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秋繁芙蓉、湘晖原蚕种产量质量的体会


李飞鸣  张国萍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提高芙蓉、湘晖原种繁育的产量质量,是当前我省蚕种生产上的一个重要课题。秋季繁育是增加蚕种产量,适应省内外蚕桑生产迅速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同时,秋繁可以缩短蚕种的保护时间3个月以上,特别是避开了6—8月份的保种高温期,可减少不良卵的发生,有利于原种种质的提高。但是,由于气候、叶质、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原因,往往秋繁成绩不如春繁。近年来,我们为了提高秋繁芙蓉、湘晖原种的质量,进行了一些探索,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在生命率、单产、种质上都取得了较好成绩(表1、表2),下面谈谈我们秋繁的体会。

    一、把握出库适期
    原原种出库时间,是秋繁原种生产成败的关键。总结历年秋繁经验,我们认为确定出库时期的原则应该是叶质与温度并重进行决定。但联系芙蓉、湘晖的种性考虑,应以叶质为主、温度次之。根据气象情况,在轻度秋旱年份,可适当推迟出库时间,以尽量避免饲养温度过高;在夏秋连旱年度,应适当提前出库,以防桑叶过早硬化,保证用叶质量。我们一般掌握在8月20日左右出库,月底收蚁,既避开了高温,又保证了4龄以前采摘适熟桑叶。各级原蚕种出库后,在催青过程中,应有较好的低温场所,确保戊2胚子前不受24℃以上高温冲击,戊2胚子后控制在26.5-28℃环境中保护。
    二、严格消毒防病
    搞好消毒防病,是秋繁原蚕种成败的根本保证。我们的卫生防病技术体系是:养蚕前贯彻“三洗四消”,不漏死角,真正做到防微杜渐。蚕期中落实“一洗手、两换鞋(蚕室、贮桑室换专用鞋)、三不落地(蚕网、薄膜、蚕座用品不落地)、四消毒(蚕体消毒、蚕室地面消毒、贮桑室消毒、蚕座用具消毒)”的防病措施。种茧期每天上、下午用1%有效氯漂白粉水拖抹地面各一次,在削茧鉴蛹过程中,每晚以2%的福尔马林液进行室内空间消毒。制种完毕时,对蚕室内外进行全面毛消,将病原物杀死在扩散以前,控制环境污染。在此基础上,加强下面几项工作:
    (一)重视“五选”,坚决淘汰不良个体。严格选卵、选蚕、选茧、选蛹、选蛾,不仅是原蚕饲养中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防病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五选”中,以选蚕和选茧为重点。在蚕期各龄彻底淘汰迟眠蚕的同时,规定3、5龄蚕盛食期为选蚕时间,淘汰体弱落伍小蚕。小蚕选出比例,1-3龄不低于4%,4-5龄不低于3%,全龄选出率8%以上。选茧无论是原原母种还是原种,我们均进行初选和复选,彻底淘汰次茧。1991年秋繁选除茧率芙蓉25.5%,湘晖达到29.3%。
    (二)改进起蚕消毒方法:根据秋季气候相对干燥的特点,从3龄开始见起时采用含有效氯0.3—0.5%漂白粉浓喷雾蚕体、蚕座一次,饮食时再用粉剂药品消毒蚕体一次,这样既消毒蚕体、蚕座,又可减少半蜕皮蚕的发生。
    (三)适当添食、增加体质。秋季气候恶劣,特别是大旱年份,温度偏低,桑叶含水量少,营养差。我们采取适当添含氯霉素、蚕宝素、葡萄糖等,以补充叶质营养,增强原蚕体质,对减少后期死蛹和提高雄蛾活力均有一定效果。添食方法可以单一添食,也可以混合添食。添合时间一般在3龄饷食时一次,4、5龄饷食和龄中各添食一次。
    (四)适时削茧、精细操作。由于芙蓉品种蛹皮较薄,多结球形茧,易削伤,极易造成后期败血蛹的交叉感染。因此,削茧时间在复跟着色时进行为宜,在统筹安排削茧、鉴蛹、复鉴、摊蛹等劳力可能的前提下,尽量推迟削茧。削茧的顺序依照上簇批次,分先后进行,就品种而言,先削湘晖后削芙蓉。死蛹、伤蛹坚决剔出,不能混入健蛹中。摊蛹尽量做到随削随摊,稀密一致,防止挤压。摊蛹材料,近年来我们改用包装纸折成瓦棱式摊蛹,效果良好。由于在棱沟内不会因蚕蛹滚动而创伤,在剔除病死蛹时也便于在棱沟内局部消毒,故可减轻交叉感染的损失。
    三、重视桑叶质量
    芙蓉、湘晖是一对含多代性血统的多丝量夏秋用优良品种。但因秋繁气温较高,蚕期经过时间较短,要完成体质、丝量、卵量、卵质的建设,对叶质的要求相对比二化性品种还要高。特别是芙蓉品种对含水量、含氮量偏高的桑叶,它为敏感,易造成体质虚弱、生命率下降,这也是芙蓉品种春季成绩不如秋季的原因之一。相反,湘晖品种需用适熟偏嫩新鲜桑叶,应尽量避免给予偏老、硬化、凋萎叶,否则含量下降,发育不齐,发病率增加,产卵量减少。因此,桑园的培管必须按照种性要求,把增加桑园投入,搞好桑园建设作为长期的任务来抓,树立原蚕饲育,叶质第一的观念。
    (一)加强除虫工作。秋季桑园的虫害,主要有桑毛虫、桑蓟马和桑叶蝉等为害桑叶,7-9月是一年中为害的高峰期。由于害虫大量吸食叶液营养,造成桑叶减产,质量下降;同时由于虫口叶传播病菌,往往导致蚕造的失败。因此,我们除在夏伐后大面积除虫2次外,秋繁收蚁前,在确保蚕作安全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用敌百虫、乐果、敌敌畏连续喷药2-3次,以彻底杀灭害虫,提高桑叶质量。
    (二)及时夏伐,重施复肥,并在干旱时节不失时机地进行引水抗旱,保证桑树正常生长,以延迟桑叶硬化。
    (三)合理用桑。在采叶用桑过程中,我们除按照叶位、成熟程度选采桑叶以外,还根据不同饲育季节和蚕品种,采用不同桑树品种的桑叶。秋繁原原种的用桑,以叶色绿、叶肉厚、含水量较高的“大墨斗”作为小蚕用桑,以叶质营养丰富的湖桑197作为壮蚕用桑。加强贮桑堂卫生工作,认真落实防止“病从口入”的措施。从收蚁开始,贮桑室桑叶的进出及其卫生消毒固定专人管理,除技术干部及贮桑人员外,其他人不得进入贮桑室,以保证全期用桑无毒、新鲜。选叶一般在叶形、叶色、虫口叶等方面严格按照原种生产要求选叶,各龄用桑除收蚁初和饷食第1—2餐桑采用适熟偏嫩桑叶外,均要求采用适熟叶,但小蚕期湘晖可适当选用适熟偏嫩桑外,而芙蓉则绝对忌用偏嫩叶,以降低死笼率和不受精卵率。
    四、重视蚕室小气候的调节
  
秋季日夜温差变化较大,在蚕室小气候调节中,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温度调节把握好从小蚕到大蚕的过渡,力争做到龄期温度稳定,恒温饲养。如果小蚕期低于25℃,大蚕期受26.5℃以上高温冲击,应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在上簇至化蛹前后受26.5℃以上高温持续冲击,或者在9月中旬左右接受昼夜温差过大的变温饲养,将严重影响蚕儿生命率,降低化蛹率,尤其芙蓉品种,将大量发生生种。
    (二)湿度调节秋繁过程中,往往前期高温干燥,因此在收蚁和小蚕期要切实做好补湿工作,补湿时可结合漂白粉水消毒地面进行。大蚕期则应严防高温多湿造成蒸热、闷热的影响,时刻注意通风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