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阜华
(隆回县农业局)
近两年来,我县蚕桑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据1991年统计,桑园面积由1990年的1000亩增加到2709亩,蚕茧产量也突破25吨大关,达到27.5吨,全县11个区(镇),群众养蚕积极性空前高涨,县人民政府也将开发蚕桑生产作为振兴我县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这对我县蚕桑生产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笔者现就隆回蚕桑生产的前景及其发展战略谈几点粗浅意见。
一、生产前景
1、茧、丝、绸市场看好
进入80年代后,世界蚕茧主产国家之一的日本、苏联等国蚕桑生产停滞不前,日渐萎缩,在国际丝绸市场上已不具备与中国竞争的能力。中国丝绸在港、澳及西方国家享有盛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国内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亲睐。湖南蚕桑生产早几年由于受到“芋麻热”的冲击,大伤元气,虽经几年的调整恢复,直到1991年,鲜蚕茧产量仍只达到2702吨。目前,省内缫丝厂多数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据分析,这种状况在近几年内尚难缓解,鉴于此,省人民政府已将蚕桑生产列为湖南省八大农业项目之一。
2、隆回植桑养蚕的自然条件较好
我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条件好,年平均气温16.9℃,无霜期281天,适于植桑养蚕。水资源也较为丰富,年平均降水量为1427.5mm,境内河流纵横,区划资料表明,仅适宜栽桑养蚕的河滩外州就可达5000多亩。
3、蚕桑生产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栽桑养蚕做为一项传统的家庭副业,在我县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涌现出了一批高产典型和专业户。曾家坳乡艮田山村就是一个不养蚕脱贫的典型例子,该村共有农户270户,760人。从前这里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1983年零星栽桑养蚕,1990年后55%农产栽桑养蚕,据1991年调查,全村栽桑162亩,全年养蚕400张,产鲜茧9.87吨,收入98325.12元,户平728.33元。荷香桥大州村村民刘松海,1984年起栽桑养蚕,到1991年的七年中,共养蚕78.5张,产茧3.1吨,张平39.8公斤,售茧纯收入23201.2元,平均每年3314.4元。这些养蚕重点村、户对当地乃至全县蚕桑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4、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涨
一是隆回县人民政府已将发展蚕桑生产列入我县商品发展的中长期规划。1990年以来,县政府根据国内外蚕桑生产形势及外地经验,及时调整了我县产业结构,制订出我县在“八五”期间扩桑3万亩,产茧1500吨的战略决策,并确定今后几年内我县农业发展总的方针是:“稳定粮食,发展两翼,三龙腾飞”,以养蚕业为主的白龙就是王龙之一。为加快开发蚕桑生产,市、县已拔出专款3.8万元,发放扶贫贷款70万元。1991年,省主管部门已正式把隆回确定为湖南省蚕桑生产基地县。
二是全县群众栽桑养蚕积极性高涨。目前,除原来的荷香桥、横板桥、六都寨、紫阳四个老产区外,其它七个新区也都有自己的苗圃和蚕桑基点村、户,许多农户已制订了冬季新扩计划。今年县里组织调进实生桑子50公斤,杂交桑子182公斤,播种后,苗木长势大多较好,年冬可新扩桑园6300亩,可超额完成县政府1992年扩桑6000亩的计划。
二、发展战略
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前景是好的,为了不失时机地开发这一新兴产业,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必须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围绕高产、优质,加工增值做文章,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开发,走出一条低耗高效的路子来。
1、理顺关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县政府要搞好宏观调控和管理,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职能单位的积极性。农业部门具有人才和技术两大优势,在蚕桑生产开发中无疑应处主导地位,供销部门具有资金和场地优势,也是蚕桑生产发展的重要力量,蚕桑办、扶贫开发办、县财政、银行等单位应分别做好蚕桑生产的组织、协调、管理及必需资金的投放。目前,我县蚕桑生产无人掌舵,各部门各自为政,时有失误,很值得决策者深思。
2、大力加强蚕桑科技队伍建设
我县蚕桑种技队伍状况令人担扰,具体表现为数量少,专业水平低,而原有专业技术人员却又养在深闺人未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县蚕桑办共有工作人员4人,除一名聘请的农民师傅在供销部门当过几年蚕桑培植员外,其它三人,专业知识贫乏,难当重任。各区、乡指派的蚕桑培植员中,几乎无人精通栽桑养蚕及蚕茧收烘工作,然而。县农业局现有的4名初中级蚕桑技术人员不是改行就是长期坐冷板橙。县蚕桑办成立后,蚕桑生产由谁主管没能明确,农业、供销、多办等部门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致使这些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有较丰富经验的同志忍痛放弃了自己的专业。这样既浪费人才,也不利于我县蚕桑生产的振兴。必须让这些同志尽快归队,服务于我县蚕桑生产。同时,政府和职能部门还要拿出具体措施,使蚕桑生产技术尽快普及到千家万户。
3、要执行谁扶植谁受益的原则
县政府要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各部门各单位下乡进户办基点,搞开发,创办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服务的经济实体,谁扶植谁受益,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4、因地制宜,推广桑树高产优质栽培
新扩桑园时,我们应该吸取过去的教训,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发展。先应重点开发,有条件的区、乡、推行“小区发展战略”,实行重点开发与全面铺开相结合。在品种布局上,要选用适合丘陵山区栽培的良种,杜绝劣种,当前,颇受农户青睐的杂交桑,投产快、产量高,但种性地域差异尚需考证。只能按比例发展。桑树的土、肥、水管理及树型养成应改变过去传统落后的习惯,按要求规范化进行。
5、努力提高单产和茧质
历年来,我县张平产茧仅20公斤左右,而且茧质较差。从现在起应该从改善饲养条件,加强病虫防治、选用优良簇具、适时采苗、分批分级售茧等办法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
6、兴办丝厂,实现加工增值
如果我县“八五”期间新扩桑树3万亩的计划得以实现,那么蚕茧产量将逐渐超过1500吨,县里有必要在蚕茧集中的区(镇)建立2~3个缫丝厂,进而以县为龙头兴建织绸厂,对蚕桑生产从栽桑养蚕到缫丝织绸一条龙服务,可大大增加财政税收及外汇收入,同时还能减轻我县城镇待业青年的就业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