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生 刚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415500)
桑蚕斑纹限性品种的选育在日本早在1940年开始,真野保久因选育成功限性斑纹品种“中141×日120”而获得蚕业界最高荣誉奖项“巴斯德奖”。
我国从事限性斑纹品种的研究起步应该是40年代末,50年代初,孙本忠博士率先选育成功“镇3×镇4”,但未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改革开放以来,我所开始从事家蚕斑纹限性品种选育,特别是“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选育出“限1×限2”“洞·庭×碧·波”等夏秋用双限性品种,并大规模在生产上应用。
1 限性品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观察蚕体斑纹的有无鉴别雌雄,有斑纹的为雌,无斑纹蚕为雄,改变了长期以来只能通过尾部分别雌雄的概念。限性品种从四龄开始蚕体斑纹就很明显,这样给我们的蚕桑生产带来很多好处。
1.1 提高了鉴别雌雄的工效
据调查,斑纹限性品种利用四龄或五龄饲育工作间隙,结合淘汰弱小蚕进行,每人每天能分蚕10g蚁量,比鉴蛹工效提高一倍,或在上簇时边捉熟蚕,边分雌雄,据统计可节省
6%的制种用工。
1.2 预先掌握雌雄比例
在非限性品种中到蛹期才知道雌雄比例,而斑纹限性品种在蚕期就可估计,有利于掌握对交情况,提早采必必要的措施。
1.3 减少后期死蛹,提高制种量
茧壳是保护蚕蛹的天然屏障,限性品种不因雌雄鉴别急于削茧,缩短了裸蛹保护期,减少伤蛹,减少了病源物感染的机会。
1.4 有利于提高蚕种质量
现在的普种生产大部分在原蚕户进行,新手多,鉴别雌雄由于受蛹体大小、形态、时期的影响,鉴尾部容易出现差错而产生纯对,通过斑纹,显而易见,不易发生纯对,提高了杂交率.保证了蚕种的质量。
1.5 为实现雌雄茧分缫分织提供保证
据夏建国、扬竣研究,雌雄茧丝质有明显的差异,雄性茧丝质优于雌性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雌雄蚕茧分开缫丝是发展的~个方向,对此限性品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 我所的限性品种选育现状
斑纹限性品种优点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生产上能大规模的应用推广的限性品种在我国很少。原因在于将限性蚕斑纹的遗传基因引入到生产实用姬蚕品种中.并保持其优良的综合经济性状相当困难,也就是说很难解决蚕儿体质强健与
茧,丝质优良成负相关的矛盾,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选育出几对性状优良的斑纹限件品种,并大规模应用于生产。
2.1 限1×限2的选育
1990年我所率先为我国提供了一对抗逆性强、产茧量高,茧丝质优良的夏秋用斑纹双限性实用蚕品种一限1×限2。其主要经济性状在
本省饲养表现:虫蛹率93.09%、茧层率22.05%、茧丝长 1115米、解舒率 79 07%、净度94.13分,鲜毛茧出丝
率16.73%,该品种于199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国审定结果为,孵化,眠起,上簇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虫蛹率比对照种苏3·秋3×苏4提高9.22%,茧形中等匀整,产量明显超过对照品种。茧丝长1076米,解舒丝长740米,解舒率69.26%,净度93.94分,茧丝纤度:2.305D,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万头收茧
量,万头茧层量,万头产丝量,五龄50kg桑产茧量与产丝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9,53%、13.39%、17.90%、9.13%、17,10%。
这一品种先后在湖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大量推广,受到用户的欢迎与好评。
2.2 洞·庭×碧·波的选育
1995年,四元全限性“洞·庭×碧·渡”选育成功。主要经济指标,虫蛹率93.92%,茧层率22 94%,单茧丝
长1063米,解舒率76.50%,净度95分,鲜毛茧出丝率15.7%,繁育容易,与我所“六五”期间选育的芙蓉×湘晖相比较,繁育系数提高26%,克蚁制种达 18-19张.该品种
于1995年 10月通过省科委科技成果鉴定,1999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审定。该项成果经国内同行专家鉴定,认为该品种为双限性四元杂种,在我国夏秋蚕品
种的配成和应用尚属首次,居国内领先水平。该品种已在贵州、四川、湖北、广东等省推广应用.发种量超百万张.在四川、重庆经过与当地现行饲养品种比较,洞·庭×碧·波全茧
量、克蚁产茧量、四龄结茧率比对照显着提高,解舒率比对照种高10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我所夏秋蚕限性品种的选育已上一个新台阶,较好的解决了蚕儿体质强健性,与茧、丝质之间的负相关矛盾.而且在很多指标上超过现行推广品种。从而使我国的秋蚕限性品种的
选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 几点经验总结
3.l 有优良的基础材料,为我们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限性品种选育来说,首先限性基础品种的W染色体上携带的其它生理障碍的片段要少或没有,其次是亲本的优良性状表现应突出。在限1、限2的选育过
程中,我们发现限539和限7532表现得生理障碍少,再与我所育成的具优良经济性状,配合力优的芙蓉、湘晖分别杂交,成功的选育
成了限1、限2。
3.2 选配的方法;
首先,必须仔细观察每个品种的生理特性和经济特性;其次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初级配合力鉴定,即以中×日为基础鉴定它们之间配合力;第
三、四元杂交种还要进行中级配合力鉴定,也就是以初级配合力为基础,组配成中·中×日·日的四元杂交组合,鉴定它们的配合力;第四、高级配合力鉴定,设立对照
种。,考查经济性状水平。
3.3 加强协作,扩大交流,互相促进。
1980~2000年间每五年出一个品种,而且每个品种都能在本省、外省推广应用于生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带来较大的效益,与加强协作,兄代单位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如限1、限2有从广西蚕业指导所引进的
亲本;洞·庭×碧·波有从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湖北省委研所引进的亲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