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兴
(湖南省长沙农校 410127)
蚕种生产是一项很繁复的工作,在其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蚕种的质量和产量,而其中有五个方面,更是关系到蚕种生产成败的关键,作为蚕种工作者,务必特别重视。
1 化性问题
正确理解化性问题,对蚕种生产是极为重要的。蚕在自然条件下一年间所发生的世代数的特性称为化性。蚕的化性有一化、二化、多化之分,不同化性蚕的发育经过、体质、茧量和丝质等均有差异。一般一化性种经过日数长、食桑多、体质较弱,尤其在高温条件下难养,但蚕体和茧形大、丝量多、丝质好;二化性比一化性蚕体强健,发育整齐,经过日数少、茧量和丝质略逊于一化性;多化性种经过最快、体质强、较耐高温,但茧形小而茧质、丝质均较差。由于一化性和多化性都有致命的弱点,所以,生产上大都采用二化性品种,而二化性品种因其具有本身基因作用的不稳定性,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化性变化。其中温度对化性影响最大,尤以催青后期即反转期后的影响显著。二化性蚕种不管是越年卵或不越年卵,凡用25ºC高温催青,均产滞育卵;15ºC低温催育产非滞育卵;20ºC中温催育产下滞育和非滞育的混合卵。另外,产卵初期的温度,影响也明显,特别是秋期制种,产卵初期往往碰到低温,需加温促使产卵,如加温过头,易出现再出卵。生产上要求产清一色的滞育卵,因而,在催青后期和产卵初期,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可以说,控制温度就是控制化性,即控制二化性品种显现一化性品种的特性,使其产越年卵,另外,光线、湿度、营养对化性也有影响,值得注意。
2 叶蚕平衡
桑叶是桑蚕最适合的饲料,在生产上也可以说是唯一的饲料.桑叶的余缺,将给蚕种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因此,搞好叶蚕平衡,对蚕种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具体制种过程中,由于桑叶估产粗放.往往造成五龄盛食期桑叶紧张,而采取一天喂两次甚至一次的办法,这势必影啊蚕种质量。本人近几年带学生进行养蚕制种实习,由于认真做好了桑叶收获量的预测,因而没有出现多叶和用叶紧张的现象。具体做法是这样的。首先根据桑树生长情况,将桑园分成几类,在不同类型桑园中,分别抽样测定。用对角线抽样法、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桑20株,调查总条数及总条长,算出平均每株发条数及每株平均条长,乘以每米条长产叶量(根据历年调查平均数字),即得单株产叶量,然后,再乘以全园株数,即可得全园桑树产叶量,再根据克蚁用桑量,即可知道可收蚁重量。其次,在三眠时,取有代表性的桑树,将全部桑叶采下称量,得出每株平均产叶量,乘以实际株数,算出当时的全园产叶量,再加上20%的增长桑叶,算出五龄期的桑叶产量,再根据四龄、五龄的用桑量,决定是否淘汰蚕。大面积蚕种生产,叶蚕平衡更为重要,务必做好桑叶产量的预测工作。
3 不结茧蚕和后期死蛹
不结茧蚕和后期死蛹,对蚕种生产的损失,也是十分可观的。有的蚕期一个簇箔不结茧蚕率可高达50%,后期死蛹率也可高达30%。不结茧蚕的发生,除了少数丝腺畸形蚕外,它发生的基本原因是熟蚕的神经麻痹。因此,蚕期中要防止有机磷等神经毒剂农药,避免用桑过嫩.特别五龄用桑要成熟。在生产上关键在于簇中通气排湿.做到簇室、簇具、环境三干燥。为此,上簇前簇室宜加温排湿.勤用排气风扇,加强通风换气,尽力减低湿度。簇箔下衬三层纸,上簇后18小时左右抽纸。同时,掌握‘”三匀”,即熟蚕程度均匀,不偏生;上簇密度均匀,不偏密;上簇光线均匀,不偏光。另外,迟结茧蚕应及时提出另行上簇。后期死蛹的发生原因,许多学者曾有过探讨,其看法不尽相同。有的偏重于认为引起后期死蛹的主要原因是蛹体的细菌性创伤感染,有的认为大量产生死蛹的主要原因是蚕期的食下传染,提出后期死蛹的病原细菌,有原发性败血菌,也有潜伏在蚕肠道的条件致病菌和生理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后者是产生死蛹的主要病原。本人认为,这两者都可导致产生大量死蛹,很难说谁是主要原因。因而,在生产上,既要重视蚕期防病,特别在五龄盛食期有必要适当添食抗生素和维生素,调节蚕儿生理,控制蚕儿营茧前肠道细菌的数量。又要把好不伤蚕蛹这一关口,从上簇开始,熟蚕防堆积抓伤,采茧、削茧、鉴蛹、摊蛹中不使蛹体受伤。特别是削茧,要求做到一削、二倒、三轻放。千万不要让败血蛹污染了好蛹。这样,两方面重视,就能有效地防止后期死蛹的发生。
4 少雄蛾
少雄蛾也是蚕种生产中一个十分头痛的问题.生产上遇上的大都是少中系品种的雄蛾.为了有效地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应掌握好对交品种的蚁量比例,适当增加中系品种的蚁量;其次,做好中系品种雄蛾的留尾工作.留尾比例约为20%;,同时,要重点保护好中系品种雄蛾,及时让雄蛾处于黑暗、低温、安静的环境中。
5 微粒子病
家蚕微粒子病是病原性微孢子经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引起的一种为害十分严重的传染病.对蚕种生产的威胁极大,为了有效地控制微粒子病发生危害,本人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要保证蚕种不带毒,首先要认认真真抓好母蛾镜检.保证三级原种无毒。其次是从外省引种要非常慎重,特别是微粒子病暴发的省份,更是要慎之又慎。另外.制忡时严格淘汰不良蛾,也是保证蚕种不带毒的重要措施。
另一方面,就是要彻底消灭环境中的微粒子,这一点主要是要搞好蚕室和桑园的消毒工作。蚕室,重点应放在养蚕前和养蚕后的消毒;桑园,重点放在夏秋治虫和春期的叶面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