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期必要的防病措施

 
                  颜新培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目前在我省主要蚕区一些蚕农一般只重视养蚕前的蚕室蚕具消毒、养蚕中的蚕体蚕座消毒。但由于没有重视养蚕中必要的防病措施,在这些蚕区经常发生蚕病,甚至蔓延、爆发。蚕期中必要的防病措施就是要抓好“五防”。
     1、防桑叶传染,进行叶面消毒。由于桑园害虫及野外昆虫的病原对家蚕是互相感染的,桑园中患病昆虫的尸体、粪便等均可污染桑叶而传染于健蚕发病。为切断这个传播途径,桑园在病虫害暴发期,除积极防治病虫害外,对从桑园采回来的桑叶有必要进行桑叶叶面消毒。在用叶前2-3小时,用0.2%--0.3%的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浸、抹或喷湿桑叶两面,稍晾后喂蚕可杀死沾附在桑叶上的病原物。
     2、防病原扩散,处理好病死蚕和蚕粪。病死蚕和蚕粪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因此养蚕中出现的病死蚕要投入石灰缸中,浸泡后埋掉,不能随便乱丢或喂禽畜。蚕沙不得在蚕室、桑园四周堆放、摊晒,更不能直接撒在桑园里,除沙后的蚕沙应立即倒入专用蚕沙坑内堆沤发酵,待腐熟后施人桑园。
     3、防混育传染,严格淘汰弱小蚕和迟眠蚕。家蚕是群体饲养的,个体间的体质有一定差异,发育漫的弱小蚕和迟眠蚕的抗病力一般都比较差。在蚕区,许多蚕农舍不得淘汰小蚕期的少数弱小蚕和迟眠蚕而混在群体内饲育,当弱小蚕或迟眠蚕成为病蚕时,病原微生物通过病蚕体及蚕粪传播,造成大蚕或暴发蚕病。对于这些少量的弱小蚕和迟眠蚕应采取提青、分批的措施隔离淘汰,必要时牺牲局部群体,防止病蚕健蚕混育传染。
     4、防用水污染,保持用水卫生。一般的河水、池水里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尤其是洗刷蚕具的死水塘中更有大量使蚕致病的微生物,在高温干燥的夏秋季作为桑叶补湿用水或作为蜕皮激素、灭蚕蝇等进行添食、体喷用水时,给蚕食下或喷在蚕体上,可导致蚕儿发生细菌病、脓病等。在农村,这些水中往往还混有农药的农田水流入,用这种农药污染的水作为养蚕用水是很危险的。应该用干净的井水,最好加少量漂白粉搅和后作为养蚕用水。
     5、防蚕药失效,农药中毒。以漂白粉、福尔马林等为主要成分制成的蚕用药物,稳定性差,暴露在空气中或多湿环境下,有效成分损失严重。因此,蚕用药物应密封保藏在高燥阴凉处,切忌漏气和受潮,以防失效。近几年,由于桑园病虫害种类和数量增加,农药的使用随之增多,农药中毒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还相当严重。为了预防农药中毒,应该防止农药污染桑叶,避免蚕室蚕具和养蚕用品污染农药,桑园施药治虫后,应牢记施药时间,在残效期内不能采叶喂蚕。发现蚕农药中毒,应立即敞开门窗,通风换气,及时加网除沙,把中毒蚕挑出,在清洁新鲜的井水中浸泡后,放在无毒干净的蚕匾中,搬至低温通风处,再喂以新鲜无毒桑叶,使其慢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