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条件谈洞庭湖区桑树
优质高产栽培


                  唐汇清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415500)

  洞庭湖跨湘、鄂两省,北连长江,西南容纳湘、资、沅、澧四水。宜桑土地广阔,堤外有200多万亩外洲,垸内有170多万亩湖边地和几千公里长的沟渠、废提。湖南省农业区划究所通过考察,认为洞庭湖地区至少可栽桑3.3万公顷(50万亩),产茧3.75万吨。但是,近年最高产茧量也不足5000吨。其原因主要是良好的生态优势没有转化为生产优势,亩桑产叶县、产茧量低。而单产的高低,取决于良好的生态条件与科学的栽桑技术是否有机结合,是否最大限度发挥单位面积的生产潜能。洞庭湖区目前的栽培技术,一直沿用杭、嘉、湖蚕区传统的栽培模式,这种传统模式已不适应当今“两高一优”的形势发展。桑生产是以生态条件为基础的经济再生产,它受益于自然,也受制于自然,因此,根据洞庭湖地区的生态条件,研究适合本地区高产、优质、高效的栽桑技术,势在必行。

  1 洞庭湖地区的生态条件

  1.1 气候条件
  洞庭湖区地理位置居东经111°35’——113°35’北纬28°30’——29°50’,日照时间长,光照条件好,年平均气温16-18℃,无霜期270-280天,≥10℃的有效积温5300—一5600℃,桑树在这里一般于3月中旬开始发芽,至12月上旬才逐渐进人休眠期,生产期较长。全年日照1600-1850小时,太阳辐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05-112千卡,春、夏、秋三季占全年辐射量的85%以上。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相对湿度79-81%,适宜桑树生长。
  1.2 土壤肥力
  洞庭湖地区的土壤,大多是冲积母质发育而来的潮沙泥土或沙质壤土,少量粘质壤土。其主要特征是:养分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1.3-2.8%,土壤全N量0.08-0.18%,速效磷13PPM以上,速效钾50PPM以上,PH值6—8.2;土层深厚,多由河流沉积作用而成,质地层次明显,母质来源复杂,有的质地较粗,有的质地较细;地下水位较高;土壤结构良好,易于耕作。

  2 洞庭湖地区桑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桑叶优质高产是蚕茧优质高产的基础,桑叶的优质高产,来源于科学的栽培技术与本地区生态条件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高产、效、优质的目的。
  2.l 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且生长速度快的桑品种,是实现洞庭湖区桑园“两高一优”的基础。
   2.1.1 产叶量高:选择适应洞庭湖区栽培的桑品种,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目前洞庭湖地区栽培的桑品种大多是从江、浙引进的湖桑197、桐乡青等混杂品种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高产新品种的选育,这些品种应逐步淘汰。笔者选用湖桑197、湖桑32、湘7920、育711、湘杂桑 1号(澧桑24×苗33)、沙2×伦109等品种,在洞庭湖区设点比较试验,连续三年调查产叶量,综合成绩指数以湖桑32为100,湘7920为128、湘杂桑1号为121、育711为112、沙2×伦109为99、湖桑197为98。试验结果表明,湘7920、湘杂桑1号、育711生产势强,产叶量高,适合于较肥沃的洞庭湖地区栽植。
  2.1.2 叶质优良:所谓叶质优良,是指桑叶含营养成份高,适合蚕儿生长发育,并能获得高额的产茧量和出丝率。笔者选择上述6个品种进行了养蚕叶质鉴定,调查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及亩桑产茧量,综合三个平均成绩,以湖桑32号为100,各品种养蚕成绩如下表:从桑叶质量来看,育711、湘杂桑1号为洞庭湖地区栽培的最佳品种,但从亩桑产茧量来看湘7920高于其它任何品种,因此,湘7920,不失为洞庭地区栽培的高产品种之一。
  2.1.3 生长快速:洞庭湖地区湿、热条件和水、肥基础好,适宜栽植生长速度快、长势旺盛的桑树品种。笔者认为:快速的标准是:当年栽桑当年秋季能采叶养蚕,亩产叶800公斤以上,第二年春伐而不影响树势,且产叶量1500公斤以上,第三年亩产叶2500公斤以上。生产实践证明,湘7920、育711、湘杂桑1号,在洞庭湖地区栽植生长速度快,长势好。
  2.1.4 抗逆性强:首先是耐涝,由于强调栽桑不与粮棉争地,部分桑园建立在堤垸内的内湖,堤烷外的河滩荒洲,这些地方大多数是水来水往地带或有短期渍水,渍水时间短则1一2天,长7—10天,这些桑园经常因洪涝灾害遭受损失。不同的桑品种对洪涝的抗性有较大差异,笔者调查,幼龄桑园:桑树枝条淹没五分之四而淹没15天,湖桑死亡株率为60%,而杂交桑死亡株率只30%;桑树枝条全部淹没7天,湖桑死亡株率为80%,杂交桑死亡株率50%。同龄桑园生长势强的枝条长而不易全部淹没,死亡率低。其次是抗冻害,洞庭湖区极端最低气温多数年份不超过一ll℃,有温度记载以来,1969年1月五日,出现过一18℃的记录。笔者调查,广东桑在洞庭湖区栽培,遇到一6℃低温时,枝条梢端有冻害现象,对春叶产量有一定影响,遇一8℃以下低温时,地上部分受冻害,对春叶产量影响较大,如遇到3月(O℃以下)的倒春寒更为严重,而湖桑在洞庭湖区栽植未发现冻害。第三是抗萎缩病,洞庭湖地区萎缩病比较严重,个别桑场萎缩病发病株率达70%,不同桑品种对萎缩病的抗性差异很大。据我所《桑树萎缩病防治技术及抗病机制研究》课题组研究结果表明,高抗品种有抗选1号、育2号、湘456,中抗品种有湖桑197、湖桑7号、育711、湘杂桑1号。第四是耐污染,随着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油毛毡厂、石灰厂、砖瓦厂等排出的煤烟和废气,严重的污染附近的桑园,使桑叶减产,质量变劣。筛选出对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毒气体具有抵抗作用或不吸收这些有毒气体的桑品种,将有利于乡镇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蚕桑业的发展。
  2.2 科学栽培
  高产桑园,必须从新栽桑园抓起,并通过合理施肥和科学剪伐等技术措施来实现。
  2.2.1 定植:新栽桑园要坚持壮苗、深耕、多肥、密植、精管的“十字”方针、为桑园高产打好基础。壮苗:以青颈围度6公分以上为标准,根系完整无病虫害。壮苗贮藏营养物质多,萌发生长快,生产势旺,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强,成活率高,产叶量高。深耕;即栽桑翻耕改土,植桑沟或穴挖深、宽各30CM以上,并把心土翻到上面,表土翻入底层,以加速土层风化和增强土壤通透性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多肥:是要施足植桑基肥,每亩施用优质有机肥5吨以上。密植:即湖桑亩栽800—1000株,杂交桑苗栽1000—1500株为宜。精管:即草、涝、旱、虫、肥等方面精耕细作。洞庭湖区土壤肥沃,杂草丛生,新植桑园一定要及时采用化学或人工除草方法,防止草害,春夏季地下水位高,同时易瀑雨成灾,必须随时排除渍水,秋季干旱时注意及时灌溉,充分满足桑树适宜生长的环境。
  2.2.2 合理施肥:我所洞庭湖地区蚕桑技术开发研究课题研究结果,高产桑园投肥量,氮、磷、钾分别为67-80公斤,11—14公斤、20-25公斤,N、P、K投入比例不得少于6:1:2,全年施肥分春肥、夏伐肥、秋肥和冬肥四次施用,四季施肥比例分别为20%、30%、20%、30%,春、夏、秋肥以速效肥为主,冬肥以有机肥为主,8月底后,不再施用氮肥,以防枝条梢端过嫩从而导致冬季或早春受冻害。
  2.2.3 合理剪伐:目前推行“三腰六拳”的剪伐型式,树干高70—80CM的中干偏低树型,比较适应洞庭湖区的气候、土壤肥力和栽植密度,便于桑园管理和采叶养蚕,有利于保持树势旺盛,持续高产。但过去桑树栽培后一般连续进行三年春伐,从第四年起才进行夏伐定型。为了使桑树提早定型进入盛产期,在加强肥培管理的基础上,栽植当年发芽前定主干,从第二年起进行夏伐,第三年定型进入盛产期,栽植在河洲外滩的桑园,树型的高要根据历史多数年份水位的高低来确定定干的高度,减少洪涝带来的损失,夏伐时间要提前,力争5月底前剪伐,不伐6月条,在7、8月洪涝来临之前保持0.5米以上新枝条,增
强抗洪能力。
  2.2.4 防治病虫:洞庭湖区良好的生态条件,适宜桑树生长,同时也适宜病虫害的繁殖与发育。春季桑树发芽后,养蚕前要普治一次残效期短的农药,确保蚕不中毒桑园又无虫害;夏伐后三天内必须用残效期较长的农药普治一次白拳,确保新芽不受虫害;秋季每养一季蚕治一次虫,虫口密度大的区域,蚕造的安排尽可能避开桑园虫害的盛孵期,便于桑园治虫,晚秋蚕结束后及时打关门药,降低虫口基数;冬季挖除病株,刮除卵块,注刺天牛,并结合剪梢,剪除病枝枯桩等冬季管理工作,使病虫害无栖身之地。
  洞庭湖地区既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有历史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既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又有一支技术雄厚的蚕桑科研、推广队伍,只要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将会迎来蚕桑生产辉煌灿烂的明天。

                    主要参考文献
  1.唐汇清 从生态条件谈洞庭湖地区的桑树育种目标。湖南蚕桑1988(4)19-20
  2.吴若云 速成丰产桑园生产结构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湖南蚕桑1990(4)10-12
  3.唐汇清 杂交一代桑冻害原因分析及对策。湖南蚕桑 1990(4)13—14
  4.段幼聪等 湖南山丘区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探讨。湖南蚕桑 1994(2)20—23选自中国蚕丝学会桑树优质高产栽培学术讨论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