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礼惠
(澧县农业局)
澧县官垸蚕桑总场党支部书记李二英,积极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带动群众发展蚕桑生产。成为我县推广蚕桑新技术、新成果的典范。她家自1986年以来,年年产茧一吨以上,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当选常德市人大代表。1988年还荣获“吨茧开发”丰收计划项目奖。
李二英一家8口人,3个劳动力,承包耕地面积6.2亩,其中成龄桑园5.8亩。1987年到1989年三年间,她共养蚕种96.5盒,产鲜茧3807.4公斤,创产值39762元。年平产茧12691.3公斤,创产值13254元;盒平产茧39.45公斤,产值412.04元。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今年,她又与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密切配合,带领蚕场23个养蚕条件较好的农户,大胆地进行了农村条件下的原蚕饲育,取得成功。春季制种18633盒,创产值14万余元。她一家至7月中旬止,养蚕制种收入已达13914.5元,其中春季养原蚕48克蚁,制种960盒,产值10752元,售茧皮77.3公斤,收入1700元,养夏蚕5盒,收入1462.5元。
李二英坚定走蚕桑致富之路,是从1981年开始下定决心的。她家住在官垸蚕场四分场的外洲上。由于沙洲种棉常常遭受洪水浸害,产量低而不稳,常常失收。每年人均收入只有几十元。于是她同全家商定,积极响应蚕场支部的号召,调整自家产业结构,在承包地上植桑养蚕。1982年春,她率先植桑5.5亩。1983年,无情的洪水冲洗了这片外洲,还未成龄的桑树毁于一旦。但是,她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气馁。一方面积极协助村支部做好蚕场群众思想工作,鼓励蚕农重建家园,恢复蚕桑生产。另一方面,自己带头重新植桑5.8亩。及时剪定树型,施肥治虫,坚持科学管桑。获得了当年栽桑,当年养蚕6盒,产茧140公斤的好成绩。
李二英栽桑养蚕效益显著,接她自己的话说:主要就是“要勤、要细、要严格”。所谓“要勤”就是要勤做,遇事不拖延,不误农时,及时操作,“要细”就是培桑养蚕操作要仔细,采叶不伤桑树、养蚕不伤蚕体;“要严格”就是严格消毒防病,做到养蚕前全面消,蚕期主动消,回山及时消,尽力控制和减少蚕病损失。其主要做法是:
1.加强桑园管理。坚持合理施肥,每年好春肥、夏肥、秋肥、冬肥四次。亩施碳胺200公斤,尿素70公斤,蚕沙腐熟后全部还田,并适当配施磷钾肥,使桑园土壤保持良好的肥力。并对桑树及时修剪,合理用叶。坚持做到对夏代桑园及时疏芽,秋季采叶摘叶留柄,冬季桑园适时修剪闲枝和树梢,平衡养树和用叶的关系。保证亩桑产叶3000公斤左右,亩桑养蚕4.5盒以上。
2.科学养蚕。目前,李二英一家已修建了一幢专用蚕室和一幢小蚕共育室。大胆地引进和应用养蚕新技术。参加新蚕品种的比试,积极运用“全年四期养蚕丰产综合技术”,实行大蚕蚕台有,小蚕薄膜覆盖育和小蚕联户共育等。在饲养过程中,坚持勤给桑,不给露水叶、水浸叶、脏乱叶,用良桑饱食,确保蚕儿强壮高产。
3.严格消毒,防止蚕病发生。在收蚁前一周,将蚕箔、蚕架、委链等放到流水中冲洗,然后曝晒,再用漂白粉液清洗蚕室,浸泡蚕具,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在收蚁前三天,用毒消散对蚕室、蚕具进行熏蒸消毒,消灭病原。在蚕期,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每一龄期用防病1号或防僵粉等蚕药对蚕体进行定期消毒。采茧结束后,及时处理蚕沙,清理蚕室,清洁蚕簇。并用漂白粉液进行回山消毒,防止病原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