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均 侯宝芝
(陕西省汉中地区农技中心 72300O)
1 问题的提出
蚕桑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是巩固提高发展养蚕业的基础。目前,由于地区之间发展的不
平衡,导致生产起落性较大。由于没有适度的规模经营,在一些地区一遇到市场茧价下调,就经不起市场经济的冲击,导致挖桑毁园事情的发生,制约了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如果建立起了适度规模经营,就能在市场经济起伏不定的不利条件下,抑制这一不利的暂时波动局面,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养蚕业水平并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如何才能使蚕业生产达到适度的规模经营呢?这要看具体的地理环境条件和当地蚕业发展的水平而定。由于县、乡、村所处的地理条件不同,蚕业生产的主次轻重不同,生产
条件的不同,其养蚕业规模大小也各异。本文着重讨论的是乡、村规模。乡、村规模也是一个县养蚕业规模的基础,只要乡、村规模经营基础坚实,一个县一个地区的规模经营也就形成了。乡、村规模又是由养蚕农户的规模而定,养蚕户这个规模经营的细胞究竟需要多少承包地,到底养多少张蚕种为适度,就成了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然内容。
2 适度规模经营是高效蚕业的要求
适度规模经营是高效蚕业的要求。汉中地区沿江(汉江)两岸五县(市)1333公顷高
效桑园的建立,就是适度规模经营的具体应用。它是按高效农业发展技术规范而建立起来的,计划九五期间完成。由于认识上的一致,八五末已建桑园1200公顷,完成计划任务数的百分之八十四,每1/15公顷成园投产后产茧最终要达100公斤。再过几年这一规模经营就可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适度规模经营如能结合高效农业来发展,将为农村部分蚕农脱贫致富打开新的局面。
适度规模经营是实行产供销一条龙发展市场农业的需要。一个村、一个乡、一个县都
能建立起适度规模的桑园面积,村村、乡乡、
县县都能联系蚕农建立起一套产供销一体化
的市场经济体系,以达到更加合理的保护蚕农的利益,使蚕农卖茧不难,供应及时,茧价
平稳,就有利于蚕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向更高水平发展。
3 乡、村规模经营要实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
乡、村是形成适度规模的重点。乡、村之间情况复杂,差异较大,但各自有各自的有利条件,要抓住有利条件,进行适度规模发展蚕桑生产的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就以石拱乡高营村为例,这个村地处汉江和濂水河之间的平川地,无村办企业,是吨粮田地区,粮油生产水平较高。他们利用河边水肥、灌溉条件较差的2O公顷地规划栽植成桑园,组织了三分之一较困难户进行了承包养蚕,实践证明这一规模是很适度的。
当然山区和丘陵地区粮油面积有限,应尽量利用土地资源栽桑养蚕。这一类多属人多地少,可尽量利用地边地坎栽桑,养蚕户一定要集中栽成规模,否则就成了零星栽桑,成不了气候,易于受损。属人少地多的地方,如城固文川等丘陵地区,户均承包桑园可更多一些,可临时雇人养蚕。户均承包地若在1/5—2/3公顷左右,将会形成更强劲的经济收入。山区地少,但地坎多,可充分利用地坎栽桑,但每个承包户栽桑不得少于五、六千株,否则形成不了规模,加之山区地坎桑管理差,栽少了很难形成效益,巩固起来就十分
困难了。
这样看,一个乡、一个村桑园面积以超过总面积的25%为宜,不能突破30%,否则影
响粮油生产。一定要注意不能与粮、棉、油争
地一般应选择较差的地块,但经过桑园管理
可在近期内改良土壤,使之成为生产效益更高的桑园。
适度规模经营要根据所在地的具体情况付诸实施。乡、村一级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
发,确定一名得力的领导亲自抓,才能抓出成效。高营村就是村支部书记亲自抓,三年完成了建国任务,并收到了户均年养蚕收入达3700多元的可喜收获。养蚕户获得的收入比那些不养蚕户所得收入高出2倍以上。
4 蚕农规模经营的适度
一户蚕农到底承包多少桑园和养几张蚕才为适度?蚕农的家庭成员普遍较少。就南郑县石拱乡高营村为例,全村户不足三百,人不足一千,即每户平均才3个。这样的农户劳力少,承包桑园多了,再加上粮油耕地,就很难顾及养蚕了。从高营村几年生产实践看,每户承包桑园1/10至1/15公顷,每年养8-12张蚕(必须要建成高效速成桑园,1/15
公顷栽桑要达1500株左右),年户均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