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春制春用种复式冷藏效果调查


                 徐永红  李 琦
              (广东省翁源县蚕种场 512600)

  翁源县蚕种场位处广东粤北地区,自1986年秋建成投产以来,蚕种的冷藏保护一直采用本省常规处理的春制积用,秋制春用单式冷藏法。1996年我场春繁由于蚕种供应计划的变更,微粒子病得到有效控制,50公斤种茧制种量大幅度提高,使蚕种的产销矛盾相当突出,在满足秋用的基础上多出蚕种1.6万张。为了减少损失,我场在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和省蚕种繁殖试验所有关专家指导下,进行春制春用蚕种复式冷藏试验。经1997年饲养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冷藏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将1996年春繁第三批(6月15一18日)制种的9·芙× 7·湘正反交各1500张蚕种,先用 20-21℃保护4天,然后用24.5一25.5℃,相对湿度75~85%保护35天,经卵面消毒后入中库13一15℃保护15天后,入内库2.5一3.5(冷藏150天,于1997年1月14日出库,经中途感温(12—14℃),7天后再入库( 2.5一 3.5℃)冷藏,自2月15日起每隔15天取部分蚕种催青,调查实用孵化率和蚁蚕生命力,另取3月15日出库的试验种正反交各4张和同数量的对照种,分别由10户农户进行同户对照试养,调查孵化率、张平产茧量及茧质。
  对照种为1996年常规冷藏处理的秋制春用种,3月13日出库浸酸,已冷藏93天。

  2 试验结果

  2.l 蚕种解除滞育情况
  蚕种入内库后,每隔10天进行一次胚子解剖,反交种冷藏110天后解除滞育,正交种 冷藏140天后完全解除滞育。
  2.2 实用孵化率和死卵发生情况

  试验表明,随着第二次冷藏的日数增加,实用孵化率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明显,均达到了广东省丝绸公司规定的90%以上的标准。正交品种比反交品种平均高出3.98个百分点,有较明显的差异。死卵发生情况方面,正交品种与对照种基本一致,反交品种有一定差异,比对照平均偏高0.56个百分点,比正交平均偏高0.83个百分点。
  2.3 蚁蚕绝食半数死亡时间
  用第二次冷藏40天的试验种孵化后与对照种蚁蚕在25℃环境中绝食,经调查表明(见表2),正交品种与对照种绝食半数死亡时间相同,反交种比对照种少12小时,比正交种少24小时。
  2.4 试养成绩及茧质调查
    试养的10户农户中,除1户因三龄蚕农药中毒外,其余均取得成功,通过调查表明(见表3),养蚕和茧质的各项成绩,试验种与对照种均无明显差异。

  3 大田饲养情况

  1997年上半年,我场蚕种发放量比1996年同期下降了49%,由于蚕种库存多,我场只发放了试验种中的正交品种1350张,反交品种186张,一共1536张。通过对我县龙仙、 三华、六里、坝仔、周陂五镇267户农户售茧统计表明,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在267户中,共饲养蚕种218.5张,产茧6506.5公斤、张平产茧29.78公斤,平均10粒干壳重 2.76克,张平产茧40公斤以上的农户有9户,占3.37%;30—40公斤的有140户占52.43%;20-30公斤的有108户,占40.45%;20公斤以下的有10户,占3.75%。

    4  小结

  4.1 反交品种解除滞育明显较正交品种快,耐冷藏能力较差。
  4.2 正交品种各项试验成绩均优于反交品种,在今后生产实践中采用复式冷藏方式处 理该品种时,应以正交品种为主。
  4.3 试验结果初步表明,采用本试验设计的复式冷藏技术方案处理春制春用种,从制种到用种可长达270一300天,说明这是在我省气候条件下,处理春繁多余蚕种的一种较安 全而实用的方法。
  由于我场仅有一间冷库,而全年蚕种冷藏方式多样,所以在整个冷藏过程中只得折中使用一个冷藏温度,未能使蚕种处理达到最佳效果,有待今后进一步开展试验,不断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