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高
(安徽省绩溪蚕种场 245300)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区相继发生微粒子病,大环境被污染,由于污染途径形式多样,加上诸多因素如母蛾镜检中样本采集处理差异性、普通显微镜局限性、镜检人员肉眼辨别不同性等影响,如果说原种场绝对没有污染,恐怕为数甚少。
80年代初,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省先后采用集团母蛾检查法,它是一种检查速
度快,准确性高的母蛾检查方法。近年来,有部分省的家蚕原原种母蛾改单蛾检为14蛾集团检验,这确实给繁重的检种工作带来省工、省时、高效等诸多优点,而我国目前采用的集团蛾检查法,其原形是沿用日本微粒子病检查法,但日本对微毒率要求较为严格,规定“原原种、原种的规定标准是0%,即规定检不出微粒子孢子的蚕种为合格,检出微粒子孢子的则不合格,不合格的蚕种应烧弃”,而我国的规定标准与日本有所不同,如主产省区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原原种毒率未满0.1%为合格,淘汰有毒的整张蚕种;四川原原种微粒子病率标准为淘汰整张有毒蚕种。母蛾检验方法,江苏,浙江,四川等采用14蛾集团母蛾检查,安徽、山东则实行逐蛾检验。为此,对原原种母蛾检验方法作一探讨。
1 试验情况
根据我场多次试验证实,若母蛾带毒,微孢子密度大,则单蛾检与集团检,检出率相
近,但若是微量带毒,则单蛾检与集团检差异较大。
1.1 有毒蛾的蚕卵镜检
选单蛾检有毒的23个卵圈,根据母蛾内微孢子密度不同分为四份,取对角的两份卵单粒检查,每粒卵看50个视野,结果发现,母蛾微粒子孢子密度大的卵圈约有25%的卵有毒;密度小的卵圈(平均10个视野发现1粒微孢子)检近200粒卵才由发现一粒蚕卵有毒,有的卵圈查不到微孢子。
1.2 单蛾检有毒蛾与无毒蛾集团混检
取单蛾检平均每视野1粒微孢子的带毒蛾和平均每2个视野1粒微孢子带毒峨分别与无毒的13蛾、27蛾混合后集团磨碎、过滤、离心沉淀,制片,重复两次试验(见表1),结果表明,微量带毒的母蛾经集团检,等于将单蛾孢子的密度稀释许多倍。
1.3 微毒蚕种的饲养试验
94年秋季,我们选择单蛾检40个视野发现1粒微孢子的卵圈共7个卵圈,分别隔离饲养,各项技术处理相同,通过各项予知检查包括卵壳、苗末蚁、各令迟眠蚕、病弱小蚕、
不结茧蚕、不良蛹,全部的雌雄蛾检查,发现有3个蛾区有少数不给茧蚕及蛾子带毒。
2 结果分析及建议
根据试验表明,微量带毒情况下,原原种母蛾采用集团镜检,每个样本看10个视野,
漏毒现象不可避免;检查母蛾有微量带毒的蚕种,若果在群体中饲养,会相互传染,造成
原种带毒或超毒。为此建议如下:
2.1 要保证原种绝对无毒,首先必须做到原原种绝对无毒,因此必须实行单蛾对检,每个样本不少于40个视野,提高检出率,发现有毒整张淘汰,发现可疑物,对号剔除,淘汰和剔除要反复核对无误。
2.2 单蛾检,花费劳力多,时间紧,要事先做好检种工作的全盘安排。
2.3 除正确掌握镜检方法,提高检出率外,
还必须重视消毒、隔离、正确对号袋蛾、磨蛾、点板等一系列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三级原种安全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