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提衣明 郭洪荣
桑丽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蚕桑研究所 和田 848000)
摘 要 本文采用桑树染色体标记技术,以染色体形态,带型及核冽对称件为遗传稳定性及距离矩阵指标对不同系统的。z份二倍体栽培品种的遗传距离矩阵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桑树杂交亲本的选配方案。l、桑树系统间遗传距离矩阵有苦差异,由近及远依次为鲁桑——一山桑—一广东桑—一白桑。2、系统内品种间遗传距离矩阵较大.相差达显著水平,品种问《游矩阵大_F系统问,3、据有种目标,个体选有品种的亲本应社控J传距离矩阵较远的品种相互间杂交为好,群系选育界科的亲本选择应选遗传距离矩阵较近的品种杂交为宜。
主题词 桑树 遗传 矩阵 亲本 选配
桑树是异花授粉的多年生木本植物,遗传基因繁杂,性状千姿百态,单靠品种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很难预测杂种后代的遗传表现型,这对桑树的杂交育种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笔者希望通过运用染色体标记技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查明桑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矩阵,为桑树杂交
亲本的合理选配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减少桑树育种中的盲目性。
l 材料和方法
l.1 材料
日桑系:育2号 7681 洛山1号
鲁桑系:育82号
辽育8号 早青桑 广东桑:中桑 5801 伦教109号
塘10号
山桑系:剑持 新剑持 岛之内
1.2 方法:
样品采于春季5月 14号的上午11时,分别采不同品种统一部位分裂旺盛的幼叶,置于固定液中备用,桑树体细胞染色体制片与显带技术参照郭洪荣等方法进行,每品种重复处理3次,取相似或平均值。
2 结果
2.1 品种染色体特征
各品种染色体形态特征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各品种染色体绝对长度间有着差异,染色全长最长的品种为育2号,长度为19.9lum,最短的为塘10号,染色体全长17.48um,每品种均有位置不同的2对sm染色体,具有特定基因的杂合染色体带在3一5对之间,异染色质含量有性杂交有成的新品种较高,选择
育成的地方品种相对较低,育2号不对称系数最高,核型较为进化,塘10号不对称系数最低,核型较为原始。
2.2 品种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矩阵
根据特定有效基因染色体杂合态结果,计算出品种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矩阵,见表2。计算结果表明,鲁桑系品种间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2702,山桑系的为0.2552,广东桑的
为0.2441,白桑系的为0.2309,表明系统间的相似系数均为0.2000以上,遗传距离矩阵均在0.7000以上,但上下幅度较小,说明系统间亲缘关系较为接近,而系统内品种间遗传距离矩阵在0.2500—1.0000之间,变化幅度较大,说明亲缘关系较为疏远。
2.3 聚类结果
聚类结果表明,4个栽培系统聚为一类.说明亲缘关系较为接近,但是品种间的相似系数除育8号与剑持中桑5801与育82号,育2号与7681品种外均处于0.6000水平以下,说明其它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为疏远。结果见附图1。
3 分析与讨论
3.1 不同品种间有不同的遗传距离。
洛山1号与其它11个品种之间的距离较远,育32号除中桑5801以外的品种间也有着较远的遗传距离.育2号与7681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早青桑与剑持,新剑持,伦109号及岛之内间有着0.5000以下的距离矩阵,其余品种间均有着0.5000以上的距离矩阵。
3.2 选择育成的地方桑品种有无染色体带。
杂合态染色体带较少,异染色质含量较低,核型较为原始,杂种后代的分离相对较小,可作群系选育的亲本材料。比如广东蚕研所选育的杂交桑品种塘10号×伦109号两亲本均为广东桑中单株选择后培育而成的地方品种,故杂种后代分离较小,群体整齐度很高。
3.3 杂交育成的新桑品种杂合态染色体带较多。
异染色质含量较高,核型较为进化,杂交后代的分离相对较多,倾向于个体遗传,可作株系选育的杂交亲本。比如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151号和237号的亲本是杂交育成的早青桑和育2号,杂种后代分离繁多,经个体选择培育而成。
3.4 系统内品种间遗传距离矩阵有着显著差异。
鲁桑系的育82号与辽育8号,早青桑间的相似系数为0,遗传距离矩阵很远,广东桑系统的中桑5801与伦109号间的相似系数为0.000,山桑系的新剑持与岛之内间也有0的相似系数,说明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矩阵大于系统间的遗传距离矩阵。
3.5 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桑品种“丰驰桑’具有叶型大,节间密,发芽早,变异小,适应广抗性强,无需嫁接,用种籽繁殖等优良特性,是快速发展蚕桑生产的优良品种,而“丰驰桑”的两个亲本一中桑5801和育82号在本研究中,其遗传相似系数为0、6667,亲缘关系较近,其后代分离小,这就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丰驰桑”变异小,无嫁接,用种籽繁殖的根本原因。
3.6 据研究结果:笔者设计早青桑×育2号、剑持×育2号、早青桑×7681、剑持×7681、早青桑×洛山 1号、中桑5801×洛山1号、塘10号×洛山1号、新剑持×洛山1号、辽育8号×育82号、辽育8号×伦109号、早育桑×育82号、塘IO号×育82号、中桑5801×伦 109号、剑持×伦 109号等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观察后代表现,以论证杂交亲本模拟选配的可行性。
参习文献
1.郭洪荣等,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种一9204细胞染色体核型研究,《蚕业科学》待发表
2. 郭洪荣等,桑种质资源(Morns.L)染色体Giemsa一C带型研究,《北方蚕业》,1999、(2)13—14
3.冯丽春等,桑树栽培种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研究,蚕业科学1996、(3)135—139
4.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编,中国桑树品种,北京农业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