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
(湖北省宜昌垭丝集团办公室 444200)
远安县西倚荆山余脉,东望江汉平源,总面积1752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22万人口,属湖北贫困山区县之一。垭丝原产于远安县的苟家垭镇,传说蚕农和丝绸行业的保护神
— —蚕母娘娘嫘祖就出生于苟家垭镇,垭丝因此而得名,据清代《湖北通志.贷类》载,丝
各郡皆产,唯以垭丝为最著,西欧人购之。然而垭丝丝绸真正大批量进入国际市场,让垭
丝其正大放光芒,还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事,创造这一业绩的就是远安县缫丝厂——今日
的宜昌垭丝集团及其核心企业湖北垭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是他们将一架木车、一口锅的
手工劳作方式,发展为今日资产过亿元的现代化企业集团;是他们将自发、分散、零星的
桑树种植建设成为4万亩桑园基地;是他们在国际市场树立了中国丝绸良好的名牌形象,为国家创汇上千万美元;是他们保护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找到了致富奔小康的金钥匙,使全县人平纯收入由1979年的70元上升到1997年的720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垭丝在远安经济发展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农业产业化企业的龙头
改革开放以前,垭丝主要以个体小作坊手工缫丝和出售蚕茧为主,1979年始建远安县垭丝厂,19年来,该厂在远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及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开拓,迅
猛发展,到90年代初已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企业。1995年以缫丝厂为核心,以通安县真丝针织厂、丝织厂、工艺服装厂、蚕茧公司、蚕种场、外贸总公司等企业为紧密层。正式组建宜昌垭丝集团公司。1997年,宜昌垭丝集团对内进行股份制改造,以缫丝厂为主,将原缫丝厂、真丝针织厂、蚕茧公司的优良资产进行重组,成立了湖北缫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使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并使整个集团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
如今的宜昌垭丝集团总资产1.5亿元,有在册职工2500余人,分别占县属工业企业的
15%和25%。有蚕桑基地4万亩,年产白厂丝150吨。丝织品120万米,真丝针织绸60吨,丝
绸系列服饰50万件,是鄂西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基地,1997年,在全国丝绸行业普遍不景气
的情况下,该公司生产白厂丝171吨,居全省第一位,实现销售收入3300万元,远远高于全
省同类企业。
宜昌垭丝集团总经理、湖北垭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秋辉介绍说:“面临国际
丝绸市场的复苏和国内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在今后的5年内,垭丝公司一方面将继续扩大
主导产品白厂丝的产量,使之年产量达到300吨,垭丝系列服装达到100万件,实现销售收
入3亿元,利锐3000万元”。分别是县属工业企业和县财政收入的25%、15%,使垭丝集团成为中国丝绸行业的新型骨干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2 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金钥匙
垭丝历史悠久,但在90年代以前,一直处于一种自发、分散和零星的生产状态,由于受工厂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价格的影响,蚕农曾几度出现“一年桑,二年桩,三年荒的现象,垭丝公司的决策者意识到,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自己的原材料基地,建设稳固地后方,远安县委、县政府对垭丝公司的这一战略决策给予大力支持,1991年,该县将缫丝厂、丝织厂、外贸局所属的蚕茧收购站合并,组建远安县茧丝绸公司,负责全县桑蚕生产发展,蚕茧收购、缫丝生产和销售,推动了茧丝绸产业的迅速发展。
1995年,宜昌垭丝集团正式组界,使远安的丝绸企业规模更壮大,技术更雄厚。市场更广阔,完善了公司十基地十协会十农户的桑蚕一体化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形成了市场牵
“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一体化,生产加销售一条龙的格局,7年来,垭丝集团采用贴补银行利息等办法投资600万元,扶持桑蚕基地建设,使远安全县桑园面积由240公顷(3660亩)发展到2666.7公顷(40000亩),蚕茧产量由几十吨提高到1000吨。形成了苟家垭镇、旧县镇、望家乡3个桑蚕主产区,全县涌现出20多个桑蚕专业村,5000个桑蚕专业户,全县人平收入的1/3来自养蚕收入。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远安在全省首创成立了桑蚕协会,垭丝集团与全县15O00户蚕农建立了联盟。协会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督促会员发展生产,为会员提供生产服务;另一方面,实行最低蚕茧收购保护价,保护蚕农利益,维护基地稳定。1996年,面对全国蚕茧价格剧跌,毁桑面积平均达30%左右的严峻现实,垭丝集团坚持按保护价收购,当年为蚕农补贴160万元,保证了基地的稳定。
为推动宜昌垭丝集团迅速发展壮大,1997年远安县委、县政府分别发出《关于加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决定》、《远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规
定》等三个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推动茧丝绸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计划到2000年全县桑园
面积发展到8万亩。年产蚕茧达到3000吨。
3 精品名牌战略的拳头产品 垭丝,由于有自己的好种好蚕,加之独特的自然条件,所产蚕茧其丝长1250-1300米,解舒率高,拉力强,抱合力好。堪称中华一绝。
早在明弘宏治九年《夷陵州志》就有记载,垭丝“色泽灿耀,柔软纯洁,条分均匀,超益群芳,闻名于丝绸之路”。并说垭丝为历年必向皇宫进贡的上乘贡品,20世纪80年代,湖北省政府将远安定为蚕丝出口基地和省优产品,并得到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扶持。19年来,宜昌垭丝集团所产“垭丝牌”白厂丝50%以上出口到日本、韩国。欧美等地,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中国丝绸良好的品牌形象。集团所产“垭丝牌”系列服饰以其色泽鲜艳、柔软舒适、质地优良的特点,成为湖北省旅游标志产品和首批科技优质产品,集团所属蚕种场是全省名牌蚕种基地,其蚕种质量堪称全国一流,除了内销。还批量远销泰国、保加利亚等国。靠精品名牌,宜昌垭丝集团在全国同类企业纷纷停产半停产,产品销售锐减的情况下,垭丝牌白厂丝的产量由100吨上升到171吨,销售率100%,货款回收率1O0%,由全省丝绸行业第四位跃居第一位。
李鹏委员长在视察三峡时,当了解到宜昌垭丝集团系列产品远销海外的情况时,非常高兴,他鼓励垭丝集团:“确立垭丝品牌,为中国垭丝增光”。
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在视察宜昌垭丝集团后高兴地说:“湖北丝绸数远安,湖北丝绸
的希望在远安”。
宜昌垭丝集团总经理、湖北垭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秋辉满怀信心的说,全国丝绸行业在经历了许多的低潮后已开始复苏,未来五年将是丝绸行业发展的黄金时间,垭丝集团将抓住这一机遇,迅速发展壮大,为远安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