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用抗病毒剂“脓病清”毒理试验报告

 

吴 洪 丽     范 士 平

(湖北省农科院蚕研所  43007O)

刘 维 莞   王 红 英   石 明 健   敖    英
(湖北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


  摘  要  以豚鼠为受试动物,对蚕用抗病毒剂“脓病清”皮肤毒理学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皮肤过敏试验及皮肤用药长期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脓病清”无刺激性,无致敏性,不产生急性毒性及慢性毒性作用。


  蚕用抗病毒剂“脓病清”是湖北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最新研制的蚕药,对家蚕病毒病有显著防治效果,对家蚕生理性状及各项经济指标无不良影响,为了解本药剂安全性能,特委托湖北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对“脓病清”作毒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试验材料


  1.1 受试动物
  短毛白色豚鼠,由生物制品研究所供给。
  1.2 受试药物
  “脓病清”由湖北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提供,按实验所需将该药与适量凡士林调和制成高浓度(6.75%)、低浓度(0.3%)膏状制剂备用。
  2,4一二硝基氯苯(化学纯)上海试剂一厂批号980901用25%酒精加热配制成1%致敏浓度及0.1%激发浓度备用。
  凡士林批号:990306
  脱毛剂:   按文献[1]配制

  2 试验方法及结果

  2.1 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取豚鼠50只,体重292±13.5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即基质对照组、完整皮肤高剂量组、完整皮肤低剂量组、破损皮肤高剂量组、破损皮肤低剂量组。实验前24h将豚鼠背部背柱两侧脱毛,面积约40cm2,占体表面积的10%。脱毛后24h.将其中两组豚鼠用刀片子背部脱毛区皮肤两例划两条“+”约2.5—3cm长伤痕,以划破表皮.轻度渗血为度。将6.75%、0.3%药膏及几士林基质各1g均匀涂于背部脱毛区.用纱布 覆盖、胶布固定。每只动物分笼饲养。给药后24h,用温水去除残留受试物。后1、2、48、72h至第7天,每天观察并记录动物体重、皮肤毛发、眼和粘膜的变化、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四肢活动及其他中毒表现、体重用XX±S表示,用t检验进行编译学分析。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脓病情”在大剂量(6.75%)和小剂量(0.3%)外用时对完整及破损皮肤豚鼠连续观条7天毛发光泽、活动、饮食、二便、体重均无影响,皮肤始终未见红 斑和水肿,无1例动物死亡。研究表明:6.75%和0.3%的“脓病清”外用于豚鼠完整及破损皮
肤无急性毒性作用。
  2.2 皮肤刺激试验
  取豚鼠12只,体重305土17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两组,即完好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脱毛方法同前。脱毛后24h,用6只豚鼠作正常皮肤刺激试验,即左侧脱毛区徐6.75%药膏1g,右侧涂凡上林基质1g,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另6只作破损皮肤刺激试验,给药前用刀片将脱毛区皮肤两侧划出两条“+”的2.5-3cm长的伤痕,以划破表皮有轻度渗血为度。 涂药24h后,用温水去除残留受试物。后1、24、48、72h分别记录给药部位出现红斑和水肿的情况,按表2、3评分标准评价刺激强度。结果见表4


  结果显示:6.75%的“脓病清”及凡上林对正常与破损豚鼠皮肤的刺激性平均反应值均小于0.4,表明6.75%脓病清对正常及破损豚鼠皮肤无刺激性。
  2.3 皮肤过敏试验
  取豚鼠30只,体重285士22g,雌雄各半。于给药前24h将豚鼠背部西侧脱毛,去毛区范围每侧约 3×3cm2。将豚鼠随机分成三组(即脓病清组、基质对照组、阳性致敏药对照),每组10只。分别将6.75%脓病清0.2g,凡士林基质0.2g,1%2,4一二硝基氯苯0.2ml涂于各级豚鼠背部左侧脱毛区。用一层油纸和两层沙布覆盖,再以无刺激性胶布封闭、固定。每只动物分笼饲养。于第7天和第14天,以同样方法重复一次,共计三次。第28天激发给药,即将6.75%脓病清和凡士林基质各0.2g,1%2,4一二硝基氯苯0.2ml分别涂于豚鼠背右侧脱毛区。6小时后用温水去除残余受试物。立 即、24、48、72h观察皮肤过敏反应情况,按表2、3、5标准评分,并评价致敏强度,结果见表6。

     结果表明:“脓病清”组及基质对照组豚鼠皮肤自激发给药6至72小时始终未出现红斑及水肿,致敏率为0,而阳性致敏药组豚鼠皮肤自激光给药6h后有明显红斑出现,并有焦痴形成,无水肿,致敏率100%。该结果显示,6.75%“脓病清”外用,对豚鼠皮肤无致敏作用,不会引起豚鼠的皮肤过敏反应。
  2.4 皮肤用药慢性毒性试验
  取豚鼠50只,体重288士41.99,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即基质对照组、完整皮肤高剂量组,完整皮肤低剂量组、破损皮肤高剂量组、破损皮肤低剂量组。实验前24h将豚鼠背部脊柱两侧脱毛,面积约40cm2,脱毛后24h,将其中两组豚鼠用刀片在脱毛区皮肤两侧划两条“十”约2.5-3cm伤痕,以划破表皮,轻度渗血为度。将6.75%,0.3%“脓病清”及凡士林基质各1g分别涂于各级豚鼠背部脱毛区。其中6.75%浓度相当于实际应用量的25倍,0.3%浓度相当于实际应用剂量,用沙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只动物分笼饲养。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20天,观察豚鼠皮肤粘膜,一般情况体重、全身中毒病 症及死亡等。实验结果体重用X±S表示,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7。


  结果表明:“脓病清”大剂量(6.75%)和小剂量(0.3%)外用时,对完整及破损皮肤豚鼠的毛色光泽、活动、饮食、二便、体重连续观察20天均无影响,皮肤始终未见红斑及水肿,无动物死亡。该结果显示:6.75%及0.3%的“脓病清”外用于完整及破损皮肤上,对豚鼠无慢性毒性作用。


  3 结论:


  上述主要皮肤毒理学研究表明:“脓病清”皮肤外用对豚鼠无刺激性,无致敏性,不产生急性毒性及慢性毒件作用,该试验结果为脓病清实际应用提供了毒理学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淑云主编《药物学实验方法》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南》京准字94一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