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林
(贵卅省遵义市蚕桑公司 563000)
我市从恢复蚕桑生产以来,夏、秋用种主要是使用从四川引进以及本省生产的春用品
种781×782·734,在八十年代成为我省夏、秋蚕期的主要品种,也使我省蚕区成为夏、秋能
使用春用种的及少数的蚕区之一。但随着蚕业生产的发展,夏、秋种饲养量逐年增大,使
蚕期技术指导跟不上养蚕的需要,加上面广,农民的养蚕条件较差,养蚕技术落后,夏、秋继续使用春用品种,在蚕期就表现出难饲养,发病较重,产量低,下脚茧比例较大。因此,我们从1992年开始引进了江苏、浙江多对夏、秋蚕品种进行试验研究,虽然,抗性强、好饲养,但茧形小,产量缺低,推广应用有一定难度。我省的夏、秋季蚕期气温在26℃一35℃,温度适中,但雨水多、湿度较大,加之养蚕的基础条件差,技术落后,这就要求使用的夏、秋蚕品种,茧形适中,产量高,体质强,好饲养,能适应多温环境。96-97年我市引进洞·庭×碧·波原种自己生产一代杂交种,进行小面积的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98年我市大面积推广了该品种,获得了较好的产量。
1 小批量的引进试验成绩
1996年春蚕期我省务川蚕种场引进洞·
庭×碧·波原种160g,生产一代杂交种2300张,1997年引进一代杂交种1200张,分别于夏、秋在两乡镇选择蚕室、蚕具、桑叶质量、养蚕技术水平较一致的农户各20户,饲养该品种,每户饲养量10g,共计400g,直至上簇采茧,调查该品种的发育经过,体质、产茧量、茧质及收益等成绩。见表1
2 推广应用成绩调查
1998年夏从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引进洞·庭×碧·波一代杂交种8800张,引进原种生产普种2200张,共计1.l万张一代杂交种在我省习水、仁怀、绥阳、务川等县推广应用,同时进行产茧、茧质、收益等成绩调查。见表2(表中值为各县平均值。)
3 结果分析
通过96-97年小批量的饲养,成绩较为理想,主要表现抗性强、抗高温多湿、好饲养,对四龄蚕虫蛹率达到92.5%,死笼率4.8%,龄期经过短、全龄天数23天3小时,产量中偏上,较为稳定。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成绩约有所下降,但表现出产量稳定,张种产茧30.4公斤,张种产值达到475.6元,抗性强。体质好、死笼率为8.9%。
4 小结:
通过小批量的引种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表明,该品种较为适宜我省夏、秋季的气候特点,特别在多湿环境中优良性状较为稳定。总体表现出体质强、抗逆性好、好饲养、产量高而稳,茧丝质优等特点,普遍受到养蚕农户的欢迎,适宜在我省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该品种在我省推广应用成功。将为提高我省夏、秋蚕单产及质量起到重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