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桑苗技术


谢根洪
(永顺县开发办技术服务部)

     1991年6月13日播种培育杂交桑苗5亩,6月底苗高1.5米,叶长30厘米,叶宽26厘米,出售苗木和利用苗叶养蚕收入13000余元。具体措施如下:
    一、育苗地的选择
    选择“土质肥沃、地势平坦、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作苗圃地,稻田育苗更好。以下情况不宜作苗圃地:
    (一)有桑紫纹羽病、根结线虫病和地下害虫多的土地;
    (二)工厂、瓦窑附近易污染的土地;
    (三)上年已育过桑苗的土地。
    二、苗床地的整理
    (一)深耕土地20-25厘米,并反复抄耕两次,既可以碎细土壤,又可以减少苗期杂草生长。
    (二)施足底肥:每亩用腐熟的堆肥、猪牛粪、枯饼、火土灰等40—50担;过磷酸钙50公斤,边耕边施入土中。
    (三)开沟作畦:畦宽1.2米左右、排水沟宽30厘米、深20—30厘米。总之,干燥地沟可开设些,多湿地沟要开深些。四周开排水沟,做到“灌水畦畦满、排水沟沟净”。畦面要平整(不整瓦背型畦面),土块要碎细、越细越好,有利棒压开沟播种。
    (四)土壤消毒,搞好病、虫综合防治:耕地前每亩喷撒甲地粉(或呋喃丹)和托布津混合粉剂1—1.5公斤,或在桑种内掺入少量混合药粉播火苗圃,效果同样好。
    三、播种时间
    杂交桑种多产于两广沿海一带,一般是4月上旬前采收,4月中、下旬到5月中旬前播种为宜。但在特殊情况下,6月中旬播种,只要科学管理,也能培育壮苗。笔者于1991年6月13日播种,9月底苗高达1.5米以上,地茎围4厘米左右,叶长30厘米,叶宽26厘米。
    四、播种方法和播种量
    采取“棒压开沟、条中点播”的方法播种。每亩只需用种0.2-0.25公斤(发芽率80%左右)。较常规条播0.5公斤、撒播0.75公斤,分别节省60%-80%的种子,按1991年当地杂交育种零售价计算,每亩可节约种子费50—90元。同时这种方法播种,能使种子落地深浅一致,稀密适度,发芽整齐,有利于培育壮苗。具体方法是:
    (一)取直径3厘米的木棒(下方削成枝型)横放在畦面上,两人各持木棒一端,用手下压(或用捶台压木棒)成播种沟,沟深1.5厘米,沟距20-24厘米,然后在播种沟内按株距10厘米,每斗播种3—4粒进行播种(播种勺可用电阻丝做)
    (二)覆土盖草。播种后先薄盖细土,再用稻草、麦杆、谷壳、菜子壳、锯木灰等覆盖物覆盖,不可过厚,以略见泥土为度。
    (三)洒淡粪水护种,促进种子与土壤接触,提高发芽率,提早发芽期。
  (四)注意事项:1.种子不能与化学肥料接触;2.不要覆盖未腐熟人畜粪;3.桑芽破土顶力差,不宜厚盖易板结的肥料等(如猪屎粪),影响出苗。
  五、苗期管理
  (一)出苗期管理:从播种到有两片真叶露出地面止为出苗期。管理办法:1.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晴天每日或隔日洒水一次,要求灌透土壤;2.桑苗有两片真叶时,选择阴天揭草,或晴天傍晚分次揭草,注意炼苗。
  (二)缓慢生长期管理:从幼苗2片真叶到有5片真叶止为缓慢生长期。一般播种后25天左右。管理办法是:1.施肥由淡到浓;2.注意排灌,清除杂草,疏松土壤;3.实行3、2、1定苗法。即:苗有2—3片真对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每斗留3株;3—4片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每斗留2株;苗高15厘米时进行定苗,每斗留1株,每亩可培育壮苗2.5—3万株。
  (三)旺盛生长期管理:桑苗长出6片真叶后,气温在25—30℃,日光照长,水分充沛,是桑苗生长最旺盛时期,也是快速育苗的关键时期。管理办法是:1.进行大水大肥的管理。要求10天左右施肥一次。采取人畜粪尿和化学肥料交替使用。尿素每亩一次可施到15公斤左右;2.适时进行中耕锄草,经常保持土壤疏松;3.勤去侧芽,使苗向上生长。
  (四)停止生长期管理:一般在9月下旬,气温下降,桑苗减慢生长。这时应停止施肥,增强抗寒能力。当气温下降到 12℃以下时,桑苗落叶,停止生长。
  从桑苗落叶到次年桑苗发芽前为休眠期,正是栽桑定植的好时机。
  六、注意防治病虫害
  新区育苗,土壤消毒严格,一般没有病虫害。苗期常见病害有立枯病、青枯病等,防治办法:出苗期用等量式波尔多液预防1—2次,在缓慢生长期用井冈霉素喷雾一次方可。
发现病苗,立即扯掉烧毁,对病斑区用井冈霉素加大浓度200—300倍液杀灭病菌,以防蔓
延。
  桑苗常见的虫害有:桑毛虫、野蚕、红蜘蛛等,防治办法是:用1000—2000倍敌敌畏、乐果混合液喷雾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