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蚕期的主要技术措施


               董廷宣 彭炳香
               (山东省昌潍农校 261041)

  “养好小蚕一半收”。桑蚕1-3龄期体质健壮充实是夺取蚕茧丰收的基础,须根据小蚕期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由于该蚕期的抗病性及对不良环境条件抵抗力较弱,要求饲料质量较高,技术处理要求严格、细致,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l 注重搞好消毒防病

  抓好消毒防病工作是确保小蚕期无病健壮的重要措施。养蚕前的消毒应在收蚁前7-10天完成,先将小蚕室、共育室及周围环境彻底清扫,泥地蚕室地面更新换土,墙壁用石灰粉刷,蚕具清洗干净,然后用药液进行消毒。最好用两种药液重复消毒两次,并注意药剂配制要标准,药液喷洒要均匀周到,药量充足。
  小蚕饲养过程中,蚁蚕及各龄起蚕饷食前用小蚕防病1号或石灰防僵粉等消毒药品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如发现有病蚕,须每天消毒一次。蚕网、薄膜、蚕匾等用具用后注意洗刷及日光药物消毒。同时,进蚕室做到换鞋,除沙后消毒地面,注意给桑前洗手,严格淘汰病弱蚕,避免接触不良气体及其它有毒物等。

  2 适温适湿

  “小蚕靠火养”,小蚕期对较高的温、湿度适应性强,在上述环境条件下,蚕儿发育、食下量、消化量,以及体重增加量多、匀整度强、产茧量高。特别在使用塑料薄膜覆饲育时,如温度偏低、蚕座冷湿易增加伏桑夷蚕,影响蚕儿的健康发育。为此,一龄期的饲育温度可保持在27.3-28℃,眠中26℃。二龄食桑中温度为27℃,眠中25.6℃。三龄为25一26℃,眠中为24.4-25℃。其湿度的掌握一般一龄期干湿差(℃)为 1,二龄期 1—1.5,三龄期为2一2.5。

  3 精选良桑

  小蚕宜选用含水分多、蛋白质含量丰富、碳水化合物适量而又比较柔软的适熟新鲜桑叶。收蚁当天一般偏嫩,可用梢部从上到下第3片叶,其后用第4—5叶位,呈黄绿色。第二龄用5-6片叶,转绿色。三龄时可用三眠叶。以上叶位仅作参考,应以叶色为主,同时根据当时的气候变化、桑树生长状况,不同桑品种及对叶质的要求灵活掌握。为保证叶质良好,亦需做好采、运、储工作,防止干萎或变质。

  4 饲叶均匀,厚薄适当,良桑饱食

  少食期饲量少些,盛食期可多些,根据蚕的发育情况和温湿度的变化,随时观察残桑情况,适当调整喂桑量。收蚁或饷食时,宜饲以适熟偏嫩的桑叶,随蚕的生长发育,各龄的少食期、中食期、盛食期宜逐渐增加给桑量,减食期再逐渐减少,每盒蚕种小蚕期的各用桑量因品种变化有一些差异,但一般一龄为1.5公斤给桑量,二龄为3.5公斤,三龄期为13.5—17.5公斤。一般日给桑次数以三至四次为宜。

     5 及时扩座匀座,常调箔

  小蚕生长发育快,蚕的体重一龄期要增加12-16倍, 二龄期增加6—8倍,三龄5一6倍。所以要及时扩座匀座,防止蚕头过密挤压和食桑不足。小蚕期每盒蚕种的各龄蚕座最大面积可掌握在一龄为1.2平方米,二龄2.6-3.0平方米,三龄扩至6.6一7.2平方米。因小蚕还具趋光趋密习性,要保持室内光线均匀,常调箔,促使蚕儿食桑充足均匀,发育齐一。

  6 加强眠起处理

  小蚕细小,移动范围小,眠性快,加眠网要适当偏早,除沙时动作要轻,操作要仔细,防止人为遗失蚕体。保持眠中干燥,但见起后,要注意升温补湿,防过分干燥、发动、强风直吹、阳光直射等,以免影响蜕皮。要根据蚕体头部色泽和食欲而适时饷食。如蚕体发育齐一,则可“早止桑、迟饷食”,否则,就必须提育分批,促使整个蚕体向同一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