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蚕桑学会在挂靠单位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和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围绕科技兴农,努力办好会刊,宣传科普知识,为促进我省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作了大量工作。现将2001年以来学会开展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内外联系,开展学术交流
我省蚕桑学会现有会员130人,其中有高级职称人员13人,是一个涉及到有工业、农业科技人员参加的群众性学术团体。近几年来,我们利
用自身知识密集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人材荟萃,跨行业、多学科的行业优势,抓住蚕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广泛深入地开展一些与科研生产紧密结 合的学术活动。
(一)二次参加中南五省(区)蚕桑协作会议
中南五省(区)蚕桑科研单位涉及到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及河南五省。通过老一代专家的努力,已为桑蚕育种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造就
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育种队伍,特别是夏秋蚕品种选育方面有独特的技术优势,且这些地区都拥有丰富的品种资源和良好的育种科研设施,为了实行资源共享, 2001年才来,我会先后有17人参加了由我省和湖北省主持召开的中南五省蚕桑协作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就桑蚕品种选育、科研体制改革、开发和经营管理等
方面进行了广泛地交流与合作,并在2001年议定了《中南五省(区)桑蚕育种协作协议书》,这将有利于加快我省桑蚕育种步伐,选育出高质量的桑蚕品种满足 市场需求。
(二)广泛参与学术交流
为扩大会员知识面,进一步提高会员学术知识水平,2001年以来,我会先后派出13人次参加了由国家级有关学会及省市科技部门组织的各 类学术交流会,通过这种充电方式,使会员受益非浅。在这些学术交流会上,有4名会员论文被大会评为优秀论文。2001年由李飞鸣、唐汇清撰写的《试论面向
新世纪的蚕业产业化》获湖南省农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二、围绕“科技兴农”,搞好科技扶贫
为探索我省蚕业发展的新路子,逐步建立起以大户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的 产业发展路子,近四年来,我会先后派出27名科技人员深入到澧县、津市、南县、桃源、华容、新晃、泸溪、会同等县市,结合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地方政 府发展蚕桑经济献计献策。
从2001年,我会着重抓了蚕桑主产区自上而下的蚕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并把重点放在乡村一级,协助基地建立起了以“小蚕共育户及专 业户为依托、村蚕桑辅导员为骨干、乡蚕桑站为中心的技术服务网络。从而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完整服务体系,真正使蚕桑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落到了
实处。
在推进科教兴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推广先进高效配套技术作为工作重点,着重抓了已取得比较成功的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方格蔟自 动上蔟技术,桑树病虫害及蚕病综合防治先进配套技术的推广。这些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加了当地养蚕业的科技含量,我省蚕区因此预计年均增加产值800多 万元。去年10月,湖南新闻对此作了特别报道。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我省于2001年在全省范围内正式启动了“科 教兴村富民计划”。经省农业厅批准,津市市渡口镇新湖村成为该计划首批示范村之一。我所作为该村计划实施的技术依托单位,在三年来的实施中,驻村工作组紧
密结合该村实际,围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总体目标展开工作。针对该村具有栽桑养蚕传统,并经反复论证,选定了蚕
桑生产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确立了蚕桑产业为该村未来主导产业,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同步发展。新湖村2001年冬开始栽桑,目前全村共栽植桑园
面积2350亩(其中成林桑园1200亩),从2002年开始养蚕至2003年秋蚕期,累计饲养普蚕7200张,产茧262.5吨,产值370万元,加上
在本村原蚕区繁制普种、培育嫁接桑苗、桑园间作榨菜等收入105万元,蚕桑总产值达到475万元(占该村农业总产值的85%),成林桑园平均亩产值在 2000元以上。2002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480元,比2000年增长54%。蚕桑生产真正成为了新湖村的支柱产业,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为此,省农业厅、常德市委有关领导及“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来湘采访团在考察新湖村科教兴村工作时,对我所依靠科技进步、发展蚕桑产业兴村富民的做法给予
了高度评价,认为此举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今年6月,新湖村20多位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为我所赠送了一块题为 “科教致富”的巨幅彩匾,以表达靠科技致富后的感激之情。这充分说明“科教兴村富民计划”的实施,是为“三农”办的一件实事、一件好事。
三、努力办好会刊,推广科普知识
《蚕丝科技》作为湖南省蚕学会的主要刊物,2001年以来,先后出版发行了16期。发行单位遍及22个省及本省14个地市,为促进蚕桑生产和蚕业科技的发展,发挥了知识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作用,办刊中,我们主要抓了二项工作:
一是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前些年,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我国蚕业生产严重滑坡,为引导广大蚕业工作者和蚕农尽快摆脱困境,增强栽桑养蚕信 心,在刊中我们设立了“稳定蚕业专述”,选登了“宜昌亚丝集团大兴生态桑园建设,促进茧丝绸发展”、“依靠创新脱困境,科学管理上台阶”等一批好的典型单
位事迹介绍,使广大蚕业工作者和蚕农在蚕桑处于低潮时看到了希望。原计划继续毁桑改种其它作物的,像津市市渡口镇等单位,在2001年栽桑养蚕工作中,由
于注重抓产品质量,2001年茧质好、价格高、蚕农思想稳定。现在该镇蚕桑发展形势喜人。
二是坚持为蚕农服务的办刊宗旨。首先在栏目设置上,开辟了科技专论、技术应用、经验交流、信息传真、品种介绍。在选登文稿时,除选用学 术水平较高的科技论文外,其余大部分为生产实用性稿件,力求使刊物密切贴近生产实际。像“抢抓市场机遇,壮大支柱产业”,“高产高效桑园的建园模式及效益
探讨”等文章刊登后,深受广大蚕业工作者好评。“信息传真”栏目的设置,能够使广大蚕业工作者了解各地蚕桑发展动态和茧丝绸市场动向。在引导蚕农栽桑养蚕 方面,尽量做到全方位服务,由于刊物办出特色,《蚕丝科技》在2002年被湖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评为先进编辑部。
四年来,蚕桑学会工作在挂靠单位和主管单位的支持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已清醒认识到,我会在组织建设和为民办实事方面还存在
不足,由于活动经费困扰,已有多年未召开全省蚕桑学会代表大会。根据新时期新特点,学会章程也有待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蚕桑学会应成为会员之间联系的桥梁。 我们将不断改进学会工作方式,保持与会员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会员积极性,为湖南蚕桑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湖南省蚕桑学会
2005年1月14日
|