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长锐 段幼聪
张立煌 王再英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湘乡市农业局)(湘潭市农业局)
天蚕是我国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其茧丝具有独特的光泽,质地轻柔,结实耐用且无折痕。不需染色而能保持天然的黄绿色,是其他纤维无法媲美和取代的,被人们誉为丝中之王,是国际市场十分珍贵和紧俏的纤维“钻石”。每公斤丝价3000多元,比桑蚕丝价高50多倍。
天蚕(Antherae Yamaamai)是一种野生的绢丝昆虫。它在分类学上属鳞翅目,天蚕蛾科。天蚕是我国东北与日本分布较广的野生昆虫。日本天蚕(Antheraea
yamamai)一代性,幼虫青绿色,茧有柄,卵越冬。我国东北天茧(Antheraea Yamamai Ussurinsis)其一化性。幼虫绿色,茧淡绿色至黄绿色,茧的两端包闭,没有茧柄,向为野生态。
据考证,日本人工放养天蚕最早。 1781年日本长野县居民村山麓,开始把自然生息于栎林中的野生天蚕茧收集起来取丝,继之留种繁殖和放养,1897年扩大放养面较大,但在全国并未形成一项新的产业。1990年10月至11月,我省蚕业科技赴日考察团,通过考察获悉,80年代以来,由于天蚕丝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紧俏,日本政府开始引起重视,提倡利用山区栎林资源,开发天蚕生产,每年对16个重点县拨巨额专款,支持天蚕的研究和开发,使天蚕的饲养、防病、制种、缫丝技术日趋进步。并居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研究天蚕已有50多年历史,但以前主要是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几个省对天蚕进行研究和利用,进入90年代以来,长江以南地区的浙江、云南、贵州等省也开始开展天蚕的研究与试养工作。
我省栎林资源丰富,据林业部调查,似湘中、湘东就有栎林面积130多万亩,以白栎、小叶栎、麻栎为主,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有利于开发天蚕生产。为了确保试养成功,我们事先邀请沈阳农业大学天蚕专家崔之怀副教授来湘考察和研讨,共同选定湘乡市莲花乡莲长村为首次试养基点。然后从沈阳引进天蚕种,以小叶栎,大叶栎为主要饲料饲养,成功地完成了预期设计任务。观察到了全过程,现将饲养、制种情况,简报如下:
一、试养概况
3月25日,从沈阳农业大学引进天蚕卵4000粒,放长沙蚕种冷库用2.5℃温度冷藏,
4月10日,第一批出库3000粒蚕种, 12日进行卵面消毒,13-17日孵化,共收蚁2436,孵化率为81.2%,5月17日开始结茧,结茧率为65%(实际结茧数大于此数,因参观人员多,丢失的蚕、茧较多)。4月
20日,第二批蚕种1000粒出库,24-27日孵化,收蚁790条,孵化率79%,6月 4日开始结茧,共收茧241粒,结茧率30.5%。每粒雌茧全茧量3.5克,雄茧全茧量3克左右,雌雄茧层量平均0.28克,茧层率平均8%-9%。
在试制天蚕种上,选始上簇茧200颗,发蛾193头,发娥率96.5%,在温度22℃-23℃时,单蛾产卵量120粒,25℃-26.6℃时,单蛾产卵量79粒,产卵时间长而少,平均单蛾产卵量为99.5粒。
二、主要技术处理
(一)收蚁
天蚕卵以蚁蚕形态越冬,无明显的催青期,一般出库后3—4天便开始孵化,因此,出库后要抓紧时间进行卵面消毒。消毒方法:用3%甲醛溶液在25℃液温中,浸30分钟,尔后用清水脱药3-4次。卵凉干后,平摊在盒内。用24℃温度保护1-2天便开始孵化。由于天蚕的蚁蚕喜欢爬动,略不注意,蚁蚕容易爬失,在收蚁前,必须把卵包好;蚁蚕的抓着力强,收蚁时,不能象家蚕那样用蛾毛扫,否则会造成机械创伤,增多死蚕,必须用适熟枯叶一条一条的引收,尔后放入瓶内,盖上瓶盖,进行单头育或五头育。收蚁后,曾出现蚕不吃叶的情况,经用青布包着瓶子,进行暗育后,蚁蚕即吃叶。
(二)饲养
小蚕期采用瓶育法,分单头育、双头育、五头育,每天换叶、除沙一次。大蚕期采用三种方法饲养,一是采用罐头瓶饲育法,每瓶内放蚕l—2头,每天换叶一次,倒出蚕粪,换叶后,瓶口要盖紧,防止蚕儿跑掉;二是采用薄膜式条叶饲育法,2-3天换叶一次,如箱内干燥,条叶有点凋萎,可在叶上喷清水;三是采用塑料袋套技水插饲育法,标技剪回后,先把栎枝基都理齐,用绳捆紧,再把蚕放在叶子上,尔后套上塑料袋,袋套好后,把袋口捆紧,最后插入装有水的瓶内,2—3天换叶一次,但每天需检查一次,倒出蚕粪,确保袋内卫生。上述三种方法,以水插饲育法较为理想。天蚕饲育温度,小蚕期,一龄积温136.1℃,二龄
86.5℃,三龄98.6℃;大蚕期,四龄积温174.6℃,五龄积温242.50℃。在24℃-29℃范围内,小蚕期龄期经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大蚕期随着温度升高反而有延长龄期的倾向,并有五眠蚕发生的现象(见表1)

据观察,天蚕白天食叶少,晚上食叶多,食叶时,一般从叶的边缘由上到下吃,吃时为拉锯式,速度快。这种习性可能是与为了防止天敌危害有关。一头蚕全龄食叶50克左右,小蚕期食叶占全龄食叶量的5%,大蚕期食叶占95%(见表2)。

天蚕的体形大而粗壮,体重也重(见表3)

(三)茧质
天蚕老熟时,多在栎叶的背面吐薄薄一小片较平整的浮丝,便开始营茧;在罐头瓶内营茧的,在瓶壁上吐一小片拉丝后开始营茧,因此,天蚕茧衣少,茧蒂细短,靠叶营茧的一面,茧薄而色谈,另一面茧层厚而色深。茧有绿、淡绿、金黄、白色四种色型。蚕蚕营绿色茧对温度、光线要求较严格。据观察,温度在23℃一25℃范围内,在自然的柔和光照下营绿色茧,在高温、强阳光下和黑暗环境中,多营金黄茧。天蚕营白色茧,不受温度、光照的影响。天蚕茧呈椭圆形,雌茧比雄茧略长,茧幅也略宽,雌雄茧平均茧长4.16cm,宽2.3cm,全茧量3.26克,茧层量0.281克,茧层率8.68来(见表4)。

(四)蚕种试制
选取始上簇的金黄色茧200颗,平摊在蚕箱内,在24℃-26℃范围内保护24天,于 6月11日开始发雄蛾,
6月13日开始发雌蛾,共发蛾193只,发蛾率96.5%,发雄蛾45只,其中健康蛾8只。健蛾率61.2%,共产卵2785粒,平均每只蛾产卵99.5粒。温度在22.4℃-23℃范围内,雌蛾的健蛾率79%,单蛾产卵量120粒,温度在25℃-26.6℃范围内,雌蛾的健蛾率只30%,单蛾产卵慢而少,仅79粒。产卵时,将雌蛾投放在蚕种纸上,不产卵或产几粒卵后爬走,喜欢在水泥地面、墙脚边、铁器上等阴凉地方产卵(见表5)。

三、小结
1.我省首次试养天蚕成功,并取得了结茧率为65%,雌雄平均全茧量3.25%,茧层量0.281克,茧层率为8.64%,绿色茧率60%的成绩。说明我省适宜发展天蚕。
2.湖南栎树资源丰富,开发天蚕生产的潜力很大。今后需进一步探讨和解决好缫丝、销售渠道、制种和大面积开发配套技术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