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薇1 叶楚华1 柯利堂2 邓 文1 叶伟彬1
(1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430064 2 湖北省农业厅)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占全省花园面积80%以上的蚕茧主产县市桑树病虫害调查,初步统计出桑病害有21种,桑害虫有42种。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主题词 湖北省 现状 防治对策
桑树病虫害是障碍蚕桑生产发展、威胁桑树生长、损害桑树器官、降低桑叶产量和质量,影响蚕茧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桑树病虫害的种类及分布区域,也随之增加和扩大,对桑树的为害也日趋严重和复杂,桑叶的产质量和蚕茧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为此,我省从1997年开始,开展了桑树病虫害调查及防治工作。对占全省桑园面积80%以上的罗田、英山、麻城、远安、南漳、来凤、宜城、浠水等蚕茧生产县市的34个乡镇65个村104513亩桑园进行了实施调查观察。现将桑树病虫害发生现状及所采取的防治对策报告如下。
1 桑树病虫害发生的现状
1.l 桑树病虫害种类
根据定点定时观察和随机调查的资料,经初步整理统计,湖北省境内有桑树病害21种,桑树虫害有42种(表1),填补了我省桑树病虫害种类不清的空白。
1.2 桑树病虫害分布
由于各县市间自然生态条件的差异,桑园类型、树型种类也不尽相同,桑树病虫害发生种类及数量也有较大差别。但桑园面积大,养蚕分布广的县市,桑树病虫害的种类及密度也较新区、零星产区多(表2)。
1.3 桑树各器官被害现状
因桑树病虫害的种类不同,为害桑叶器官及部位也不同。据调查资料统计表明,为害桑树的病虫种类达39种之多,其次为树干枝条有8种;为害最重,损害最大的全株性的病害有4种(表3)。
1.4 桑病虫为害分类别统计
在我省已知的桑树病虫害的种类中,其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和真菌类等病虫为害种类最多,达45种,占已知病虫种类的72.5%(表4、5)。
1.5 桑树被害率的现状
据调查资料统计表明,局部桑树被害率在40%以上的桑树病虫有桑丝叶病、粗皮病、桑赤锈病、堆砂蛀;20~39.9%范围内有桑黄化型萎缩病、桑萎缩型萎缩病、桑花叶型萎缩病、桑疫病、桑膏药病、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桑褐斑病、桑炭疽病、桑白叶病、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桑象虫、桑大象虫、拟菱纹叶蝉、凹缘菱纹叶蝉、桑木虱、桑叶蝉、桑蓟马、桑瘿蚊等;其他病虫害的为害率为20%以下。
从病虫害分布看,桑黄化型萎缩病、桑紫纹羽病、桑膏药病、桑叶枯病、桑褐斑病、桑螟、桑尺蠖、桑天牛、桑象虫、金龟子类、叶虫类、桑蓟马、桑瘿蚊等为害分布约占总面积的70%左右。桑萎缩型萎缩病、桑疫病、桑毛虫、野蚕、青叶蝉、叶梁蚊、朱砂叶螨、灰蜗牛等病虫害为害分布占总面积的50~69.9%。
2 桑园环境条件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
在桑树病虫害调查、观察过程中发现,桑树病虫害的发生与当地环境条件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湖北省地处长江中上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数在1150~2245小时之间;热能丰富,年总辐射量在87~122千卡/cm2;年平均温度在15~17℃之间,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在4800~5700℃之间;无霜期在230~290天之间;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降雨量在900~1600mm之间,4~10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80%左右。上述气候条件,不仅有利于桑树的生长发育,也给桑树病虫害生存为害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由于蚕茧产区分布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桑树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及分布也有所不同,加上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桑树栽植时间长、密度大,树龄老化,过度采叶等,造成桑树病虫害肆虐为害。除桑黄化型萎缩病、桑膏药病、桑紫纹羽病、桑螟、桑尺蠖、桑蓟马、桑瘿蚊、桑象虫等病虫害在省内各蚕区均有发生外,桑赤锈病、金龟子类、叶虫类、灰蜗牛、朱砂叶螨等病虫的发生与当地气候及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l 在南漳、远安两县交界的山区桑园,由于夏秋季高温多湿的气候影响,桑赤锈病发病为害面广,病重,危及夏秋蚕生产。据当地蚕农反映和实地调查证实,近几年桑叶上的锈斑遍布,大面积爆发桑赤锈病,每根枝条的从上到下,一株树到大面积叶片被害率平均达90%以上,远看桑园叶片一片金黄。致使两县交界蚕区,秋蚕饲养计划无法落实,蚕农损失惨重。
2.2 金龟子类、叶虫类均是鞘翅目害虫、且食性杂,对90%以上的山边桑园为害最重。调查结果表明,桑梢嫩叶被害率20~40%。特别是山区春伐桑园,5~7月份的傍晚,该两类害虫群集在桑树新梢上食害和排粪污染桑叶,虫密度高达10~20头/梢。这主要是其他林木树叶没有桑叶口感好,所以山边桑园是金龟子、叶虫的取食乐园。
2.3 灰蜗牛是软体动物。近几年来,对桑树为害加剧,特别在河滩桑园、溪边桑园、平原湖区桑园,因桑园潮湿,给灰蜗牛生存和为害提供了便利条件。据调查,这些地方的桑园桑叶被害率达5~8%。严重的地方,桑树上的灰蜗牛密度达1O头/株之多。
2.4 宜城市南营新蚕区是位于汉江河道中游的平原区,以前当地农村多以种植棉花为主。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1997年起调整改植桑树后,因棉花叶螨的转移为害,造成桑叶出现黄褐色大斑,严重的似“火烧”,特别是秋期,桑叶被害率高达70~80%,致使桑叶质量极差,严重影响秋蚕生产。
3 桑树病虫害防治对策
桑树病虫害防治,应在保持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确保蚕作安全的前提下,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出用最少投入,选择最佳防治手段和防治适期,达到最佳防治效果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省要在首次摸清桑树病虫害家底的基础上,结合本省蚕区实际情况,提出防治对策。
3.1 加强对新老蚕区苗木外购的病虫害检疫工作,控制和减少桑树病虫带入境内。在要求蚕区做到桑苗自繁自有自栽的基础上,对需外购桑苗的单位,在技术上要严格把关,除禁止到病虫害疫区购调苗木外,一定要在苗木生长季节和起苗后,对卖苗地进行考察和监督,做到杜绝病虫寄生苗木带入境内。
3.2 对桑树病虫害为害的重灾区,特别是桑树萎缩病为害较严重的地方,在桑园更新改造时,一定要选栽抗病、抗逆性强的桑品种。同时,对病虫为害较轻的桑园,要加强肥肥培管理,特别是有机肥的施入,以利提高桑树自身抗性。
3.3 利用桑树病虫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采用人工控制的办法,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如对桑树的修枝剪梢,截干复壮,桑树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卵叶、虫叶,组织蚕农捕捉成虫,刮除虫卵病斑,束草诱杀越冬幼虫,清烧桑园杂草、枯枝落叶等。
3.4 适时、巧施农药,防治桑树病虫。根据桑树的不同生长时期和养蚕布局安排,灵活运用化学药剂,开展联防联治,群防群治。如抓住秋末桑树落叶,春季桑芽萌动和桑树夏伐后的有利时期,用残效期较长的杀虫剂喷雾或涂抹枝条、树干、桑拳和桑园周围防治病虫;蚕期中,利用养蚕间隙或分片采叶等方法,喷雾残效期短、防效好的杀虫杀菌剂防治”病虫。对地下的桑树病虫,应采取诱杀、轮作的方法解决。在此同时,应大力研制和推广,适用于桑园的防效好、毒性低、无污染新一代杀虫治病剂。
3.5 充分利用病虫天敌资源,开展生物防治。在不影响蚕作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利用颉顽微生物防治桑病,利用病原微生物、天敌昆虫、捕杀性生物等防治桑树害虫,以便达到防效好、成本低、无污染的桑树病虫害防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苏州蚕桑专科学校主编.桑树病虫害防治学.第二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2 《湖北农业地理》编写组.湖北农业地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
3 浙江嘉兴农业学校主编.桑树病虫害防治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4 黄尔田,田立道,肖练章等主编.实用桑树保护学.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