酃县、茶陵蚕桑开发初见成效


  位于湘东涞水流域的酃县和茶陵县,已列入国家科委“八五”期间井岗山地区科技扶贫开发区,蚕桑生产是扶贫开发的支柱产业。由于各级科委和酃县、茶陵两县政府与有夫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蚕桑开发员刚起步,效果很好。
  今年初,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应邀派负责同志与科技人员,通过实地调查对两县开发蚕桑生产进行了论证,在省科委山区综合技术开发研究中的支持下,开设了“涞水流域蚕茧快速、优质、高产系列技术的开发研究”课题,安排一名室主任主持该课题,并派2名科技人员分别住酃县三河乡石湖村石湖组和茶陵县公船乡垸井村,一方面实施课题计划,一方面进行蚕桑快速优质高产开发典型示范。见过一年的工作,取得了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高产、高效益的好成绩。如酃县试验示范点,利用荒废2年的河滩沙洲51亩,每亩栽嫁接湖桑1085株,分别由32户经营,每亩有效条3000条以上,每根条长3米左右,秋季养蚕73.85盒,产茧2492.15公斤,蚕茧产值22777.68元。平均亩桑产茧48.85公斤,茧值486.62元,户平蚕茧收入775.55元。有22.02亩桑园,亩平产茧50公斤以上。其中黄意德户2亩桑园,产茧180公斤,收入1645.96元,亩平产茧90公斤,收入862.85元(含间作收入40元),除去蚕种、蚕具、农药、化肥等生产开支,每亩纯收入580元;茶陵试验示范点,开垦荒废多年的河滩砂地15亩,每亩栽嫁接湖桑450株,杂
交桑2000株,尽管遭受到百年难遇的特大干旱,由于加强了科学培育管理,平均每亩桑产叶532.5公斤。当年共养蚕20.5盒,产茧528.5公斤,蚕茧收入6335元,亩平产茧35.2公斤,茧值422.3元。
  在典型的推动下,两县今年的蚕桑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桑园面积从1990年1092亩增加到2427亩,新扩1335亩;蚕茧产量从54.0719吨增加到81.7471吨,增长51.18%;蚕茧收入从52万元增加到81万多元,增长56.67%。蚕茧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上车茧率达90%以上。
  当前,两县群众正在积极整理土地、调剂桑苗,准备今冬大力扩桑,计划1992年每县桑园达到1万亩。“八五”末期每县桑园2万亩,产茧1000吨以上。

                              (贾孟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