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绿枝“全光雾插”快速育苗技术


朱毅
(江苏省丝绸总公司)

  “全光雾插”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绿枝扦插育苗新技术。它是在全光照自然条件下,通过用间歇喷雾的方法,提高苗床的相对湿度,降低叶面温度,增加扦穗碳水化合物积累,促进插穗的快速生根。我省的江宁、吴江和高邮等县(市)将其应用于桑树育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该方法成苗快、产苗量高、苗木质量好,与普通嫁接育苗的方法相比,成本下降一半,亩产值提高50%,而且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圃地选择
  圃地应选择在日照充足、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及靠近电源的地方。土壤最好是透水性好的沙土或沙壤土。按喷雾机械的臂长做成中间高、四周低(高差50cm左右)的圆形苗床。用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然后将炭化稻壳或锯木铺子苗床,厚15cm。扦插前用500倍的多菌灵进行苗床消毒。
  二、喷雾设备
  采用林业部科技情报中心推广的新型专利产品——全光照扦插育苗自动喷雾装置。该装置为对称式长悬臂自压水式扫描喷雾的装置,是专门为全光雾扦插育苗设计与干湿球式叶面水价控制仪配套使用的一种喷雾设备,可以实现叶面水份检测和24小时间歇喷雾全自动控制。每台可控制喷雾扦插面积110m2,每批扦插4-5万株,全年可扦插三批。
  三、插穗的准备和处理
  插穗选半木质化的新梢。春播可结合壮蚕期夏伐采条,夏插可采夏伐后的疏芽条,秋插可从每株桑树上剪取两根左右的新梢条。剪条应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并尽快运至室内,运输途中应覆盖湿布和塑料薄膜等保温。制穗时剪去幼嫩多汁的梢部和木质化程度较高的基部,剩余部分按6~8cm(含2节)剪成插穗,上切口在节上方0.5、1cm处,并将插穗上端保留的叶片剪成鹅蛋大小,然后将插穗下端齐平,按30~50根捆成小捆,放置背光处喷水保湿。
  四、扦插及插后管理
  扦插前先将成捆的插穗在800倍的多菌灵液中浸泡10分钟,稍干后用500ppm叫吲哚丁酸和250ppm的萘乙酸的混合物及500ppm的ABT生根剂中速蘸3~5秒钟,这样能有效地提高生根率和根系质量。扦插密度为每平方米400-500株,最后一批留床苗密度为每平方米250株。扦插深度为2厘米。扦插结束后及时喷透水。以后的喷雾标准是:愈伤组织产生阶段(插后5天内),以叶面常保持一层水膜为宜;开始生根阶段(6-10天)叶面水膜蒸发掉三分之二即需喷雾;普遍长出幼根后,可在叶面水份蒸发完后稍等片刻再喷雾;大量根系形成后,在上午10时后少量喷雾;普遍长出侧根后停喷2~3天,进行炼苗。
  扦插后除了做好水分管理外,还应及时喷药防治病虫害,适当进行叶面施肥。扦插完的当天傍晚立即喷一次800倍的多菌灵或托布津液,以后每隔一周喷水一次。插条长出幼根后需进行叶面施肥。初期喷0.2~0.5%的尿素液,后期用0.2~0.5%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喷。一般每3~5天喷一次。留床苗在9月中旬要停止施肥,并及时摘芯,提高苗木的木质化程度,以利培育壮苗和安全越冬。喷药和喷肥均可用喷雾系统进行。
  五、移栽及栽后管理
  五月底扦插的第一批插穗完成愈合,生根至移栽需要35天左右;6~7月扦插的第二、三批苗完成上述过程只需25天左右。移栽后应对移栽地施基肥,做成宽1.2米、高40厘米的畦面。移栽时将畦面按30厘米的间距开成锯齿状的栽植沟,按10厘米的株距植苗,轻覆细土,后浇透水,便于定根,并用麦杯或稻草覆盖。移栽应在早晚进行。移栽后如遇高温干旱天气,应每天洗一次水,3~5天后可逐步揭去覆盖物。苗木移栽后15天左右,将原来锯齿状苗畦高处的土培入苗木基部,结合培土除草追肥。以后的管理措施与常规育苗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