袋,规格15一17×33-35厘米,厚度为沪0.05一0.06厘米,0.5kg塑料袋可装100-110袋。装袋时要一边装一边适当紧压,不能一段松一段紧,每袋装料0.30-0.35kg,装满袋子的2/3处即可。料袋装好后,要无折皱,手捏料袋稍有弹性感,然后套上塑料颈圈,塞紧棉塞,再用牛皮纸或旧书纸包好棉塞即可进灶灭菌。
2.灭菌
袋料栽培黑木耳对栽培料灭菌,比栽培其他食用菌要求更严格,因为黑木耳菌丝抗性差,易被各种杂菌感染,特别是木霉感染。栽培袋用常压灶灭菌时,灶中温度上高下低,温度表要插在灶膛下部1/3处,当灶温达到100℃后才开始计算灭菌时间,继续烧旺火,使灶温保持l00℃,经8到10小时,灭菌才能彻底。
三、出灶接种
1.出灶
袋料灭菌出灶时,要防止杂菌污染,所用工具和接种室,必须先用漂白粉或
福尔马林液消毒,装运料袋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塑料袋和碰掉棉塞,等料袋冷却到
30℃左右就可接种。
2.接种
料袋出灶排放在接种室后,用甲酸和高锰酸钾熏蒸30-60分钟,或用3%的来苏尔喷雾消毒,也可用5%新法尔灭喷雾消毒然后按无毒操作进行接种,严防杂菌感染。接种要求技术熟练,速度快,无菌操作。大生产在接种室接种方便。如每次接种1000袋,接种室面积要10至15平方米,高2至2.5米。接种时将酒精灯放在凳子上,人坐在矮凳移动接种,两人配合每小时可接种120—150袋,接种后,移放到培养室发菌。
四、菌丝体的培养和保护
培养室事先搞好消毒,要求干净通风。袋料进室以井字形一行行叠起来,叠6至8层为
宜,每行之间留有通道,便于检查走动,进室6天后进行检查,发现杂菌感染的要及时消毒
或局部消毒。保护室一般6天左右检查一次料袋有无损坏、感染,但不要经常翻动。保护期
间室内温度保持在用20一25℃,相对湿度应在60-70%,每天通风1—2次,每次30—50分钟。经一个月左右袋料菌丝呈白色布满全袋。
五、挂袋出耳管理
1。佳袋
黑末耳栽培袋长满菌丝后,要取下棉塞和颈圈,用绳扎紧袋口消毒,然后用
刮胡须刀片成梅花型开“V”字形口,刀口长1一1.5厘米,17×33厘米的塑料袋,纵向分
7行,每行开3个口。也可开成4-5条长口,条长12——15厘米,隔4——5厘米开一条。无论开口或开条,都要少划断菌丝,剪去袋的两个角,防止积水,以利挂袋出耳。挂袋出耳的场地选择,如挂室外,要求既通风又荫蔽,既要光线充足又要求一定的遮荫,达到七分阳三分水程度为好,一般可选择有树枝遮荫(桑园、阴杉林)和接近水源处,或搭简易荫棚,高2米,四周及上部用茅草遮荫和挡风,不要用稻草遮荫,因其容易长霉。室内挂袋要选择阴凉通风的房间搭架挂袋,搞厅室内消毒和周围卫生。挂袋不能太密,袋间要有15厘米以上空隙,以利通风透光出耳。
2.出耳管理
(1)小水催耳芽大水促耳长。开口挂袋后每天用喷雾器喷水2-3次,地面泼洒清
洁水,经5—10天,开口处逐渐出现黑色耳芽,待所有开口处长出耳芽时,每天喷水增加
到4一5次,在自然温度下,保持相对温度90%左右。木耳长到1.52厘米大的菊花形时
改用洒水壶洒水,木耳接近成熟时要减少喷水。每采收一次木耳后,停止喷水2至3天,
进行清理,让其创伤愈合,菌丝恢复后再喷水健耳芽。在低温(20℃以下)情况下木耳不怕雨(水)淋;气温高时(25℃以上)则要停水干燥,防止水毒大发出,在20—25℃时,应保持干干湿湿,出耳时不能在太阳下暴晒,如阳光透过遮荫物,成花花斑斑照射,可使木耳色泽变深,促使木耳生长健壮。
(2)防止杂菌感染。扎紧袋口后,即用3%的来苏尔熔液洗抹袋表面消毒,也可放在
0.2%的高锰酸钾稀熔液中浸泡一下消毒,再进行开口。出耳期间,如有杂菌零星感染的,可用来苏尔擦洗,感染严重的栽培袋要及时清除出去埋掉。栽培室在收完一次耳后,须喷雾3%新洁尔灭或2%来苏尔消毒灭菌,也可用1/600敌敌畏反1/600乐果混合喷雾,以防菰蚊,蝇等害虫。
六、采收和加工
挂袋后,在气温15—20℃,相对温度90-95%时,经25一30天就可采耳,成熟的黑木
耳,腹面产生白色孢子粉,边缘向内卷,耳根由粗变细,耳柄收缩,耳片舒展,变软,耳色转浅。采时连菌柄一起摘下,注意不留耳根,以免耳根腐烂造成污染,影响下次出耳。采完后,适当通风,停止喷水2——3天,进行消毒清理,使菌丝恢复,然后再喷雾催耳芽。
采下的耳片,马上放在竹席上摊成一薄层,趁烈日一次晒干。如遇阴雨天,可用烘干
法烤干,温度在40—50℃左右,注意不要多次翻动,以免耳片卷折或破碎,而影响质量,也可将鲜耳直接上市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