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朝斌 黄桂辉 杨 红
(贵州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遵义 563123)
摘 要 以密、中、稀三种密度开展二回育小蚕共育试验,调查各种密度小蚕发生情况,伏沙蚕情况等,结果蚕应偏稀时利于二回育小蚕共育。
关键词 二回育 小蚕共育 减蚕率 茧产量
小蚕期实施二回育是二回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已就此前开展了试验研究与应用。然而,由于二回育每次给桑是比普通育多接近一倍,一次性喂叶偏厚,增加了小蚕期产生伏沙蚕的机会,影响结茧蚕头数,易造成减产,目前对于小蚕饲育密度与二回育有关成绩的关系尚无研究报道。本试验以密、中、稀三种密度饲育l-3龄小蚕,各龄调查伏沙蚕数,四龄后每试验小区取200头蚕继续饲育至结茧,调查茧产量,以期对二回育小蚕共育技术作初步探讨。
l 材料与方法
1.l 供试蚕品种 菁松×皓月,贵州省蚕科所蚕桑研究室自繁春制秋用冷藏浸酸种。
1.2 供试桑叶 贵州省蚕科所蚕桑科春伐湖桑。
1.3 试验设区 设置过密、适中、过稀三种饲育蚕座密度。试验区每区重复三次,每小区收蚁1.0克。
1.4 试验方法 收蚁后按设区要求固定蚕座。方法是,按常规育固定适中密度饲育区,然后以l/2面积固定过密区,以2倍面积固定过稀区,龄中自然扩座,各龄饷食后蚕座的固定也是按上述方法固定蚕座,龄中自然扩座。每龄测量收蚁、饷食、龄中、就眠蚕座。眠起饷食后将底沙分别放置。拾净座上遗留蚕,次日调查伏沙蚕数。
1.5 试验时间及地点 时间2000年秋蚕期,地点在贵州省蚕科所研究室。
1.6 饲育型式 1—3龄全防干,四龄半防干,五龄前期半防干,五龄后期普通育。给桑时间定于每日10时、20时。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小蚕发育情况调查


从表2可看出,共育密度大,减蚕率高。二回育小蚕共育偏稀为好,因为二回育一次给桑量多,如果蚕座密度过小,则给桑厚度偏厚,小蚕的活动能力弱,单位时间食桑量小,在厚厚的桑叶覆盖下,部分小蚕就会成为伏沙蚕。伏沙蚕由于只取食沙下的残叶,易诱发蚕病,且引起蚕座的传染,导致减蚕率上升,从而影响到张种蚕头数,也影响张种产茧量 2.2 饲育成组

从表3可知,不同密度实施二回育共育小蚕,其成绩有明显的差异。①龄期经过是过密共育最长,较中、稀密度全龄长一天,五龄长19小时。②虫蛹率不受影响。③产茧量及茧质过密区明显低于中、稀密度区。
3 小结与讨论
小蚕饲育密度,不仅事关发育整齐与否,更会对大蚕期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本试验过密饲育小蚕,五龄期较适中与稀养长19小时,产茧量、茧质明显下降。二回育一次给桑量大,宜适当稀养为佳。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科学研究所主编,中国养蚕业、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1991
2、罗朝斌等,贵蚕一号给桑量×蚕座密度与小蚕发育齐整度,产茧的效应。北方蚕业1999,20(4):25-27
3、陈兰霞,小蚕一日二回育技术介绍。蚕桑通报,1995,26(1):48-50。
4、徐长生,小蚕小回育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蚕桑通报,1997,28(4):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