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贞 王彦文 许乐春 |
赵才宝 |
|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271018) |
(泰安市特种肥料研究所) |
|
王朝印 |
王传佛 |
王福平 |
(宁阳县丝绸公司) |
(山东省丝绸总公司) |
(泰安市特种肥料厂) |
摘 要 长茧丝蚕茧是有地区性的,因为这与土壤地质有关;利用新桑园及提高桑园施 肥水平,能有效的增加茧丝长度;摹仿桑园优质土壤养分及比例,研制的仿土质桑树专用肥料,在山东棕壤、褐土、潮土中施用,较其它肥产叶量分别提高26%、9.6%和13%,平均粗蛋白质、可溶性糖分别增加10.4%和12.6%。
主题词 桑树 茧丝长 土壤地质 仿土质肥
名优农产品俗称土特产,因有“土”字,说明该产品有着严格的地区性,与土壤紧密相关,又有“特”字,说明质量很高能区别于它地产品,蚕桑生产历史悠久,在一些地区也属土特产。因此可以猜测适于蚕桑生产的优质土壤,定有较为丰富的适合桑树生产的敏感元素,和适当的各矿质营养含量及其比例,进而影响叶质、茧质及丝质。然而由于各地桑园多长期使用单一养分的化肥,特别是偏施氮肥,引起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及环境污染,导致桑叶叶质变差,蚕茧品质下降。近年来各地推广施用桑树专用肥,虽已收到了一些效果,但仍不理想,为此,我们在以前桑树专用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仿土质桑树专用肥料的研究。即以桑园优质土壤中主要营养及比例为依据,配制桑树专用肥料,该研究,首先以茧丝长为主要指标,确定真正的桑园优质土壤;然后分析优质土壤营养成分;最后以桑园优质土壤养分为依据研制仿土质桑树专用肥料(下简称仿土质肥),试验肥效后推广。
1 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即以茧质、丝质为依据确定桑园优质土壤;化验分析优质土
壤营养种类、数量及比例;以优质土壤分析结果为依据,研制仿土质桑树专用肥料,进行试验与推广。
1.1 丝长统计
以茧丝长这一衡量丝质的主要项目为指标,以各地蚕茧生产的资料为依据。统计全省
50个主要蚕桑生产县市,十几年来各期蚕茧的丝长,由长至短排出名次,并进行数理统
计,即用二样本成对法和二样本成组法比较,找出长茧丝蚕茧的分布规律,确定桑园优质
土壤。
为进一步确定桑园最优土壤,将不同土壤进行了盆栽试验,每盆装土13公斤,每种土壤7—10盆,为避免苗木大小存在差异,均采用沙2×伦109种子播种培株,成苗后调查生长情况,养蚕后调查茧质。
经调查、分析,确定高青东宫、沂源红崮顶桑园土壤为优质(长茧丝)类土壤,济宁郊区刘庄、充州李海子、泰安郊区南张村桑园土壤为良质(较长茧丝)类土壤,沂源黄山子、日照东辛庄子桑园土壤为普通(较短茧丝)类土壤进行试验。早春对各桑园分别用5点取样法株间取样,深度0一30厘米,测定各主要矿质营养含量,春壮蚕期对各桑园分别多点进行生长芽第6-7位叶取样,测定叶内各矿质营养含量,比较各类桑园土壤及桑叶的矿质
营养差异。
1.2 仿土质桑树专用肥料试验
1.2.1 小区试验
按照山东三大土类,即棕壤、褐土及潮土,分别在各土类区选有代表性养蚕村、户进
行肥效试验。每一土类选择三个县市,每个县市确定2-3户,试验面积1/15-1.5/15公
顷,成龄桑园,湖桑32号品种,1/15公顷栽植12000株左右。中高产水平(1/15公顷产 茧100-150公斤)三大类土壤养分分别为有机质0.69-0.75%、0.68-1.0%、0.63-
1.0 %,速效 N43.O-77.3×10-6、 45.0-65.0×10-6、41.0-55.0×10-6,速效
P4.5-13.3 ×10-6,8.0—15.0×10-6、3.4-20.0,速效 K43.3一64.9×10-6、40.0-63.0×10-6、 61.0—115.0×10-6,PH6.4一7.0、6.5-7.0、7.2一8.3。试验区1/15公顷年施仿土质肥100Kg,其中N、P2O5、K2O总量为25Kg,另有活性Ca、Mg及B、Fe、Zn等,对照区施用与仿土质肥用量等价格的尿素或碳酸氢氨。
叶质采用化学分析和养蚕试验鉴定,分析叶取样于春蚕、中秋蚕五龄中期,采枝条第
七位叶,烘干后送山东农业大学中心实验化验分析;养蚕试验是,五龄起蚕分区进行试
验,试验(仿土质肥)、对照(N肥)区均为400头一个重复,并重复三次,试验区与对照区除所喂桑叶不同外,其余条件力求一致。
调查项目,主要有公顷产叶量、产茧量、春秋叶成分,春茧及中秋茧茧质,春茧及秋茧丝质、株有效条数、有效条总长、平均有效条长等。
1.2.2 中间试验与推广
在棕壤、褐土及潮土区选择重点养蚕
镇进行规模施用仿土质肥肥效试验,施用仿土质肥及N素肥料用量大致同小区试验。试验中按蚕期和土类分别抽样调查两类肥料肥效,调查项目基本与小区试验相同。
另外,在各地桑园大面积试用仿土质肥,进行一般观察调查,听取广大用户反应。
2、结果与讨论
2.1 长茧丝蚕茧有明显的地域性
2.1.1 丝长调查统计
对全省各蚕茧生产县市做了蚕茧茧丝长调统计,12年(1981—1992)来的冬季蚕茧茧
丝长调查结果是,长茧丝的前5个县市依次是鲁西、北的高青、桓台、济宁郊区、莱芜、兖
州。各县市12年来平均茧丝长超过1000米,尤其高青县最为突出,春、夏、中秋、晚秋茧丝长分别较全省平均数高出167.3米、180.4
米、100.7米和112.6米。1992年属蚕桑生产正常年景,据调查,全省168个主要蚕茧站,
按茧丝长由长至短排列,前15名中鲁西、鲁北占14个,茧丝长1206.5-1268.9米,平均茧丝长较全省高出117.0米,而在倒数20名中,鲁西、鲁北仅有1个。明显看出长茧丝蚕茧分布于鲁西和鲁北一带。
对全省169个茧站茧丝长的数据计算,全省平均茧丝长为1109.4米,而鲁西、鲁北14个茧站的茧丝长均在1206.5米以上(平均1226. 4米),通过大样本茧丝长正态分布平均数正向统计分析的正向值(X=1109.4,XO.05= X+2S=1142.8,XO.01=X+3S=1209.6)得知,14个茧站茧丝长均以5%的概率显著超过平均数X+2S数据1142.8,其中12个极显著的超过X+3S数据1209.6。因此认为鲁西、鲁北黄泛平原潮土区一带的茧质,明显与其他地区不同,成为长茧丝蚕茧产地。
2.1.2 盆栽试验结果
每种土壤盆栽的桑树喂蚕30头,三次重复调查,养蚕及茧质成绩调查成织表明,无论
桑的生长或养蚕成绩,均表现高青东宫土壤及沂源红崮顶土壤优于沂水龙家圈土壤,更优于沂源双泉历年养蚕成绩差的劣质土坡,对平均条长进行质位检验,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2.1.3 新老桑园茧丝长差别明显
近年来,我们对泰安、日照、济宁、莱芜、
潍坊、淄博、临沂等地市新老桑园做了初步调查,结果是新桑园产茧茧丝长明显优于老桑园。为进一步证明这一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又在兖州、莱芜等地选择了重点村镇桑园进行了定点实测,结果是新桑园产茧茧丝长较老桑园增加10%以上,以统计分析达显著水平。
我们认为,新桑园产茧茧丝长长的主要原因是,新桑园土壤内各营养元素较为丰富且比例适当,从而使叶质提高所致,而老桑园产茧茧丝长短的主要原因是施肥单一、缺少有机肥,造成营养偏耗,各营养元素比例失调,至使影响叶质有关。
2.l.4 肥培水平对茧丝长影响很大
在兖州市同一块老桑园中,选取数户肥培悬殊的地块调查,结果茧丝长也相差悬殊,
即肥培水平高的桑园产茧茧丝长明显高于肥培差的桑园。
2.2 桑园优质土壤矿质营养特点
2.2.1 氨、磷中等偏低,钾相当丰富
三种类型土壤,氮、磷、钾矿质营养测定结果说明,优质类土壤氨、磷适中偏低,钾相当丰富;良质类土壤氮、磷均较丰富,属桑园肥培管理高水平类型;普通类土壤氮、磷适中偏低,钾严重不足。笔者认为优质类土壤再增加氮磷的投入,效果可能更好些;钾的偏多施用,对桑树本身并无不良影响,且又能消除过氮、过磷的不良影响,因此,对普通类桑园在强调施用氮肥的同时,更应强调钾肥的施用,以尽快提高桑叶产量和茧质。在适于桑园优质高产的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应分别是120一150×10-6、20-40×10-6、150×10一6
以上。
2.2.2 富含钙、镁
桑属喜钙植物,故土壤钙元素充足为宜。根据各类土壤钙镁含量测定结果,优质类土
壤的活性钙明显高于其他两类土壤,钙、镁比例在17:1以上,而其他两类均在10:1以
内。
2.2.3 铁、硼、锌、锰、铜较适中
据测定,各类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不足,但优质类土壤较为适中,普通类
土壤缺锰最为突出。有效态锌及可给态铜在各类土壤中均较丰富。笔者认为,今后应重视
桑园的微肥施用,尤其重视硼肥及标肥的施用,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2.3 仿土质桑树专用肥料增产效果明显
2.3.1 小区试验结果
2.3.1.1 仿土质肥对桑树生长的影响
仿土质肥在山东三大类土壤中,对桑的生长均表现较明显地促进作用,其中棕壤区有效条总长增加9.3%,褐土区增加10.4%,潮上区增加13.7%。
2.3.1.2 仿土质肥对桑叶产量的影响
经多点试验,仿土质肥在棕壤、褐土、潮土桑园中施用均表现良好的进产效果,平均
较施尿素或碳酸氢铵增产10.1-17.6%,其中在棕壤中增产幅度大于在褐土和潮土,详细情况见表1。
2.3.1.3 仿土质肥对桑叶质量的影响
叶质分析,1994年对褐土、潮土桑园的春叶、中秋叶进行了常规分析,山东农业大学
中心实验室测定结果是,主要有机成分粗蛋白质及可溶性糖,无论春叶或是中秋叶均为试验区明显高于对照区,其中粗蛋白质分别提高13.7%和7.1%,可溶性糖分别提高13.8%和11.3%(表2);N、P、K、Ca、Mg等大量元素及B、Zu、Fe、Mn等微量元素含量多数较对照区有明显提高,个别元素接近对照或偏低,其中全N提高7-13.9%。主要微量元素总量是,春叶增加4.9%,秋叶增加2.1%。详细情况见表2、表3。
养蚕试验,丝茧育试验得知,棕壤、褐土、
潮土区施用仿土质肥,单位面积收茧量明显高于对照区,其中棕壤区增产17.0%,褐土区增产12.1%,潮土区增产14.9%(表4)。
茧质也有很大提高,其中春茧、中秋茧平均公斤茧颗数分别减少37.61粒、26.16粒,平均
公斤茧用叶量分别减少0.53公斤、0.86公斤,平均茧层率分别提高0.81和0.69个百分点,即提高一个等级以上,差异极显著,说明叶质优于对照(表5)。
在小区试验中,以桑的生长、桑叶产量、蚕茧产量等项目与对照进行二样本成对法统计分析,结果均达到0.01的极显著水平。
2.3.1.4 仿土质肥对丝质的影响
1993-1994年测定,仿土质肥在各类土壤的桑园中施用,春茧、夏茧、中秋茧及晚秋
茧的茧丝长均有明显增加,平均较对照增长35米,其中晚秋茧增长59.6米(表6);鲜茧
出经率也有一定提高(表7)。
仿土质肥中的钾肥为氯化钾,因桑属次忌氯植物,故又专门做过氯素对桑树影响的盆栽试验(李茂贞1989)。从氯化钾的不同用量及有无氯素的桑树专用肥比较试验中看出,有一定氯素存在,对桑树生长及营养状况并无不良影响,一次株施氯化钾21.8克,相当于一次1/15公顷施用桑树专用肥200公斤的氯素含量,虽是幼桑,但并未有氯害发生,可见桑树对氯素适应的上限是较高的,即使正常的高量施用桑树专用肥也是不会接近上限的,另外,还看出有氯较无氯桑树专用肥肥效更好些,这可能是适量氯素促进了桑树的光合作用所致。
2.3.2 中试结果及农村推广情况
1993—1994年,在全省各地进行了较大面积试验,群众均反映仿土质肥效果良好,能
有效地提高桑叶产量和茧质。在仿土质肥与尿素相等价格的常规用量时,仿土质肥在胶东棕壤区中试面积112.4公顷,平均增产桑叶26%,增产蚕茧23.2%;鲁中褐土区中试面积286.6公顷,平均增产桑叶9.6%,增产蚕茧12%;鲁西、鲁北潮土区中试面积404.6公顷,平均增产桑叶13%,增产蚕茧9.1%,
结果与小区试验一致。经统计分析,t测验达显著水平。
2.3.3 蚕茧质量及效益
仿土质肥在各类土壤中均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棕壤桑园提高效益13.5一91.5%,平均
33.8%;褐土桑园提高效益9.6一24.5%,平均19.4%;潮土桑园提高效益10.6-14.6%,平均12.4%。经统计分析,经济效益达到显著水平。
两年来,全省各地推广仿土质肥5万吨,
桑园面积累计达5.3万公顷,广大群众均反
应良好,尤以胶东棕壤区效益最好,这对全省桑园单产改进叶质、提高茧质均起到了重要
作用。
3 结论
3.1 通常情况下,优质高产桑园是具有地区性的,因为这与土壤地质有关,在山东鲁西、北黄泛平原的潮土区,最利于桑园的优质高产。
3.2 优质桑叶中钾、钙、镁的含量显著高于磷的含量,说明该三元素在土壤中偏耗较大,今后桑园中应注意对此三大矿质元素的施用。
3.3 仿土质桑树专用肥是以摹仿桑园优质土壤养分为基础确定配方的,虽来于自然,但高于自然,因此,长期施用该肥可以调节各类桑园的供养情况,逐步趋于最佳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