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文
(湖北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 430070)
1 面临困境。
日本蚕丝业曾称雄于世界半世纪之久,技术上长期处于世界的先进水平,对世界蚕丝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成。但是,随着其工业的高度发展,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
市转移,导致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劳动力老龄化和女性化的趋势
明显,养蚕经营与粮食,畜牧相比效益下降。加之日元不断升值和泡沫经济破灭后国内生
丝消费减少,引发生丝蚕茧价格下降,使日本的蚕丝业面临困境,生产自1976年以来逐渐
萎缩,其国内生丝量从1985年的1310吨减少到目前的500吨,减少62%,从1981年到1990
年的十年间桑园面积减少一半,养蚕农户减少三分之一,蚕茧产量从64800吨下滑为24925吨,下降61%,生丝产量从14820吨下滑为5721吨,下降61%,进入90年代后蚕丝生产继续滑坡,且下滑速度加快,蚕茧产量从1991年的20800吨下降到1996年的3200吨,下降85%,生丝产量也从1991年的5526吨,下降到1996年的3200吨,现在日本是继中国、印度、
独联体、越南、巴西、朝鲜之后的第8位蚕茧生产国和继中国、印度之后第三位生丝生产国。
由于蚕丝业的衰落,科研、推广机构也不断缩减,现在,已经有一部分研究、推广机构被并入农业试验场,放给了地方,许多从事蚕丝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把积累多年的蚕丝研究成果应用到蚕丝以外的领域。
2 采取的对策
面对蚕丝业不景气的局面,日本官方和民间齐心协力,从技术和政策上采取了不少对策来减缓蚕丝业的下滑速度。
2.1 提高蚕茧生产效率
实行超大规模专业经营,积极提倡并扶持发展一定规模,即年产茧。10吨以上的先进
高效养蚕专业户,利用其发达的工业基础和先进的技术优势,开发出发达国家型蚕业的技术体系,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如开发和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采用采桑机械化收
获,稚蚕推行人工饲料饲育,开展广食性蚕品种选育和推广壮蚕条桑育和振条上簇法等。
目前日本拥有条桑收获机1100条台,稚蚕自动养蚕装置160台,壮蚕自动养蚕装置450多
台,振条上簇普及率达到85%,稚蚕共育所近400处,其中90%装有温湿度调节设备。由于
推广先进的养蚕体系,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生产每公斤茧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从
1985年的2.13小时,缩短到目前的0.6小时。
2.2 培育优良品种 生产特色茧丝
针对世界蚕丝业结构的变化,日本根据本国的资源优势,选育出了不少具有特殊用途的优良品种,以生产出具有独特附加值型优质茧丝满足市场,目前已培育出细纤度的蚕品种“曙光”和超细纤度的蚕品种“新曙光”;粗纤度的蚕品种“有明”和“先驱”;能用
于低成本人工饲料饲育的蚕品种和广食性并能进行人工饲料饲育的蚕品种“朝雾”和“新
朝雾”。同时日本改变了老一套的生产方式,即不在全国范围内生产同一个品种,同一规
格的蚕茧和蚕丝,提倡产品的特色化、名牌化,力求生产高品位,高附加值,可用于各种
不同用途的生丝新素材,并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产销对路的产品。
2.3 桑蚕、丝的利用多元化
利用雄厚的科学基础和先进的研究设施,大力开展桑、蚕、丝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综
合利用,这是日本蚕丝业为摆脱困境的又一举措。家蚕作为基因工程的生物“反应器”被
高度关注,诸多的蚕丝科学研究和农业昆虫部门已把它的研究列入重要位置,目前,已利
用家蚕生产出干扰素“,荧光酶等诸多基因转移产品。从八十年代开始,就进行蚕丝的多用途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如利用废丝、下茧制成的丝素溶液和丝素肽,并用丝素粉制成防病食品沐浴剂及各种固形材料(丝素塑料、丝素甲壳质等)。用丝素溶液制成各种化妆品,人造皮肤、隐形眼境。用丝素肽的溶液可制成具有预防高血压、脑血栓、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的保健食品,以及果品保鲜剂,酶及药物缓释载体等。此外,还开发出桑叶茶、桑椹酒、蚕蛾酒等产品。以上这些产品有的已批量生产,投入市场,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2.4 稳定茧丝价格。
随着日本生丝消费量的减少和丝织物的、进口,日本国内市场受到抑制,加上日元汇率不断攀升和国际市场生丝价格的下降,使日本生丝价格不断下跌,生丝基准价由1992年
每公斤10712日元下降到1996年的6000日元,严重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日本政府为稳定价格,指定生丝价格由蚕糖事业集团进行调控,根据进口价格和市场需求确定最高限价和基准价格,鲜茧价格也由国家制定指导价和上限价幅度,超过指导价格部分由蚕糖事业集团从进口振兴基金中补给制丝工业,超过上限价格部分则由制丝业自己承担。此外,日本在1995年以前还采取以蚕糖事业集团为主体的“一元化进口”生丝贸易政策,
以稳定国内的生丝价格,并使国内生丝价格保持较高的水平。但是,随着国内和服消费低迷和丝绸进口增加,国内要求开放生丝进口和缩小内外生丝差价的呼声日益强烈,从1995年4月开始,日本不得不采取生丝分阶段自由贸易的政策,由于自由进口要支付相当高额的关税,使日本的生丝基准价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如1996年公斤价格仍在6000元以上,相当于国际价格的二倍。
为了摆脱本国的蚕丝业的困境,日本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
用。但由于国内制丝规模不断缩小,蚕丝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降低,国家对蚕丝
业不可能投放更多的财力扶持,从长远看,日本很难从根本上摆脱蚕丝业萎缩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