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鲜茧质的关键因素


  孟春燕 (212018)         邵久湘
(江苏省镇江市四摆渡省蚕桑干部训练班) (金湖县蚕茧公司)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蚕农受蚕茧大战的影响和不正常供需行情的误导,总认为只要是蚕茧就能卖到钱,质量好不好没关系,导致了蚕茧质量的下降。表现为“三低一短”:上茧率、解舒率、出丝率低,茧丝长短。茧质差而茧价高给丝绸业带来大量亏损,而茧价的跌落又反过来挫伤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导致大面积毁桑改种。1999年我国桑蚕茧产量约40万吨,比1994年减产37万吨左右,减幅达47%。所以,在贯彻“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蚕桑生产方针中,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最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在巩固现有生产基地、稳定桑园面积的基础上,把提高质 量作为首要任务。
  从缫丝生产中反映的原料茧质量是经过收烘处理后的干茧质量。收烘处理不当会影响茧质,但鲜茧的基础质量不好,即使通过合理的收烘处理,茧质也不可能再提高。所以笔者认为,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中蚕茧生产占70%,茧处理与烘茧占30%。生产上影响鲜茧质量的因素很多,桑蚕品种、饲养技术、病虫害防治、上族与采茧管理等都会影响到鲜茧质量。但从宏观角度看最关键的是收烘政策的引导。即能否真正做到“优茧优价”,是蚕是否自觉重视提高茧质的关健。所以要提高鲜茧质最,必须认真抓好以下几点。

     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茧价政策

  坚决执行“优茧优价,劣茧低价,按质评级,分级定价”十六字方针,执行《桑蚕茧(鲜茧)分级及检验方法》的国家标准。国家蚕茧价格的制定是以蚕茧的价值为基础,结 合农付产品的比价,兼顾到农工商三者的利益而制定的。茧站在执行价格政策时不能只停留在宣传上或是口头上对蚕农的承诺,而要贯彻于评茧作价的全过程。条件成熟的茧站,可扩大推行“组 合售茧、缓丝计价”办法,真正做到优茧优价。其它茧站也应以现有的评茧标准为基础,以仪器检验为主,合理公正地评出每笔鲜茧的价格,坚决杜绝人情茧、关系茧的发生。扼止人情茧发生的很好办法是采用密码室评茧。评茧员在密码室全凭鲜茧质 量的优劣,而不再顾及到卖茧人与自己的亲疏关系,能公正合理地定价。

  2 把栽桑养蚕技术送下乡,送到村村组组、户户蚕农家中。

  栽桑养蚕牵涉千家万户,栽桑养蚕从业人员大多文化偏低,蚕桑技术推广人员显得杯车薪,明显不够。要解决这一矛盾,可利用时间差,组织茧站收烘骨干,集中参加栽桑养蚕技术的培训,择优上岗,充实蚕业技术推广队伍。工作不能走马看花走过场,而要做蚕农的贴心人。从桑园田间管理、防病治虫到小蚕共育、分茧出售等方面向蚕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指导。真正地把科学技术送到蚕农手中,增加蚕农栽桑养蚕的科技含量。实践证明,小蚕共育,使用方格族,室外预挂上族等实用技术能行之有效地提高鲜茧质量。所以,提高蚕茧质量的 第一车间在农村,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很值得研究与探讨。

  3 茧站对售茧蚕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茧站对售茧蚕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可增加茧站与蚕农的感情,降低蚕农与茧站由买卖关系而引起的对立情绪,增加蚕农对茧站的信任感。茧站应提供如下服务:开秤前必须摸准蚕讯,适时开秤,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收购标准和收购价格要公布上墙,并主动提供举报电话号码,接受蚕农的监督;设置投售窗口的数量要适应当地鲜茧上市量的要求,做到早开门、迟关门,并加快收茧速度;评茧技术要过硬,评定茧价要公正合理.偏差缩小到 半级以内。另外,茧站要派人维持好窗口秩序,防止拥挤造成鲜茧的挤压踩瘪;想方设法减少蚕农的待售时间,确保鲜茧质量不在售茧过程中下降。
  综上所述,蚕茧是丝绸的原料,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缫丝工业的效益和蚕农的利益,目前高质量的蚕茧供不应求,呈卖方市场,而劣质蚕茧积压在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蚕茧质量的好坏,决定茧丝绸行业的兴衰,蚕茧生产的竞争已由过去产量的竞争转向质量的竞争。纵观我国农村,蚕桑生产提高蚕茧质最的空间非常大,只要我们蚕茧收供人员认真执行国家的茧价政策,广泛调动起蚕农生产优质蚕茧的积极性,对蚕农以诚相待,采用合理公正的评茧方法.就能逐步培养起蚕农的质量意识,鲜茧质量的 大幅度提高必将指日可待,茧丝绸行业也会再度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