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强健性多丝量品种895×892的选育


         郝 瑜 叶芊芊 秦喜秀 程 薇 陈登松
            (湖北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 430070)

摘要 通过合理选配亲本、设置特殊培育环境,并借助电子计算机技术,培育出既具有多丝量性状,又具有较强抗逆性的家蚕新品种895×892。经实验室鉴定,春季饲养,综合表现与春蕾×镇珠成绩相当;中秋饲养,综合成绩超过黄鹤×朝霞,各项指标符合全国夏秋蚕新品种审定标准,晚秋饲养,产量明显高于春种秋养的菁松×皓月。
关键词  家蚕  品种  选育


  家蚕的经济性状与生命力之间,是一种 负相关的矛盾。如何打破这对矛盾原有的平 衡状态,在新水平上达到矛盾的对立统一,是家蚕育种领域极为关注的课题。1989年,我 们正式意识,拟通过合理选配亲本,设置特殊培育环境,运用统计遗传与灰色关联分析理 .论,借助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展家蚕强健性多丝量品种的选育。经过8年的工作,已培育出 强健性多丝量新品种895×892。经实验室和农村试养,各项经济性状稳定,达到了育种目 标。

  l 主要育种目标

  选育强健性多丝量品种一对,作为湖北省中、晚秋蚕期的配套蚕品种,要求虫蛹率超 过春用品种春蕾×镇珠,与夏秋品种黄鹤×朝霞相当,茧丝质综合成绩优于黄鹤×朝霞。其中一茧丝长比黄鹤×朝霞提高100m左右,茧层率23-24%,鲜毛茧出丝率达17%左右,其余指标符合国家审定标准。

  2 育成经过

  2.l 亲本选配
  中系品种895是以强健性斑纹限性品种 851为母本,以基础品种122(陕西蚕研所引 进)为父本杂交固定而成。其中851是本所育成材料,具有抗性强,丝质优,但全茧量偏小 的特点;122是高茧层率多丝量品种,强健性稍差。日系品种892,是以强健性斑纹限性品 种854A为母本,以镇丰(镇江蚕业所引进)为父本杂交固定而成。854A为本所培育亲本, 具有斑纹限性,抗性强,茧丝质好的特点,镇丰为多丝量亲本。
  2.2 选育环境
  为了兼顾品种的强健性与多丝量性状,春季采取适温偏高(稚蚕期82-84°F,壮蚕期 78-80°F),全龄3-4回育,1-4龄塑料薄膜全覆盖,充分良桑饱食的培育环境;夏秋蚕期高温多湿(84°F左右),3—4回育,1-4龄塑料薄膜覆盖,较差叶质饲育的环境。
  2.3 杂交后代的选育
    F1-F4代混合蚁量育,每期收蚁0.3克,同区交配。从F2代开始,性状开始分离,逐加强蚕期病、弱、迟、小蚕的个体淘汰;茧加强对畸形、小茧、双宫、穿头、绵茧及不正形 茧的淘汰选择,并结合三角秤进行个体选择,选择茧型匀正,全茧量适中,茧层厚的个体继代。F5代开始单蛾育,同蛾区交配。在加强蚕期及茧期个体选择的同时,开展活蛹缫丝,选择一茧丝长长,切断次数少的个体留种。开展测交鉴定,寻求对交组合。F5代开始进行单蛾育,异蛾区交配,并以蛾区选择为主,个体选择为辅。选择指标卵质以单蛾产卵量、良卵率、产附为重点,生命力以幼虫生命率、死笼率、虫蛹率为重点,茧质以全茧量、茧层率及茧型为重点,丝质以一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为重点,并注意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严格综合评判。同时按生命力与茧丝质两个方向建立甲、乙系统。F10代开始进行一代杂交种的室内鉴定和农村少量饲养。迄今895、892已选育至F18代,各项性状基本稳定,其育成成绩895春繁:全茧量1.67一1.729,茧层率24.5—25%,虫蛹率92- 94%;秋繁:全茧量1.46-1.49g,茧层率24.11—24.49%,虫蛹率85-89%;892春繁:全茧量1.77—1.829,茧层率23.5%,虫蛹率92-94%;秋繁:全茧量1.39—l.42g,茧层率22.34—23.00%,虫蛹率80一86%。895、892育成系谱图略。
  为了加快育种进程,克服传统杂交育种容易产生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本研究还开展了遗传距离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在家蚕杂交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在亲本选配过程中,通过计算能够反映亲本间遗传差异的参数——遗传距离,再根据遗传距离值的大小,挑选出24个理论上的最优组合,结合育种者的经验,确 了13个亲本组配形式来进行选育,缩小了亲本选配的范围,提高了亲本选配的准确性。在蛾区选择和测交鉴定中,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把蛾区成绩或测交鉴定成绩,与根据育种目标确定的“目标蛾区”(或“目标组合”) 进行综合分析和定量判断蛾区选择或测交结果评判更趋合理。

  3 一代杂交种的鉴定

  3.1 室内鉴定
   一代杂交种895×892正反交室内鉴定结果分别见表1、表2。

  从表1看出,895×892在春季饲养,与我省现行的春用品种比较,其茧质、生命力、产量成绩相当,而丝质的解舒丝长、解舒率、鲜毛茧出丝率都明显高于对照,分别为对照的115 15%、112.00%和105.50%。
  从表2看出,895×892除虫蛹率比对照稍低(对照的99.74%)以外,其余各项成绩都超过对照种,其全茧量、茧层率、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一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 率、鲜毛茧出丝率分别为对照的103.87%、108.17%、103.10%、112.04%、120.20%、 122.40%、103.18%和116.46%。与国家夏秋蚕审定标准比较,除解舒性状(解舒丝长、 解舒率)以外,其余指标都符合审定标准。解舒性状虽解舒率为65.79%,未达到70%,但 解舒丝长692.5m,基本上达到700m的标准。
    为了比较895×892在中、晚秋饲养与春种秋养的表现情况,1995年秋在实验室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如表3。

    从上表看出,895×892除解舒率低于对照种菁松×皓月外,其余各项成绩全部超过对照,特别是万收、万层成绩比对照提高17一18%。表明在我省气候条件和现行饲养技术条件下、秋季饲养强健性多丝量品种,比春种秋养,蚕作更安全,产量更稳定。
  3.2 农村试养
  895×892一代杂交种1996年分别在监利和南漳县进行少量试养,结果见表4。

  春季试养地点监利县为一养蚕新区,技术水平较低,因此895×892抗性强的特点在产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体现,各项成绩都优于春蕾×镇珠,但由于原料茧发生霉变,未做缫丝检验。秋季在南漳县巡检镇饲养260张,其张种产茧达到34.3kg,一茧丝长909m.鲜毛茧出丝率达15.97%,受到当地蚕农欢迎。
  1996年春,广东省化州市引进895×892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见表5。

  试验结果表明:895×892在广东化州市的综合表现良好,产量产茧达43.22kg,比对照品种东43×7·湘,提高8.05%。

    4  品种性状及繁育技术要点

  4.1 品种性状
    4.1.1  中系品种895:中×中杂交固定种,限性普斑。二化,四眠,卵色灰绿色,卵壳淡黄色。产附良好,单蛾产卵数多,春季一般在550粒左右。孵化齐,蚁蚕体色黑褐,克蚁头数2100头左右。蚕体发育整齐,壮蚕体型粗壮匀整,4龄开始斑纹限性明显,食桑旺盛,行动活泼,老熟较齐。茧形短椭匀整,茧色白, 缩皱中等,茧层厚。发蛾齐,交配性能好,雄蛾不耐冷藏。与892对交宜推迟2天收蚁。
  4.1.2 日系品种892:日×日杂交固定种,限性普斑。二化,四眠,卵色紫褐色,卵壳白色,产附良好,单蛾产卵数多,春季一般在550粒左右。孵化齐一,蚁蚕黑褐色,克蚁头 数2200头。蚕体发育整齐,壮蚕体型匀整,4龄起斑纹限性明显。食桑旺盛,行动活泼.老 熟齐一。茧形长椭浅束腰,茧色白,缩皱中等。发蛾齐,交配性能好。与895对交宜提前两天收蚁。
  4.2 繁育技术要点
  4.2.1 催青期做好三个关键胚子的调节,注意后期黑暗保护。
  4.2.2 春期蚕期饲养温度宜适温偏高,要求稚蚕期82°F,干湿差3°F,壮蚕期76-77°F, 干湿差5°F。
  4.2.3 稚蚕用桑适熟偏嫩,叶质均匀,注意匀座、扩座,若给予过老过嫩叶,容易产生小蚕。壮蚕期应良桑饱食,加强蚕室通风换气。
    4.2.4 4龄起蚕第二天至见熟前,可根据斑纹鉴别雌雄。
  4.2.5 老熟集中,上簇宜均匀稀上,加强簇中通风排湿。削茧勿过早,注意蛹期保护,防止后期死蛹的发生。
  4.2.6 中系发蛾涌,雄蛾冷藏温度不宜高于50°F。
  4.2.7 浸酸标准:即时浸酸,液温115°F,比重1.075,时间中系5分,日系5·5分。冷藏浸酸,液温118°F,比重1.092,时间中系5.5分,日系6分。
  4.2.8 秋繁人工越夏宜在70°F温度段保持10一15天,以稳固化性。
  4.2.9  895与892对交,宜推迟2天收蚁。

    5 小结

  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895×892,经18代选育,各项性状稳定。一代杂交种实验室鉴 定:春季综合表现与我省现行春用品种春蕾×镇珠成绩相当,中秋综合成绩超过我省现行夏秋用品种黄鹤×朝霞,各项指标符合全国夏秋蚕品种审定标准,晚秋综合成绩超过春种秋养的菁松×皓月。农村试养,表现出孵化齐一,抗病力强,产量高,丝质好的特点。该 杂交优势强,综合性状好,其茧丝量接近春用品种的水平,强健性与夏秋品种相当,是一对适合于我省中、晚秋蚕期和局部地区春蚕期使用的强健性多丝量品种。但是该品种的解 费率绝对成绩,春期不到75%,秋期不到70%,需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