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董廷宣 彭炳香
            (山东省昌潍农业学校261041)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桑树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在国内广大蚕区暴发成灾。该病在整个桑树生长期间均可发生,尤其在桑树夏伐后症状表现最为明显,6~8月份发病最严重,发病3~5年后迅速衰败死亡,严重地威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

  1 发病原因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由类菌原体寄生引起的传染性病害,病原在桑树体内越冬,可通过苗木调运,桑树嫁接及传毒昆虫菱纹叶蝉传播。在桑树生长季节嫁接,只要砧木,接穗一方带病,均能传染发病。同时,当菱纹叶蝉刺吸病树汁液时,树体内的病原随汁液进入虫体并大量繁殖,在该虫再刺吸健株时可引起传染发病。据调查,病原在桑树内的潜育期,一般是20~300天之间,如夏伐后或早秋感染,当年在一枝或数技梢端可表现症状,来年夏伐后全株发病。在中秋后感染的,当年多不显症状,等来年发病。此外,本病的发生轻重还与桑品种抗病力,采伐程度、桑园的肥培管理有密切的关系。

  2 防除对策

  2.1 严格检疫
  建立新桑园时,要禁止从病区调运苗木。桑树嫁接时要严格对贴木、接穗进行检查,发现病苗,及时剔除。在有条件的地区,要坚持自繁、自育、自栽的原则,建立无病桑苗繁殖基地,这是杜绝和控制本病发生蔓延的重要措施。
  2.2 选栽抗病品种
  选七九二桑品种对桑黄化型萎缩病的抗病力较强,除选栽上述品种外,亦可因地制宜
地栽植当地的抗病品种。
  2.3 治虫防病
  桑树菱纹叶蝉是传播黄化型萎缩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消灭该虫是防病的重要途径,可根据此虫的发生规律及时治虫。
  2.3.1 此虫以卵在桑枝条上越冬,春季桑叶开放后孵化,此期若虫多集中在嫩叶上为害,可及时用80%敌敌畏或50%马拉松1000倍液药杀。待桑树夏伐后第一代成由多聚集在剩留的残叶上,可用40%水胺硫磷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防除。
  2.3.2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中秋蚕结束时,可喷洒80%敌敌畏或40%乐果乳剂1000倍
液消灭第3-4代成虫。
  2.3.3 冬季剪梢灭卵:据调查冬季桑条剪梢可消灭大量越冬卵,如剪条四分之一可消灭50%的越冬卵,如剪除三分之一则消灭75%左右。
  2.3.4 及时挖除病株:6~8月间注意巡查桑园,发现少量病株及时挖除,等明年早春再行补植,以控制该病蔓延。
  2.3.5 加强桑园管理:为增强桑树抗病力,桑园内要多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防止偏施氮肥。并要适时夏伐合理收获,夏秋季勿采叶过度,以保养树势,增强抗病能力。另外,春、夏轮伐对减轻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是有明显效果,尤其对新建桑园幼树树形养成时期,实行春伐亦是预防该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另外,据山东临朐县近年试验,应用剪病条法亦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即在加强肥培管理、合理收获、药杀传毒害虫的基础上,7月份前刨除重病株(发病条率40%以上)综合防治的同时,结合中秋蚕壮蚕用叶,将病条从基部全部剪除,晚秋壮蚕期用叶时,剪除病条的二分之一,剪条后第一年的康复效果达76.8%,第二年的累计康复效果达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