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袁胜逸 钱小英
              浙江省嵊州市蚕种场 312459

  1 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

  当前,不结茧蚕的发生给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严重的可导致颗粒无收。从生理上分析不结茧蚕发生是由于丝腺的畸形和异常、神经麻痹、内部激素失调以及品种性状等原因引起。从外部因素来看,根据笔者近年来在生产中调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l.l 农药中毒
  高毒农药用量的不断增加,给蚕桑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也成为不结茧蚕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l.1.1 农药污染桑叶,这是导致目前大面积发生不结茧蚕最直接,引起后果最严重的原因。一方面是桑园用农药与大田用农药其残效期相差很大,但近年来农户混淆错用农药的事故屡见不鲜。此外,由于喷雾器的套用而发生桑叶污染,在生产中也十分常见。另一方面目前稻田螟虫危害较为严重,稻田普遍使用对蚕危害极大的杀虫双与菊酯类农药。特别是杀虫双乳剂,该剂比重轻、易随风流动而大面积污染附近的桑叶。有人曾做过试验,杀虫双大顺风情况下能污染2.5公里外的桑园。
  1.1.2 簇具被农药污染,在生产中,上簇使用蜈蚣簇的比例较高,而一旦使用曾治过杀虫双,杀灭菊酯类农药的稻草打成蜈蚣簇,很易产生不结茧蚕。而且在广大蚕农家中,没有专用上簇室,簇具常常堆放在摆农药的杂货间,时间一长,经农药的重蒸,簇具上就污染了农药。
  1.2 高温多湿
  多湿环境中,蚕体体表水分蒸发受阻,血液酸度升高,引起神经麻痹而导致不结茧蚕发生。在目前生产中一方面所饲育的品种皆为多丝量品种,蚕体肥大,对湿度较为敏感。另一方面蚕上簇后要大量排尿,水分一经蒸发,增加了室内的湿度。所以,在生产中遇到多湿,特别是高温多湿的天气,蚕农往往习惯于重烟排湿。而簇室一经重烟将产生大量烟雾,特别是杂木燃烧常产生一些特殊的气体(如香樟、松树等)刺激蚕的神经,从而导致发生不结茧蚕。

  2 预防不结茧蚕发生的措施

  2.1 加强农药管理
  首先,在重点生产区应禁止出售对蚕有毒、残效期长的农药。特别在养蚕户中绝对禁止使用有毒农药。其次,养蚕户应配备桑园专用喷雾器,禁止桑园,大田的喷雾器混用。第三,针对不同桑叶采摘期,推算出安全的间隔期,以安全的间隔期来确定桑园治虫农药种类与浓度,桑园采摘间隔期一定要大于农药的残效期。
  2.2 推行桑叶试喂工作
  要求每天采叶时随机抽取少量桑叶,试喂试验蚕,观察试验蚕的反应,确定桑叶无毒,方可大面积饲叶。在不同地块,不同采摘时期采回的桑叶要分开放置,禁止混淆。
  2.3 对农药中毒蚕的补救措施
  找出毒源,确定中毒的原因与种类后,共处理措施一般有两种。一是清水浸洗。洗去附着蚕身的农药与胃液,可刺激蚕的神经,激活一些已麻痹的蚕。二是根据不同的农药类型,适当添食。如杀虫双中毒可体喷,添食酸肾上腺素。有机磷农药中毒可添食阿托品针剂。
  2.4 加强上簇时小气候的调节
  
上簇前应做好专用簇室的升温排湿工作,做到簇室、簇具干燥上簇。在蚕上簇之后,加强观察,掌握大批排尿时间,及时抽除接尿。抽除同时,适当升温排湿;遇到高温闷热天气,可在簇室门口放置电风扇人为进行通风换气。
  2.5 淘汰不良簇具,改进上簇方法
  对目前生产中应用较广的蜈蚣簇应逐步淘汰,普及塑料折簇,推广应用方格簇。对于目前使用较广的塑料折簇上簇时应适当稀放,并禁止使用履簇网,如果用蚕匾,上簇廉上簇要及时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