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蚕双限性新品种“洞·庭×碧·波”
主要经济性状统计分析


 颜新培   郭定国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415500)

     “洞·庭×碧·波”是我所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和湖南省“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成果,它具有夏秋蚕优良品种“芙蓉×湘晖”抗逆性强、好养、茧丝质全面优良等特点外,还表现茧大、产茧量高、丝量多、蚕种繁育容易。1995年10月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国内同行专家鉴定认为:该品种为双限性四元杂交种,在我国夏秋蚕品种的配成和应用尚属首次,居国内领先水平。该品种近年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东等省饲养、繁育,均表现抗逆性强、好饲养、产茧量高、容易繁育,深受当地蚕农、种场和丝厂的欢迎。
  为了客观地评定该品种的优良特性,为该品种进一步扩大应用和推广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根据“八五”国家攻关夏秋蚕联网鉴定湖南网点的调查成绩,对“洞·庭×碧·波”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统计分析,以比较该品种与各参试品种之间是否差异显著,是否存在遗传结构上的区别。

  l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蚕品种
  苏3·秋3×苏4、芙蓉×湘晖、限1×限2、洞·庭×碧·波正反交。
  1.2 试验方法
  四龄起蚕后,每个品种分正反交各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每小区各饲养400头,各取三次重复,按照品种鉴定要求,严格遵循唯一差异性原则(除品种不同,其他条件一致)。蚕期至簇中记载各小区有关生命力减蚕数,终熟后第6天,分别调查每个小区的死笼率、产茧量、茧层量,再换算成各小区四龄起蚕生命率、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

  2 结果和分析

  2.1 各品种鉴定成绩(见表1)

  2.2 方差分析
  2.2.l 四龄起蚕虫蛹生命率方差分析由于虫蛹生命率属于二项分布,不符合显著性测验要具备的条件,必须进行数据转换后,才能进行方差分析。蚕桑试验中百分率通常用反正弦角转换,其公式为:θ=sin-1√x(×为百分率,θ为相应角度值)。虫蛹生命率经反正弦角转换后如表2。


(1)平方和及自由度分解见表3。


  由表3可靠性测验可推断:组间即环境条件(区组间)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品种(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说明这种差异不是取样造成的,而是品种本质不同引起的,需继续作各品种平均数间多重比较。

  根据表4的L.S.R0.05及L.S.R0.01标准,可作各参试品种间多重比较,结果如表5。


  从表5可看出:“洞·庭×碧·波”与限1×限2”、“芙蓉×湘晖”的虫蛹生命率无显著差异,但与“苏3·秋3×苏4”差异显著。
  2.2.2 万头产茧量方差分析
  (1)平方和及自由度的分解如表6。

  由表6可靠性测验可推断:组间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
  

  根据表7的L.S.R0.05及L.S.R0.01标准作各参试品种间万头产茧量多重比较.结果如表8。

  表8说明“洞·庭×碧·波”正反交的万头产茧量与“限1×限2”、“芙蓉×湘晖”、“苏3·
3×苏4”差异极显著,这件差异不是由偶然机会造成的,而是由不同品种的遗传基础引起的,其可靠性在99%以上。
  2.2.3 万头茧层量方差分析
  (l)平方和自由度的分解见表9。


  由表9可靠性测验可推断:组间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品种间差异极显著。

  根据表10的L、S、R0.05、L、S、R0.01标准,可作各参试品种多重比较,结果见表11。

  表11说明:“洞·庭×碧·波”万头茧层量与“限1×限2”、“芙蓉×湘晖”、“苏3·秋3× 苏4”差异极显著,这种差异是遗传结构不同引起的真实差异,其可靠性在99%以上。

    3  讨论和结语

    3.l  通过对各参试品种四龄起蚕虫蛹生命率、万头蚕产茧量、万头茧层量作统计,可以明显看出,“洞·庭×碧·波”虫蛹生命率与“芙蓉×湘晖”、“限1×限2”相仿,显著高于“苏3·秋3×苏4”;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均极显著高于另三对品种。统计分析表明:“洞·庭×碧·波”体质强健、产茧量高、丝量多,是一对优良的全限性夏秋用新品种。
  3.2 “洞·庭×碧·波”为二次性利用杂种优势的四元杂交种,杂种优势分别在繁育杂交原种和四元杂种时充分发挥了作用。可以提高原蚕的强健性和母蛾的产卵量,从而大幅度提高蚕种的繁育系数,有利于种场降低成本,提高蚕种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