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楚南
(澧县供销社联合社)
近几年来,我县蚕桑生产在农业结构的调整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91年桑园面积发展到7千亩,尽管受到特大洪涝灾害和夏秋连旱,仍养蚕14690盒,产鲜蚕茧317.8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0.2%。“八五”期间桑园规划发展到5万亩。
我县发展蚕桑生产的条件很好,不仅气候条件适宜,而且有较充裕的土地、劳力进行植桑养蚕,且区域化的蚕桑生产格局初具规模,各地都涌现了一批蚕桑生产典型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为了发挥蚕桑生产效益较好的优势,尽快实现“八五”蚕桑规划,促进我县蚕桑生产的快速发展,对于发展我县蚕桑生产应重视的几个问题提出看法,与同行商榷。
一、重视桑园的布局
一是栽桑一定要纳入农业生产的发展规划,作为乡、村秋冬修水利工程建设和经济林发展规划付于实施,可采用“一、十、百、千”的布局,即一个户植桑1亩、一个组植桑10亩、一个村植桑100亩,一个乡植桑1000亩以上,以利逐步形成一批蚕桑专业组和专业村,建成集中连片的蚕桑生产基地。由于生产集中,便于技术指导和蚕具、蚕种、蚕药等组织的供应,有利于蚕茧收烘专业化。
二是栽桑一定要注重因地制宜。可充分利用澧、涔、澹、淞、道水等河滩湖洲、渠堤两旁、山丘区的山坡地和农户宅基地的四旁植桑,也可利用低洼湖田建成桑基鱼塘,进行生态农业的立体开发。但一定要注意周围环境条件对蚕作的安全,桑园应离能散发氯化物气体的水泥厂、砖瓦厂等一定距离,不受氯化物的污染毒害,保证蚕作安全。
二、重视桑园的建设
发展新桑园,一定要立足本地,坚持走自繁自育的道路,建立良种苗木基地,这样,既能降低栽桑成本,又能杜绝桑树萎缩病等桑树病害的危害,加快栽桑步伐,提高栽桑的效益。
要坚持高标准建园。首先应选择适合本地气候的桑品种,根据我们对桑树品种引进、示范的情况看,适宜我县推广的桑树品种有湖桑97、团头荷叶白、荷叶大桑、7920等品种,杂交桑品种有澧桑24×苗33等。但是,栽桑一定要坚持杂交桑与湖桑并主,以充分发挥其湖桑丰产性能好不易早衰的优势;发挥杂交桑成苗时间快、生长旺盛、适应性广等优点。从发展速度考虑,可大力栽植杂交桑,但是同时也应开展有实生苗以利进行嫁接,繁育湖桑。
第二是要合理密植,实行宽行密株。嫁接湖桑一般亩栽600至800株为宜,杂交桑以亩栽1000至1500株为宜。栽植行株距(尺)风采用5×2或4×2.5(亩栽600株);5×1.5或3×2.5(亩栽800株);
4×1.5(亩栽1000株);4×1(亩栽1500株)等形式。
第三是广辟肥源,增施有机肥料。开展测土施肥,对氮、磷、钾要配合施。特别是栽桑时,注意下足底肥。
第四是针对我县夏秋季节干旱的特点,要建立桑园的排灌设施,加强夏、秋季桑园灌溉,保证桑树的正常生长,为夺取夏、秋蚕丰收创造较好的条件。
三、要重视科学养蚕
一是要彻底消毒,这是养好蚕,保证蚕作安全的关键。特别是夏、秋蚕次数多,间隔时间短,病毒多,更需要环环扣紧,抓好消毒工作。每期蚕都必须全面消,并贯彻到养蚕生产的全过程。同时,注意对桑树害虫进行防治,这样,既可保持优良叶质,又可堵塞杀虫传播病菌、病毒。
二是坚持集中催青,作好补催青工作,促进蚁蚕孵化齐一,蚁体强健。
三是要普及小蚕炕房共育,这是当前农村比较合理的小蚕饲育形式,应大力推广,达到小蚕饲养炕房共育化,并实行炕房标准化和饲养技术规范化。
四是大蚕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大蚕期从用具、用桑量、用工等,基本上占全蚕期的80%左右,因此,一定要推广蚕台育、条桑育、简易蚕棚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
五是要讲究上簇,提高蚕茧质量。注意选用结构良好,营茧位置多,通风排湿性能的优良簇具,即稻草或塑料折簇,也可用稻草蜈蚣簇等。要掌握适熟上簇,均匀上簇,并严格控制上簇密度。也可采用熟蚕自动上簇。要加强簇中管理,改善簇中温湿度条件,光线要保持明暗均匀。
四、要重视科技兴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首先要强化技术服务体系,建立起配套的蚕桑技术推广网络。加强蚕桑技术的推广。县里要有蚕桑技术指导机构,充分发挥现有蚕桑科技人员的作用,蚕桑主产区、乡要配备蚕桑技术干部,村要配备蚕桑技术辅助员,组要建立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不断提高蚕农的培桑养蚕技术水平。
要加强对蚕桑科技成果的推广,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特别是在我县实验研究成功的蚕桑科技项目,如“蚕桑速生密植高产综合技术研究”、“滨湖区桑基鱼场立体生态开发研究”等等,应加快推广应用的步伐,以充分发挥其效益。同时,应继续引进、推广蚕桑生产上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以不断提高我县蚕桑生产的科技水平。
五、要重视部门的服务工作
与蚕桑生产有关的农业、供销、银行等职能部门,要互相配合,从信息、技术、资金、物资、收烘、销售等方面作好蚕桑生产的全程化服务工作,以确保蚕桑生产的健康发展。如发展新桑园所需资金应优先保障;要组织供应优良桑蚕品种;要及时提供蚕农生产所需的蚕具、蚕药与肥料等;要贯彻好优质优价的收茧政策,作好蚕茧的收烘工作,达到既为蚕农增收,又为丝绸厂多提供优质工业原料。
要振兴丝绸工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通过以工补农,支持和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
六、要切实加强对蚕桑生产的领导
各级政府都要加强对蚕桑生产的领导,成立由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蚕桑生产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提供示范样板、协调部门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以确保我县“八五”蚕桑规划的尽早实现。
1991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