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蚕桑生产滑坡

 
  湖南省的蚕茧产量在“七.五”期间一直在2500吨左右徘徊。自1990年以来,经农业部门反复宣传发动,投入部分资金,通过支持桑、蚕良种繁育,完善蚕种场基础设施,开发蚕茧生产基地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各级政府不够重视,财政投入很少,在全国蚕桑生产迅速发展的八.五期间,我省蚕茧产量仍在3500吨左右徘徊,远远地落在80年代初期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广西、湖北、江西、陕西等省后面。今年形势更加严峻,生产严重滑坡,截至10月份止,全省桑园面积从1994年8000公顷减少到5000公顷左右,发种量继去年减少7000张之后.继续减少4万张,仅为10万张, 蚕茧产量也由3770吨减少为2500吨左右,分别减少40%、30%、40%左右,洞庭湖蚕区下降比例更大。出现严重滑坡的原因:一是我省现行的蚕桑生产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极不适应, 条块分割,多层制约,在蚕茧生产因价格下跌而严重滑坡时,没有采取经济、计划等手段来保护蚕农的经济利益,导致桑园面积锐减,产量骤降;二是蚕茧与其他农产品比价不协调,由于国家对粮食、棉花的倾斜政策,使粮价、棉价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每百斤稻谷价格在60元左右,每 百斤皮棉价格650—800元,而今年蚕茧价格每百斤跌到250元左右,致使茧价与粮价,棉价的比价不合理,养蚕经济效益下降。预测在今冬明春,如不采取有利于蚕桑生产的得力措施和调控手段,湖南桑园面积将进一步萎缩,蚕桑生产将进一步恶化。
                                                                                                                                      (湘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