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汉寿县供销合作社
栽桑养蚕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创汇农业。为了降低养蚕生产成本。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我县从1986年起进行“大蚕室外棚架育技术”的小规模试验和示范推广,1990年列入湖南省星火计划项目,下达我县开发。现将开发情况报告如下:
一、技术开发的普及规模
由于“大蚕室外棚架育技术”使大蚕饲养简易化和省力化,蚕农容易接受,在全县境内已普遍推广。1990年全县养蚕3641盒,大蚕室外育3426盒,普及率达93%,盒种产茧
28.98公斤,总产茧104675公斤。盒种产茧量较1989年增加3.98公斤,增产15.92%。1991年春季养蚕1218盒,大蚕室外育占1194盒,普及率97.2%,盒种产茧35.02S公斤。一年来,课题组成员先后分片举办培训5次,受训蚕农317人次。帮助蚕农建室外棚架164个,室外蚕座面积达2.4万多平方米。在四季蚕(春蚕、夏蚕、中秋蚕、晚秋蚕)全部实行大蚕室外育的围堤湖乡蚕桑场桑园示范点上,先后接待本县及外地来考察参观学习的蚕农及蚕业技术人员612人次。常德市农业局今年春蚕期间,组织市蚕桑生产县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围堤湖乡蚕桑场示范桑园召开了现场经验交流会。为这一技术的扩散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预计今年全县推广应用该项技术养蚕种可达4218盒,年产茧140750公斤。
二、室外大蚕棚架的立地条件与棚架构造
室外大蚕棚架的立地条件,以东西向的林间为最佳,便于南北通风透气,蚕台上的蚕粪容易干燥,且阳光直射面积小,避光好。立木树种以落叶灌木为好,利于是光和冬季自然冷冻灭菌。欧美杨林易导致蚕病特别是中肠型脓病爆发,林间不宜置室外棚架,宜在水杉、泡桐等遮荫树林中搭室外棚架。
通过两年来的不断探索和研讨,现设计定型的室外棚架有两大类:一类是固定棚架;一类是活动棚架。两种比较,以固定棚架置屋前屋后林间为宜。为了防止蚕儿感病,固定棚架可采用柱式亮脚法,不要用砌窗格篱笆。柱式亮脚棚架结构,既改善了蚕儿的生活环境,也调节了人的居住生态环境。
三、大蚕室外育技术的相关措施
创造适宜大蚕室外育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是此项技术开发的关键。在技术传导上,注重改善生态和气象(温、光、气、水)条件,并把抗、防病作为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1.合理调整全年养蚕布局。根据汉寿地处洞庭湖区,春季低温阴雨、夏秋高温干燥的气候特点,课题组成员认真查阅气象资料,从调查研究入手,与全县有关技术人员反复研讨后,拟定了洞庭湖区大蚕室外棚架养蚕实行“两推迟”、“两提前”的养蚕方案。即春蚕和夏蚕较传统养蚕布局推迟7—10天收蚁,中秋和晚秋蚕提前5—7天收蚁,不养早秋蚕,使四季蚕的大蚕期,都处在较适宜其生理需要的室外棚架中。
2.改桑园两次(春、秋)施肥为四次(春、夏、秋前、秋后)施肥,最后一次施肥在“立秋”后一周即8月15日前施完、以营养丰富的桑叶来保证夏秋蚕在高温季节能正常生长发育。
3.室内养好小蚕以小蚕健壮、整齐保室外大蚕发育整齐,登簇齐一。
4.加强病害防治。多年实践证明,大蚕室外棚架育,蚕病发生比室内少,但仍不可忽视细菌性和病毒性蚕病的发生,并注意防止蚕蛆蝇和蚂蚁等敌害。在室外场地严格消毒的基础上,春蚕从4龄起添食氯霉素,夏、秋蚕从小蚕起就添食氯霉素。并从4龄起添食灭蚕蝇。用氯丹防蚂蚁只能用在棚架底层下面,即大蚕出屋前三天,将氯丹撒在土层蚕床台上,盖上后放蚕。蜕皮激素掌握在见熟5%左右时添食,以达到成熟齐一、吐丝营茧速度快的效果。采茧后,室外棚架蚕座材料全部拆除消毒,彻底消灭病菌传染源。
四、开发项目的实施结果分析
大面积开发应用大蚕室外棚架育技术各项经济指标,均已接近1986-1987年的小试研究成果指数。其中,上簇率94.6%(小试98.8%),结茧率89%(小试92%),上车茧率88%(小试95%),解舒率85%(小试88.6%),蚕发病率控制在8%以内(小试8%以内)。并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投资少,节约成本。大蚕室外棚架育与室内育相比,可以大幅度降低蚕室、蚕具成本。一般室内有大蚕期每盒种的蚕需蚕室建筑面积5平方米,造价600元;室外棚架有只需棚架4平方米,造价50元。大蚕室内蚕簸育,每盒种的蚕需蚕簸25个、125元;室外棚架有的蚕台就地取材。只需10元左右。
(二)省工、省时、提高工效。大蚕室外棚架育率均每盒种的蚕需工1.4个,而室内蚕簸育每盒种的蚕需工14.6个。由于大蚕室外棚架育春蚕期采用条桑育,桑树可提早伐条,避免因春蚕推迟收蚁而影响桑树及时夏伐,既促进了春叶增产,又不因夏伐推迟影响秋叶产量,因而提高了全年亩桑产叶和产茧量。
(三)减轻了劳动强度。室内育除沙和捉老上簇,劳动强度大而劳力集中。改为室外棚
架条桑育后,不需除沙,且进行自然上簇,既节省了除沙和捉老上簇劳力;又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四)室外棚架育比室内蚕簸生态环境条件好,蚕病少,蚕体生长发育健壮,蚕作安全,稳产高产,且蚕茧质量较好(见表)。

五、几个问题的讨论
(一)大蚕室外棚架育大大降低了养蚕生产成本,该项技术的开发应用,为蚕桑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多、快、好、省的新途径,拓开了创汇农业野外作业的自然生态工程。尤其是洞庭湖地区,人平土地面积较多,劳力负担重;竹、木等建筑材料紧缺,蚕室蚕具价格较高,开发应用大蚕室外棚架育技术将有力促进蚕桑生产新发展。
(二)大蚕室外棚架育,是间接住利用林间空间,具有自然暴气、太阳光辐射和冬冻消毒灭菌的特点,因而减轻了蚕病病源的寄生和繁殖。同时改善了夏秋高温的气象环境条件,促进了大小蚕分开饲养,为蚕作安全、稳产高产和提高茧质创造了条件。
(三)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室外蚕棚覆盖物的色彩对大蚕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可否棚盖物改用绿色玻璃或蓝色塑料制品;2.在大蚕室外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秋蚕大小蚕全龄室外育或从3龄起室外育。
1991年9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