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益 智
(福建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 350003)
摘要 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商品经济较为发达,是全国发展热带园艺作物主要产区。当今世界农业科技突飞猛进,高新技术对农业的广泛渗透,不断改变农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下世纪热区蚕业要想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必须在经营方式和科学技术上进行一次新的革命。本文围绕发挥南亚热区优势,推行规模经营,带动热区蚕业产业化;推进科技革命,实现热区蚕业现代化等问题,提出若干思路和工作重点。
关键词 热区蚕业 经营模式 科技现代化
l 热区条件优越,蚕业发展面临两大问题
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区域,位于福州一大埔一英德一百色一新江一盈江一郴洲一线以
南,包括福建东南部、广东、广西、云南南部、海南、台湾及贵州、四川、湖南南端的河谷地带,面积约48万多平方公里,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5%,居住民族30余个,人口1.5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5%。这里水、热资源丰富,是我国唯一适宜发展各种热带、亚热带作物的地区。在这块土地上丘陵山地面积很大,其中有3亿亩不与粮争地,发展各种经济作物潜力很大。蚕桑业在这一区域占有一席之地,已有一定规模,对促进本地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发展农村商口经济,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大有发展之势,前景相当广阔。
当今世界农业科技突飞猛进,高新技术对农业的广泛渗透,不断改变农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科学技术对农业的发展显示越来越重要作用。处在世纪之交的农业科学技术已经进入了划世代的发展阶段,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南亚热区农业已从依靠资源和劳力转向依靠投入和科技,把具有本区域优势的农村传统蚕业推向现代化,并向市场经济轨迹方向发展。
农业现代化实质上是农业的“产业革命”,是技术引起农业生产力质的飞跃。南亚热区是我国自然条件最为优越,经济最具活力,开发热带农业前景最为广阔的区域之一。推进南亚热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我国21世纪蚕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必须在经营模式和科学技术上进行一次新的革命,才能加速热带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南亚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2 推行规模经营,带动热区蚕业产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农业生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动下,出现新的转机,蚕桑生产相应得到发展,形成一定规模,茧丝绸收烘加工业自成体系,为热区蚕业推行产业化策略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近年国内蚕桑生产出现滑坡,尤其南方小蚕区福建受影响最大,蚕区经济蒙受较大损失。一方面受日本、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市场丝绸消资减少,国际丝绸市场呈持续静淡局面,不利于调动蚕区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经营方式上,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专业大户种植、国营农场分作业组、
分户承包种植以及股份制开发蚕业,在建立产品生产基地上,普遍存在经营规模过小,承
包与技术脱节,生产与销售脱钩等弊端,导致技术优势和产销优势无法发挥,影响产业化
水平的提高,阻碍了热区蚕业的持续发展。21世纪热区茧丝绸生产的发展,必须走规模经
营,产销结合的产业化路子。
2.1 纵观世界现代农业经营的方向是以知识(技术)密集为主,包括劳动密集、资全密集在内的现代集约经营,也是21世纪却带农业经营发展的方向。农业实行综合开发,建立不同类型、适度规模经营形式的热带、亚热带作物园地,则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热带农业集约经营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为此,开发热区蚕桑生产,要实行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并举,并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作物品种布局。改零星种植为相对集中成片开发;改劣质桑和蚕品种小面积种养为一山(批)一品(种)、一村一品(种)或一乡(镇)一品(种),注重发展地方特色品种;改单一熟期种植为早、中、晚熟桑树品种合理搭配,大力推广春种秋产。提倡国营、集体、个体、联合体多轮驱动,集中连片开发,形成千亩、大则万亩、十几万亩以上的规模。从发挥南亚热区优势出发,在巩固提高各省、区现有蚕区的同时,对有条件要求发展蚕桑生产的地方,积极开展示范,通过建立生产基地,推广有导向作用的科技成果,带动
“二高一优”蚕业的发展。在确保蚕茧产量有较大幅度增产的基础上,力求在蚕茧品质上有个更大突破。
2.2 促进热带园艺作物和蚕业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村开放和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推进热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途
径。因此,推行农业产业化策略,必须按照产业化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
托,以创办集团公司为龙头,建立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带动功能的市场带动型、企业
带动型、拳头产品带动型的骨干龙头企业。热区蚕业产业化模式有多种,其中以组建茧丝
绸集团公司或中心,开展新品种引进选育、新技术示范推广、新产品开发和营销,形成融科技、良种、规模、特色于一体、功能完备的新型生产经营企业的模式可借鉴。实践证明,以集团公司为龙头,走市场牵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路子,形成茧丝绸生产一条龙,把种养加、农工贸、产供销结合起来,走以集团公司龙头企业来推动热区现代蚕业的发展路子。
3 推进科技革命,实现热区蚕业现代化
一场全球性新的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序幕,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与南亚热区经济建设结合的更加紧密。振兴热带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新一轮创业中面临诸多问题,但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推进热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加速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
3.1 21世纪将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高新技术将更广泛应用农业,促进南亚热区、各种作物和蚕品种改良、传统技术的改进提高。在育种技术上,突出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开发应用。如基因导入技术、体细胞杂交培养技术、组织培养快繁与工厂化生产,加速选育推广一批优质、高产、多丝量、多抗的桑和蚕新良种,进而代化热区产业结构和品种布局。在高新技术研究应用上,单克隆抗体开发技术与新型生物药剂的研制和开发应用,将推动热区现代蚕业的升腾。
3.2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以大幅度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水平为主要目标,农业科学技术
进步,将是一条生物技术与常现技术相结合的道路。提高南亚热区蚕业现代化生产水平,
坚持国内科技成果转化和引进国外先进适用技术并重。近期,重点推广良种苗木快繁技
术,丰产桑园栽培综合配套技术,低产园地综合改造技术;推行小蚕共育、大蚕饲育省力化技术,严格消毒防病、科学饲养、改进簇具和上簇方法为中心的综合技术,以及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及加工等技术推广应用,使南亚热区蚕桑业向“两高一优”发展。
3.3 下世纪我国南亚热区将更加重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发展高效蚕业。合理开发利
用农业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长期任务。热区发展高效蚕业,要以农业资源高效
持续利用为导向,以科技产业为桥梁,围绕
“资源、技术、市场”进行三大开发,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治理结合,技术开发与市场开发同步进行。注重国外和台湾先进农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以及资金和管理,建立具有南亚热区区域特色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和闽台农业合作基地,把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与山海综合
开发有机地结合,推动南亚热区蚕业科技事业的外向型经济更大发展。
3.4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发挥更大作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内容非常丰富,不仅要求农业科技要有巨大突破,而且现代农业管理知识和农业决策水平要有较大提高。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是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手段。未来蚕业科技发展诸如计算机、同位素、激光、核辐射、遥感等技术研究应用,也将成为下世纪蚕业科技领域的主导方向之一。
3.5 世界上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增加智力资源,是实现科技发展和促进商品生产向专业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实行科教兴农,当前要继续办好农业高等院校和中等农(蚕)业学校,增加一些学科和专业,诸如农业工程、生物技术、现代食品科学、信息科学等课程或新专业。在有学位授予权的院校和科研单位,要发挥其所长,加强单位研究生的培养。同时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加强农技员、“两户一体”培训,不断更新和普及科技知识,提高科技人员和劳动者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