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永 强
(浙江嵊州市蚕种场 312400)
这几年我们嵊州市蚕科场发生微粒子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96、97两年发病率在
0.5%左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集中饲养,集中处理废弃物,彻底消毒打下基础。我场从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
初期,在各原蚕村建造制种专业用房面积达11844.7m2,投资201.95万元,协助原蚕村建蚕室1250m2,贮桑宣980m2,投资31万元。做到现有原蚕村300多户原蚕户都能在蚕室养蚕制种。94年春蚕前,共投资10多万元,在原蚕村租地打围墙建蚕沙坑,并每年支付土地租金1万多元,为蚕废弃物集中处理创造条件。在九十年代初,全面推广了朔料折簇和塑料蚕网,在这过程中,蚕种场对原蚕户的养蚕设施添置实行补贴政策,即每张折簇补贴2.00
元,蚕网1.00元,合计达10万元,为蚕具彻底消毒提供了物质保证。
2 认真做好微粒子病病源检测,及时发现问题,使消毒工作有的放矢
。
在96、97年秋期普种饲养期间,抽取家庭及环境,蚕室及环境以及桑园害虫及地表的
灰尘,残留物昆虫及表土层样本,进行镜检。并在98年春蚕前消毒时,对所有养蚕户家庭
及环境、蚕室抽取样本镜检。结果发现。一、环
境污染面越来越广;二、污染源主要来自普种
生产;三、桑园野外昆虫检出率逐年增高;四、
蚕定具及环境通过认真消毒,微粒子病抱于
明显减少。
针对以士四个特点,我们重点抓了以下
工作:
2.1 家庭及村环境的彻底消毒。
98年春蚕前。均配发到各原蚕村3500包消特灵,2650公斤漂白粉。在场技术人员指导
下,清扫村主要道路,并用洒水壶洒消漂白粉液,保持地表湿润;搞好家庭卫生。清除门前垃圾,地面墙壁冲洗后用消特灵消毒;门窗等易积灰尘的地方用抹布浸消特灵液擦;特别注意家庭向外界通道以及家庭附属用房地表,进行认真清扫和洒水壶洒消漂白粉液,蚕
室、家庭通用物具的认其消毒。
2.2 蚕室、蚕具、制种物具消毒。
先冲洗,后用消特灵液消毒,消毒做到能浸润的物具不喷雾消毒;蚕室内不管蚕期,种茧期,制种期要用到的物具都消毒;然后用福尔马林石灰浆消毒,并做到保湿时间,温度必须符合目的要求。在98年的蚕前及蚕期消毒中,300多户原蚕户共购消特灵1323包,漂白粉7500公斤,主要用于蚕室,蚕具消毒。蚕沙坑及环境清理干净,用洒水壶洒消漂白粉液,并把这项工作放在蚕室具清洗消毒前进行。
2.3 回山消毒
原蚕饲养结束均有技术人员指导,在原蚕村的蚕室及环境进行,做到凡养蚕,制种物
具都进行毛消,然后清洗,入库。每年晚秋结束时,场供应消毒药品,发动养蚕户进行,不但要求原蚕户认真做好,而且动员普种户也进行认真的回山消毒,并及时处理弃废物。
2.4 认真做好预知检查。
为了提高预知检查的准确性,我场更换了普通光学显微镜,并增添了磨蛾设备。这
样,在96、97年普种抽样镜检中。98年的春蚕前抽样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道过预知检查,在96年春四眠迟眠蚕镜检中发现一批存在微孢子,98年春原种卵壳中发现一批存在
微孢子,及时发现了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减少了损失,减轻了病源大面积的污染。
2.5 桑园的病虫防治。
在96、97年秋桑园害虫及虫粪抽样境检中,特别是97年,发现桑螟等鳞翅目害虫中有
微粒子孢子存在。为此,我们加强了一系列的桑园害虫防治措施。首先,夏伐后的甲胺磷白拳治虫,夏伐后至夏蚕饲养有一个月间隔期,有充足的残毒期,保证夏蚕用叶安全,同时控制了鳞翅目害虫的大面积危害;其次,夏蚕上簇至中秋蚕饲养,间隔时间只有20天,需抓紧时间用有较长残毒的的甲胺磷,并严格控制在15O0倍的浓度使用。确保中秋蚕的安全;再欢,在晚秋上簇时,桑虫未进入冬眠,抓紧时间用菌脂粪农药封园,发动养蚕户用青成菊脂5000倍液喷雾叶及枝干、桑园周围杂草,减少越冬虫口密度,为降低次年春期虫口密度打下基础,同时也控制了野外桑虫微粒子孢子对桑叶的污染程度。
2.6 普种在原蚕区饲养是微粒子孢子污染原蚕区的重要途径。
我们和普种单位协调、保证无毒蚕种发放到原蚕区。从现实情况来看,无毒蚕种,不
仅指该批蚕种无毒、而且应该指该批蚕种生产点(原蚕村)近三年内无毒率检出,只有这
样,才能保证原蚕区这片无毒“净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