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期结束后的处理


(日)中村弘男

    今年养蚕连续繁忙,晚秋蚕后基本结束了,但绝不能高枕无忧,因为一年中蓄积在养蚕设备上的病原微生物如果到明年春蚕前一直放任不管,将会严重威胁着明年蚕作的稳定。因此,蚕期结束后应认真加以处理,做好这项重要工作,不但能安定明年蚕作而且能生产出优质的蚕茧,可以说是持续养蚕,增加收入的必须条件。
    最近蚕病的特征
    最近,蚕病的种类和症状发生了变化。以前主要的蚕病—细胞质多角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等发生比较少了,近几年几乎很少发生;小蚕的主要病害曲霉病在小蚕共育所等场所仍然零星地发生。目前严重发生的蚕病是脓病(核多角体病),最近脓病典型的高节症状已不多见,但上簇后多以薄皮茧和内部污染茧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导致产茧量降低。而且人们担心混入了内部污染茧,鲜茧出丝率会降低,生系会被污染。人们更担心的是簇中死蚕的病原病毒污染了上簇室和簇具,常成为下一个蚕期脓病爆发的来源。
    脓病的病毒,所谓多角体病毒被多角体包埋,结构坚实,活力持久,对福尔马林消毒抵抗力较强,往往成为下一个蚕期的传染源。而且即使蚕儿只遇到一次不良环境,也会降低对脓病病毒的抵抗力,甚至低浓度的病毒也会引起蚕儿感染发病。因此,蚕农在养蚕中适当调节不良环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蚕期结束后要采取措施防止病毒的扩散和遗留。
    目前养蚕生产中一个突出问题是内部污染茧发生严重,而脓病是导致内部污染茧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以此为重点来探讨一下以预防为中心,在蚕期结束后进行处理的有关措施。
    病原的距增殖和扩散
    脓病病毒在蚕体内进行增殖。因此,感染了的病蚕体内和蚕粪充满着病毒,成为扩散源。通过病毒的污染不断扩散,再传染给健康蚕,从而使病毒反复增殖。
    首先,病原直接污染使用过的养蚕到和上簇室及其蚕具等,特别是上簇后病蚕大量排出体内含有病毒的分泌物,同时通过病死蚕,高浓度地污染上簇室和簇具,继之通过饲养员和蚕具的移动扩散到周围,也要考虑到通过风、雨水等自然现象传播。
    一般认为病原病毒污染严重,不仅养蚕中使用过的设备和蚕具,而且放物场所,休息室、废条垃圾堆积场和与之相连的走廊等易污染。如果晚秋养蚕后放任不管,残留的病原常成为第二年春蚕期蚕病发生源,极易导致春蚕失收。
    废条等的处理
    即使在收成良好,每期蚕儿全都是健康蚕的情况下,在最后的晚秋蚕结茧时仍有许多病原会蓄积在养蚕设备上,附着在蚕粪、蚕沙及废条上,必须对其进行适当地处理,对发生过蚕病的蚕座更要认真处理。
    废条对养蚕农户来说是唯一的有机资源。养一盒蚕种可得废条500公斤左右,蚕农一般用切削机切断,堆积发酵后施入桑园,但这种方法不可取,因为必须在非常忙碌的上簇期进行处理,需要很多劳力,易造成污染。在饲育规模大,废条多的情况下,根据下面的步骤制成堆肥就比较容易获得优质的肥料。①在堆肥盘上随时堆积春季到初冬养蚕的废条(110盒种产废条60吨);②在初冬养蚕结束后的11月上旬用轮转机切断废条。③用超级轮转机把等量牛粪(60吨)与切断废条混合;④前后搅拌六次左右后,在2—3月施入桑园。由于牛粪和皮条1:1混合,互相补充其缺点,堆肥中有适当地空间,更促进了腐熟,可获得优质的肥料。
    废条等不经处理直接施入桑园,人们担心会引起桑园病虫害大量发生,病原在下一个蚕期通过桑叶带进饲育室,成为传染源。在蚕作很不稳定时,应该把废条等集中烧毁制成堆肥,避免下一个蚕期的收成受损失。
     彻底的打扫和清洗
    在最后一个蚕期结束时,含有大量病原的死蚕及蚕粪,在广阔的范围和意想不到的地方存在,彻底地清除这些垃圾,直接左右着即将进行福尔马林的消毒效果。
    打扫的顺序是先把养蚕中用过的所有蚕具搬到室外,再把蚕室里的蚕粪等垃圾清除干净,烧掉下茧和被污染用纸等。室内清水冲洗时用硬质扫把等认真地洗刷,避免病蚕尸体和粪便粘附在尘埃上而降低福尔马林的消毒效果。在小蚕共育所如果残留有垃圾和尘埃,不仅遗留病原,而且使小蚕期的主要病害曲霉病菌在此繁殖,所以要尽量用清水把洗落的垃圾和尘埃冲洗干净。
    蚕具中能用水洗的要在流水中洗刷,不能水洗的要清扫干净,然后放在混凝土上,在阳光下曝晒,通过日光也能有效地灭菌。
    蚕室蚕具的消毒
    晚秋蚕结束后,气温逐渐下降,因福尔马林消毒气温越高,杀菌效果越好,所以要选择天气晴朗,气温较高的日子进行消毒,这样才能有效地杀死病菌。
    消毒液的浓度,小蚕设备考虑到曲霉菌对福尔马林的抵抗力,宜用3%的福尔马林和洗消特500倍混合液,大蚕及上簇设备用2%的福尔马林和洗消特500倍的混合液消毒。一般每3.3米2喷液3升,地面为泥地时喷波5升以上,这样不仅泥土表面的病原菌而已泥地下面的病原菌都能杀死。喷洒时,非竹、木蚕具搬入室内,每个都喷匀喷透,以蚕具和墙壁为重点,甚至连柱子和横梁里面都要喷到,而且,养蚕室外被病原污染且有必要消毒的地方如饲育室的进出口周围(特别是北面的进入口),蚕具放置场所,休息室和走廊等,都要按标准消毒。
    簇具是病原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为了防止病原扩散,采茧后要彻底消毒,簇具消毒用福尔马林原液加新PSS,消毒后封存在清洁的地方隔离保管,到下一个蚕期上簇时才拿出使用。
    养蚕用具的清点和整理
    为了实现养蚕省力化和扩大养蚕规模,在养蚕前要认真整理机械,设备等,避免使用时的忙乱。认真仔细地清点和整理养蚕用具,不仅使用起来方便,而且能延长用具的使用时间,降低养蚕成本。
    收茧机等机具要更换零件和加润滑油,养蚕设备的修缮,改善防治蚕病的条件等大事都要在冬季农闲时进行,其他小型资具也要修理,以备明年春蚕期使用。
    以上阐述了晚秋蚕结束后进行处理的要点,不管怎样,做好这些工作是很重要的。
    最近,由于劳动力的减少,养蚕的传统习惯及蚕茧价格等方面的影响,蚕农养蚕的积极性下降了,饲育管理也易松懈,特别在气候恶劣的环境下,更易引起蚕病发生,导致收入减少。因此,更要认真做好基础工作。不管蚕作是否良好,最基本的一条是要搞好晚秋蚕后的处理,为明年真正按计划多产蚕茧作好准备。

颜新培译自《日本蚕丝新闻》1991年9月 25日(4)沈过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