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淑远
郭瑞鹏 罗桂荣
(汉 寿 县 农 业
局) (汉寿县农技推广中心)
低产低洼湖田开挖成桑基鱼塘后,如何提高桑、茧、鱼产量,降低成本,1989年我们在汉寿县围堤乡采用综合配套技术,使“桑基鱼塘”取得了亩平产值达1885.68元。现将桑基鱼塘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以及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分述如下。
一、效益
桑基渔塘利用种、养间的物质转换循环关系,桑叶养蚕,蚕沙培水,鱼粪泥培桑,能量从桑叶接受太阳辐射能开始,经过蚕、茧、微生物、鱼。鱼粪至桑的流动过程中,每经过一个环节,就增加一定产品的输出,提高效益。
1.经济效益。在桑基鱼塘各个能量流动环节中,各环节产生的经济效益的有机综合就是整个生态系统工程一桑基渔塘的经济效益。其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每一收益都按总面积平均,其和即为亩收益。其二是所有总收入之和除以总面积,即为亩收益。现按第一种方法分析如下,
桑基经济效益,是从桑基所产桑叶,要通过转化为茧才最终表现为效益,所产桑技作燃料利用。实施综合配套技术的桑基渔塘240亩,共产鲜茧3193kg,蚕茧产值380563.2元,按综合效益计算,亩平产茧133.5kg,亩平产值1585.68元。
桑基成本,包括桑园用肥成本及管理、采叶、代条整枝用工成本,按综合效益计算亩平成本71.25元;养蚕成本,包括蚕种、药械、簇具、蚕具折旧、养蚕请零工、采蚕售茧用工,盒种成人46元,按综合效益计算亩平成本197.03元。
鱼塘经济效益.桑基鱼塘水面共产鲜鱼24吨,按当时市价产值7.2万元,按综合效益计算亩平300元,按水面亩平1200元。
水面成本,包括鱼种费、抽水费、运送蚕沙用工等共计成本244.79元(按综合效益计算亩平成本63.32元),与草基鱼塘比(不用商品饵料)每亩少投工36个,减少成本支出 118元,降低成本32.5%。
总的讲;桑基鱼塘亩平产值1885.68元,亩平成本331.6元,亩平纯收入1554.08元。比非系统的桑园和鱼池产值分别增加76.85%和80.5%,比开挖前的低产湖田亩平收入增加4倍多。
投入产出比,桑基投入产出比为(268.28:1585.68)1:5.9,水面投入产出比为(244.79:1200)1:4.9,比桑和水面不成为“系统”时的投入产出比分别提高24.2%和96%,桑基鱼塘综合投入产出比为1:5.7。
2.生态效益。
(l)调蓄雨水,低产低洼湖田开挖成桑基渔塘后,每亩可增加蓄水量1400多立方米,
可减轻洪涝的危害和降低能耗。
(2)调节温湿度,据测定,桑基鱼塘的水温在炎夏要比一般鱼塘低0.5—1℃,而且温度变化不激烈,对鱼类生长有利。而桑基上的桑树由于水面调温送风,又促进了桑树的生长。它们之间温光的调节与互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3)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桑基鱼塘比草基鱼塘塘底污泥有效N、P、K含量分别要高出80%、95%、25%,是肥桑的优质肥料。
(4)提高光能利用率,桑基鱼塘每亩有效产出物的光能利用率为1.38%,比方块地桑
园光能利用率0.859%,提高60.7%。
3.社会效益。
桑基鱼塘高产高效益综合配套技术的示范成功为滨湖区低产低洼湖田的改造与开发,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每年可为社会提供原料茧30吨和大量商品鲜鱼,如经深度加工可进一步增加社会财富。
二、桑基鱼塘它产高效益综合配套关键性技术
系统内各环节所采取的技术既要高产易行,又必须综合配套。因此,我们从栽桑、培桑人手,以提高桑叶产整为前提,提高茧、鱼产量。
1.栽桑、培桑技术。
(1)选获优良桑品种,合理施肥。桑基选7920或湖桑197,栽植密度为1000—1500
株/亩,桑园冬季肥培塘泥,间种绿肥,增加上镶有机质含量。春、夏、秋三季除草施肥结合进行,春肥要深埋早施(在桑树发芽前一周)夏、秋季看叶沟施。围塘乡的“桑基鱼塘”实施区,三季亩施尿素50kg,并适当补施磷、钾肥。
(2)合理采留叶,保证光合面积。夏季采用留叶夏伐技术,促进夏伐后迅速发芽;秋
季采叶后,桑园至少应留足叶面积系数为1.4左右的桑叶,以减少光合有效辐射的漏射,充分利用光能。
(3)合理修剪,保持桑技全方位伸展,充分利用边际效应。
(4)调整养蚕布局,春蚕适当推迟5—6天养,以提高春叶产量。不养早秋蚕,6—7月光能辐射量最大,充分利用,达到养树增叶。
(5)长条形的桑基,通风透光性好,能保证桑树光合作用,CO2的需要量和提供较
适当的生产环境。
据调查桑基亩桑总条长达15000——19000m。年产叶量比方块地增700kg,增产22%。
2.养蚕技术。
(1)选用优良蚕品种,提高产茧量。春用东肥×华合,秋用芙蓉×湘辉,并大量推广小蚕共育,大蚕室外棚架育条桑育。催老自动上簇技术,使小蚕发育齐一,结茧率提高,成本低降。采用大蚕室外育张种成本比室内有减少34.91元,减少76.9%,小蚕共育比不共育节约成本12%。
(2)严格消毒防病,减少病死蚕,降低桑叶无用消耗率。大蚕期减少死蚕,是减少无用消耗的关健,因此,必须抓好养蚕前,小蚕期和眠起处理三个环节的消毒,养蚕人员消毒后操作,可减少互相感染机会。使蚕儿健壮生长,增加桑叶转化率,并防鼠、鸟、蚁等的危害。
(3)采用淘汰法养蚕,在1至4龄期,蚕儿食桑量不大,这期间有目的有步骤的淘汰
病蚕、弱蚕、生长迟缓、埋头蚕、伏桑夷蚕,只留下生长健壮的中上层蚕,不单纯计张种产茧量,而着重抓好提高亩桑产茧量和桑叶利用率。
3.养鱼。
粗、细鳞鱼苗混合放养,并确定合理的投放量,一般每亩放养600—700尾。每亩施用
蚕沙、残桑1100kg培肥地水,不用商品饵料。在春季适当投放少量碳铵培水,弥补前期蚕沙不足。在高温季节投放蚕沙一次不宜过多,以免鱼“翻塘”。
三、提高光能综合利用的途径
1.创造合理的桑树结构和挖掘塘泥墙桑是增加光能利用率的措施之一;合理的桑树结构能充分发挥群体和个体的增产功能,塘泥中,含有上年光能转化的部分能量——有机质
丰富的矿物质,能促进桑树提早发芽3天左右,加之春蚕推迟5-6天采叶,共可推迟8一9天夏伐,在其它培管条件一致的前提下,8—9天的生长量能增产桑叶420—480kg/亩。
2.精心饲养蚕是充分利用生物能——桑叶的重要措施,精心饲蚕使蚕能按预期目的生
长,可减少桑叶浪费,使生物能(桑叶)能顺利转化为鲜茧。
3.用蚕粪、残桑培肥池水是多层次利用光能,保证整体效益的措施;蚕粪、残桑是经
过蚕消耗了的生物能的剩余部分,也是太阳光能的再利用。蚕粪、残桑塔肥地水能增加鱼塘浮游生物量。6月中旬,每亩投放250kg蚕粪20天后的桑基鱼塘检测,藻类总数达到472. 5万/升。比草基鱼塘每亩投放青草600kg/亩,碳铵30kg/亩的鱼塘藻类总数多126.62%。
四、蚕桑鱼塘高产高效益综合技术的实施措施
1.调整生产规模。
围堤乡桑基鱼塘的水面分散在7—8个农户经营,每户都没有形成一定规模,造成管理
上顾此失彼较多,也不利于桑基鱼塘整体综合技术的实施和经济效益的发挥。今年对其经营方式进行了调整,以一户牵头承包经营,这样在生产上形成了较大规模,局部形成了“拳头”;在管理上就形成了统一性,有利于加强精细管理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及生产者的操作技能,使桑基鱼塘的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2.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
今年来,为桑基鱼塘综合配套技术在围堤乡推广和普及,在抓各个生产关健技术时,先后组织现场练兵12次,帮助建立室外棚架育棚架17个,并现场技术示范多次。印发技术资料上百份,同时,利用小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桑基鱼塘综合技术措施,使这一技术在围堤多得到普及。
3.把握技术关键,促进平衡增产。
养蚕牵涉多个农户,养鱼涉及多个渔池,只要有一户或一户的一季蚕或一个渔池减产,都将影响整个桑基鱼塘的效益,使之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为使所有桑基鱼塘桑、蚕、茧、鱼平衡增产,在年初对每一环节都制定了具体技术操作规程,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纠正编差,促进桑、蚕、鱼平衡生长,达到季季增产。
4.统一供种,集中催青。
养蚕技术性强,各蚕季品种选择性也较强,为了确保养蚕高产丰收,我们对桑基鱼塘
所需蚕种实行统一供种,集中催青,保证了蚕儿发育齐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