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优化生产结构 开拓蚕茧生产新路

 
  山东省第一产茧大县的莒县,面对激烈动荡的蚕茧市场形势,积极引导蚕农改革优化生产经营结构,成功拓出发展新路,使生产在低潮中保持了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今年全县养蚕8.6万张,产茧326.5万公斤,比去年增长13%,再创历史新纪录,连续七年居全省各县(市)之冠,蚕农收入茧款4785.1万元,比去年增长6%,实现了在市场低潮中蚕农增收的目标。
  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制约,今年以来蚕茧市场一直在低谷中运转,只是到了秋末才有所回升,结今年蚕农增收蒙上了阴影。对此,该县蚕业生产主管部门经过市场调查分析认为,由于该县蚕茧质量近些年来一直保持国内一流水平,在销售上大都是市场找上门来从未为找销路而愁过,蚕农增收希望很大。但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小,结构单一,过于分散,导致蚕茧收入在农民家庭中的比重不高,农民的生产投入积极性不高,减缓了增收步伐。因此,他们把重点放在引导蚕农改革单一结构经营方式,大力推广规模化复合经营上,通过养蚕塑料大棚,串起养蚕和多种种养加项目,充分利用时间差和养蚕产生的废材废料等,就地就近取材拓展增收项目,以养蚕带种养加,以种养加促养蚕,大唱增收戏。为此,该县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通过扩建桑园、竞争承包、转包、低劣桑园拍卖等形式,壮大农户的经营规模,使之由原来户承包1亩桑园以下向户承包3亩桑园以上转变。与此同时,各乡镇、村则在养蚕塑料大棚建设用地上提供便利;农技、丝绸、科技等部门则积极协助农业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仅丝绸部门就先后投入200万元支援各有桑树和养蚕农户修渠铺路、建养蚕大棚和添置生产用具、改善养蚕环境、更新蚕桑种等。全年全县生产总投入比去年增长20%。到目前,该县六成蚕农已逐步形成了以养蚕为主,蔬莱、食用菌、禽兔养殖及一些小加工项目为辅的复合经营生产结构,其年收入达二万元以上。全县平均亩桑收入比去年提高300元左右,使蚕业收入在该县农作物排行中继续保持了领先地位,受到了蚕农的广泛欢迎,为蚕茧生产的健康发展拓出了一条新路。

                        (摘自蚕业信息 1999年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