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委推出大别山地区茧丝绸发展新举措


  最近,国家科委扶贫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大别山地区茧丝绸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大别山地区栽桑养蚕和丝绸加工历史悠久,80 年代以来,茧丝绸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成为大别山地区脱贫致富的一个支柱产业,由于受整个茧丝绸市场影响,特别是自身存在着“一小三低”的问题,使大别山地区茧丝绸产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面对这一形势,《意见》提出了推动这一地区茧丝绸产业发展的五项措施。
  一、抓在茧丝绸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努力振兴大别山地区茧丝绸产业。
  二、科学规划,稳步发展。目前大别山地区蚕业主产12个县(市)桑园面积,占跨大别山的安徽、河南、湖北三省桑园面积的37.5%,蚕茧产量占三省总产量的45%,各有关县(市)应坚持量力而行,稳步发展的方针,认真做好茧丝绸产业发展规划和调整工作。
  三、加强蚕业技术改革,建立区域型栽桑养蚕 术体系。
  四、加强协调,建立科学的管理和经营体制。
  五、加大支持力度。大别山三省科委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并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为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

                       (摘编自《蚕业信息》1997年12月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