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品种于1979年开始选育,1986年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99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1997年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该品种是以中桑5801为母本,澧桑24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单株选育而成。经参加1990-1994年的全国桑品种区域性鉴定,全年产叶量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高26.2%,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100公斤桑产茧量虽比对照略低,但亩桑产茧比对照高19.14%。抗病性与对照相仿,耐湿性强,抗旱性稍弱。该品种是适于长江流域栽培的丰产品种。该品种育成后,先后有四川、湖北、江西、浙江、贵州等省引进推广。据统计,至1995年底推广面积达47.2万多亩,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
1 特征
树形高大,枝条直立紧凑,皮色紫褐,皮孔粗大突出,侧枝少,冬芽长三角形,鳞片呈淡褐色,成叶卵圆形,叶色翠绿,叶尖尾状、叶基截形,开雌花,椹少。
2 特性
发芽比湖桑32号早5-7天,发芽率高,生长芽多,发芽率80%以上,生长芽30%以上,发条数多,枝条粗,生长势旺,产叶量高,平均米条长春叶产量达200克,秋叶达150克,抗逆性强。
3 栽培要点
(l)树形高大,适宜养成高、中、低干多种树型。
(2)属早熟丰产型品种,适宜在肥水充足的洞庭湖地区及长江流域栽培。
(3)发条数多,芽叶生产茂密,应注意防治病虫害。
(4)生长芽多,春季注意摘芯,促进叶质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