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蚕四元杂交新品种“ 2135×2236”
主要经济性状差异分析


             郭定国  颜新培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415500)

摘 要 通过对新品种“2135×2236”八种交配形式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分析,“2135×2236”与对照种之间差异显著,而八种交配形式之间差异不显著,为新品种的鉴定及应用提供了量化参考。
 关键词 新品种 经济性状 差异分析

  2135×2236”是我所承担了湖南省科委、湖南省农业厅“九五”期间下达的“优质、高抗、多丝量夏秋蚕品种选育”课题而育成的适宜长江流域饲养的夏秋蚕四元杂交新品种。为了客观地评定该品种的优良特性,为科技成果鉴定及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根据1999年秋季实验室鉴定成绩,以“9·芙×7·湘”作照,对“2135 ×2236”八种交配形式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分析,以比较该品种与对照种之间以及各交配形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蚕品种
  “9·芙 ×7·湘”正反交,“2135 × 2236”八种交配方式。
  1.2 试验方法
  四龄起蚕后,“9。芙× 7·湘”正反交以及“2135× 2236”八种交配形式各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饲养三区共计30个小区,每小区饲养400头蚕。按照品种鉴定要求,饲养条件一致。蚕期及簇中记载各小区与生命率有关的减蚕数。终熟后第6天,分别调查每个小区的死笼率、产茧量、茧层量,再换算成各小区四龄起蚕虫蛹生命率、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

  2 结果与分析

  2.l 实验室鉴定成绩
  
各杂交组合的养蚕成绩见表1。

  2.2 方差分析
  2.2.1 四龄起蚕虫蛹生命率方差分析虫蛹生命率数据经反正弦角转换(公式为:0=Sim-1Y,x为百分率,0为相应角度值)。转换后数据见表2,对表2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结果见表3。


  从表3看,区组间F<FO.05,差异不显著,处理间FO.05,也无显著差异,说明各杂交组合虫蛹生命率相仿,差异不大。
  2.2.2 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的方差分析
  对表1各处理的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鉴定成绩进行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结果见表4、表5。

  由表4、表5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表明:区组间无显著差异,而各杂交组合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于是用新复极差测验组合间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
的差异显著性,结果如表6。

  表6说明:“2135×2236”八种交配形式之间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无显著差异,但与“9·芙×7·湘”(正反交)差异极显著。这种差异不是由偶然机会造成的,而是由品种的遗传基础引起的真实差异。

  3 讨论和结语

  3.l 通过对处理四龄起蚕虫蛹生命率、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的成绩进行方差与多重比较分析,可以认为:“2135×2236”八种交配形式虫蛹生命率与“9·芙 × 7·湘”相仿,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种“9·芙×7·湘”。统计分析表明:“2135 ×2236”体质强健、产茧量高、丝量多,是一对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夏秋用四元杂交新品种。
  3.2 “2135×2236”八种交配形式之间四龄起蚕虫蛹生命率、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无显著差异,生长发育整齐,茧形、茧质一致。“2135×2236”四元杂交种是利用现行两对实用夏秋用品种组配而成,四个亲本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相互间有良好的特殊配合力。通过合理组配,该品种克服了多元杂交种生长发育不齐和茧形、茧质显著驳杂等缺点,而且其万头产茧量、万头茧层量都超过了两对实用单杂交种。因此,在组配多元杂交时,选择遗传性状稳定,经济性状相当纯一的品种或品系进行组配,不但可以显著提高蚕种繁育系数,推动新品种的培育向多丝量方向发展,而且能实现蚕种生产本身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其主要经济性状成绩不亚于单杂交种,达到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本文承蒙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教授林健荣博士审阅修改,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