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情报室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的技术方法不断涌现。为了便于广大蚕业科技人员及时掌握蚕业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新动向、新信息,为科研选题、科学研究、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依据,我们按《中国图书馆较快分类法》连续编制了“中文期刊蚕桑题”,该项研究成果1993年2月获湖南省科技情报成果二等奖。
一、工作情况简要说明
“中文期刊蚕桑题录”是我们从1981年起逐年连续编制的一种情报检索工具。到1992年底止共编印20册,收编题录9064条。本题录以国内中文期刊中的单篇蚕业文献为检索单元,制成检索卡片,并将卡片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排,每条题录都著录检索号、篇名、著(译)者及所在单位、年期、页次。该题录包括有卡片式的蚕桑题录和打印装订成册的书本式蚕桑题录,较全面地将各种中文期刊中与蚕桑有关的文献资料分类集中编排,为读者检索查找有关蚕业文献提供了捷径。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为了保证“中文期刊蚕桑题录”编排科学合理,内容完整丰富,在编制过程中,我们抓了四项关键技术:
1、选刊具有广泛性。在编制蚕桑题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从蚕桑期刊中收录,而且还涉及到其他农业期刊、生物期刊,甚至社会科学期刊,从而拓宽了蚕桑题录的收录来源。
2、选题具有针对性:题录收录的重点是蚕桑生产的基础理论、实用技术、科研成果
和科学发展动态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对科研、生产、教学均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检索卡片著录准确、规范化:第一题录都按规范化著录格式将著录项目依次写在卡片上,做到准确无误,并保存在题录柜中组成了卡片式蚕桑题录。
4、题录卡片分类合理编排科学:“中文期刊蚕桑题录”一律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类、编排,并结合科研、生产的实际需要决定细分类目,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讨论、审核,最后印装订成册,“中文期刊蚕桑题录”在编排过程中,有如下几项创新:
1、既有卡片式的题录,又有打印成册的书本式题录。著录后的卡片是编制“中文期刊蚕桑题录”的基础条件,为了便于读者利用,我们既打印了成册的题录,又将卡片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排,存放于目录柜中,变成读者利用馆藏文献的重要检索工具。
2、卡片题录制成后,坚持边应用,边整理,边完善,有些卡片著录的文献重复,有些卡片著录的文献观点已过时,我们则将这些过时重复的卡片剔除。
3、进一步组编专题题录,加强重点跟踪服务。为了保证重点科学课题对蚕业文献的要求,我们从“中文期刊蚕桑题录”中选出按课题研究任务所需要的文献,进行分类,组编成专题题录,以代科研人员利用。近几年我们以“中文期刊蚕桑题录”为基础编制了“生态农业题录”、“蚕的限性遗传题录”、“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题录”等专题题录。
4、本题录可直接输入电子计算机贮存,便于微机检索。
三、效益估价
“中文期刊蚕桑题录”,不仅为科技人员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节约了时间,而且对科研、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科研人员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创造了条件,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981-1991年,我所养蚕研究室的科技人员利用“中文期刊蚕桑题录”查阅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科技文献资料,使科研人员全面系统掌握了国内外家蚕育种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立项、确定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方案及解决技术关键提供了指南,加速了夏秋用新品种“芙蓉×湘晖”及桑蚕夏秋用斑纹双限性品种“限1×限2”的育成。桑蚕夏秋用新品种“芙蓉×湘晖”从
1986年起普及推广成为我省夏秋蚕当家品种,已被国内10个蚕茧生产省引进繁殖和推广,养蚕和缫丝增值达已3.345亿元,1986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再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国家发明奖的桑蚕新品种。桑蚕夏秋用斑纹双限性品种“限1×限2”的育成,1992年获省农业科学进步二等奖,该品种填补了我国斑纹限性夏秋用品种应用于生产的空白。
1982~1990年,我所栽桑研究室的科技人员,在科研过程中,多次利用“中文期刊蚕桑题录”检索国内外有关桑树杂交育种的信息、动态和水平,从而使他们在育种研究过程中正确地采取一系列可行的技术路线、解决途径,为他们顺利完成研究任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们新育成的杂交桑品种“澧桑24×苗33”,其综合性状明显超过目前国内推广量较大的湖桑品种“197”,该项成果199O年获湖南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文期刊蚕桑题录”除在我省有关科研、教学及生产单位被科研人员广泛利用外,还被陕西、广东、四川、江苏、浙江、安微、湖北等18个省区的有关单位索去使用,直接为科研、生力和教学服务,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