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蚕桑生产发展举措与探讨

吴瑞章
(湖南省怀化地区经济作物 工作站 418000)


  我区位于湖南省西部山区,境内山峦起伏,地貌类型多样,形成“七山、二丘岗、一分平原加水面”的格局。山地中,以中低山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目前,交通方便的中低山区和河谷平地的群众都以发展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脱贫致富。但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贫困山区,特别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地方,农民除林业和药用菌有点收入外,经济作物收入甚少。全区现有80多个贫困乡,近60万贫困人口。这些地方的群众盼望发展一些短、平、快的种植业项目来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为了加快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行署八亩山地奔小康,经济作物挑大梁”的战略思想,配合省里蚕桑生产由湖区向山区转移的战略决策。近几年来,我区合理利用山地资源,在贫困山区进行蚕桑生产开发。全区现有桑园面积1.8万亩,其中新扩5000亩,计划到2000年桑园发展到5万亩,产茧10万担。
   就目前而言,作为一个开发新区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我区过去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生产基础差,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桑园管理水平低,技术普及率低、规模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要使我区蚕桑生产今后两三年内有一个长足的进步,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采取有力措施。


  l 市场引导、政府重视,是发展蚕桑生产的关键 


  蚕桑生产,县里将该项目列入移民扶贫开发项目之一来抓·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开发1.2万亩桑园。县委主管农业的副书记亲自抓.下设蚕桑开发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为了加强领导,各乡领导采取目标责任制和风险金管理制度,促进了该县蚕桑生产的发展,。一跃成为全省重点县。现在,我区靖州、新晃县也已成立蚕桑开发领导小组和蚕桑办,计划今冬扩园5000亩。由此可见,只要领导重视,政府支持.抓住沿海发达地区和我省滨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蚕桑生产逐渐向落后山区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劳力资源,果敢作出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的决策,以此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山地开发的重要内容和增加财政收入的项目来抓,我区蚕桑生产定会高速发展。到2000年发展到5万亩、产茧10万担的目标可望实现。


  2 抓重点,办样板是新区发展蚕桑生产的成功经验,也是今后巩固开发成果的重要措施


  我区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省农业厅经作处的大力支持,先后在沅陵、辰溪、新晃、麻阳等县办了五个示范样板点,都取得了较好成效。如:新晃县晏家乡河坝村,海拔700多米,1996年栽桑120多亩,今年养春蚕55张,产茧1680.15公斤,张产茧30.55公斤,产值371.15元,全村春蚕收入过千元的有五户,最高达到1600多元,这在一个贫困山区来讲,已相当鼓舞人心,使山区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同时,这些示范点也起到了给政府当好参谋,给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目前,通过这些示范点的宣传,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高涨,纷纷要求栽桑养蚕。


  3 注重科技,狠抓质量是蚕桑生产优质高效、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生命线


  我区蚕桑生产从开发开始到现在,一直比较注重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含量。我们根据山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外地经验,推行“两段养蚕法”,即小蚕集中养,大蚕到户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减轻了大蚕户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小蚕饲养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在小蚕共育管理上,制定了小蚕共育技术指标,小蚕户为大蚕户进行技术指导制度,并与经济挂钩。明确规定小蚕户不许养大蚕.防止蚕病交叉感染。大蚕推广蚕台省力育,使蚕农取材方便又节约了开支。为提高蚕茧质量,簇具不断改进,首先推广自编方格簇,去年秋季又开始大力推广塑料折簇,目前全区优良簇具占80%以上,蚕茧质量大为改观。如沅陵县军大坪区今年春季干茧上车率达95%,干茧茧层率达到47%,比去年均提高10%左右,成为我省优质茧产区。
  通过推广新技术、新簇具,宣传“优质优价、劣质低价”的原则,提高了蚕农的质量意识.现在群众自发分级采茧、售茧。如沅陵筒车坪乡汆水溪村周丰远,春茧一张产茧43.55公斤,其中上茧39.05公斤,斤茧粒数256粒,茧层率达23%,收入 607.75元。


  4 加强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是蚕桑生产稳步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提高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向产业化迈进的重要举措

  服务体系包括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后服务系。我区基本上是农业部门牵头,乡镇参与.以蚕站为纽带的服务网络。在科技队伍建设方面,根据生产规模需要,每个村配有1-2名兼职蚕桑辅导员,5-10户生产示范户;乡府有2—3名蚕桑专干;县里以经作站为龙头负责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办点示范。从上到下形成一条有序的技术推广体系,尽快把蚕桑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在产后服务方面.我区表现还比较脆弱,主要是以茧站为主收购销售,本区尚无加工企业。去年下半年,在省农业厅经作处的帮助下,由省蚕业开发中心牵头,地县经作站、蚕桑办参加成立了怀化地区蚕业开发联合体,使我区几个蚕桑生产县形成了合力,增强了竞争能力。联合体自成立以来,对各县的蚕桑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资金、物资、信息、产品销售方面提供了多种服务。但随着今后的迅速发展,联合体在资金、物资服务方面将会力不从心。因此,怎样进一步完善我区蚕桑生产服务体系,最终形成基地——龙头企业——市场的合理产业链条,需要从现在起就着手研究,尤其是政府部门应给予重视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